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在哪里》读后感400字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语言有有声和无声之分,我要说的是有声语言,即教师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无声化为有声的语言进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第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精。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
第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传情。
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第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师生之间需要一种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对话。“对话”不是“对答”。“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对话的质量表现为:或者增长见闻,或者增强技能,或者提高认识,或者升华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2. 在数学上,什么称为“大小关系”大于,小于,等于是否是它们的大小关系
数学关系有很多,你说的是对的,但还得看你具体的题目。
3. 数学在哪里绘本读后感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写读后感一般应做到三点: 1、要读懂原文的内容.“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因此,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读,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内容,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2、写自己体会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叙述的内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来写.体会不深,感想不丰富,读后感就写不
4. 数学在哪里读后感六年级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写读后感一般应做到三点:
1、要读懂原文的内容.“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因此,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读,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内容,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2、写自己体会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叙述的内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来写.体会不深,感想不丰富,读后感就写不成功.
5. 《数学在哪里》读后感是什么
思路:写出自己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举例自己生活中用到数学的例子,体现数学的重要性。
范文:
我喜欢《数学在哪里》这本书,有两个原因:
第一,它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
第二,它能把这些数学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
我希望一些枯燥的数学书,都能有些像这样有趣的小故事,这样一些不喜欢数学的同学就会爱上数学。
我们的生活主要是有由语文和数学组成的,在生活中经常会遇见语文与数学,并且用到的地方特别多。
比如,家里书架上的书,书的数量,就是用数学的数数法才知道书的数量。
有一次,我算错了时间和路程。妈妈说:“假如你去坐火车,你坐的火车九点就要开,可是,你算错了时间,现在八点,你把半个小时当成一个小时,然后你就睡了一个小时,当你到火车站的时候,发现火车早就开走了。如果你不计算好时间,就是耽误了你的行程。”
所以说数学在生活中特别重要。
6. 大于小于等于数学题有哪些例子
10以内的大于: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
9>1,9>2,9>3,9>4,9>5,9>6,9>7,9>8。
8>1,8>2,8>3,8>4,8>5,8>6,8>7。
7>1,7>2,7>3,7>4,7>5,7>6。
6>1,6>2,6>3,6>4,6>5。
5>1,5>2,5>3,5>4;
4>1,4>2,4>3。
3>1,3>2。
2>1。
10以内的小于:
1<2,1<3,1<4,1<5,1<6,1<7,1<8,1<9,1<10。
2<3,2<4,2<5,2<6,2<7,2<8,2<9,2<10。
3<4,3<5,3<6,3<7,3<8,3<9,3<10。
4<5,4<6,4<7,4<8,4<9,4<10。
5<6,5<7,5<8,5<9,5<10。
6<7,6<8,6<9,6<10。
7<8,7<9,7<10。
8<9,8<10。
9<10。
相关内容解释:
数量有大小之分,有大小,就会有等或不等的关系.用等式可以研究相等关系,要研究不等关系也需要专门的数学工具,这就是不等式。
不等号(Sign of inequality)是用以表示两个量数之间不等关系的符号。现在常用不等号包括五种:“≠”(不等号)、“> ”(大于号)、“<”(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及“≤”(小于或等于)。
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总的来说,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大于0的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小于0的整式,不等号方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