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老师上好一节数学课方法如下:
数学课简介:
数学课是中小学学科科目。中国古代曾称算术,后称算学。1936 年 9 月始统一称数学。
中小学带埋渗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平面解析几何、微积分和统计、概率的初步知识等。
为适应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变化而有所变更。中国学校设数学,从清同治六年(1867)在京师同文馆内添设算学馆开始。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1904年 1 月)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设算术, 中学堂和高等学堂设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
2. 请问一节20分钟的数学微型课怎么上呀
微型课是一节完整课的浓缩形式,但不是按比例浓缩,主要是浓缩引入与结束内容,课直奔主题。重在教学过程,学生是虚拟的,课堂不是虚拟的,因为还有听课的评委与观摩者。一节好课也是呈现教学的全过程和好课的全要素。如师生的互动(也以虚拟与口头点到),学生与学习,教师与用教材,保留了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切。
注意是不能把微型课讲成说课形式。关键是讲课。
怎样做?
1、 虚拟师生活动最好用多媒体展现。
2、 语言要简洁、课堂结构要完整。
3、 板书不省略。
4、 内容取舍要有精华。
5、师生互动是虚拟的,要走完全过程。
3.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 , 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 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 , 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美心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 , 充分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 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 让学生在“玩”中学 , 在学中“玩”。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 ,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 , 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实践 ,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教给他们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 , 激发学习兴趣 , 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例如 , 在教学《折一折 , 做一做》时 ,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用大家总结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剪,目的在于加强操作活动 , 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 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 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是人生成功不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我们要树立每个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 尤其是学困生。我曾经带过一个女生 , 她数学基础差 , 学习态度不端正 , 很要面子 , 别人想要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 , 都是说懂了 , 作业往往又错的 , 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书写开始 , 要求她把字写端正 , 允许作业少做 , 要求做一题对一题 , 不会做的重新做 , 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 , 慢慢地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 发现她的优点并及时进行表扬 , 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 , 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四、适当的表扬是上好数学课的添加剂。 教学艺木的本质不在传授本领 , 而在于唤醒、激励
4. 如何把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
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
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而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期望通过这份自学报告单,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自学报告单有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到“以学定教”.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认识钟表》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
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回学校进行重点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
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3.
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
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
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在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总之,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更方便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但正如汪晓东博士所言:如果你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将教学目标实施得很好,还有必要制作微课去翻转课堂吗?我们不是为了翻转而翻转,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制作微课时要把这一点摆在首位.
5. 微型课怎么上
问题一:怎样上好20分钟微型课 一、要把握一个特点。 微型课是“形体齐备”课。微型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浓缩。课帆橡的基本环节如导入、开讲、总结,板书、练习、作业,组织教学、评价等要素,在组织者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都应该有。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组织者出于特殊的培训目的或考察目的需要,会选取某一两个教学环节作为培训或考察的重点。作为执教者要根据主办方的文件和各种形式的通知、有关领导讲话和文章了解主办方的要求,或根据活动的目的意图、实际情况、惯例等去推测有关要求,切忌“指东打西”“脱轨”“下路”。 微型课是“规模较小”的课。这里所说的“规模较小”主要是指时间短。一节微型课用时约为一节课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具体多少时间,组织者将根据具体情况(总时间和总人数起决定作用)而定,一般会事先通知。 因为微型课具有“具体而微”的特点,执教者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须精选教学环节和精炼教学语言,方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而,用于教师培训,更能因此锻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用于教师选拔、教学竞赛、教师评价更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考察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教学基本功和基本素养。 二、要弄清二者区别。 微型课和说课作为教师培训、教师选拔、教学竞赛和教师评价的形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也特别受到学校和教研部门的青睐。因为,它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参与度,增大容量,提高效率。但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课与说课等同起来。 让我们先从语法的角度做个分析吧,“微型课”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课”;而“说课”是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说”。不难看出,“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都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这就像设计师介绍自宏顷己的图纸一样,而上微型课是施工。 三、要处理好三对矛盾。 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 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题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2. 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 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要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 微型课时间短,更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摆排场”。导入的方式方法途径技巧很多,有不少人写这方面的文章,大家需要可以找来读,我要强调的是,无论用何种方式方法途径技巧,都要与态绝旁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并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其中,“紧密关联”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的“新颖独到、引人注目”是获得好评的必备条件。而“诱发听课的兴......>>
问题二:如何上好一堂微型课 沙济中心小学:方志南微型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浓缩。课的基本环节如导入、开讲、总结,板书、练习、作业,组织教学、评价等要素,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都应该有。。因为微型课的特点,执教者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须精选教学环节和精炼教学语言,方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而,用于教师校本培训,更能因此锻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用于教师选拔、教学竞赛、教师评价,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考察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教学基本功和基本素养。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题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微型课时间短,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摆排场”。导入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引人注目是必备条件。而“诱发听课的兴趣,诱发探究的欲望,诱发创新的动机,设计导语切入课题要快速。微型课收尾要快捷。一节课的结语是必不可少的。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对内容要点来个归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快捷而不拖泥带水的结语在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同时,也会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美好的享受。总而言之,上好一节微型课,需要把握微型的的特点,弄清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还要处理好“有”与“无”、“多”与“少”、“快”与“慢”。在此基础上,加上标准的语音、得体的教态、漂亮的板书、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教法的恰当选用等,这样才能上好一节微型课,
问题三:十分钟微型课怎么上好 就是一堂课的简缩版
问题四:怎么上数学微型课 不详
问题五:如何上好微型课和如何评价微型课 1
如何上好微型课和如何评价微型课
一、如何上好微型课
微型课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
20
分钟,
其中
15
分钟用于上课,
5
分钟用于答辩评委的现场提问。
微型课是课堂教学过程
的再现,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教学过程,是由评委
来判断上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内容上来说少,它一般只安排
一个知识点的讲授,从时间上来说大都要求在十五分钟内完成。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
整性,但整体上仍包括
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总结
三个步骤;它是一堂完整课教学过
程的浓缩,这是微型课的基本特点。由于微型课内容上的具体,时间上的短少,所以它
更能表现出一个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基本教学素养,因此它被用在很多赛教活动中。那
么,如何上好微型课呢?
第一,
要上课,不要说课。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说课是把自
己的教学设想说给大家听,基本环节是说教学目标,说教材内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
过程,等于介绍自己的教学设想。
“
说课
”
重点在
“
说
”
,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
……
是
在
“
纸上谈兵
”
,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而
微型课是课堂教学的浓缩,是时间较为简短、课堂容量较小、没有学生参与、主要检测
教师教学水平的课堂教学。
换句话说,
微型课是在上课,
从导入到新授,
从提问到点拨,
从归纳到拓展都要按部就班一一落实,只是比实际上课少了学生的表现。因而,决不能
把微型课当做说课来
“
说
”
,应该像正常课堂教学一样来上课。
第二,
精心取舍课题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
有些老师,
抓不住重点,
讲得面面俱到,
在简短的时间内,
好像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讲到了,
但又是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没有讲清楚。
这是不可取的。微型课不可能像正常课堂那样大容量的教学,要在有限的短时间内完成
教学任务,讲授内容要尽可能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去掉那些可有
可无的内容。
为了讲授重点内容,
往往需要罗列论据,
那么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而简。
如语文《与朱元思书》
,不能就作者、背景、文体、字词、朗读、背诵、主旨、写法等
等都面面俱到,那样做时间肯定不允许。如果只抓住诵读,扫清语言障碍,然后分析怎
样抓住山水特点进行描写,就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突出教学重点和文
本特色,提高微型课的教学效率。
第三,
选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微型课时间短,又没有学生参与,是不是就只
能平铺直叙一讲到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根据微型课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当然
是以讲授为主。但讲授也有平铺直叙的讲授,有充满 *** 的讲授,有环环相扣的讲授,
有循循善诱的讲授,有启发思维的讲授,有创造拓展的讲授
……
何况,除单纯的讲授课
题内容之外,还可以 *** 朗诵,可以设计问题,可以引发思考,可以相互比较,可以深
入探究等等。总之,微型课的教学主要是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体现和检测,教学方式
2
要符合微型课的课堂情景和教学特点,真正能够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准。
微型课的关键在于要处理好
“
有
”
与
“
无
”
的矛盾。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
但执教老师心中不能没有学生。教师在微型课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
的
“
学生活动
”
,教师该问就问,该布置就布置,该指导就指导,该点拨就点拨,该评价
就评价。这些
“
过场
”
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
成、估计学生完......>>
6. 如何把微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
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zt)
我校自2012年9月开始创建的“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广的五大教学模式之一,并收入《课堂教学新模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一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整体构建单元目标,通过感受、精学、拓展、整理四种课型运作,经由学生个人先学、小组讨论、全班分享、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而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载体。其操作可以理解为:在家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巩固、考核与提升。这与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大体相似(见表1)。
所不同的是,模式中“个人先学”的部分由原来学生阅读教材、做纸上的练习变成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课等;而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也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该模式的支撑下,加上“微课、前测、后测”等元素,我们探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分层练习,适度拓搜郑展——小结(后测)。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思考了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缓悄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
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世哪颂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
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而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期望通过这份自学报告单,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自学报告单有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到“以学定教”。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认识钟表》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
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回学校进行重点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
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3.
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
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
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在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总之,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更方便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但正如汪晓东博士所言:如果你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将教学目标实施得很好,还有必要制作微课去翻转课堂吗?我们不是为了翻转而翻转,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制作微课时要把这一点摆在首位。
-----------------------------------------------
【注】本文作者:黄付润单位:广东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文章源自黄老师的新浪博客,转载未经作者授权,转载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特此鸣谢!
梦工坊视频工作室,您的专属微课视频助理。
7. 怎样才能上好小学数学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但是,如何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上好数学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那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导入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导入要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我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哪里更安全些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应该有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为什么要选择储蓄?储蓄有什么益处呢?学生就会对储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学习“利息”这就一知识点就水到渠成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要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三、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 “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有了风趣幽默做后盾,枯燥无味的数学将会变得其乐无穷,学生更会对数学爱不释手,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课堂教学,使之接近生活。
实践证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我将题目改编成本班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三(5)班有69人需要过河,每艘船每次只能乘6人,至少要乘多少次才能完全过河?”根据实际情况,学生会这样列式,“69÷6=11(次)……3(人)”教师可以随机提出,乘11次还余3人,怎么办,能不能超载。最后通过师生共同交流,知道还余3人,应该在原来的11次的基础上,多乘1次,即11+1=12(次)。这样的教学,不仅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面积、自己家的面积,学过“人民币”后,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只有充分做好导入的构思,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利用风趣幽默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身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何愁学不好数学,教师何愁教不好数学。
8. 论文《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
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
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
9. 怎样上好数学微型课
问题一:怎么上数学微型课 不详
问题二:怎么上小学数学微型课 内容少,讲一个知识点,步骤完整,有导入探究总结
问题三:如何讲好一节数学微型课 幽默点
问题四:如何上好微型课和如何评价微型课 上好一节微型课,首先要备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在微型课特点、主办方要求、教材内容与个人素养四者之间寻找支点。根据我的经验,执教者如能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做好以下三点,就离“上好一节微型课”不远了。 一、要把握一个特点。 微型课的特点是什么?套用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的一句话。微型课即课之“具体而微者”。翻译成现代汉语:微型课是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的课。“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就是微型课的特点。 微型课是“形体齐备”课。微型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浓缩。课的基本环节如导拦困雹入、开讲、总结,板书、练习、作业,组织教学、评价等要素,在组织者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都应该有。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组织者出于特殊的培训目的或考察目的需要,会选取某一两个教学环节作为培训或考察的重点。作为执教者要根据主办方的文件和各种形式的通知、有关领导讲话和文章了解主办方的要求,或根据活动的目的意图、实际情况、惯例等去推测有关要求,切忌“指东打西”“脱轨”“下路”。 微型课是“规模较小”的课。这里所说的“规模较小”主要是指时间短。一节微型课用时约为一节课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具体多少时间,组织者将根据具体情况(总时间和总人数起决定作用)而定,一般会事先通知。 因为微型课具有“具体而微”的特点,执教者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须精选教学环节和精炼教学语言,方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而,用于教师培训,更能因此锻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用于教师选拔、教学竞赛、教师评价更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考察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教学基本功和基本素养。 二、要弄清二者区别。 微型课和说课作为教师培训、教师选拔、教学竞赛和教师评价的形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也特别受到学校和教研部门的青睐。因为,它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参与度,增大容量,提高效率。但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课与说课等同起来。 让我们先从语法的角度做个分析吧,“微型课”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课”;而“说课”是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说”。不难看出,“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都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简帆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这就像设计师介绍自己的图纸一样,而上微型课是施工。 三、要处理好三对矛盾。 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 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题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尺斗家评委做出判断。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2. 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 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
问题五:小学数学微型课怎么上?? 认真听老师讲课
10. 如何把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
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1、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这是中小学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2、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
3、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4、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