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教幼儿园孩子学习数学呢
一,寓教于乐
如何教幼儿园的孩子学习数学呢?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在读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只是保持三分钟热度。想要让他们坚持做一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想要让孩子一直保持对数学的热爱坚持,不断地学数学,家长一定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学习。比如说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数学类益智游戏。孩子对于游戏的好奇心,显然比对于学习的好奇心更重。所以,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做数学类益智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相信很多孩子也更愿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四,给孩子观看数学类动画片
家长可以给孩子观看一些数学类动画片。读幼儿园的孩子都是比较喜欢看动画片的,这个时候家长不能什么动画片都给他们看。一些动画片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选择一些合适他们的动画片,比如数学类益智动画片,语文类益智动画片。这些动画片都是适合孩子看的,如果想要教会孩子学习数学,那么,家长就要有意识的给孩子找一些数学类的动画片,孩子看动画片非常有热情,如果动画片里面在有一些数学知识,那么相信孩子接收知识也会更快一些,所以,家长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放一些数学类益智类动画片。
2. 幼儿园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启发探索法
启发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启发探索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
(1)启发探索法要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以及教师指导下幼儿进行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
(2)启发探索法应与操作法结合进行;
(3)教师的提问要能起到引导幼儿思路、引导探索方向的作用;
(4)在教师的启发下,鼓励幼儿独立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5)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开导、鼓励,并给予帮助。
2、游戏法
游戏法的目的是通过游戏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戏方法有:
(1)有情节的游戏,如看电影按票号坐座位;
(2)运用感官进行的游戏,如听鼓声说数;
(3)口头游戏,如数数歌;
(4)竞赛游戏,如倒数比赛等。
3、归纳演绎法
归纳法是借助已掌握的知识,概括出简单本质特征和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演绎法是运用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幼儿可以获得初步的推理能力,并能运用之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如幼儿在认识了三角形之后,知道凡是有三角三边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在学过1、2,3,4,5的排列规律后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赏法、观察法、谈话法、归纳法、演绎法、情景法)
1、“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法”
“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法”是中国着名教育专家徐西周教授在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中,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技术打造的一套全新的幼儿教育法。“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法”通过行为调节课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有序的逻辑思维、传授符合成长规律的学习方法、拥有超常知识;侧重培养孩子的立体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拥有超出一般孩子的学习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品行!
2、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台梭利女士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教学法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这些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3、方案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意大利北方的小镇瑞吉欧。它主要是依照孩子的兴趣来发展一系列的活动或方案。老师的.工作是透过和孩子以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来发现其兴趣,并进一步引导孩子去做资料的研究、查询和相关材料的收集。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自主性的学习,重视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来进行活动。它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孩子都在彼此互相学习。
家长从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
家长可以让孩子习惯数学的存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教学龄前孩子学好数学,并且对学数学感兴趣,是每位家长必须好好规划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家长从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比如看时间,小孩晚上不想睡觉,总爱说时间还早,家长要引导小孩子学会看简单的钟表,现在是晚上9点了,必须洗脸、洗手和刷牙,洗脚了,现在是晚上10点了必须睡觉了,这样孩子既养成了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又学会了看时间,一举两得。
拿生活常见的问题来询问小孩子,让孩子自己发挥主见。
父母可以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孩子有了学数学的兴趣,家长就要调动这兴趣,不时的拿生活常见的问题来询问小孩子,让孩子自己发挥主见,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在超市购物,孩子看见很好的玩的玩具,家长可问他想买几个,或是想喝酸奶则问他想买几盒。与数量有关的都可以问小孩子,让他对数有个概念。
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
在生活中孩子对数学基础有了广泛的应用,数学就不要再老是背加法表、减法表、乘法表,而是学习一些可以实际应用的。家长可以培养小孩子有数学的思维能力。孩子从中可以理解数学的概念,比如量的概有念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厚薄等。
幼数的教学方法四
速就是快速,学生能算出来不是就完结了,必须要注重培养孩子快速计算的能力,平时教学在孩子理解数的概念之上,相应的让孩子们背一背乘法口诀,当然乘法口诀的层次也要对应孩子对数的理解程度。
心不仅仅指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算,更是一种数学思维,也就是说注重培养孩子理解数学,比如什么是数学,数是一个什么概念,数于数之间是怎么运算的,为什么这样运算,运算机理是怎么样的,总之不能让学生学个不明不白。
算当然就是我们知道的计算了,不过这里主要强调的笔算,笔算很重要,中国的考试是要用笔写的,试卷中有大量的笔算部分,所以这一环节是教学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信息的笔算,平时必须要多多加以训练,其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并是学生逆向思维得以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笔算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细心程度。
一、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学前幼儿教育是激发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时期。有很多实例证明,学生在后来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幼年时期某个特殊原因造成的。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有兴趣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动机。
幼儿对某件事一旦产生了好奇心,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参与、去思维、去探索。因此,兴趣的培养是幼儿数学学前教育的关键。幼儿接触数学时若是没有兴趣,自然不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必然会导致后来数学成绩差等情况。影响幼儿数学兴趣有这些方面:一是幼儿无法适应学习内容;二是教学方法没有从幼儿的认知特征与思维方式出发;三是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针对重点与难点,从实践过程中分析,最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是那些非常简单的,幼儿只需要简单思维一下就能够懂的知识与技能。例如,现实生活中,幼儿会经常与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面对各式各样的豆类,幼儿特别感兴趣。
因为,豆类品种多,而且颜色多。因此,教学中可以插入“数豆豆”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对豆类按其属性进行分组,再鼓励他们比较各组不同豆类相同长度排列的豆子的数量是不是一样,让幼儿尝试性找出豆类个数最少的与最多的。接下来让孩子们排列相同数量的红豆、绿豆、黄豆等,对比一下在长度上是不是一样。这类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在脑海中形成对数的概念,让幼儿的思维有一个真正的跳跃。
二、加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蒙氏教育价值观大力倡导教师重视幼儿的心理特点,要清楚地掌握到什么样年龄段的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操作材料,以及哪一项活动应该使用哪些材料,教学中都应该有充分的实际准备与总部署。例如,幼儿非常熟悉的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智能学具等操作材料,这些工具在外形和颜色上设计都别出心裁,幼儿非常喜爱。幼儿园教师应该选择材料上多下功夫,为幼儿制造出更多的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操作材料。
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家长积极配合,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性,一起来制作操作材料。通常幼儿都非常喜欢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这对于数学教育来讲是非常有利的。
三、改善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该被抛弃,幼儿数学教育应该重视操作性,让幼儿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亲身体会到知识演变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的结果与知识的结构。幼儿数学教育中应该将幼儿喜欢的美术教育结合起来,体现幼儿学习主体性,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引导幼儿画时钟、画日历,这样能让幼儿在潜默化中感受时间的特性,加强幼儿的认知。
基于空间教学来分析,美术具有其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幼儿在泥工活动中能有效感知简单几何的特点;在折纸活动能感知图形转换的规律,等等。幼儿数学教育应该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让幼儿能在这个过程中去亲身体验,了解一种概念的内涵。要鼓励幼儿敢于阐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得到的成果,这样才能让幼儿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
四、重视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幼儿数学教育的改革过程中,要用长远的眼光去考虑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二是幼儿的基础发展,通常是动作技能、情感、态度这几方面的发展。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需要打破局限,需要超越认知方面与数的概念方面,还应该包括情感、技能、动作、态度,等等,这才是学前教育的本质要求。
幼儿园数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幼儿形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兴趣方面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其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些内容都应该在数学教育中不断渗透。
总之,幼儿园数学教育非常重要,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多的有效教学方式来实现学期教育的目标。
1、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和规则操作、摆弄提供的材料,并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2、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运
3、演示讲解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教具和学具展示给幼儿看,或者通过示范的动作或选择的范例来说明所要介绍的知识、技能和规则,使幼儿明确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一种方法。讲解法是教师用口语说明或解释向幼儿展示教具、范例、学具的一种方法。
4、观察、比较法。
观察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的特征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两个(或两组)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感知和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异同的一种方法。
3.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孩子的心理成长路上家长是不能缺席的,孩子的压力可能来源于父母的高要求,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得到父母的认可,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家长都在操心的,下面我分享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方法。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1-3岁的孩子思维处于萌芽阶段,计数能力很低,此阶段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认识直观、形象,知识贫乏,经验不足,最初的计数是口头数数,只是机械地按1、2、3、4、5的顺序唱数,并不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内容,带有“顺口溜”的性质。3岁以前的孩子口头数数一般是1~10之间,能理解4以内的实际意义,形成最初的数的概念。
那么,如何发展1~3岁孩子的计数能力呢?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或实物,从模仿计数开始,最初学口头数数。
2、运用比数法教孩子计数。将颜色或形状不同的两种教具从左到右,上下对应排成两行,让孩子观察每一种教具的数量,再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然后在下一行教具的后面再增加一个,使孩子清楚地看到一个数添上1,形成一个新数,这个数代表比以前多1个。
3、同时运用孩子的各种感官(听觉、触觉、运动觉等)练习数数,并学说总数,如听听钟敲了几下,摸摸有几块积木等。
4、在各种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孩子练习计数。
5、用寻找法,让幼儿加深理解4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
此外,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孩子数学计数,要以幼儿的方向为准,从左到右点数,如运用桌上的教具示范点数,成人的方向要与幼儿的方向一致。
2、教计数,要注意通过各种实物,逐步理解数的概念。
分分类,配配对
取红色、黄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小球各若干。家长任意取出一种颜色的小球,让孩子取颜色相同的小球,进行配对。当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时,还可以进行“看谁拿得对和快”的游戏。
母婴提示:也可以准备一些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小孩分类、配对,以训练小孩对图形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链接:扑克分类。准备一副扑克牌,让孩子按花色形状分成几堆,如按方块和红心等。随后,可以让孩子按红色和黑色分类,最后可按数字分类。这是一种学习颜色、形状和数字概念的极佳的游戏。
适合年龄:2岁-2岁半
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在生活中要多对孩子进行“数量与数字的'积累”教育,如和小孩一咐正边走,一边说:“1步,2步,3步……”或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动物,也可以数给孩子衡薯悔听,并鼓励孩子自己数一数:“1只猴子,2只猴子……”总之,让小孩数生活里一切能数的东西,培养孩子对数与量的理解能力,并学会数10以下的数字。同时还要注意小孩逻辑能力的培养,如让孩子比较远近。家长可以问小孩:“妈妈现在离电视机近还是离床近?”“你现在离爸爸远还是离妈妈远?”
上一上,数一数(数数,理解数字)
妈妈和孩子各站在楼梯的两端,妈妈喊“开始”,两人一起往上走,边上边领着孩子数:“1个台阶,2个台阶……”数到10的时候,可以重新开始数。这样反复多次,然后给出一个数字,让小孩上相同的台阶数,一般不要超过10。
母婴提示:所上楼梯不宜太陡,并且要注意对小孩的扶护。
比一比,哪个近(比较远近)
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了解远与近的概念,同时还能锻炼孩子控制力度的能力。
家长准备2~3颗小球、1条粗一点的线。将线拉直放在地上,家长与孩子分别拿着一颗小球,然后看谁能将小球滚得离线最近。开始几次,由家长告诉孩子哪个离线近,哪个离得远。慢慢地,让小孩判断游戏的结果,比较哪个小球离线最近。
母婴提示:小球大小、轻重要适中,以免小孩误吞或砸伤自己。
链接:扑克接龙。准备一副扑克,先让小孩把不同的花色归类,然后根据大小顺序依次排列起来。还可以用扑克比大小,帮助孩子熟悉数字、理解数字。
适合年龄:2岁半-3岁
俗话说:手拿“3岁小孩粘人精。”这个年龄的小孩对任何事物态度认真,凡事喜欢追根究底,“动手动脚”。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坏毛病哦。小宝贝们之所以这么“调皮捣蛋”,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逻辑思考,可以运用自己了解的数目、概念及工具架构自己的小世界了。因此,大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耐心,给小天才们更多思考的机会和动手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主动权,如从识别图形改为画出认识的图形,让孩子组合、拆分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物品,让孩子做一些简单小实验等。
谁的厚(比较厚薄)
准备几本薄厚不同的书。让孩子拿一本小画书,你拿一本更厚一点的书,同孩子比较,说:“我的书比你的书厚。”“你的书比我的书薄。”然后,鼓励孩子寻找一本更厚的书,孩子就可以说上边的话,其后你再找一本更厚的,依此类推。以后可以倒过来玩:“我的书比你的薄。”“你的书比我的厚。”
母婴提示:这种游戏也可以用于比较被子、衣服等其他物品。
冰块到哪里去了(因果关系,逻辑能力)
准备一块冰块,先让小孩摸一摸冰块,感受一下冰凉,让小孩记住冰是凉的。把冰块放进不透明的杯子,倒进热水,盖上杯子。过上几分钟,让小孩打开杯盖,看看杯子里的冰块:是不是变小了?还是不见了?让小孩想一想:冰块到哪里去了?然后,再取一块冰块放进透明玻璃杯,倒进热水,让小孩仔细观察冰块慢慢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并告诉他(她)这种现象叫“融化”,冰遇到热水就会融化,变成水。“看一看,杯里的水不是变多了?”
母婴提示:冰块体积要稍大些,使小孩能更好地观察清楚冰融化的过程,并感觉到杯子里的水在增加。
链接:量一量。给孩子一把尺,教小孩认识尺寸,并让他(她)去量一些物体,如枕头、小板凳等。也可以用尺子或一定长度的绳子来测量身高或桌子、床等物品的长度。
4. 怎样教孩子数数
我孩子读中班时候,1到20数不清楚,老师要我们家长多多辅导。每天晚上,自己拿手动制作的数字卡片让孩子学习,刚开始按顺序,后面打乱顺序,特别是“6”和“9”,起初很难记得住,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记住,现在读大班,基本上100以内的数字随便认了,一些简单的加减法也没多大问题了。
其实,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有一个认识,同样的知识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接受快,有些孩子接受慢。作为家长要有耐心,不要因为暂时没有学会而埋怨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否则以后的学习只能说越来越糟糕了。
孩子的成长如同农作物的生长。家长要有耐心,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重视孩子成长的过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教育是农业,要静待花期!
花期未到时,家长和老师,只需要做好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的工作!
我们的孩子犹如鲜花
都会开出芬芳的花朵
有些孩子开的早
有些孩子开的晚
多给点时间
他们总会开放
如果没有开
他肯定是一棵树
一棵参天大树
五岁的孩子抽象思维已经开始萌发,数数是孩子可以掌握的一项能力。我结合自家两岁半孩子相关情况来说一说。
一、 数数需点数,一一对应 。可以选乐高积木做工具,点1数1,点2数2。要让孩子明白一一对应,不能只是光嘴里练练,背背。我家孩子两岁多,认知能力有限,目前点数只能认识123和很多,其他就不会了,5岁孩子应该认知更深一点。
二、 利用生活中出现的数字 。比如说带孩子一起叠衣服,可以一件一件的数,数到哪,手指到哪。或者带孩子走楼梯,从1开始数。自家孩子1-10数字主要就是坐电梯每次提醒记住的。
三、 利用一些童书和动画片引导孩子 。比如《首先一个苹果》、《数数小狗有几只》等。
数学思维比较抽象,但生活中其实还是经常用到,对于幼儿来说,如果能从生活中领会到一些基础,比起坐在课堂上学到的往往更牢固,孩子接受起来也更轻松,而且不会太枯燥。作为一名家长,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让孩子觉得有趣,相信学会数数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五岁的孩子正是启蒙的好时候。是孩子开始从形象感知世界走向抽象感知世界的良好开端。而数学就是通过抽象手段认识世界,服务生活的手段之一。因此,正确教会孩子数数,是培养孩子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
有些家长在教孩子数数时一开始就走向了误区:我见过有的家长这样教孩子:“来,跟我数数。”然后就开始“1、2、3……10……”的反复的数,孩子就反复的学。聪明的孩子很快就数到了20。这样学会的数数不利于今后学习数学。
怎样教孩子数数才能有利于孩子今后数学能力的培养呢?我就来说说自己的浅见:
一、体现数字由“具象到抽象,然后再到具象”的过程
教孩子数数,不要只是口头上123456……的数,要教孩子数实物,如数玩具,当然也可以数水果、糖果之类。看到的,拿到的实物就是具象,然后再数,让数字和实物一一对应,让孩子在脑子里建立实物和数字的关联,同时还要更换实物,让他知道,一个橘子是“1”,一个苹果也是“1”;5个糖果是“5”,5个玩具也是“5”。这样,不用你说,孩子就感受到,1、2、3、4、5……不是哪一个固定的实物,而只是表示“多少”的数。这就完成了数字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第二步,你说一个数字,让孩子拿出与数字相应的实物。这样,就完成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了。
这样教会孩子数数,已经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能够反应生活、反应世界的数字。
二,教孩子数数的阶段性
1、1到9的教学
上面的陈述已经说明。就是结合实物反复练习。不再赘述。
2、0的教学
在教会孩子1到9的数字之后,找一个容器,让孩子将实物放进容器,然后再取出,练习1到9的数字。当孩子把容器里的实物拿完之后,你问孩子,容器中的数字是几?然后告诉他:“这就是0。”
这是孩子对“0”的初始概念,至于“0”的其他意义,到以后用到的时候再丰富起来。
3、10的教学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是“10”进制数字,因此,“10”是个关键,也是个转折点。教好“10”是教好孩子数学的必要途径。
使用教具,可用三个容器并排放置,这代表三个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但是绝对不能现在说,而是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感悟。(当然,总有说的时候,但绝不是现在。)在让孩子复习“0至9”的时候要把实物放在表示个位的容器里。再加一个,告诉他这是“10”。但是此时你要把是个实物固定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体。然后放在代表十位的容器里,并且明确表示“我们有一个10了”。这时候你要有意提示,原来表示个位的容器还有几?
这样就建立了“10”的概念。此时要及时延伸,再往表示个位的容器里放实物,边放边数“11、12、13……”,每次数的时候有意识的指指那10个固定在一起的实物。让孩子知道“10”和后面的“1、2、3、4……”不是一个数位上的。直到完成“20”。把第二个“10个”实物固定在一起,并放入表示十位的容器里,你再强调一次“2个10了”。如此继续延伸,但是剩下的让孩子自己完成。直到90。
至于以后的教学以此类推。告诉孩子10个“10”是多少。一百以内的数字教学就完成了。
各位朋友,以上只是个人的浅见,权作抛砖引玉。有什么高见敬请指教。
每个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学会说话后,基本上教自己的孩子数数。有的孩子在学习数数时,有的数得又对又快,有的却数得不好。那么怎样教孩子数得又对又快呢?
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告诉我们,孩子对具体形象的物体的认识较清楚,对抽象的物体的认识较模糊。根据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家长在告诉孩子数数时,要出示具体的物体,告诉孩子数数。如告诉孩子数8这个数,就出示8个小石子,!让孩子去数,数过几遍后,再让孩子去数身边有8个的物体,把抽象的8,经过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孩子对8这个数有较深刻的认识。对于数其它数,当数到几时,就出示与这个数字相一致的物体,再结合数身边与之相符的物体。这样,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物体相结合,孩子不但会数得好,而且能对这个数所表示的多少有较深的认识。
总之,家长在教孩子数数时,要结合具体的物体去教,这样容易让孩子数得快,数得好。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没有逻辑和抽象的能力,要用实物为例,帮助孩子建立数量关系。
5. 幼儿怎么教数学1-10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旁配数的概念,比如1是代表什么意思,一个苹果可以称为1,一个玩具也可以称为1,它代表着许多的单个物体,而不是特定指某样东西。然后再借助实物教孩子数剩余的九个数字。但是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一次最好只使用同一种实物。
此外,因为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占据优势,所以在教数数时,一定要采用丰富的教具,可以是采购的,也可以是自己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的。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运塌指理解和记忆知识。
小孩学数学注意事项
初次教导时,家长只需要和孩子数一次到两次。家长可以每天和孩子练习,不过必须转换一下教具。家长用这种方法,孩子能学习数数之余,也提升学习动机,更能加强亲子关系。
小孩子学数字一到十,家长应该及早灌输思想,尤其是当自己给宝宝买完吃的时候,可以拿零食诱惑小孩子让他跟你一块读数,这样小孩子才会有兴趣学。当然衫兄不管小孩子读的正确还是不正确,家长都应该拿东西给孩子吃,作为鼓励孩子的奖励。
6. 家长如何教育幼儿学数学
其实学习数学,应该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数学的有趣,在于它的应用性和抽象性。应用性,我举几个例子应该将数学有趣的一面展现给他,纸牌卡片等是不错的道具。数字是具有规律性的,那么就给他彰显出规律来,便于记忆。多鼓励,小孩子贪玩,开始做对一道就鼓励,然后慢慢的知道全部作对再鼓励。抽象性,我也举几个例子数学...玩的是数字游戏,其中很多条件。让小朋友找到其中有用的条件,和全部的条件排除无用的条件,是最终这个游戏的关键。所以要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如一些脑筋急转弯就很有必要。另外如果你考过公务员,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里有很多简单的题型也可以给小朋友做一下有助于他更好的认识。我还想说别太心急,心理学里并不建议早教。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认识能力会提高很快。
7. 如何教孩子学数学
如果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引导,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通过游戏、日常生活,培养孩子的数学概念,就能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孩子的数学能力不会凭空跳跃,而是随着年龄逐渐发展成熟。父母要先掌握儿童数学发展概况,才能协助孩子累积数学经验,发挥数学潜能。孩子的数学概念发展包括了4大领域:数、量、图形空间、逻辑关系。
孩子的数学能力不会凭空跳跃,而是随着年龄逐渐发展成熟。父母要先掌握儿童数学发展概况,才能协助孩子累积数学经验,发挥数学潜能。孩子的数学概念发展包括了4大领域:数、量、图形空间、逻辑关系。
0-2岁。1、数:可以从1背到10。2、量:开始探索“大小”和“轻重”。3、图形空间:堆积木、认图形。4、逻辑关系:了解规律生活。
2-4岁。1、数:掌握数字和实物的关联。2、量:可区分大小高矮胖瘦。3、图形空间:用身体探索空间。4、逻辑关系:练习各种分类方式。
4-6岁。1、数:会做简单运算。2、量:喜欢比一比。3、图形空间:照着图案堆积木。3、图形空间:照着图案堆积木。
8. 如何教幼儿学数学分解
我认为分解法如果想教会孩子的话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陪孩子一起做作业。在学习分解法时,家长要尽量在孩子身边进行指导,当孩子不知道如何计算时进行及时地解答。
第二,用黑板给孩子展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黑板上利用分解法给孩子展示分解法具体解答的步骤,让孩子直观学习分解法。
第三,给孩子购买视频教程。视频教程是学习的重要工具,在经济条件能够承担的条件下,可以给孩子购买视频学习教程。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教学方法
9. 幼儿园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教幼儿园数学加减法的方法:
1、先易后难:先从十以内的加减法算起。能够与生活中能够用数量概念表达的物体结合。比如苹果、桔子、荔枝、西红柿、芒果等,这样能够提升孩子的兴趣,也能够让他知道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巩固成果:家长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来给孩子出题目。只要有个空闲就能够提问,语速要快,这样给孩子一种紧迫感,能够锻炼他快速思维提升效率的习惯。十以内的加减法要让孩子特别的熟练后再进入二十以内的,同样非常熟练后过渡到百以内。不要过快,循序渐进,效果更佳。
3、辅导技巧:十以内的加减法,一定要让孩子极其熟练才行。要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万莫着急。要告诉孩子加减法是一个互补的关系,特别是在十以内加减法时一定要讲清楚,这样有助于孩子的理解。 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要建立在孩子熟肢链让练掌握十以唤者内加减法之上才行。十以内的很熟练后,能够很快掌握二十以内的。
4、计时奖惩:要给孩子采取计时方式做练习,也能够给孩子出50或100道题计时,孩子做完后,用醒目的笔给孩子判上分数并保存起来,这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提升他练习的乐趣。超时了就给点奖励,慢了就能够用一些小小的惩罚。视当时的学习情况定。
幼儿园正确教算术方法:
右手代表个位数,左手代表十位数,下面介绍具体方法:将10以内数分解成两个部分,并将这两个部分合起来成一个数。在这基础历局上能正确、迅速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连加、连减和自编求和、求剩余的应用题。
实践证明,只有让幼儿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增强幼儿学算术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能将学到的计算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打下初步的基础。
10. 家长指导孩子数学的方法
数学是很难的,所以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我在这里整理了家长指导孩子数学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家长指导孩子数学的要点
1、读题三遍,理解题意
第一遍,看清每一个字
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文字,家长领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太长的句子可以断开分两三次读。
这个过程是孩子们看清每一个字的过程,所以可以较慢或者断开读。孩子们经常看着字读,就会慢慢认识这些字,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先让孩子们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家长教一下。
第二遍,完整地读一遍题目要求,说说题意,勾出关键字词
读完以后家长不要忙着给孩子解释题意,而是锻炼孩子,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要求是什么意思。
如果发现孩子没有理解正确或者理解不全面,再让孩子读一遍,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题目给出的要求。
如果孩子经过几遍读题还是不能理解正确,家长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常用的提问方式有:
①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画圈、连线、涂色、填空、计算……);②要求怎么做?(把谁圈起来?把什么样的连起来?把什么涂上颜色?……)。
例如:“把同样高的涂上相同的颜色。”提问:做什么?(涂色);把谁涂上颜色?(同样高的);涂什么颜色?(相同的颜色)。
孩子正确理解题意后让他选出关键字词勾画出来,帮助自己加深理解和记忆。上面这道题就可以这样勾画:把同样高的涂上相同的颜色。
第三遍,正确理解后再读一遍,加深记忆和理解,然后动笔做题
2、不要给孩子检查
关于检查作业这件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需要代劳去检查,而是引导孩子掌握方法!
检查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题检查方法不一定相同,但是都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不能只看答案,而是要再看题目要求,对照题目要求检查过程、最后才是答案。如果是填空题,最基本的诀窍是读一读看是否通顺;是计算题一定要再算一下。
家长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指导孩子相应的检查方法。
3、引导孩子掌握检查方法
1.A类:粗心的错误
家长发现错误后先不做任何提示,只是提醒他再看题目要求、图或者文字,然后对过程、答案进行思考。
孩子如果自己发现并改正了,就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A,表示这类错误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
2.B类:方法、知识错误
孩子自己不知道为什么错,家长可以给他提示。
例如:某题:下面哪一行不一样,在它后面的括号里画“√”。
(1)1、2、3、4、5()
(2)2、4、6、8、10()
(3)5、6、7、8、9()
孩子能够理解题目要求是选择不一样的一行,可是不知道哪一行不一样。家长可以这样提示:“第一行的数字在发生什么变化?每次增加多少?第二行呢?”孩子根据提示去思考,而不是家长直接告诉他答案。总之,能让孩子去思考的,家长决不代替。
孩子根据提示作出来以后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B,表示这类问题自己还有一些困难,是自己的薄弱点,需要以后多思考、多练习。
3.C类:无法理解的问题
有些错误家长提示方法以后都不能解决,必须家长讲解方法、过程,帮着孩子做出来的,这类问题请在序号下面写一个C,表示这是孩子的难点,提醒孩子在老师讲解类似问题的时候注意听。
这些A、B、C符号的标注,其实就是孩子对自己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找到发生错误的根源,同时也帮助孩子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例如:对于A类错误,需要仔细读题,认真检查;对于错误,需要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方法,多思考,多练习。
家长可以针对B、C类错误,再设计类似的题让孩子练一练,力争能够在下一次不再成为薄弱点、难点。
4、记录每天作业时间
时间写在每次作业的后面,例如做练习册第9、10页,就把时间写在第10页最后,不要写在家庭作业的记录本上。
记录时间会给孩子压力,这样可以督促孩子集中注意力,专注地完成作业。同时为了追求速度,孩子会有意识地寻找解决问题有效、简便、快捷的方法,对孩子开动脑筋很有帮助。
初期家长可以帮着看时间,建议现在就买一个时钟,让孩子慢慢学着认钟表,自己记录时间。钟表的认识本身就是一年级的难点,这样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钟表知识。
这些专注、高效的作业习惯,在孩子们上了初中、高中以后会有很大的作用。
家长指导孩子数学的方法
作业之前的“三问”
当孩子放学时,爸爸妈妈一定要先和孩子聊几分钟,了解学校今天都发生了什么。等孩子进入聊天的状态后,再自然而然地问孩子有关作业的事情,这里有三个问题比较重要:
1. 今天各科都有多少作业?
只问一句“今天作业多吗?”是不够的,不够专注的孩子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麻烦的作业放在后面,而孩子觉得作业麻烦,是因为孩子没学会分解麻烦。
2. 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怎么去解决?
分析各科的作业是体力活儿还是脑力活儿。体力活儿是指类似抄写生词之类的,这类作业适合在孩子精力不济的时候去做。
3. 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
精神好就从难点开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干“体力活儿”。
在上五年级的萌萌,最怕背诵古诗词。学校布置作业要求孩子们每周背诵几首。作为萌萌的学习难点,她妈妈就最先让她背古诗。指导她如何学会高效背诵古诗,比如教会她发现这首诗压什么韵,找出写景的关键字词,有时会找出配有画面的朗诵视频给她看,帮她理解这首诗在讲什么。
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多了,她也不害怕了,心情轻松的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