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三数学课堂如何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老师的有效教学,课堂活泼气氛的的创设,课后复习的有效性,都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粗浅认识。
一、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仍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导致学生不会学、学不会,产生厌学情绪。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学生始终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做法是:
1.创设和谐的情感氛围。对数学教学倾注满腔热情,去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要善于利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和艺术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勇于探索数学知识的激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加褒奖和鼓励,才能形成师生和谐的情感氛围,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2.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暴露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不断灌输“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科学认识观。对一些不太复杂的课题,可通过学生自学,师生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这样一次成功尝识,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能力。
3.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只注重课堂教学,而不注重实践,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让学生带着知识、能力走向实践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自制立体模型教具,让学生认清图形结构,理解图形内在联系。在学了面与面平行后,让学生用刻度尺检查长方形工件的相对两个面是否平行,方法有哪些。长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告携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数学教
育的显着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要会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数学思维方法的提炼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能使学生心理处于亢奋壮态,使动力系统“开足马力”。当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时,不但对数学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通过愉快的心理体验,实现兴趣的自我培养,增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笔者给高一的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个部分,两个平面,三个平面将空间最多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最少分成几个部分?学生马上开始讨论,比、画、发言相当积极,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好,有的同学课后还在讨论四个平面、五个平面的情况,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学生乐于表现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但由于独立判断、逻辑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容易人云亦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单纯或单角度的思维定式,努力创设情境,转换角度,让其认真思考,突破从众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书本、教师,独立思考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在解题数学中,教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和猜一猜问题的规律,解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等。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猜想能力有密切联系,因为猜想可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尤其是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迅速提高。笔者曾对高一学生出过一个题目:S=XY,X>0,Y>0,且X+Y=1,求S的最大值。有同学是这样猜想的,题目中X、Y地位对等,没有理由突出X、Y的位置,故只能取X=Y时,S有最大值。摆脱了常规思维方法的约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思维、好桐去创新,教师要多给学生留有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同时,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袜袜伏探索,创新能力也才能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㈡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技巧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讲清解题思路,要将解题的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下面是我整理分享的高中数学 教学 方法 技巧,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技巧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中已经指出,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中已有的 经验 和知识点出发,创建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引入对数的概念时可用“一张纸对折20 次能否比珠穆朗玛峰高?”;引入排列的概念时可用“五个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早就被不懂数学的 木工 师傅在弹墨线时得到应用;房屋屋顶支架、自行车三角架、三角板等都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借用建模提高感悟
教学中通过建模,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中产生的,这就需要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和数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老的数学模型里有欧几里得几何、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还有物理学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伟方程组等全是数学建模的典范。当今时代,在计算机的帮助下,生态、地质、航空等方面数学建模都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因此,从客观上讲,要培养现代化的高科技人才、数学建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时代赋予数学建模更加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数学建模表现出很大兴趣,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体现出数学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
2如何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方式
重内容的讲解,轻教材的运用。在应试 教育 的影响下,有不少教师将教材仅仅当成学生的习题集,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课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应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实际上,教科书通过正文和例题,并结合使用图表,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特点、要求的分析。会使用教材的学生,往往在认识上更深入一层,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时,教科书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索一题多解(证)和一题多用。
重机械的“题型分类”,轻知识系统的归纳。目前数学教学上的一大弊病就是进行题海战术,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变成了机械的分类式思维技巧的教学与训练。其结果导致了考试死记类型、硬套解题方法,对变换形式的问题便束手无策。在素质教育下,应教会学生知识系统的 总结 。实践证明,凡是成绩出色的学生,总是能系统地说出学过的知识系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从而灵活地处理问题。
重知识的传授,轻教学的灵活多变。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意教学教法的改革。他们错误地认为教法的革新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其实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将枯燥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讲述得情趣盎然、浅显易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到取得好成绩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重结果,轻过程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教师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将概念、定理、公式记熟。诚然,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相对较少,上述做法可能对暂时的考试成绩有用,但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却留下了后遗症。
3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能力,使他们终生受益
高一新生,刚来高中,学习的愿望强烈,况且他们头脑中没有形成条条框框,容易接受新思维、新方法。对他们来说,从高中刚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我们在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勤奋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要求老师们要经常与学生一起研讨学习体会与 学习方法 ,安排 学习经验 交流会,互 相学 习,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讲清解题思路,要将解题的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不要就题论题,要多讲些如何想的,少讲些如何算的,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这样解”,“解此类题的思路是什么”。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当初你是如何想到这样解的?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下手。要注意讲清思路受阻的原因以及打开解题思路的步骤、方法。一方面,要注重习题的“一题多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习题的“多题一解”,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习题进行归类、总结,完善对一类知识的变通,从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把思维还于学生
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好主次问题。我们讲教学的三原则应当是:学为主体,教为引导,练为主线。大家注意,我这里讲的是教为“引”导,而不是教为“主”导。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我们的大部分教师至今仍没有搞清楚教与学的主次关系,长时间地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同起来,形成教学并重的模式。更有甚者,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一言堂”的这种极不正常的教学方式。这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仍热衷于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讲代练、不分主次的一讲到底、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甚至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一听就懂,再做不会,学生能力低下。我们知道,教师只能教给学生如何走路,而不能代替学生如何走路,代替学生进考场,这一不争的事实早已为大家所共识。
我们讲,教师不是录放机、不是抄书匠,而是设计师、是引路人。有这样一个现象不知大家是否经历过:做某个题时,教师先讲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不会的仍然不会,个别会做的仍用当初他自己做的笨法来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时间动脑思考、动手练习巩固,没有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记不住。所以,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具体要求是,实行五让:能让学生动脑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练习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描述的让学生自己描述;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要少讲多练,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要充分贯彻“两主”的课堂教学原则,也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入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
4合理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循序渐进,戒骄戒躁。受年龄的影响,学生容易急躁,贪多求快,希望一蹴而就。有了一点成绩便洋洋得意,遇到困难就一蹶不振。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应用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感悟数学的普遍性。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一切不明白的问题挑战,树立提问题的意识和勇气,给学生创设机会,培养自主探求积极思考,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良好学习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技巧相关 文章 :
★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 高中数学教学有哪些教学方法
★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措施有哪些
★ 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
㈢ 高中数学教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使用口语来描述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则和澄清规则。
2..谈话法又称回答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传播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其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取新知识或巩固和检查所获得的知识。
3.讨论方法是一种方法,使整个班级或小组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共同探索,互相激励,进行头脑风暴和学习。
4.演示方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现代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图像进行观察,或通过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它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通常与讲座,对话,讨论等结合使用。
5.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6.实验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某些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通过观察这些变化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一种常用于自然科学学科的方法。
7.实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使用某些实习场所,参加某些实习,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关的直接知识,或者验证间接知识并全面应用所学知识。
㈣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
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素质 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 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 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 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 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一、关注学生发展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 展.因此,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数 学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首先,就发展的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通俗地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 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 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其次,就发展的 方式而言,包含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 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 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简言之,即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有效组织、 有效引导、 有效合作. 再次,从发展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 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 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 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最后,就学生发展的过程而言,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 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 想方设法 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发展,教师要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也就是 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有效与否,不仅要从教师的教角度,更要 从学生的学角度出发,要把立足点建立在学生身上,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切合实际。虽然教学设计从形式和方法的层面上来说 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即必 须依据教材特点,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 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 学过程 也就是提倡 , 用教材教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 。 是一个载体, 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 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 活动的科学内涵。 用教材不等于拘泥于教材,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 生的实际,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 再创造 ,实现教材由点向线,由线向面, 由二维向三维的转换,真正做到用实、 、用活、用好教材。教材中有些情境不一 定适合各个地区的孩子。教材中的动物对去过动物园的城里孩子很熟悉,而农村 的孩子则对家禽更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任何优质的教学设计总是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关联。 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源自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传授与 接受的关系, 忽视或淡化了学生的情感态度, 使学生厌学、 怕学, 学生学的痛苦, 教师教的辛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 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 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当然,教 师在创设情境时,也应遵循现实性、有意义性和富有挑战性的原则,需明确情境 教学的目的和作用,科学适度地进行情境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情关爱每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 对于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多激励、多关怀,正确对待他们在知识方面的错 误,帮助他们走出误区,使他们树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主动参与数学教 学活动,实现情商促进智商的目标。 四、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 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 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 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 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 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 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数学教学 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鉴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这样,通过评价过程的不断反 馈和调节,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发现教中所存在的问题。 使教师的教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不断强化和提高。激励功能主要指被评价者通 过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找到或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激起发扬优 点、 克服缺点、 不断改进教和学, 驱动他们的内部活力, 调动起教和学的积极性。 这是评价是否起到良好的作用的关键。改进功能主要是运用反馈的原因,通过评 价及时获得有关教和学的反馈信息, 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 好的地方得到强化, 缺点和不足得到纠正,使课堂教学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 的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鉴定功 能主要指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教学的结果进行价值的判断。 通 过评价来比较、区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确定学生水平和教 学有效性的证据,以便制定周密的计划进行指导和培养。另外,评价的结果也可 作为评定等级的证据,为教育管理服务。研究功能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一 种工具,通过评价不断地明确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应选择的手段和程序,为教 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 教学是一门艺术。实施新课程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遵循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处理学习材料,选 择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㈤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活动教学
从整体角度进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及其结构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从高中数学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重点,便可看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以问题引导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过程、历史、思想及文化,最终落实到数学铅搭拦知识的应用这一重要环节。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从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对数学的基本态度等方面来形成对数学的总体枝链认识,进而使学生对数学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
要槐胡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创新意识、理性精神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也就应该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来开展数学教学,以下笔者就此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㈥ 新课改下怎样搞好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新课改现在已经在湖北省全面实施,面对新课标、新教材,高一的数学教师们应该如何实施全新理念下的高中教学工作呢?
一、研读课标,转变观念
事实上,面对新课程,新老教师们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全体高一数学教师必须要实现在观念上理解课程标准,弄清楚本次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的,理解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就一定要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有深入的研究和领悟。
(一)吃透数学课程标准的十大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上述基本理念实际上就是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完成的基本目标。只有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但这些目标和要求不仅要求我们老师从教学形式上改变,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观念上进行转变。
(二)掌握新课标要求的课程结构
新课标将高中数学的课程结构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具体情况如下: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五个模块。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2、选修课程
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
系列1:由两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由三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系列3:由六个专题组成。系列4:由十个专题组成。
必修课程内容的确定是为了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选修课程内容的确定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修养奠定基础。其中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2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1,系列2内容是选修系列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其中的专题将随着课程的发展逐步予以扩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
从上述课程结构的设置中,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所要求的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分析教材,明确意图
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不但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教师对教材的正确认识与合理使用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和新课标配套的教材有很多种,但无论是那一种版本对新课标的解读应是一样的。我们老师在应用教材的时候,一方面要把握好教材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结构。
事实上,教师只要把握了课程标准,也就明白了新教材的设计理念,这里我们关键就是要详细分析自己手头上所要使用的教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就所用版本的整套教材进行整体了解,然后再对高一的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弄清楚哪些知识需要螺旋上升,哪些知识需要一步到位,哪些知识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知识属于学生的全新领域,哪些知识学生学得比较浅显而高中又需要熟练掌握等,在掌握了这些的基础上,教师写出第一章的教学设计。
三、灵活方式,实施教学
在教材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由以前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的模式。当然这种转变也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一)真正从理念上还课堂于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板演,可以自主回答,可以分小组讨论发言等等,这个不能太拘泥,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这一堂课都在积极主动的在老师的引导下探求新知,这就是成功的课堂。这个转变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要有计划性。既要有学科的大计划,也要有教师自己的小计划,每位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班级特点,进一步修订教学过程,计划好每一堂课的细节,做到既有大学科的特点,又有每一位老师自己的特色。
计划是教师实施教学、提高效率的必要准备,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高度关注,是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让学生相互交流,解决分歧等具体手段和措施,这样无疑会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研究活动,培养探究意识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新教材的精髓。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教材还通过布置一定量的“实习作业”“调查报告”等实践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的宗旨和目标。在新教材的知识背景下,课题可大可小,关键是将研究性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
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否则数学教学将失去生命力。走进新课改,我们老师的任务还很重,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人文化精神,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导演,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广阔而又充满活力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完成他们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