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核心素养如何提升

数学核心素养如何提升

发布时间:2023-04-29 15:00:16

㈠ 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普通高中数学》(试验)的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提出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

应该说 数学素养 一词首次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出现, 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时代我国社会建改银设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要实施这一目标, 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完成这一历史重任, 是我们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认真探讨和切实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数学素养的几种不同阐述
在现代社会,许多以往被视为象牙塔中的理论正在走向公众生活,并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些科学知识,正在成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的科学素养。在这些科学素养中,数学素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它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定理、公式、计算和题海,而是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它让我们用美学的眼光来看待数学;它甚至能让我们体会到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于数学素养,也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下面几种较为典型:
1、湖南湘潭师范学院王子兴先生指出: 数学素养乃是数学科学所固有的内蕴特性, 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 通过后天严格的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的, 融于身心中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数学素养只有通过数学教育的培养才能赋予人们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品质, 是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实践所无法代替或难以达到的 数学素养涵盖创新意识、数学思维、数学意识、用数学的意识、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等五个要素 。
2、东北师范大学孔凡哲教授撰文指出: 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知识, 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能力, 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 。
3、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推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学生评价方式--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它认为:数学素养是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 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 从事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
这些观点都非常有见地,并从不同侧面对数学素养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简单的说,所谓唤信
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具有数学素养,不仅仅表现在平常的数学考试中能解题,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表现出是个学过数学的人,处理问题具有数学意识。
二、深刻理解数学《标准》的基本理念,认识提高数学素养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级基础教育阶段。《标准》根据时代要求,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所体现的基本理念主要有:(1)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2)
高中数学课程应当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5)与时俱进地认识 双基 ;(6)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7)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
通过对数学素养的认识,我们知道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就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 应试教育 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 应试教育 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第五章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启示 一文中数学课程改革都有以和歼轮下一些共同特点:数学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数学课程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统一模式, 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强调为所有人的数学,而不是少数人的数学;强调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素养;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用发展的眼光考量数学。
数学素养是学生学习知识以及今后从事研究或工作所应具备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它体现了人格力量,是数学与品质的结晶。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培养学生数学品质素养的目标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数学品质素养的培养较之数学知识的传授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大的价值。
三、提高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充分重视新教材教学内容改革
新教材内容与传统内容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新课程内容增加了 数学建模 、 探究性课题 、 数学文化 三个板块,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素材。这是对前几年 研究性 学习的继续和发展。
新课程内容增加了算法。算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优良传统,又是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应当正式地提出算法概念,应让学生熟悉算法的语言,学会设计简单问题的算法框图,掌握算法的一些典型范例,并把算法的思想渗透和贯穿于相关的数学内容之中。
新课程内容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内容。21世纪每个公民所需要知道的数学知识,以数据处理最为重要。人们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不断受到数据信息 轰炸 的冲击。因此,高中数学基本课程中的概率统计内容的安排,是先统计,后概率,展开的线索是: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解释数据、研究数据特征、做出统计判断。强调统计思想的内核,而不仅仅是把数据处理变成普通的 算术 计算。数据处理和概率的教学,主要通过编制事例,提出课题,进行实际问题的处理。通过案例教学统计,而不从一般的抽象概念出发,以免又烧成夹生饭。
新版教材更贴近生活, 易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另外选材具有典型性, 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我问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体味到高中数学的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避免传统教材的简单枯燥,除了解题还是解题。
2、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就象美术有 美感 ,音乐有 乐感 ,语文、英语有 语感 一样,数学也有 数感 。在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已经非常明确地把 数感 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了。数感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也就是会 数学地 思考。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对 7月15日降水的概率是75% 这样的话都不能正确理解的话,那我们的数学就等于失败。张奠宙教授曾经愤然指出: 中国学生几乎失去了应用能力。 他说: 请问, 读了那么多的数学, 不会算利息、投保险、计税额, 难道是应该的么? 市场中风险万千,却没有丝毫概率观念, 岂能说懂得数学? 电视上 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 ,数学课上都只字不提, 可否称为失职? 翻翻当前的报纸,沪深股市走势图、房产价值变化示意图, 都已赫然在目,可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却不屑一顾,能说正常吗?
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数感,会 数学地 思考问题。数学素养作为公民素养之一,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而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才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学生数感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和情境,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选择教学方法应该更加自由,可以多引用与高中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种载体作为教学素材,不断拓展教学的空间,延伸课堂教学的范围。如:在 教育储蓄收益问题 中,不直接提出问题 那种教育储蓄收益更划算 ,而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各种教育储蓄的存入,利率及若干年后的收益。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体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借此来学习社会上常用的各种不同年期的房贷问题等。通过这些现实的例子真实地认识数学就是生活,并会在生活中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3、注重实践,加强数学运用能力的教学

注重实践活动是现今国际数学课程的一个趋势,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更重要。数学实践活动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教师只有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体验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得更灵活。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最薄弱环节, 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 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二是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 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 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解决问题, 最后反过来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4、积极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的力量源泉。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路时说: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无数名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授课不能再用老的模式 一言堂 ,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收容器。教师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应育人于教书中, 树立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成为数学化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传统的 一包到底 的教师形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如,在讲解不等式时,可设计如下实际应用题:某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二种方案: A方案第一次打折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B方案买几赠多少销售,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可归结为比较与大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数学,喜欢数学,进而产生浓厚兴趣。这个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和创新思维,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凸现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的教育思想,通过精心选取数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体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创设不同教学情境,组织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改善学习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 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重视教材改革,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突出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增强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良好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

㈡ 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
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仅仅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主线—主题—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例如,以鸡兔同笼为例。在小学,可以使用“列举方法”,也可以利用“逼近方法”,还可以使用“假设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这些方法依然会发挥作用。但更需要重视的是学习“方程组方法”。因为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更需要思考如何解决一类问题,更大的一类问题。把所有鸡兔同笼问题变成一个数学问题,给出求解的一般方法—运算程序。不仅如此,还可以为初中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奠定基础,解决更大一类问题。到了高中,还可以进一步从解析几何、向量的角度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2主题(单元)教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主题(单元)教学的要素,最重要的是进行整体分析,包括数学分析、标准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对比分析、重点(本质、核心素养)分析及教学方式分析,进而确定主题教学目标,选择、设计情境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流程,设计每一节课教学,进行教学实施,然后不断反思—循环—提升。
3抓住数学本质
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把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问题引领—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
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着名数学家P. Harmous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问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 5创设合适情境
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首先要对“情境需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情境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6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表格)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调“学法指导”,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应关注以下问题。 1视野—见识
学习数学需要有开阔的视野,了解数学的历史,了解数学的发展,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美国科学委员会在写给美国总统的咨询报告中特别强调:“高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英国研究理事会的评估报告认为,数学研究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约占英国所有工作岗位的10%和GDP增加值总额的16%。对优秀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不满足于学到数学知识,得到好成绩,还需要获得好的见识。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2做题= 数学学习?会学—自主
以做题取代数学学习,这是数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做题巩固学习内容,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但仅靠做题有很大的局限性。学习数学也需要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应用,需要理解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
做题与做数学是有区别的。做数学,首先要选择问题,进而猜想结论,确定条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题,完全不同,条件和结论是确定的,方法也是学习过的,在锻炼数学素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3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探究是围绕某个具体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它们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主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选题可由教师给定,也可由学生与教师协商确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他们可以采取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并撰写开题报告。教师要组织开展“开题”交流活动。“做题”就是指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描述问题、数学表达、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得到结论、反思完善等。“结题”包括撰写研究报告和报告研究结果,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结题答辩,可采用专题作业、测量报告、算法程序、制作实物或研究论文等多种形式。对于研究报告的评价,教师可以组织评价小组,邀请校外专家、社会人士、家长等进行评价。研究报告及其评价应当作为文件存入个人学习档案,为大学招生提供参考和依据。 4会交流
在数学学习为主的阶段,交流很重要。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写一遍,很有道理。大学研究生授课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报告,导师很容易从报告的过程中判断是否真懂,希望中学教师和学生也能借鉴这种方法——交流。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是落实的重要措施,尤其是高考评价。如果高考试题、考试等形式不进行改变,这次改革就很难落实。当然,也应循序渐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命题,要关注以下要素:(1)命题者要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围绕内容主线—主题(单元)和关键概念、结论、模型、思想方法、应用展开;(2)突出数学本质;(3)创设合适情境,强调发现、提出和分析、解决问题背景,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4)强调开放性、探究性。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一线数学教师是落实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关键,希望广大教师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直面问题,不断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

㈢ 如何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以下从四个方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8、48+25、68+27、27+68…..两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4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做的是我们小组做过的题目,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虽然加数的位置相反,但是加数是相同的,所以结果也是相同的。”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的内涵。又如:“生活中的比”,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具有创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渗透核心素养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例如:《圆的周长》,在探究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并让学生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最后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又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大部分学生受前面学习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会有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的猜想。这时,教师出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 9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时教师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第2列数“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数能否被3整除?再观察观察,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2、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3、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等这些猜想,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探主究验证,将大错化小错,小错化了。

三、进行合理提炼, 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构建面积公式这个数学模型时,首先应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这两个的图形的面积相等。于是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接着提出如果要去测量现实生活中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合适吗?从而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

又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当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规律后,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并重点提出a+b=b+a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a和b可以是哪些数,这样不仅关注学生了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核心素养

㈣ 如何提高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如下

1、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数学活瞎蠢逗动的基本形式,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

2、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磨卖推理形档码式主要有演绎。

3、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运动规律。

4、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5、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6、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有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㈤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分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会识别、学会适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

㈥ 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思维品质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时表现出的智力特点或个性特征。在义务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中。那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立性呢?下面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以疑激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从数学的感知材料中揭示数形的本质尺闹特征,确定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应该使学生对数学结论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分析思考问题时,不迷恋事物的表面现象,外在特征,要能够自觉地注意到事物的本质,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要能够从本质看问题,善于区分主要的、次要的,表面的、本质的。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后,表面积怎么变化?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表面积不变。我要求学生不忙下结论,先画一画图或找一找模型,思考后再回答,学生通过画图思考并与同学讨论后发现,挖去的正方体的位置不同,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也不相同。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以疑激思,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洞察力。
二、以趣引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善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而转换思考的角度、思路与方法。将以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能将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从而自己掌握新知识。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让自己自学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回忆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它相似。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将它们拓展到比的基本性质,不用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很快就把这几个性质融汇到了一起,并很好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持久、最强烈的心里成份,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败困差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相互促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维过程。
三、以标导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表察皮现在思考数学问题时的灵敏程度,接触事物的实质快,思维效率高。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速度训练,并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形式的训练,这一些,主要来自高效的课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时,教师应及时揭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导他们大胆提问。课堂上不会发问,不敢发问的学生,不是思维敏捷的学生。
四、以动助做,发展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独立地探索新的知识或解决某个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到发展,如果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比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依据常理,学生在独立操作后,都能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一般情况下,到此为此,圆面积公式就算推到出来了。而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利用上述方法推导,还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经过自主操作探究后,一个学生提出:我把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一结论的提出,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松开了,纷纷寻求其他的方法。很快又有许多学生推出了将圆转化成三角形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将圆剪开,拼成了一个近似的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五、以议明理,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确地检查思维过程,随时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对自己能自我监控,对别人能正确评判。英国大文学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集体讨论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教学中,建立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讨论、争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有道是:灯不挑不亮,理不辩不明,当学生逐步学会据理力争,批判自己和他人时,他的思维品质又有了新的飞跃。
总之,只有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能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生。只有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㈦ 举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教学中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中学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的性质与理念(详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2页),整体掌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数学课堂可以凸显数学知识的脉络,抓住数学本质,弄清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观察、推理、抽象、分析、模拟、比较等)。
二、尝试主题(单元)教学
教师应当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思考对象。例如,以“章”为教学设计单元,或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如数与式单元、方程单元、函数单元、不等式单元、三角形单元等)为单元,又或以数学中通性通法(线段或角的相等、线段比例式、面积的计算、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等)为单元。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多设置问题串),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学生面对接二连三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现象观察、提出猜想、推理论证、获取结果等,不仅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包括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历史情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目标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世界经合组织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认为:面向未来化解问题的创新能力远比复制既往的知识更具建设性价值,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可预测的复杂情境时,灵活“分析、推断和沟通”的创意能力,特别是基于独立人格、自由思考而做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发展性探究能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在数学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时联系。如果将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根植于情境中,将更有利于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进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方案设计、大数据分析、函数模拟等。
五、增加数学史与数学建模
数学教学应当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教学数学史与数学建模,对老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需要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思考(包括掌握一些智能科技的辅助及运用,如智能阅卷、出卷、统计与推送、图形计算器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缺乏这方面的积累,数学文化与数学建模的教育难以真正有效。
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包括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容易互相贯通,需要指导和对比。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会学”要以思维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总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刷题,需要理解、感悟、示范,更需要主动、自觉、引领,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㈧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进入21世纪,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和数学发展异常迅速,甚至超出想象,这势必会影响教育,影响基础教育,影响数学教育。

20世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一致吗?哪些不一致?这是跨世纪的挑战,也是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的背景。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21世纪,我国确定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强调以课程为载体落实指导思想,进而以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为突破,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以素养立意课程体系”主要是将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基本目标,根据每一个学科的特点,把三维目标通过每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加以落实,把课程总目标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

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数学教育应留给学生什么?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

不严格地说,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含外显能力,还包含内在思维品质。

数学课标修订组提出了六个核心素养: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它是五大基本能力的延续和深化。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四个方面表现出来,这四个方面也是描述核心素养水平的四个维度。

每一个数学核心素养有自身的独立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在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各自在不同的环节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我们更需要强调整体性,六个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不是两两“不交”的独立素养,而悉物磨是相互“交着”相互“渗透”的,在直观想象中,蕴含着抽象、推理、模型;在抽象概括中,也离不开直观、推理、模型;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更需要直观、推理、模型交互发挥作用……

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独立于知识、技能、思想、经验之外的“神秘”概念,综合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技能方法的掌握、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及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体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要突出三件事,一是符合数学规律并结构清晰;二是突出数学本质;三是便于转化,转化为数学核心素养。

1.体现选择性的高中数学课程结构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特长,会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需要有不同水平的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课程标准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课程。

必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考试的内容要求。

选修I课程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I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Ⅱ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蚂芹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大学专业的要求选择学习其中的某些课程。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特别包括大学先修课程(CAP)。

2.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数学内容结构

数学有丰富的研究领域、问题和方法,形成了很多特点鲜明、作用不同的数学分支,但数学又是一个有机整体,拥有清晰的结构,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更是如此。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根据高中学习特点和需要,高中数学内容将突出三条贯穿始终的内容主线: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是另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另外,还应将数学文化渗透在高中课程内睁斗容中。

抓住这些贯穿始终的主线,才能反复感受到抽象、推理(运算)、模型、直观所起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3.体现数学本质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

在整体认识高中数学内容结构和主线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支撑主线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等。

以函数主线为例,首先,抓住以下关键问题:整体、全面认识函数概念;深入理解函数性质——整体性质与局部性质;掌握一批基本函数类;把握函数应用;感悟研究函数思想方法;深入理解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等,步步深入,逐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

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

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

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主线—主题—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进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2.主题(单元)教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

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

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3.抓住数学本质

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把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问题引领——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

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着名数学家P. Harmous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问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

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

5.创设合适情境

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

首先要对“情境需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

情境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6.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

“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

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

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

数学教师强调“学法指导”,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应关注以下问题。

1.视野—见识

学习数学需要有开阔视野,了解数学的历史,了解数学的发展,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在美国科学委员会写给美国总统的咨询报告中特别强调:“高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英国研究理事会的评估报告认为,数学研究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约占英国所有工作岗位的10%和GDP增加值总额的16%。

对优秀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不满足学到数学知识,得到好成绩,还需要好的见识。

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2.做题=数学学习?会学—自主

以做题取代数学学习,这是数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通过做题巩固学习内容,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但仅靠做题有很大的局限性。

学习数学也需要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应用,需要理解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

做题与做数学是有区别的。

做数学,首先要选择问题,进而猜想结论,确定条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题,完全不同,条件和结论是确定的,方法也是学习过的,在锻炼数学素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3.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探究是围绕某个具体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它们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主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

课题研究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4.会交流

在数学学习为主的阶段,交流很重要。

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写一遍,很有道理。

大学研究生授课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报告,导师很容易从报告的过程中判断是否真懂,希望中学教师和学生也能借鉴这种方法——交流。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是落实的重要措施,尤其是高考评价。

如果高考试题、考试等形式不进行改变,这次改革就很难落实。

当然,也应循序渐进。

数学课标修订组下专门成立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考试命题研究组”,研究需要改进的命题要素和形式。

因此,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命题,要关注以下要素:(1)命题者要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围绕内容主线—主题(单元)和关键概念、结论、模型、思想方法、应用展开;(2)突出数学本质;(3)创设合适情境,强调发现、提出和分析、解决问题背景,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4)强调开放性、探究性。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线数学教师是落实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关键,希望广大教师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直面问题,不断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

㈨ 如何提升孩子数学核心素养

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就数学学科而言,研究表明,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由于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课程,所以必然包含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又由于其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对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第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很好途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大赛竞赛项目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等13个研究领域,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特点。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相关的数学学科素养,可以起到单纯的学科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第四,通用技术课程也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㈩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信息交流、创新意识等。青少年们是全能型人才的后备军,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教育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从小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是他们能否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关键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大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是数学教育多年来指导思想的突破与革新。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1、创设生活情境,启蒙数感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哗弊:“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可见,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会寸步难行,而“数感”更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

2、引导认真观察,建立数感
数学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是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数学问题;观察规律,发现数学问题;也可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建立数感、镇巧发展数感。 比如在新课程各年级“数的认识”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先观察再说一说。
3、 构建活动平台,发展数感
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始终把儿童的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提供开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有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操作等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数感真正得到发展。

4、加强估算教学,优化数感
估算本身是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反映人对实际情境中数和数量及其大小范围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因此,加强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优化、巩固学生的数感。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时机,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并说明自己估计的合理性。在这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方法,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其次,应用估算。如计算7.98×5.1,先让学生估算,可以看作8×5;所以积一定乱旅族在40左右,然后再笔算;如遇到工程问题“筑路队要修一条公路,甲队独修要60天,乙队独修要40天,两队合修要多少天?”可以要求学生很快地确定大概时间,再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这样的估算,是学生在笔算中取的相应的感觉,体会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对数感十分有利。
5、解决实际实际问题,提升数感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让学生解决“全班43人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几条船?怎样乘船合理?”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计算,不难得出需要8条船。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乘船,学生的方案有6×7+1;6×6+4+3;6×5+4×2+5;6×3+5×5等。在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找到答案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也并非只是一个,知道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案。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知道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学会如何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问题,学会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数感。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在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找到答案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也并非只是一个,知道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案。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知道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学会如何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问题,学会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数感。

阅读全文

与数学核心素养如何提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