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低年级数学如何读题

低年级数学如何读题

发布时间:2023-05-11 02:24:07

Ⅰ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读题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读题能力的培养。现在很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对知识死记硬背,当遇到一些需要理解性的问题时就显得束手无策了,能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其中的能力很低。最近我们做了这样两个数学测试题:第一个是列出一个很直观的算式,包括了一百以内的减法和整除法;第二个是应用题:食堂有3袋大米,重300千克,两袋面粉重120千克,问食堂里的大米比面粉重多少千克?针对这个测试,我们在不同学校的不同班级(均为二年级)进行了测试,在最后的测试中,我们发现了在二年级的学生中,对于第一个算式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速的算出来。而对于第二个,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做出来了,百分之四十的人没有做对,还有百分之二十五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其实这两道题都非常简单,都是一百以内的减法和整除法,只是第一是用直观的算式,而第二个是应用题,测试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是典型的读题能力欠缺的表现。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引起对读题能力培养的重视,加强小学生的读题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趣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读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阅读并爱上阅读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而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是刚刚从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中走出来,虽然身体走出来了,心灵并没有完全走出来,如果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很枯燥不好玩,加上应用题本身的枯燥性和复杂性,学生自然就不会再有练习应用题的兴趣了。所以说,要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就要从学习内容入手,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趣味,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够提起对应用题的兴趣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改革中首先是对课堂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课堂上,要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比如开展一些针对于锻炼读题能力的竞赛活动、讨论会等等,小学生的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望都很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多选材一些简单而又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应用题,题材元素可以运用吃的或者玩的。小学生喜欢吃和玩,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比如说苹果、玩具、火柴、糖果、还有本班上的同学作为计算基础等等。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针对于提升读题能力的训练。同时,如果有一些学生对应用题失去了兴趣或者听不懂,还可能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连绵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打瞌睡的状况。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力,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集中起来,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无法提高,提升读题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要加强读题能力的提升就要从这种教学模式入手,要将课堂上教师是主体的观念转变为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教师的教学重心要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思考和探索及学习能力提高的模式上来,加大应用题教学的力度,可以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学生积极的去阅读和思考,可以开展一些应用题算术比赛之类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比对课本的“透彻分析”更有效果和价值。
三、多角度导入教学,提高读题能力
数学的学习就是要使学生具备独立的运算能力,要能将数学算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要能够熟练的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比如说重音阅读法、理解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熟练的掌握这些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根据要学习的知识点安排学习内容,并向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思考。通过反复的阅读加思考,再多加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制造阅读的环境条件,准备具有针对性的备课和资料。同时,阅读也不能仅仅限制在应用题上面,应该拓展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学生可以快速准确的阅读应用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节省了学习时间,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读题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再教授以方法,熟练运用对比阅读法、重音阅读法和理解阅读法等方式提高读题能力。当然,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怀疑的态度,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从被动的去理解问题到主动的去分析问题,只要这样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

Ⅱ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学读题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题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叙述一件事,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多数学生往往很快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而让他自己做作业时,却有些困难。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们不会读题。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的很有必要。

一、 指导学生读题方法

1、一数一符号地读。刚接触加减法时,要求学生必需用手指住一个数一个符号地读,如“3+6=()”读作“三加六等于几”,“7+()=9”读作“七加几等于九”,至少读两遍,不懂还可以再读,刚开始一定让学生养成读题的习惯。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很简单,无所谓,良好的习惯都是从刚入学就开始的。

2、一字一句的读,如果有图的话,还要观察图,把图和文字结合起来,。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独立读有文字题显得更有困难,要由教师示范读或领读,或把生字注音放大在黑板上(不要以为是数学课注音不重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读题。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题目中的关键词语、重要数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很典型的一次是期中测试时,有一道应用题多数学生出了错,当时只是觉得这道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很快我又发现了问题的另一所在。记得这道题是这样的:妈妈买了一些糖,小明吃了4块,还剩下6块,请问妈妈一共买了几块糖?我在辅导一个学生时,让他先把题读一遍,他读到:妈妈买了10块糖,,小明吃了6块,还剩下几块糖?后来我知道这样读的不只他自己。可是当老师把题目给他读出来以后,他就没有学习障碍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平时的读题方法不对,对读题的训练不够,学生独立做题的能力差,所以造成销手眼高手低的现象。而且读题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老师,还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因为学生刚上一年级,识字水平有限,家长很容易越俎代庖。老师和家长在读题时,语言是连贯的,句子中的逻辑关系基本上都读出来了,学生很容易理解。而学生自己读题,本身是一个艰难、复杂的学习过程,他要把字先认出来,再读到连贯成句,可能要三遍五遍甚至七遍八遍。如果剥夺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机会,就会形成以后的学习障碍。

3、边读边思考,与生活相结合。如:图书馆一共有60本书,我们借走了35本,还剩多少本?在做这道题目之前,我先让每个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找出:题目中已知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么?通过理解条件和问题存在的联系,结合实际生活学生解答起来就会轻松多了。

此外,还要注意读的语速。通常情况下,语速以稍慢为佳,以能准确感知信息数据及问题为标准。因此,读的时候一定要全面、仔细,既不加字也不减字,对于较深的题目,甚至要咬文嚼字。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且也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捕捉信息数据的能力,为学生理解题意奠定了初步的基石。

二、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对题目只粗略地看看,在读题时往往一扫而过,对题中的条件还没有完全理解便开始动手解答,往往出现因读题不仔细而造成的解题错误所以,我要求学生做到解题要认真读题,学会读题。比如一年级数学期末测试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键岁学校图书室有90本图书,一班借出25本,二班借出40本,两个班一共借出多少本?”许多学生做的是“90-25-40=25”,以为是求“剩下多少本?”究其原因,没有认真读题,根据以前做题情况想当然做题,这最主要的是没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怎样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好,学校家庭看亏亮嫌懂了再下笔。

学生学会读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会终身受益。

三、注重读题方式的变化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物质形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把学生动眼观察、动口朗读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并逐步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大多数的学生读题时都不注意停顿,语感非常差,读题兴趣不浓,使得数学意识低下,因而理解不透题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读的指导: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分组读;还可以全班齐读,形式不拘一格。当遇到图文结合的题时我会让同学们分角色读如应用题:教师读:“一班植树54棵。”“二班植树42棵。”男生读:“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女生读:“一班比二班多植多少棵?”形式多样,学生兴趣当然浓厚,久而久之,读题的习惯已养成,理解题意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Ⅲ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

一、多读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独立读文字显得有困难,要由教师示范读或领读,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有图的话,还要观察图,把图和文字结合起来。读题时指导学生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运用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

二、多思考
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带着疑问去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一年级学生因为年纪太小,即使老师给了疑问,他们也不会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求答案,但是孩子的习惯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只有经过不断地训练,才能慢慢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多动手
数学语言的精炼、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一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需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读题方法和思考策略。如一些信息需要到情境图中数一数才能得到,这时可以要求学生“留下痕迹数数”,即有顺序地数,边数边做记号,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数数的目的。可以让学生边读题,边动手实践,通过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验,感悟知识,深入理解题意。

四、多交流
要求学生学会说题,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述出题意。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说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即使不完整也不要紧,可以由其他同学补充。还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数量是什么?不知道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合作学习,这样对题目表达的意思就比较清晰了。

Ⅳ 浅谈如何读懂小学数学题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解答:浅谈如何读懂小学数学题:
一、【对阅读的认识】
事实上,对于数学阅读,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都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在以往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特别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往往设计了合作操作的教学环节,但很少有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甚至有些年轻老师常不自觉的重复,一遍一遍强调重要知识点,剥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权利。而我们的学生也从没有认为阅读是一项数学能力。前一段时间我调查班里杂志订阅情况,数学杂志共订阅2份,占总订阅数的2.5%。我随机找了几个学生问了一下,为什么不订数学杂志。他们回答我说:数学是用来做的,不是看的。而两个订阅了数学杂志的同学之所以订,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家长要求必须订。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我也看到了我省两位老师对初中学生的调查:83%的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数学学习只要能解题就可以了;52%的学生认为数学课本没有阅读的必要,它只是做作业的依据而已;76%的学生做数学题时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是先看题目结果求什么;有85%的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心烦,因为对题目给出的众多条件难以辨清关系。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特别是六年级,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百分数解决问题,对学生理解题意的要求比较高,对学生的阅读题目的能力要求也一下子提高。学生不重视数学阅读与数学阅读高要求这对矛盾就凸显出来。例如,描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变成“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另一个数”,描述方式的变化会使一些学生无所适从。

二、【理论基础】

阅读能力与语言发展水平有关,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而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数学阅读还有助于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提倡合作与交流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

三、【阅读方法】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 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 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如“圆的认识”中,学习圆的画法。当学生阅读了画圆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1)画圆时,有一只脚固定不动,是哪只脚?
(2)在纸面上不停移动的是哪只脚?它是怎样移动的?

(3)同学们画出来的圆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圆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
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四、【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使他们多方面领会数学的美和数学的应用,我向学生推荐了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如我国张景中院士的科普读物:《数学家的眼光》《数学传奇》等。同时指导学生写阅读体会。

五、【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地发展,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注:绝对正确!望采纳!

Ⅳ 读数学题时该注意哪些方面你是如何读数学题的

孩子读数学题的时候要认真审题,要看清题目的意思,认真读题目不要丢字,读一句思考一句。读数学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千万不能马虎,不能一起读完再去思考,这样容易浪费时间。

认真审题,看清题目。

数学题目读不清,一字之差就会导致这道题全盘皆错。我们在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一字一句的读,用手指去点着题目读,要一句话一句话的分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另外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在心里要弄清楚题目每句话的意思。

读一句思考一句,不要一起去思考。

做数学题,看清题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一句思考一句。如果要把所有的问题全部一起读完,题目中可能有好几问,如果没有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就一起去思考,很可能就会造成思路紊乱,思路都乱了,你还能做对题吗?我们在解数学题时要练就基本功,其中第一点就是读清题目的意思。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弄不清题目意思不要着急做题,先来认真读题,平时要多训练自己读题的能力。

Ⅵ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读题解题能力

一、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真正弄懂题意
不能正确理解把握题意,是错误的主要原因。较为普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是小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较低,客观情况也确实存在部分习题所取素材与生活不太贴近,使小学生对所描述的内容不能够清晰地理解。二是小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的限制,如“增加”与“增加到”等易混淆的词语不能够准确区分,造成对题意的错误判读,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率。三是高年级学生对分数应用题分析的不够,他们都是看到这几个数字就直接按以前学过的去做,根本就没有分析这题是不是跟以前的一样还是不一样,尤其对单位“1”的量分析的很不好,分析题就是看一遍,就拿起数字做,于是很可能里面就有陷阱。但是他们缺乏分析问题的耐心和仔细,我觉得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还有教师在布置练习时,不可全盘照搬,要精心筛选习题,或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作适当的改编,对学生可能误解的词语要事先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二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能力相对较弱,耐心不足,部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求速的心理状态,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而应该是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的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如果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 重视对数量关系分析
应用题教学把分析数量关系看作重中之重,而“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是说情节,题目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以致数量关系的分析被淡化,这是造成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我们应利用主题图的直观,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完整表述,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可适当增加纯文字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解决数学问题是不能够掌握和运用合适的解题策略引起的。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分析总结各种问题的策略,也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写很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让学生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能够结合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并选择自己最喜欢最优的策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力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倡导策略最优化。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探讨各种不同策略,比较不同策略的特征,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举一反三。通过讨论交流,从多种方法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Ⅶ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读题习惯

阅读与动手相结合

阅读不能只是用眼睛去看,而应是眼、脑与手等多感官协同参与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倡学生边阅读边动手,把读到的重点句子和词做好标记,如用直线、曲线画出重要的句子,用点标注重点词语,用问号标注出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用符号把读到的内容用符号画成图,以方便分析理解题意。

数学阅读与分析比较相结合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的,要想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就离不开比较搭扮、辨析等活动。比较的方法,可以是比较同类题目,也可以是比较新旧知识。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题中给出了12个圆,要求学生从左数把第10个圆圈起来,又让学生把左面的10个圆圈起来。这道题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读题,比较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在哪里,把不同的地方圈起来,分清“左”和“右”,还要分清“10个”和“第10个”。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在关键处的激疑点拨,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新知。

阅读与交流表达相结合

数学阅读后及时交流表达是很重要的。在阅读学习后,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困拦言把对数学文字、符号、图表的理解与别人交换看法,十分有助于提高数学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数学阅读时,知尺灶教师可以把知识进行疏导、整理,弄清概念之间、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边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点滴的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Ⅷ 小学数学解题步骤

一、认真读题审题

读题就是为了审题,弄清楚题目所讲的意思,明确要求的问题,以及题目中所含的条件。平时就发现,很多孩子题目草草看一下就马上笔做题,或者就说不会做,这时你只要叫他把题目再读一遍,他就豁然开朗了。读题一般读三遍,第一遍知道大概讲什么,第二遍明确要求的问题,带着问题要读一遍,这时要读慢一点,边读边想,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圈出来,想想要求题目中的问题要用到哪些条件,第三遍边读边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Ⅸ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

您好: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对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和培养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一年级是学生步入小学阶段的开始,数学阅读能力将决定学生将来的学习数学的水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先天有着对探索数学的兴趣,却不知道从哪里看起。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从“自由自在”的幼儿园转变到现在有规有矩的小学,让他们马上静下心来学习和阅读时间不容易的事。而如今要他们按要求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更是难上加难。从这一学期的学习与教学,不仅让我领阅到孩子们的天真和可爱,也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匮乏。而这些都使得孩子们数学阅读有许多困难,下面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困惑1、识字量少,阻碍阅读
一年级的孩子在幼儿园识字量本身不多,加上一些孩子讲话还带
着乡音,让这些孩子阅读书本文字那简直是看“天书”。看着学生束手无策的样子,也真是无奈啊。 1)课前教授关键字
在新课教学时,先教孩子们学会关键字的学习。例如:本册关键

字是:多,少,长短,高矮,左右,最,第,顺序,规律,同样多,画,涂,划,轻,重,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2)读题方法指导
学生没有识字量,在解决问题时,应当引导学生读题。读题要求分步引导。首先,教师领读,学生跟着老师,用手指逐字跟读,接着,请学生自己试着读,在此时有前面老师的引读,孩子有相应的识字,但还是存在一些断句,于是教师再试着读一读,学生跟读。一段时间以后,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入,学生的识字量会逐渐增加,孩子阅读能力会逐渐提高,于是孩子可以试着独立读题。
在刚开始时,要求学生逐字点读,要求不要漏字。在读题的时候,要求不漏字,并且点读,一些孩子会出现偷懒的现象,为了培养他们认真读题的习惯,老师发现只要有一个孩子没有点读,全班重新读题。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是识字量的增加,同时无形中提醒学生读题需要仔细,需要点读。不断强化这一行为。
困惑2、阅读漏字,顾此失彼
学生在读题的时候会显出懒散的行为,觉得读题很枯燥,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孩子对读题是敷衍的,没有真的静下心来阅读;第二种现象是,学生在点读的时候方法不正确,读的速度和点字的速度不能跟上,导致最后无法点读,最后漏字。导致最终的结果是孩子的读题是漏要求的,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从这里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1)要学生带着读题的目的读,一边读一边想题目的要求。同时孩子们正确领略后,要马上给与表扬,

体会到读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孩子读题的兴趣。2)给出读题的方法。例如:想一想,□表示几?★表示几?思考先求那个图形?学生在读题的时候“正方形表示几”对应的是“□表示几”,但在点的时候不能一一对应,学生一点无法对应,就傻傻等在哪里,这时候老师应当在投影仪下指导逐字点的方法。这样题目读顺了,孩子才能够思考有几个问题,如果连题目都不顺,何来按要求呢?
困惑3、粗略观察,丢三落四
在数学阅读中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还有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纯图片,图文结合,表格,纯文字等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读文字的方法,更要仔细观察题目的习惯。例如:图文结合的题目中往往隐含着一些条件。要挖掘这些隐含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先看文字,找出这些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再从图上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信息。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满意请采纳】O(∩_∩)O谢谢
欢迎追问O(∩_∩)O~
祝学习进步~

Ⅹ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读题审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大篇幅是计算题和解决问题,审题作为贯穿于整个学习的环节,其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良好的审题习惯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解题能力。然而由于不会科学审题造成了一系列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无形中加重了。在当前提倡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这个课题的探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小学生审题能力表现现状
审题是合理、有效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答题的根本保证。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大多数学生忽略或者轻视,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间接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和恐慌岩核。小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导致解错题的现象十分普遍,仔细分析,可以分州羡成以下几种情况:
1.盲目答题,未审题先下笔
审题习惯不良的学生在拿到题后往往马上下笔,而未能仔细地读题,分析题意,所以解题也带着粗迹掘很强的盲目性,这就是最普遍的现象。 在应用题中由于不审题就下笔而导致的错误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2.定势思维,死定套路不转弯
到了小学中段,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题目,特别在专题练习时往往出现一种类型的题目反复训练的情况。这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对题目形成了“定势思维”。定势思维使用不得当导致的错误是较为严重的,因为这种情况是学生最容易放松警惕也是最难检查出错误的。
3. 抓不住关键词,手忙脚乱
在解决问题中,特别是题目数据较多,题目比较长篇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就觉得眼前一花,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4.概念不清,理解偏差
由于现在教材的很多概念都比较形象地描述出来,学生表面上很快地理解了,但在做题的时候就反映出概念理解不清的情况了。死记硬背对小学生来说比理解要简单得多,所以,由于概念不清导致的审题偏差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5.情感脆弱,容易烦躁
当今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宠着惯着,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这对他们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碰到需要动脑分析的题目,这时,若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没有破解难题的勇气,更没有耐心审题的意志,那么他便很容易丧失能动性,被迫学习。
二、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引导学生会读题、会审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比教会他们无数的数学知识更加有长远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思,针对以上分析的五个现状,我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策略:
1. 加强读题训练,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时刻提醒学生养成审题习惯,把不好的毛病遏制住,要求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读题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顺,养成指读两三遍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解题。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要求在读题时用手指指着所读的部分,手口眼心合一。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计算,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这个训练要求教师首先摆好心态,不急着多做题,快做题,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在初读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关键(看出数量关系)的字词用笔圈出来聚焦,以提醒自己看清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学生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后,相信正确率明显提高。
教师一开始要舍得花时间“逼”学生进行审题,把上述两步做到位而不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的责任是要从“逼到放”。学生审题训练,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要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审题是正确解答习题的重要基础。学生既有审题的意识,又有审题的策略,相信学生的解题技巧一定能提高。
2. 重视数学概念理解,读懂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专业术语
基于年龄上的限制,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抓不住题目的关键,造成原则性的错误。所以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用一些划浪线、点重点号、画圈等作记号,标识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对题意的理解有所帮助。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在概念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记忆和浅显的理解,而要结合不同难度梯度的题目具体渗透概念,使得概念具体化、实用化。
3. 分析题目中的显性和隐性条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学生怕解答应用题,往往审题没有过关,不会分析题目中显露的条件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更不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这就要求老师们平时在审题教学中多加引导,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4. 引导学生观察题型,进行比较、归类、补充
小学阶段的计算题和应用题类型不是特别多,可以进行专题的分类教学。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完全可以随时渗透分类的思想,对各种计算题和应用题进行对比,归类,补充。这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引导学生在一团迷雾中理出主线,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渗透了一些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当然,这种分类教学不能一步登天,不能拔苗助长,而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情进行适当及时的归类总结。相信在这样的教学后,学生拿到题目就会自然地进行归类,自觉地理出解题思路。
5.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做题往往没有检查的好习惯,这就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奖励,形成一种氛围。检查也算是一种对于审题的最后补救吧。
6.多鼓励多疏导,提倡在生活中多观察,增强学生意志力
数学教师不管是不是班主任,同样肩负着教育重担。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也要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意志力的培养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多搞些有趣但需要耐心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意志。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百益无一害的。

阅读全文

与低年级数学如何读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