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案例评析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案例评析

发布时间:2023-04-11 13:52:49

Ⅰ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高考数学科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了综合性.这就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试卷的题型更新,更具有开放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学生在这一方面失分的普遍存在,如08年的理科24题、09年的理科24题、10年的理科23、24题、11年的文科21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减少在这一方面的失分.笔者就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谈几点刍见.

一、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

1.审题能力

审题是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与条件和问题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它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审题能力主要是指充分理解题意,把握住题目本质的能力;分析、发现隐含条件以及化简、转化已知和所求的能力.要快捷、准确在解决问题,掌握题目的数形特点、能对条件或所求进行转化和发现隐含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2.合理应用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包括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

容;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讨论和等价转化等;数学方法包括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配方法等基本方法.只有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思想、方法,才能解决高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而合理选择和应用知识、思想、方法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迅速、顺畅.

丛念2.数学建模能力

近几年来,在高考数学试卷中,都有几道实际应用问题,这给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而数学建模能力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核心.

二、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1.重视通性通法教学,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已的能力.

每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都有它们适用的特定环境和依据的基本理论,如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分成:(1)由于概念本身需要分类的,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对公比的分类和直线方程中对斜率的分类等;(2)同解变形中需要分类的,如含参问题中对参数的讨论、解不等式组中解集的讨论等.又如数学方法的选择,二次函数问题常用配方法,含参问题常用待定系数法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高考是注重能力的考试,特别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考查的重点,而高考中的应用题就着重考查这方面的能力,这从新课程版的《考试说明》与原来的《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的要求的区别可见一斑.(新课程版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充满模式的,就解应用题而言,对其数学模式的识别是解决它的前提.由于高考考查的都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命题者对生产、生活中的原始问题的设计加工使每个应用题都有其数学模型.如1997年的“运输成本问题”为函数与租察均值不等式;1998年的“污水池问题”为函数、立几与均值不等式;1999年的“减薄率问题”是数列、不等式与方程;2000年的“西红柿问题”是分段式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弊郑茄,不但要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同时要对应用题进行专题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种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合理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分析和解决问题,必先理解题意,才能进一步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更高数学素质、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高考上就是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出现,更加注重了能力的考查.由于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而新背景题的背景新,这样给学生在题意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导致失分率较高.如1999年理科的第16题和第22题,很多

学生由于对“垄”和“减薄率不超过”不理解而不知所措;又如2000年文科第16题和第21题、2001年春季高考的第11题,只有在读懂所给的图形的前提下,才能正确作出解答.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的补充.

Ⅱ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1.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论证的策略:

(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2)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题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

2.空间角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主要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证、二算。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平移法:②补形法:③向量法: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或用向量计算。

②用公式计算.

(3)二面角

①平面角的作法:(i)定义法;(ii)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iii)垂面法。

②平面角的计算法:

(i)找到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中计算(解三角形)或用向量计算;(ii)射影面积法;(iii)向量夹角公式.

3.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相关的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借助于面积相等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2)求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一般先找出其公垂线,然后求其公垂线段的长。在不能直接作出公垂线的情况下,可转化为线面距离求解(这种情况高考不做要求)。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过该点作出平面的垂线,进而计算;也可以利用“三棱锥体积法”直接求距离;有时直接利用已知点求距离比较困难时,我们可以把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从而“转移”到另一点上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及平面与平面的距离一般均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

4.熟记一些常用的小结论,诸如:正四面体的体积公式是;面积射影公式;“立平斜关系式”;最小角定理。弄清楚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的内心、外心、垂心的条件,这可能是快速解答某些问题的前提。

5.平面图形的翻折、立体图形的展开等一类问题,要注意翻折前、展开前后有关几何元素的“不变性”与“不变量”。

6.与球有关的题型,只能应用“老方法”,求出球的半径即可。

7.立体几何读题:

(1)弄清楚图形是什么几何体,规则的、不规则的、组合体等。

(2)弄清楚几何体结构特征。面面、线面、线线之间有哪些关系(平行、垂直、相等)。

(3)重点留意有哪些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等。

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一

做题之后加强反思,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久天长,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一般说做的题太少,很多熟能生巧的问题就会无从谈起。因此,应该适当地多做题。但是,只顾钻入题海,堆积题目,在考试中一般也是难有作为的。所以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合理地系统地组织起来,要总结反思,这样高中数学水平才能长进。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二

积累高中数学资料随时整理,要注意积累复习资料。把课堂笔记,练习,区单元测验,各种试卷,都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读一次,就在上面标记出自己下次阅读时的重点内容。这样,数学复习资料才能越读越精,一目了然。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三

配合老师主动学习,高一新生的学习主动性太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常常是完成了作业就可以尽情地欢乐。初中生基本上也是如此,听话的孩子就能学习好。高中则不然,作业虽多,但是只知做作业是绝对不够;老师的话也不少,但是谁该干些什么了,老师并不一一具体指明。因此,高中新生必须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准备向将来的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过渡。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四

合理规划步步为营,高中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每个学生都要投入自己的几乎全部的精力。要想能迅速进步,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长远的切实可行的数学学习目标和计划,例如第一学期的期末,自己计划达到班级的平均分数,第一学年,达到年级的前三分之一,如此等等。此外,还要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详细地安排好自己的零星时间,并及时作出合理的微量调整。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1.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2.主动复习总结提高

3.重视改错错不重犯

4.积累资料随时整理

5.配合老师主动学习

6.合理规划步步为营。

高中数学的主要的考点归纳

一:集合

考点1:集合的基本运算

考点2: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函数

考点3:函数及其表示

考点4:函数的基本性质

考点5: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考点6:指数与指数函数

考点7:对数与对数函数

考点8:幂函数

考点9:函数的图像

考点10: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考点11:函数的应用

三:立体几何初步

考点12: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视图

考点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考点14: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考点15: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16: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考点17:空间中的角

考点18:空间向量

四:直线与圆

考点19:直线方程和两条直线的关系

考点20:圆的方程

考点21: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五:算法初步与框图

考点22:算法初步与框图

六:三角函数

考点2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三角函数和诱导公式

考点24: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考点25:三角函数的最值与综合运用

考点26:三角恒等变换

考点27:解三角形

七:平面向量

考点28: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

考点29:向量的运用

八:数列

考点30: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

考点31:等差数列

考点32:等比数列

考点33:数列的综合运用

九:不等式

考点34: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考点35:不等式的解法

考点36:线性规划

考点37:不等式的综合运用

十:计数原理

考点38:排列与组合

考点39:二项式定理

十一:概率与统计

考点40: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考点41:概率

考点42:统计与统计案例

十二:常用逻辑用语

考点43:简单逻辑

考点4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十三:圆锥曲线

考点45:椭圆

考点46:双曲线

考点47:抛物线

考点48: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考点49:圆锥曲线方程

考点50: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十四:导数及其应用

考点51:导数与积分

考点52:导数的应用

十五:推理与证明

考点5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考点54: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考点55:数学归纳法

十六: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考点56: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十七:选考内容

考点57:几何证明选讲

考点58: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Ⅲ 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谈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一、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是否具体可行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数学课程教学总目标在某一堂数学课上的具体化,所以它首先应该与课程总目标一致,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有清楚的认识,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来制定教学任务达成的标准。如果目标过低,学习任务很容易达成,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到多少东西,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目标过高,学习任务不易达成,那么学生学习难度大、任务重、学习起来吃力,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有充分准确的认识,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教学目标既然是教学任务的达成标准,就要具体化。同样,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教师应通过定量的形式来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二、课堂引入是否恰当合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常常是以问题情境引入开始的,所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关注问题引入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情境是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的问题,通过它逐步呈现新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关注问题的选择是否与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有实质的联系,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或根本没有联系都会误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摸不着头绪。其次,我们要关注问题情境的引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该问题情境与本节课所学新知识有紧密联系,但由于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或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还没有建构此知识内容,那么学生依然不会明白教师的用意何在。最后,我们要注重问题引入恰当,有趣味性,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不仅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教师的数学观是否全面,教学观是否正确

数学观反映了教师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而教师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分歧主要表现在数学的作用上。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是纯粹的思维科学,主要用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严谨性。拥有这种数学观的教师在他的教学中会潜移默化地强调数学的体系严谨性,偏重于对数学证明的教学。另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的作用是指导日常生活中的生产实践。拥有这种数学观的教师在教学中会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偏重于应用题的教学。教师的数学观通过教学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体系严谨、应用广泛的学科。由于数学的自身特点,数学教学既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也要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所以,教师要树立全面的数学观。

教学观反映了教师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而教师对于数学教学的本质认识分歧主要表现在谁是主体的问题上。新课标强调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由传统教学观中的“中心地位”转换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一味“灌输”为有效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人生观。所以,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四、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但它是否能为教学目标服务,关键是看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课堂对话、课堂探究、教学互动、教学指导、教学演示、教学练习与操作实验等。讲授法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有利于系统学习知识,但它不利于学生的反思,不利于师生、生生交流。如果课堂教学仅用讲授法,一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很累。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常常以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相互补充配合,综合运用。一节课究竟选择哪几种教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广度,学生的思维情况,教师的教学习惯来决定。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思想相应地也应转变为促进学生实践、思考、探索、交流、合作,并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真正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五、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否有效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教师的提问方式更能看出一名教师的教学素质。“学起于思,源于疑”,学生之所以思考,是因为有疑问,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提问,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一问题,或与此问题紧密联系的相关内容。其次,提问要有启发性,并且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循善诱。提问不要过于选择化,不要问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等这些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另外,提问要清楚,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教学是面向全班学生的,而不是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Ⅳ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并不是其工作的终结,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 反思 也是一门大学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一

数学 教育 不仅关注学薯判习结果,更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高中数学不少教学内容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通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那么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下是我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强调教法、学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介的有机整合。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教师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认知形态的知识。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要求。如何在一节课中把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质疑反思的培养

通过现状调查,看出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缺乏有目的、有意识,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与解决问题、认识问题后的反思。学生的质疑反思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要有目的设计、训练。因此要培养质疑反思能力必须做到:(1)明确教学目标。要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学会——会学——创新”。(2)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觉建构的教学过程。(3)改善教学环境。(4)优化 教学 方法 。

三、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 学习态度 ,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猛闭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二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做为教师,哪些是教学反思内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种水平界定教师反思的内容:

水平一:侧重于教师对日常教学行为、过程、事件及学生的反思。

(1)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做到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及情感的全面发展;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需要及实际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课程 实施方案 能否顺利实施;还有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动作、言语、学生的状态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通过各种 渠道 获取尽可能多的枝手裂信息,比如查阅学生的作业,找个别学生谈话,依据教案回顾课堂教学,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学生知识背景、理解水平、 兴趣 爱好 的反思。它主要强调对学生的数学 文化 、思维与理解水平、兴趣爱好及其对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准备等方面的反思。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及个性差异就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

教师教学的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知识背景及理解水平的反思主要包括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当前知识背景的研究、认识,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结合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这是反思性教学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3)对教材的反思。教材是知识传递的有效载体,对教材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深刻理解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及学生学习要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补充、改编和整合的活动。如立体几何的模型教学、函数的板块教学等。对教材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好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平二:侧重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及现有教育研究成果的反思。

(1)对教师教育教学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它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所进行的反思性活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吸收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 经验 。通过对自身道德水平和责任感的不断反思,会促使其对教学实践更富有执着性和责任心。

(2)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反思。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反思目的就在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需要,创造性地理解和应用已有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水平三:侧重于影响教育教学实践的学校及社会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反思。

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留意、审视和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对教学活动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如根据女生怕学数学、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现状,可设计《高中女生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课题,以达到增强女生信心、训练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三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高中数学不少教学内容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通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这样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下就是我结合高中教师培训联系自己在平时教学时的一些情况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二、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

总之,在上好一堂的同时,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相关 文章 :

★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3篇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 2020高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 高二数学老师个人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Ⅳ 如何开展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大纲中对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合作精神和应用能力;
(4)以书面材料、口头报告,墙报等形成反映研究性成果,学会交流。
这就要求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知识的教学。
根据高中新课程计划(试验修改稿),数学大纲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中将有1/6左右的教学时间用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是否具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怎样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
本文试图从高中数学教学的角度,谈谈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实践与认识。以期为尽快实现研究性学习教学从理念到操作的转化抛砖引玉。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分析、介绍:
(1)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要培养的主要能力之一。
案例一,“一个等差数列的性质”的教学
如果 成等差数列,则有
即 …………(1)
在讲过这一性质后,我要求同学们推广上述命题(设计、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办法)。下面摘录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结论及一些思考。
问题一,如果 成等差数列,依照(1)式能得到什么结论?
即 =0…………(2)
问题二,如果 成等差数列,能得到什么结论?
即 …………(3)
问题三,如果 成等差数列,能得到什么结论?即 时,
…………(4)
问题五,如何证明上述结论,将上述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是否可行?
到此,同学们采取研究方法仍然是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但同学们很快发现当 时,上述反命题显然成立,当 时,上述反命题就不成立了,如1,2,4,7满足 ,但这此数显然不成等差数列。那是否研究到此结束了呢?
问题六,同学很快就发现当 时, 可以得出 ,这就提示给我们,如果要使数列 成等差只需再添一个条件, =0,从而 成等差数列就需添两个条件……这样,同学们又估计到了它的一个反命题:

成立,则 成等差数列………………(5)
问题七,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述命题。
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体验到了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尝到的成功的喜悦。能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这里显然比找到答案更为重要。其实很多规律就蕴藏在我们平时教学之中,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是否能让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引导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
(2)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合作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情景,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一方面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思考、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欢迎学生争辩、发表独立见解,确保学生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从这层意义上讲,研究性学生即要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学会合作交流。
案例二,一道例题引发的研究
已知 是周期函数,且周期为2,等式 对一切 均成立,求证 为偶函数。
这是高一理科班函数复习时的一道例题。这道例题很普通,但内涵却很丰富,颇有研究价值。例题教学后,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要求对这个问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然后交流研究成果(老师提示:研究条件与结论之间关系;从图像的角度进行研究;猜测具有怎样的性质,函数是周期函数;对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再作推广;通过研究得到什么启示等)。下面将各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后,各小组交流情况整理如下:
[小组I研究结论]两个条件和一个结论这三者中的任何两者都可以推证出第三者。
[小组II研究结论]由 为偶函数,则对称轴方程为
对一切 成立,对称轴方程
得出下列猜想并可证明:
(1)若一个函数的图像有两条不同对称轴,这个函数是周期函数。
(2)若一个函数的图像有两个不同对称中心,这个函数是周期函数。
(3)若一个函数的图像有一个对称中心和一条对称轴,则这个函数是周期函数。
[小组III研究结论]对函数 存在常数 ,使函数在定义域内任意 ,若都有 成立,则 为偶函数,若都有 成立,则 为奇函数。
[小组IV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启示一,函数性质,如奇偶性,周期性与图象对称性是密切相关的;启示二,数形结合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
(3)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去。
研究性学习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很重要特征之一,通过研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课上是无法得到的。
案例三,建立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函数的本质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它反映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内在联系,不少实际问题都可以抽象概括成函数表达式。即建上一个函数模型,从而简捷、准确地找到合理的答案。然而,由于本质上的差异,反映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函数模型呈现各种不同的面貌,这给我们的学生深入社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调查家庭生活中数学素材,从建立函数模型角度,为自己家庭解决实际问题”,一星期后,学生收集的资料五花八门,经分组整理,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问题。如家庭生活中的分期付款问题(购房、买车等),知识售价、月利息、每月还款数,需多少时间还清,每次还款多少最合算;家庭装修问题;合理设计家庭开支问题;股票投资问题;家庭养殖业问题等等。老师把学生收集的素材分类,合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分小组确定研究方向。经小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如代数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盈亏平衡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过程,问题解决(无论是有答案、无答案,还是暂时无答案)都会使学生兴奋、投入,更重要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自始自终学生都是研究者,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发展学生对家庭、对社会责任心,让同学在实践研究中获得直接经验。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基本框架及思考。
1、研究性学习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比较,其最大区别在于传统课程有市统编教材,有较为成熟的实施教学方法、手段、评价体系,而研究性学习教学很多内容还是一块未开发的“自留地”,相对自由度较大,是教师自主的开发。根据新课程计划对研究性学习教学提出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应强调(1)学生是“发现者”,在教师指导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在教师指导下,将启发探究、评价、总结有机结合。下面让我们试图勾勒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框架(如表所示)
过程 内容 目的 操作
问题情境阶段 确定课题 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有能力进行探索的问题 启发学生在已有一些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确定对课题的探讨步骤及研究方案
实践体验阶段 实证收集 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学会观察和检索 引学学生深入实际,围绕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收集数据与事实依据
进行分析 从各种信息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学会筛选和判断 要求学生对采集的事实及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对课题、议题作出“是什么”及“为什么”的初步解释
表达交流阶段 初步交流 认真吸取他人意见和建议,不断补充和完善 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中充分交流
得到结果 完成课题研究,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得到知识结论的体验 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以辩论会、研讨会、展板、墙报、电子课件、网页等方式表达,进行相互交流和研讨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大都采用课内研讨型。让学生经历不同背景之中,去发现问题,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论证及交流所获得的结论。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研讨,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老师思考的现成的结论。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引起同学(或与老师)之间交流。因此,研究的问题应当具有不同的层次性,要使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思考它,并且都有思考的空间。同时应允许结果的多元性,在可能的前提下,要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见解的机会。
3、研究性学习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与评价。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实施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合人格的形成以及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研究性学习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要有敏锐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要有搜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3)要有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各种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研究地点、请教对像、研究小组的不同,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可能有统一标准,教师应以肯定为主,保护学生参与积极性。应从(1)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态度情况;(2)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体验情况;(3)学生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发展情况;(4)交流合作情况等综合起来加以评价。
4、研究性学习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地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必须有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必须具备:(1)超前的教育观念;(2)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3)高超的教学技能: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全体作用的能力;②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③娴熟的德育技能;(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技能。

Ⅵ 高中数学如何评课

高中数学学科的评课 观课、评课是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评课能够找寻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发扬的亮点,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数学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可持续的提高和发展。 新教材评课标准: 1.教学目的。其中包括知识的深广度;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等侧重面的反映。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依据《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联系?目标的陈述是否具体描述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等方面应获得的发展要求?是否呈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实现方法掌握、思想提高、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养成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具有数学的特点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教材选择。其中包括与教学目的一致性的反映;重视“基础与创新”、“知识与应用”、“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反映,以及在参照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与处理教材(包括例题、习题)的反映。是否注重建立数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或问题是否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反映。一方面恰当的提供知识的背景材料,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所提供的知识使学生认识数学本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积极进行思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还包括在教学中处理反馈与调节、归纳与小结等教学环节的反映能力。是否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能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是否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并且有意义和实效?适当使用数学思想方法: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分类思想等。 4.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其中包括图表、模型、投影、录像、计算机等使用的必要性的反映,以及运用这些手段,正确发挥教学作用的反映。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计算机图文并茂,集声音、文字、色彩、图象功能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看、想、做”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几何画板》有着强大的画图、动画、计算等功能。可以弥补常规教学的缺陷,形象再现数学思维、数学实验过程。恰当利用《几何画板》,在平面几何、函数、立体几何、探究性活动课的进行辅助教学,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评课的形式是选择性评课,还是研讨性评课。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水平适应性发展性的反映。其中包括贯彻教学原则和学习理论的正确性与充分性的反映,以及在重视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与灵活性的同时,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的反映。 6.评专业素养:数学素养。是否能准确把握数学的概念、原理,正确理解数学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的本质,是否能把握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科学性错误、知识性纰漏和常识性差错?教学素养。是否能准确把握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否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指导的“度”是否能恰当把握,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1)语言:正确性、通俗性、简练性、感染性的反映。 (2)板书:字、式、图的正确性、工整性、美感性,以及板书设计的系统与醒目的反映。 (3)观察:观察学生动态活动能力的反映。 (4)聆听:聆听学生答与问话能力的反映。 (5)教态:负责、和蔼、感染教态的反映。 7、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地位?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结构性分析是否置于核心地位?对选择、运用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是否恰当?对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对难点是否考虑如何突破和实现了突破?是否采取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际?是否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 8、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是否充分地体现?是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基础上,在落实“双基”,以及发展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体现,并在学习的准确性、速度和质量三方面完成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要求?

Ⅶ 谁能帮忙找一份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正弦定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构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实验猜想发现正弦定理,并从理论上加以证实,最后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A版)第一章中,是在高二学生学习了三角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显然是对三角知知链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而定理本身的应用(定理应用放在下一节专门研究)又十分广泛,因此做好该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探索、发现和证实,感受“类比--猜想--证实”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这种数学地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想,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实;难点是三角形外接圆法证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正弦定理,理解证实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肢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2)通过实例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责任心。

四、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四周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历猛消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设计思路如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课前放映一些有关军事题材的图片,并在课首给出引例:一天,我核潜艇A正在某海域执行巡逻任务,忽然发现其正东处有一敌艇B正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朝北偏西40°方向航行。经研究,决定向其发射鱼雷给以威慑性打击。已知鱼雷的速度为60海里/小时,问怎样确定发射角度可击中敌舰?

[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爱好的实际问题,吸引学生注重力,使其马上进入到研究者的角色中来!]

(二)启发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用几何画板模拟演示鱼雷及敌舰行踪,在探讨鱼雷发射角度的过程中,抽象出一个解三角形问题:

1、考察角A的范围,回忆“大边对大角”的性质

2、让学生猜测角A的准确角度,由AC=2BC,从而B=2A

从而抽象出一个雏形:

3、测量角A的实际角度,与猜测有误差,从而产生矛盾:

定性研究如何转化为定量研究?

4、进一步修正雏形中的公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以及等

[直觉先行,思辨引路,在矛盾冲突中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用“特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猜想数学规律。

提出问题:

1、如何对以上等式进行检验呢?激发学生思维,从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进行研究,筛选出能成立的等式

2、那这一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适用吗?指导学生用刻度尺、圆规、计算器等工具对一般三角形进行验证。

3、让学生总坚固验结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与所对的边满足关系

[“特例→类比→猜想”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研究思路!]

(四)让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探寻理论证实的方法。

提出问题:

1、如何把猜想变成定理呢?使学生注重到猜想和定理的区别,强化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怎样进行理论证实呢?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通过作高转化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实。

3、你能找出它们的比值吗?借以检验学生是否把握了以上的研究思路。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找到比值,突破难点。

4、将猜想变为定理,并用以解决课首提出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学生成为发现者,成为创造者!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正弦定理具有对称和谐美

2、“类比→实验→猜想→证实”是一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下思考:三角形中还有其它的边角定量关系吗?

六、板书设计:

正弦定理

Ⅷ 如何高中数学教学评价

高中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实施高等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高中教育的任务是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初中教育的成果,培养国家及社会的有用人才所应具备的品质

阅读全文

与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案例评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