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书中的定理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
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B. 初中数学来源于哪些典籍
1、《周髀算经》
原名《周髀》,《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
C. 有关数学定理和公式的书籍
《数学开心辞典》不但有趣又有用,是当时老师推荐的。
D. 适合初中生看的数学书籍推荐
《从一到无穷大》
这本书在科普界的地位无人能动摇,其内容包罗万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都有涉及,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介绍竖卖州,而是站在很高的角度看问题,深入浅出,可以极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直来直去的微积分》
本书从常识性的平凡道理出发,不用极限概念也不用无穷小概念,直截了当地定义了函数的导数,证明了导数的常用性质;定义了定积分,推出了微积分基本定理。严谨而不失直观的推理,颠覆了微积分必须以极限概念为基础的传统观点,化解了传统微积分教学的若干最大难点,为建立高中和大学的微积分新体系描绘了蓝图。
《怎样配携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
这本书是国际着名数学家波利亚论述中学数学教学法的普及名着,该书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他把“解题“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和教会他们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引导学生按照“表”中的问题和建议思考问题,探索解题途径,进而逐步掌握解题余蔽过程的一般规律。
E. 有关初中数学史上的数学成就和数学家及其着作
1.数学着作《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应该算是我国更早的一部数学着作,距今已经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当时社会的发展经济低下的条件下,人们都是采用用抄写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把数学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由此可见《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的的问世对人们在进行计算等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国古代有哪些知名的数学着作流传至今呢《周髀算经》可以算的上其中的一部。
2.《九章算数》
《九章算数》也是我国古代有哪些知名的数学着作流传至今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其对于我过古代数学以后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自从《九章算术》问世以后,一千几百年间以来一直被直接用在数学教育的教科书本里。在一些与中国临近的国家中也都曾经拿它当教科书来教授学生学习数学所以《九章算术》在我国古代数学着作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3.《宋元算书》
经过从汉到唐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有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到了宋元时期问世的《宋元算书》给了更好的诠释。《宋元算书》其实是一直流传的四大家的数学着作,因其同一个时期出现取得的成就又很高可以在中国古代算是很辉煌的时刻。那么我国古代有哪些知名的数学着作流传至今呢?《宋元算书》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数学家:
1.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着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着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2.秦九韶:〈〈数书九章〉〉
3.李冶:《测圆海镜》——开元术
4.朱世杰:《四元玉鉴》
5.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F. 角平分线定理哪这是最好的数学书中有相关内容
答: 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分对边的比等于相应芹型两边长之比。
该定理出之初睁首散中数学《相似三角形》。
定理及证明如悉氏下:
供参考,请笑纳。
G. 初中数学定理有哪些
几何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习几何,需要证明,这时定理就很重要了。下面我整理了初中数学重要定理,赶快收藏起来吧!
1、点、线、角
点的定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点的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直线定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定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三角形内角定理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3、几何平行
平行定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证明两直线平行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推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全等三角形判定
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边角边定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定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边边定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斜边、直角边定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5、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角的平分线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7、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8、对称定理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9、直角三角形定理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0、平行四边形定理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1、正方形定理
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2、矩形定理
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3、菱形定理
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4、中心对称定理
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
15、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1.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16、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
17、相似三角形定理
相似三角形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相似直角三角形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8、三角函数定理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9、圆的定理
定理:过不共线的三个点,可以作且只可以作一个圆。
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评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2:弦的垂直平分弦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评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定理:
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经过圆的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3.圆的切线垂直经过切点的半径。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5.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6.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7.如果四边形两组对边的和相等,那么它必有内切圆。
8.两圆的两条外公切线的长相等;两圆的两条内公切线的长也相等。
20、比例性质定理
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H. 推荐一些有关初中数学定理公式的好书!Thanks!
这种书 有很多,都大同小异,去书店或者网上书城随便买一庆雀银本人气比较高的就没问题,最好是那种你看着很眼熟的出誉宴版社或者XX教育之类的出的书,会更保险.然后就认真看那一本书,把它看懂就行了.基本上那些书随便一本看懂了都就没问题了.当然这些定理要想真正熟练掌握,还是得实践,即做题,在题中会更彻底的理解,3,大多数,2,初岁念中基础知识手册,2,
I. 初中数学知识点哪本书总结的好
下面是我们老师总结的,电子版的,就都发出来了
一、基本知识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3、代数式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整式与分式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B、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1)配方法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2)分解因式法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3)公式法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3)公式法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4)韦达定理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B*C(C<0)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数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二空间与图形A、图形的认识1、点,线,面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2、角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垂直平分线定理:性质定理: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定理:到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判定: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2、邻边相等的矩形二、基本定理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