1. 人教版数学观察物体在几年级
在四年级,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调动观察的兴趣,其次要选择大小适当的观察物体。会正确地进行观察,将物体放在固定的位置不动,从各个方向进行观察。观察活动中,要重视对几何组合体的整体观察,获得对组合体形状、大小的整体感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
要注意对组合体形状特征的观察,切实将在每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储存在头脑中;将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回顾在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下头脑中建立起组合体完整表象。
2. 五年级下册数学题。 观察下图图形的位置关系并填空。
图形(2)可以看作是由图形(1)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0)格得到的.
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1)格得到图形(3).
图形(3)绕点(F)顺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1)格得到图形(4).
得到图形(4)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
图形(3)绕点(H)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格得到图形(4).
图形(3)绕点(G)顺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0)格得到图形(4).
图形(3)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0)格得到图形(4).
……
3. 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怎样观察左右
是通过学生的直接感官来观察的,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图中人物的背对学生,看到的跟学生看的相同,面对学生跟学生看到的相反。只要抓住这一点来引导学生就不会错!
4. 初中数学,人教版新观察,有图,求过程
t为1.5,因为<bcd是直角,<DCE绕<c15度每秒,所以1.5秒就是45度,45+45=90度,所以就平分<bce
5. 小学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中的侧面图是指左面还是右面
在工程图形学中,有六个完整的视图,
(正视图)、后视图、俯视图、仰视图、
和右视图。
侧视图指的是
和右视图。
根据三位立体原理,主、后视图,俯、仰视图,左、右视图中各任选一个,构成
,都可以完整的表达空间立体。
习惯上,常选
、俯视图和
这三个视图,大概是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吧。
希望这个答案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6. 小学数学图形与位置
现在对有关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想法,主要分图形的认识、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以及图形的测量,最后是空间观念,与大家展开一个进一步的交流。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观点是这个项目组集体讨论的结果,是有着我们自己的思考的。当然,肯定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求能引起大家更多的讨论。
一、图形的认识
在这部分中,跟大家交流图形的认识整个内容呈现的线索.
内容呈现的主要线索
(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为什么新课程提倡先认识立体,再认识平面,反过来再去认识立体:
a.首先从孩子的认知规律这个角度进行考虑,在孩子的现实生活当中,他们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立体的,比如说他们的铅笔盒,比如说他们每天看到的黑板、桌椅这些都是立体的。而平面图形是附着在立体上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
b.再有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如果我们再把它细化,应该是从立体到平面到基本元素,之后再到平面、再到立体,而前后的两个平面,两个立体是有着区别的。开始学生们是从直观上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而后来则要尝试把握这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举一个例子,就像我们去看一个人,你首先是对他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你才会去关注这个人的眉毛、鼻子、眼睛;反过来当你关注了眉毛、鼻子、眼睛以后,你再去整体认识这个人,你就会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c.还有一个原因,新课程强调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三维和二维的转化,即从立体转换到平面,反过来由平面再转换到立体。对于这一点,当然可以通过观察物体这样的素材来体现,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体现这样一个过程:从立体图形中找到平面图形,从平面图形中去还原立体图形。
我们再去回顾一下前面讨论过的第一个案例,就是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两个教学过程。根据上面的讨论,过程1给了学生比较充分地操作和探索空间,使学生感受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过程1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2)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
第二个线索就是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然后学习了图形及其特征以后,再应用于生活的过程。我们再去回顾一下前面讨论过的第一个案例的过程2,就体现了这一过程,这一点也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有的老师可能会说,你们到底喜欢过程1啊,还是喜欢过程2,其实,这个没有什么定论,关键是这节课教师所确定的目标是什么。有的老师认为两个过程都很好,那么就需要单元备课的思想,这两个过程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
还想强调的是,现在老师都比较重视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但是反过来将图形及其特征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师似乎挖掘的比较少。这就需要教师们和学生们共同思考,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特征以后,在生活中能不能运用这些特征。举一个中学的例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案例] : 当一个建筑工人为一个修理厂建造长方体底座时,要判断底座表面的形状是否为长方形形。你能为他设计一种判断的方法吗?如果他只有一圈皮尺,能否完成这个任务?
当学生在尝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时,他们需要将所学的有关图形特征充分利用起来,这不仅促进了对这些特征的理解,并且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探索出不同的方法。在只有皮尺的情况下,可以量出底座表面所有边长及对角线的长度,由此进行判断;也可以量出底座表面的某些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
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观察图形日记
今天,我在数学1+2训练上看到这么一题,在一底面积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体铸体中,以相对的两面为底去掉最大的一个圆柱体,求剩下的立体图形面积是多少?
看到这个题目,我犯糊涂了,想:只告诉一个底面积,这怎么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妈妈看了,嘲笑我说:“哼,还说高水平哩,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我知道妈妈用的是激将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胜心,让我把这题做完。为了让妈妈认为她的激将法成功了,我就硬着头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头绪来。但是我并没灰心,继续做了下去,我做了出来。
根据图(要画图)可以发现,切掉一个圆柱,又出来一个同原来圆柱同样大的洞,虽然这洞与圆柱体体积相同,但是它们的表面积并不相同,而是比原来圆柱少了两个底面的面积。
所以剩下的图形面积应该等于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减去圆柱的两个底面+圆柱的侧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8. 数学。观察图形,并填空。
1、(F,3)
2、(F,3)→(C,3)→(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