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五道初一数学(下册)的推理题,带答案
100个人回答五道试题,有81人答对第一题,91人答对第二题,85人答对第三题,79人答对第四题,74人答对第五题,答对三道题或三道题以上的人算及格,
那么,在这100人中,至少有(
)人及格。
【解答】首先求解原题。每道题的答错人数为(次序不重要):26,21,19,15,9
第3分布层:答错3道题的最多人数为:(26+21+19+15+9)/3=30
第2分布层:答错2道题的最多人数为:(21+19+15+9)/2=32
第1分布层:答错1道题的最多人数为:(19+15+9)/1=43
Max_3=Min(30,
32,
43)=30。因此答案为:100-30=70。
其实,因为26小于30,所以在求出第一分布层后,就可以判断答案为70了。
要让及格的人数最少,就要做到两点:
1.
不及格的人答对的题历首目尽量多,这样就减少了及格的人郑禅需要答对的题目的数量,也就只需要更少的及格的人
2.
每个及格的人答对的题目数尽量多,这样也能减少及格的人数
由1得每个人都至少做对两道题目
由2得要把剩余的210道题目分给其中的70人:
210/3
=
70,让这70人全部题目都做对,而其它30人只做对了两道题
也很容易给出一个具体的实现方案:
让70人答对全部五道题,11人仅答对第一、二道题,10人仅答对第二、三道题,5人答对第三、四道题,4人仅答对第四、五道喊烂尘题
显然稍有变动都会使及格的人数上升。所以最少及格人数就是70人
2. 数学七年级下册的证明题怎麽做啊有什麽诀窍
注意运用公式定义
证全等三角形 证平行四边形 直角 等腰梯形等。。。
主意把条件标到图中去
还有 老师讲提的时候 一定要仔细听 无论讲几遍
老师会把新的知识点讲进去
还有 说句废话 作业要自己做。。。。
3. 初一数学推理(请详细写出推理过程)
1)当P点运动到C点或者是AC中点时(AP=5或AP=10)时,△ABC和△APQ全等
利用的是Rt△的顷扒判定定理HL
2)
第一种情况:当P点在与C点重合的位置时,神乎局△APN为等腰三角形
因为:△ABC和△APQ全等 所以∠NAP=∠NPA 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到AP=AN
第二种情况:当AP=5时, △APN为直角三角形
因为::△ABC和△APQ全等 所游让以∠QPA=∠B ;
而∠B +∠B AC=90° 所以∠QPA +∠B AC=90°
所以 ∠PNA=90° 即△APN为直角三角形
4.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几何推理题解答
.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O是AB的上的一点,若AC=3.OB=1,求AO的长度
2.如图,OD是∠AOB的平分线,OC是∠AOB内的一条射线,若∠AOC=30°,∠BOC=50°,求∠BOD的禅清度数
3.如图,OD是∠AOB内一条射线,若∠AOB=70°,∠AOC=20°,求∠COD的度数
4.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作射线OD,且OC平分∠AOD,OE平分∠BOD,问OC与OE互相垂直吗?是说明理由?
5.已知,直线a,b被c所截,∠1=∠3,问a‖b成立吗,说明理由?
6.如图,若∠ABE=∠C,∠E=∠C,问AC‖ED吗?说明理由
7.如图,庆顷EC‖ED,∠E=∠C,问AC‖EB吗?说明理由
8.如图,若直线a,b,c被d所截,∠1=∠2,∠1+∠3=180°,问b‖c吗?说明理由
9.如图,已知a‖b,问∠1=∠2成立吗?说明理由
10.如图,已知∠1=∠2,问∠3=∠4吗?说明理由
11.如图,已知∠1=∠2,问∠3=∠4吗?说明理由
12.如图,已知∠1=∠2,问∠3+∠4=180°吗?说明理由
13.如图,已知∠1=∠2,问∠3+∠5=180°吗?说明理由
14.如图已知AC‖ED,ED‖CD,问∠C=∠E吗?贺差前,说明理由
15.如图,已知∠1=70°,∠2=70°问a‖b吗?说明理由
16.如图,已知∠1=110°,∠2=70°问a‖b吗?说明理由
17.如图,已知AB‖CD,∠B=40°,∠D=40°,问BC‖DE吗?说明理由
18.如图,已知a‖c,c‖b,问∠1=∠2吗?说明理由
19.如图,已知a‖b,∠3=85°,求∠1,∠2的度
5. 初中数学几何推理题。(高手来!要详细的解答过程!给分的!)
实际掘桐颤咐上就是判洞坦这个题:
6. 初中数学:一道逻辑推理题
是丙,因为没有平局,丙当了3次裁判,那么有3局如下1排列,而甲乙各比4局,所以甲乙和丙各比了一局如2排列,因为没有平局,所以每场比赛都会有一个人换下,每组裁判都不同,所以排列2中的比赛只能排在第二局和第四局比赛中,而排列2中不管哪组排在第二局中输的都是丙。因此得出第二局的输者是丙。
1、甲 乙 丙 2、甲 丙 乙
甲 乙 丙 乙 丙 甲
甲 乙 丙
7. 数学推理题 初一
平面上有n(n>3=3)个点,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任意三点作三角形,一共能做出n(n-1)(n-2)/6个不同的三角形
分析:
当仅有3个点时,可作(1)个三角形
当有4个点时,可作(4)个三角唤蚂蠢形
当有5个点时,可作(10)个三角形
当有6个和陪点时,可作(20)个三角形.
平面上有n个点,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取第一个点A有n种取法,取第二个点B有(n-1)种取法,取第三个点C有(n-2)种取法,所以一共有n(n-1)(n-2)个物正三角形,但△ABC、△ACB、△BAC、△BCA、△CBA、△CAB是同一个三角形,故应除以6,即.n(n-1)(n-2)/6
①n=3时,可作1个,1=3(3-1)(3-2)/6
②n=4时,可作4个,6=4(4-1)(4-2)/6
③当n≥3时,能作n(n-1)(n-2)/6个三角形
8. 求五道初一数学(下册)的推理题,带答案
1.在抗震救火中,某单位准备将1240吨的甲种货物和880吨乙种货物,用一列火车运往灾区。已知这列火车挂有A,B种不同规格的货车车厢共40节,使用A车型车厢每节费用5000元,使用B车厢每节费用为7000元,如果每节A型车厢最多可装甲种货物35吨或乙种货物15吨,每节B车厢最多可装甲种货物25吨和一种货物35吨,那么要将这批货物全部运走,所需费用的最小值是多少元,此时,A,B两种车厢各用多少节?
(1)解:设A车厢x节,B车厢(40-x)节,则:
35x+25(40-x)≥1240
15x+35(40-x)≥880
解得:26≥x≥24
情况一:当A车厢有26节,则B车厢有24节时
所需费用=26×5000+24×7000=298000
情况二:拿凳纤当A车厢有25节,则B车厢有25节时
所需费用=25×5000+25×7000=300000
情况三:当A车厢有24节,则B车厢有26节时
所需费用=24×5000+26×7000=302000
∵298000<300000<302000
∴情况一的时候费用最少。此时A车厢有26节,B车厢有24节。
2.课外阅读课上,老师将43本课外书分给各小组,每组8本,还有剩余;每组9本却又不够。问有几个小组
(2)解:设有x个小组,则:
8x<43 且9x>43
∴43/8>x>43/9
x为正整数
∴x=5
即:有5个小组一天小红和小亮2人利用温度差测量某山峰的高度,小红在山顶侧的温度是-1度小亮此时在山脚下测得的温度是5度
30.在环保知识竞赛中,某校代表队的平均分是88分,其中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高10%,而消仿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0%.问男女生的平均分各是多少?
31.一艘船在甲,乙两地往返航行,顺水需2.5时,逆水需3.5时.已知水流的平均速度为每时2千米,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甲,乙两地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32.某人乘船由A地顺流而下到B地,又逆流而上到C地,共用4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7.5千米,水流的速度为2.5千米/小时,若AC两地相距10千米,求AB两地距离?29.解:设王老师速度为x千米每小时,根据题意得
(1.5+5/6)*5=5/6x
解之得x=14
答:王老师速度为14千米每小时
30解:假设:女生10人
粗脊 男生则为10(1+10%)=11(人)
总分数为88(10+11)=1848(分)
设男生平均分为x,根据题意得
11x+10(1+10%)x=1848
解之得:x=84
84(1+10%)=92.4
答:......
31解:设船速为X,根据题意得
(x+2)*2.5=(x-2)*3.5
解之得x=12
(12+2)*2.5=35KM
答:。。。。。。
32设A到B用时X小时,B到C用4-X小时
(7.5+2.5)*X=(7.5-2.5)*(4-X)+10X=2
AB距离=(7.5+2.5)*2=20KM
30题我保证对,那道题我做过不下5遍了,思路是挺不好想到的,
人数的多少和分数无关,所以可以假设人数。
1.国旗上五角星的一个角的度数是( )度。
2.两根木棒的长分别是5cm和7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他们定成一个三角形,若第三条边长为奇数,那么第三根木棒的取值范围有()种。
3.若a·b<0,则点P(a,b)一定在第()象限。
4.以点A(1,1),B(-2,2),C(3,1),D(-3,1)为顶点,能够成三角形的个数是()个。
5.以学校为原点,以向东为x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若数轴上一个单位代表2km,西安钟楼所在位置的坐标是(2,4),小画家在学校的东边4km,钟楼的南边10km处,则小画家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AB//CD 所以角1+角EAC+角2+角ACF=180
又因为AC//BD 角F=角ACF 角EAC=角E
角1=角E 角2=角F
2(角1+角2)=180
所以角1+角2=90
所以AE垂直于CF
望采纳 慢慢挑 谢谢
9. 初一数学 归纳推理题
(-1 111)*9 999=( 11108889 )
(-11…1)【2009个】*99…歼世扰9【返羡2009个】=(11…1 【2008个】088…8【2008个】9 )
规律是每增加一个1和9,乘积就增加一氏旦个1和8。1和8的个数比1和9的个数少1个。
10. 数字推理的考试题目要怎么做什么方法吗
一、解题前的准备
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
(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
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
(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
(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
(4)开方关系:4-2,9-3,16-4......
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如 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 215,124,63,() 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3.对中等难度以下的题,建议大家练习使用心算,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在考试时有很大效果。
二、解题方法
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十种类型:
1.和差关系。又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
(1)等差关系。这种题属于比较简单的,不经练习也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建议解这种题时,用
口算。
12,20,30,42,()
127,112,97,82,()
3,4,7,12,(),28
(2)移动求和或差。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或差,这种题初次做稍有难度,做多
了也就简单了。
1,2,3,5,(),13
A 9 B 11 C 8D7
选C。1+2=3,2+3=5,3+5=8,5+8=13
2,5,7,(),19,31,50
A 12 B 13 C 10 D11
选A
0,1,1,2,4,7,13,()
A 22B 23C 24D 25
选C。注意此题为前三项之和等于下一项。一般考试中不会变态到要你求前四项之和,所以个人感觉这属于移动求和或差中最难的。
5,3,2,1,1,()
A-3B-2 C 0D2
选C。
2.乘除关系。又分为等比、移动求积或商两种
(1)等比。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或一个等差数列。
8,12,18,27,(40.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1.5。
6,6,9,18,45,(13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等差数列,分别为1,1.5,2,2.5,3
(2)移动求积或商关系。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积或商。
2,5,10,50,(500)
100,50,2,25,(2/25)
3,4,6,12,36,(216)此题稍有难度,从第三项起,第项为前两项之积除以2
1,7,8,57,(457)后项为前两项之积+1
3.平方关系
1,4,9,16,25,(36),49
66,83,102,123,(146) 8,9,10,11,12的平方后+2
4.立方关系
1,8,27,(81),125
3,10,29,(83),127 立方后+2
0,1,2,9,(730)有难度,后项为前项的立方+1
5.分数数列。一般这种数列出难题较少,关键是把分子和分母看作两个不同的数列,有的还需进
行简单的通分,则可得出答案
1/2 4/3 9/4 16/5 25/6 (36/7) 分子为等比,分母为等差
2/3 1/2 2/5 1/3(1/4) 将1/2化为2/4,1/3化为2/6,可知
下一个为2/8
6.带根号的数列。这种题难度一般也不大,掌握根号的简单运算则可。限于计算机水平比较烂,
打不出根号,无法列题。
7.质数数列
2,3,5,(7),11
4,6,10,14,22,(26) 质数数列除以2
20,22,25,30,37,(48) 后项与前项相减得质数数列。
8.双重数列。又分为三种:
(1)每两项为一组,如
1,3,3,9,5,15,7,(21)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等每两项后项与前项之比为3
2,5,7,10,9,12,10,(13)每两项之差为3
1/7,14,1/21,42,1/36,72,1/52,()两项为一组,每组的后项等于前项倒数*2
(2)两个数列相隔,其中一个数列可能无任何规律,但只要把握有规律变化的数列就可得出结果。
22,39,25,38,31,37,40,36,(52) 由两个数列,22,25,31,40,()和39,38,37,36组成,相互隔开,均为等差。
34,36,35,35,(36),34,37,(33) 由两个数列相隔而成,一个递增,一个递减
(3)数列中的数字带小数,其中整数部分为一个数列,小数部分为另一个数列。
2.01,4.03, 8.04, 16.07, (32.11) 整数部分为等比,小数部分为移动求和数列。双重数列难题也较少。能看出是双重数列,题目一般已经解出。特别是前两种,当数字的个数超过7个时,为双重数列的可能性相当大。
9.组合数列。
此种数列最难。前面8种数列,单独出题几乎没有难题,也出不了难题,但8种数列关系两两组合,变态的甚至三种关系组合,就形成了比较难解的题目了。最常见的是和差关系与乘除关系组合、和差关系与平方立方关系组合。只有在熟悉前面所述8种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较好较快地解决这类题。
1,1,3,7,17,41()
A 89B 99 C 109D 119
选B。此为移动求和与乘除关系组合。第三项为第二项*2+第一项
65,35,17,3,()
A 1 B 2 C0 D4
选A。平方关系与和差关系组合,分别为8的平方+1,6的平方-1,4的平方+1,2的平方-1,下一个应为0的平方+1=1
4,6,10,18,34,()
A 50 B 64 C 66 D 68
选C。各差关系与等比关系组合。依次相减,得2,4,8,16(),可推知下一个为32,32+34=66
6,15,35,77,()
A 106B117C 136D 163
选D。等差与等比组合。前项*2+3,5,7依次得后项,得出下一个应为77*2+9=163
2,8,24,64,()
A 160B512 C 124 D 164
选A。此题较复杂,幂数列与等差数列组合。2=1*2的1次方,8=2*2的平方,24=3*2的3次方,64=4*2的4次方,下一个则为5*2的5次方=160
0,6,24,60,120,()
A 186B 210C 220D 226
选B。和差与立方关系组合。0=1的3次方-1,6=2的3次方-2,24=3的3次方-3,60=4的3次方-4,120=5的3次方-5。
1,4,8,14,24,42,()
A 76 B 66 C 64 D68
选A。两个等差与一个等比数列组合
依次相减,得3,4,6,10,18,()
再相减,得1,2,4,8,(),此为等比数列,下一个为16,倒推可知选A。
10.其他数列。
2,6,12,20,()
A 40 B 32 C30 D 28
选C。2=1*2,6=2*3,12=3*4,20=4*5,下一个为5*6=30
1,1,2,6,24,()
A48B96C 120D 144
选C。后项=前项*递增数列。1=1*1,2=1*2,6=2*3,24=6*4,下一个为120=24*5
1,4,8,13,16,20,()
A20 B 25 C 27 D28
选B。每三项为一重复,依次相减得3,4,5。下个重复也为3,4,5,推知得25。
27,16,5,(),1/7
A16 B 1 C 0 D 2
选B。依次为3的3次方,4的2次方,5的1次方,6的0次方,7的-1次方。
这些数列部分也属于组合数列,但由于与前面所讲的和差,乘除,平方等关系不同,故在此列为其他数列。这种数列一般难题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