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人教版初二数学应如何教学

人教版初二数学应如何教学

发布时间:2023-05-12 02:22:37

‘壹’ 初中二年级的数学怎样才能学好

初中二年级的数学怎样才能学好?, 怎么样才能把初中二年级的数学学好

除了课堂认真听课之外,要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这样老师在讲的时候才能跟上节奏。还需要多看课外辅导的一些书籍,多做些练习及时加强巩固。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勇敢去问老师。

初中二年级数学课程怎样才能学好

多问多想多探讨,注意从课内向课外的扩充套件,着眼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要因为过于看重分数而只关心课内的知识内容,不关心课外的知识,还有,兴趣也是很重要的,不要为解题而解题,注意解题中的乐趣 呵呵 努力啊 有心人

怎么才能学好初中二年级课程

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就行了。

怎样教好初中二年级的数学

初二数学是一个关键。我认为上好初二的课,应该做到最基本的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控制好,否则,学生老师将得再精彩,学生也学不到。
2、简单引入、深入拓展。
知识的形成,要让学生感觉很简单,易记忆。比如讲初二的函式一章的一次函式性质,就要先做出不同函式的图形,通过观察得到函式性质,学生记住一次函式的四种图形,也就记住四种性质了。拓展,就需要老师精选题型,要求题型全面,这样,即有利于考试,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3、课后的作用,一定要再第二节可上课前几分钟评讲(我是这样做的),及时简单的题,都应该用几句话点评,这样对中等生和后进生又帮助。
4、对应计算题,比如人教版最后一章,再教学过程中,多做练习题是王道。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公式的逆用,就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综上所述,讲要精,练要勤,老师花费的精力应在课前选题、课后补差上。

小学四年级学初中二年级的数学好吗

如果孩子真有能力的话,可以学完初二学、初三接着往高中学,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只是泛泛地学一点初二知识那就不如按部就班地把该学的知识掌握知识。

一道初中二年级的数学题

不是,有可能是正方形。

一道初中二年级的数学题啊

y=kx-3x 提出x 得y=x(k-3)
因为正比例函式 则(k-3) 不等于0
k不等于3

初中二年级孩子怎样能学好英语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优势的,可以提供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作为优势感的依托。例如给他做一个单独的单词或者语法辅导,让他们感觉英语其实是有规律的。
老师通常会把自己验证有效的方法推荐给学生,这样的推荐有时却事与愿违,甚至事倍功半。因为人们只会给感兴趣的事物以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而老师推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老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
大量单词和语法规则需要记忆,这是让许多学生最头疼的事。而英语单词记忆也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推荐学生试用。例如视听记忆、动觉记忆、思维记忆、次序记忆等。但这些方法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需要视不同情况而定。
有些人听的东西记得牢,有些人看的东西记得牢。研究表明,每一个人擅长记忆的器官是不同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记忆型别的测试。有两个简单测试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测出人属于左脑型还是右脑型:让学生将左右手指交叉对插,哪个手的手指在上面贺答,那就是和它相反的大脑比较发达,比如是左手指在上,说明右脑发达;另外将双臂交叉相抱,也同样能测试,如果两种测试结果相同,那结果就更毋庸质疑了。一般来讲,右脑发达的人形象记忆比较容易,左脑发达的人则是抽象记忆相对容易。
在明确自己的记忆型别之后,可以指导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当然偷懒的方法是可以选择一个拥有各种方法的学习机。例如近年来非常畅销的好记星学习机所内建的五维立体记忆法,综合了其他记忆法的特禅桐慧点,通过充分发挥眼、耳、口、手、脑五大器官的各自优势,实现对单词的看、听、读、写、译等不同层面的记忆,从而令记忆效果更加稳固高效。这些新式武器不光缩短了记忆时间,而且降低了同等内容的记忆强度,使过程生动有趣,学生的疲劳感大大降低。
一个不起眼的表扬对孩子就是震撼
建立心理优势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常性地强化。而最好的轮碰鼓励方式莫过于让学生经常品味到成功,让成功鼓励学生不断走下去。日本有个多年保持冠军地位的马拉松运动员在谈经验时说,他每次都是事先把这段路分为几个小段,以下一段路的标记为目标而不以终点为目标,不断看到成功,能让自己增强信心。学生在学英语的这段马拉松上,也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会鼓舞他们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或因班级学生多无法实现及时激励,学生只能在“题海”中沉浮,他们不知道今天做的数十道,甚至近百道题的对错,只能期待在老师明天或后天的批改中得到答复,这实际上是延误了孩子的成功体验。学生反应课堂测验的效果往往比课后作业效果好的原因,就在于此。所以,要充分运用“成功激励”的方法,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现在一些先进的学习机之所以受到欢迎,正是因为聪明的设计师将这种“成功激励法”运用到产品中,学生利用学习机进行成绩测试时,会及时得到反馈,从而看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于是越学越爱学,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不言而喻的。
老师的引导,对于学生能否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学生学不好,不是笨,而是“怕”。许多学生正是在“你笨死了”这种评价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中小学是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段,要使学生完成由“怕”到“爱”的转变,就想方设法从增强学生优越感入手。

‘贰’ 人教版初二下册的数学会不会很难该怎么学有何方法

我觉得真的很伤脑筋。分式很简单,但是暴麻烦,变来变去都快绕进去了。反比例函数简单,只要你一次函数好,那就问题少。勾股定理也并不难。四边形是我的噩梦,我现在上初三还是有很多题不会。这一章你一定要下功夫。数据的分析就很简单了。
总之,学好数学要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天分其实也很重要,但是毕竟勤能补拙。初二下册内容都是很关键的,一定要上课认真听讲,然后回家好好做作业。有能力的话买一本其它练习册做(比如轻巧夺冠,中华题王)。说来说去,你一定要对数学学习有信心,有兴趣,否则你是学不好的。

‘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第四课时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

一、新课导入

请画出∠AOB的角平分线。

二、学习目标

3 AB

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

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 、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1)定义:三角形一个内角的 与它的 相交,这个角 与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几何语言(右图):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 = 1 2 逆向:

C D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图3

(3)画出下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思考: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2) (1)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第五课时 三角形的稳定性(角)

一、新课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 木工 师傅

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如右图),为什么

这样做呢?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 、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活动1、自主探究

1、如图(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2、如图(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3、如图(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

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活动2、议一议

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历亏伴交流。

三角形木架形状 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 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 性,四边形不具有 性。

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 改变,原因是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这样就利用了三角形的 。

活动3、看一看,想一想

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角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

你知道课本图7.1-8和图7.1-9中的例子哪些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哪些是利用四角形的不稳定性?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
第六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

一、新课导入

1、平行线有哪些性质? 2、1平角= °;3、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 、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活动1、自主探纤烂慎究

在事先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如图1),并将它的内角剪下拼毁敬合在一起,看看得到什么结果。

(图1) (图2)

活动2、议一议

从上面的操作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

把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如图2、图3),形成了一个

角。说

明在ABC中, 。 从中得出: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活动3、想一想

1、 如果我们不用剪、拼办法,可不可以用推理论证的 方法 来说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正确性呢?

2、 已知: . 求证: .

证明:如右图,过点A作直线DE,

使DE//BC

因为DE//BC,

所以∠B=∠ ( )

同理∠C=∠

因为∠BAC、∠DAB、∠EAC组成 角,

所以∠BAC+∠DAB+∠EAC= ( )

所以∠BAC + ∠B + ∠C= ( )

说明: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通常用虚线表示。

3、思考:在图2中,CM与ABC的边AB有什么关系?你能从中想出其他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吗? 活动4、例题

如右下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 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先独立解决,再小组合作,教师点评)

解:∠CBA= - = 80°- 50°=30°

由AD//BE,可得: + =180°

所以∠ABE=180°- =180°-80°=100°

∠ABC= - =100°-40°=60°

在⊿ABC中,∠ABC=180°- - =180°- 60°- 30°=90°

答: 。

想一想:你还有其他解法吗?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 文章 :

1. 8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3. 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数学教案

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肆’ 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案

要讲好课,就必须设计好教案。认真拟定教案,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案一
反比例函数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图象的特征以及由函数图象得到的函数性质。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薯轿锋学生自主探索数晌、思考及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堂课的重点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特征以及函数的性质;

难点则是如何抓住特征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 教学 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用问题教学法

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 总结 ” 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五、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

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反函数解析式

练习1:写出下列各题的关系式:

(1) 正方形的周长C和它的一边的长a之间的关系

(2) 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小王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他所跑过的路程s和所用时间t之间的关系

(3) 矩形的面积为10时,它的长x和宽y之间的关系

(4) 王师傅要生产100个零件,他的工作效率x和工作时间t之间的关系

问题1:请大家判断一下,在我们写出来的这些关系式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问题1主要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为后面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问题2:那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其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吗?

通过问题2来引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请学生对比正比例函数的定

义来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这不仅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比和探究能力。

例题1:已知变量y与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9

(1) 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 当x=3.5时,求y的值

(3) 当y=5时,求x的值

通过对例1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来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在

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在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用到的“帆链待定系数法”,先设反比例函数为 ,再把相应的x,y值代入求出k,k值的确定,函数解析式也就确定了。

课堂练习:已知x与y成反比例,根据以下条件,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x=2,y=3 (2)x= ,y=

通过此题,对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去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

(二)探究学习1——函数图象的画法

问题3:如何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通过问题3来复习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主要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打下基础。

问题4: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应该怎样去画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的画法。

设想的教学设计是:

(1) 引导学生运用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中所学到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尝试,采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函数 和 的图象;

(2) 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用实物投影仪反映一些学生在函数图象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学生一起找出错误的地方,分析原因;

(3) 随后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好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展示正确的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其图象特征(双曲线有两个分支)。

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到双曲线这种比较特殊函数图象,设想学生可能会在下面几个环节中出错:

(1) 在“列表”这一环节

在取点时学生可能会取零,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代数的方法得出x不能为零。也可能由于在取点时的不恰当,导致函数图象的不完整、不对称。在这里应该要指导学生在列表时,自变量x的取值可以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数,相应的就得到绝对相等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的函数值,这样可以简化计算的手续,又便于在坐标平面内找到点。

(2) 在“连线”这一环节

学生画的点与点之间连线可能会有端点,未能用光滑的线条连接。因而在这里要特别要强调在将所选取的点连结时,应该是“光滑曲线”,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打下基础。为了使函数图象清晰明显,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尽量选取较多的自变量x的值和对应的函数值y,以便在坐标平面内得到较多的“点”,画出曲线。

从而引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函数图象。

(3) 图象与x轴或y轴相交

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埋下一个伏笔,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为后面学习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不过,尽管多媒体的演示既快又准确,我认为在学生第一次学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中,老师还是应该在黑板上认真示范画出图象的每一个步骤,毕竟多媒体还是不能替代我们平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巩固练习:画出函数 和 的图象

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再次动手画出函数图象,改正在初次画图象时出现在一些问题。老师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用屏幕显示的函数图象验证学生画出的函数图象的准确性。

(三) 探究学习2——函数图象性质

1、图象的分布情况

问题5:请大家回忆一下正比例函数 的分布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提出问题5主要是起到巩固复习,为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情况打下基础。

问题6:观察刚才所画的图象我们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那么它的分布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一环节中的设计:

(1) 引导学生对比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启发他们主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分布情况,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

(2)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试着任意输入几个k的值,观察函数图象的不同分布,观察函数图象的动态演变过程。把不同的函数图象集中到一个屏幕中,便于学生对比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及对比,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与k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来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一条性质: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

2、 图象的变化情况

问题7:正比例函数 图象的变化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提出问题7主要是起到巩固复习,为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打下基础。

问题8: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

(1)回顾反比例函数 和 的图象,通过实际观察;

(2)根据解析式对 进 行取值,比较x在取不同值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3)电脑演示及学生小组讨论,请学生给出结论。即这个问题必须分成两种情况讨论即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y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y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

(4)对于学生做出的结论,老师应该要给予肯定,同时可以提出:有没有同学需要补充的呢?若没有,则可以举例:当k>0,分别比较在第三象限x=-2,第一象限x=2时的y的值的大小,则以上性质是否依然成立?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不成立。这时老师再请学生做小结:必须限定在每一个象限内,才有以上性质成立。

问题9:当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它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结合刚才学生所画的错误图象,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代数的方法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由分母不能为零,得x不能为零。由k≠0,得y必不为零,从而验证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当两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可以无限地逼近x轴、y轴,但永远不会与两轴相交。随即强调画图时要注意准确性。

(四) 备用思考题

1、 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

2、

(1) 当m为何值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 当m为何值时,y是x的反比例函数

(五) 小结:
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案二
《探索勾股定理》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 教育 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三)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巩固”的模式, 选择引导探索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4.知识拓展,巩固深化5.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图片欣赏 勾股定理数形图 1955年希腊发行 美丽的勾股树 2002年国际数学 的一枚纪念邮票 大会会标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美,感受勾股定理的 文化 价值.

(2)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产生于人的需要,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引出下面的环节.

二、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

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实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殊—— 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让学生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

四、知识拓展巩固深化

基础题,情境题,探索题.

设计意图:给出一组题目,分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练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

基础题: 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3,斜边为5,另一直角边长为X,你可以根据条件提出多少个数学问题?你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道题立足于双基.通过学生自己创设情境 ,锻炼了 发散思维 .

情境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题: 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长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为什么?试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明。

设计意图:探索题的难度相对大了些,但教师利用教学模型和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五、感悟收获布置作业: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 1、课本习题2.1 2、搜集有关勾股定理证明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设计说明::1.探索定理采用面积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人人参与,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二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表达水平.
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案三
勾股定理

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学程序: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古引新

1、由 故事 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讨论归纳:1、教师设疑或学生提疑。如: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学生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这时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

(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3. 七年级数学 上册教学设计

4.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5.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伍’ 2017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四篇】

#初二# 导语: 初二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 整理的2017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四篇】,仅供大家参考。

15.4.1因式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过程,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感受因式分解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培养积极的进取意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含义与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其作用.


2.难点: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


3.关键:通过分解因数引入到分解因式,并进行类比,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激趣导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问题牵引】


请同学们探究下面的2个问题:


问题1:720能被哪些数整除?谈谈你的想法.


问题2:当a=102,b=98时,求a2-b2的值.


二、丰富联想,展示思春咐型维


探索:你会做下面的填空吗?


1.ma+mb+mc=()();


2.x2-4=()();


3.x2-2xy+y2=()2.


【师生共识】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


三、小组活动,共同探究


【问题牵引】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


①(x+1)(x-1)=x2-1;


②a2-1+b2=(a+1)(a-1)+b2;


③7x-7=7(x-1).


(2)在下列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项,扒猜使等式成立.


①9x2(______)+y2=(3x+y)(_______);


②x2-4xy+(_______)=(x-_______)2.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练习.


【探研时空】计算:993-99能被100整除吗?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教师提出如下纲目:


1.什么叫因式分解?


2.因式简哪分解与整式运算有何区别?


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选用补充作业.


板书设计


15.4.2提公因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多项式各项公因式的过程,依据数学化归思想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类比以及化归的思想,增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主动积极地积累确定公因式的初步经验,体会其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2.难点:正确地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3.关键:提公因式法关键是如何找公因式.方法是:一看系数、二看字母.公因式的系数取各项系数的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相同的字母,并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最低次幂.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


【复习交流】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1)2x2+4=2(x2+2);(2)2t2-3t+1=(2t3-3t2+t);


(3)x2+4xy-y2=x(x+4y)-y2;(4)m(x+y)=mx+my;


(5)x2-2xy+y2=(x-y)2.


问题:


1.多项式mn+mb中各项含有相同因式吗?


2.多项式4x2-x和xy2-yz-y呢?


请将上述多项式分别写成两个因式的乘积的形式,并说明理由.


【教师归纳】我们把多项式中各项都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如在mn+mb中的公因式是m,在4x2-x中的公因式是x,在xy2-yz-y中的公因式是y.


概念: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教师提问】多项式4x2-8x6,16a3b2-4a3b2-8ab4各项的公因式是什么?


【师生共识】提公因式的方法是先确定各项的公因式再将多项式除以这个公因式得到另一个因式,找公因式一看系数、二看字母,公因式的系数取各项系数的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相同的字母,并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最低次幂.


三、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1】把-4x2yz-12xy2z+4xyz分解因式.


解:-4x2yz-12xy2z+4xyz


=-(4x2yz+12xy2z-4xyz)


=-4xyz(x+3y-1)


【例2】分解因式,3a2(x-y)3-4b2(y-x)2


【思路点拨】观察所给多项式可以找出公因式(y-x)2或(x-y)2,于是有两种变形,(x-y)3=-(y-x)3和(x-y)2=(y-x)2,从而得到下面两种分解方法.


解法1:3a2(x-y)3-4b2(y-x)2


=-3a2(y-x)3-4b2(y-x)2


=-[(y-x)2•3a2(y-x)+4b2(y-x)2]


=-(y-x)2[3a2(y-x)+4b2]


=-(y-x)2(3a2y-3a2x+4b2)


解法2:3a2(x-y)3-4b2(y-x)2


=(x-y)2•3a2(x-y)-4b2(x-y)2


=(x-y)2[3a2(x-y)-4b2]


=(x-y)2(3a2x-3a2y-4b2)


【例3】用简便的方法计算:0.84×12+12×0.6-0.44×12.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怎样计算更为简便.


解:0.84×12+12×0.6-0.44×12


=12×(0.84+0.6-0.44)


=12×1=12.


【教师活动】在学生完全例3之后,指出例3是因式分解在计算中的应用,提出比较例1,例2,例3的公因式有什么不同?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67练习第1、2、3题.


【探研时空】


利用提公因式法计算:


0.582×8.69+1.236×8.69+2.478×8.69+5.704×8.69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利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关键是找准公因式.在找公因式时应注意:(1)系数要找公约数;(2)字母要找各项都有的;(3)指数要找最低次幂.


2.因式分解应注意分解彻底,也就是说,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70习题15.4第1、4(1)、6题.


板书设计


15.4.3公式法(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交流的习惯,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难点:领会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和分解因式的彻底性.


3.关键: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向,演绎出平方差公式,对公式的应用首先要注意其特征,其次要做好式的变形,把问题转化成能够应用公式的方面上来.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推进自己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观察探讨,体验新知


【问题牵引】


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


(1)(a+5)(a-5);(2)(4m+3n)(4m-3n).


【学生活动】动笔计算出上面的两道题,并踊跃上台板演.


(1)(a+5)(a-5)=a2-52=a2-25;


(2)(4m+3n)(4m-3n)=(4m)2-(3n)2=16m2-9n2.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两道题目,并运用数学“互逆”的思想,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


1.分解因式:a2-25;2.分解因式16m2-9n.


【学生活动】从逆向思维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1)a2-25=a2-52=(a+5)(a-5).


(2)16m2-9n2=(4m)2-(3n)2=(4m+3n)(4m-3n).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a2-b2=(a+b)(a-b)的同时,导出课题: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评析: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教学中还要强调一下,可以表示数、含字母的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投影显示或板书)


(1)x2-9y2;(2)16x4-y4;


(3)12a2x2-27b2y2;(4)(x+2y)2-(x-3y)2;


(5)m2(16x-y)+n2(y-16x).


【思路点拨】在观察中发现1~5题均满足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从平方差公式的角度进行因式分解,请5位学生上讲台板演.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解:(1)x2-9y2=(x+3y)(x-3y);


(2)16x4-y4=(4x2+y2)(4x2-y2)=(4x2+y2)(2x+y)(2x-y);


(3)12a2x2-27b2y2=3(4a2x2-9b2y2)=3(2ax+3by)(2ax-3by);


(4)(x+2y)2-(x-3y)2=[(x+2y)+(x-3y)][(x+2y)-(x-3y)]=5y(2x-y);


(5)m2(16x-y)+n2(y-16x)


=(16x-y)(m2-n2)=(16x-y)(m+n)(m-n).


15.4.3公式法(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感受逆向思维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推理能力,体会“化归”与“换元”的思想方法,形成灵活的应用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并学会应用.


2.难点:灵活地应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3.关键:应用“化归”、“换元”的思想方法,把问题进行形式上的转化,达到能应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目的.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在教师适当指导下完成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


【问题牵引】


1.分解因式:


(1)-9x2+4y2;(2)(x+3y)2-(x-3y)2;


(3)x2-0.01y2.


【知识迁移】


2.计算下列各式:


(1)(m-4n)2;(2)(m+4n)2;


(3)(a+b)2;(4)(a-b)2.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道题,并运用数学“互逆”的思想,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


3.分解因式:


(1)m2-8mn+16n2(2)m2+8mn+16n2;


(3)a2+2ab+b2;(4)a2-2ab+b2.


【学生活动】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解:(1)m2-8mn+16n2=(m-4n)2;(2)m2+8mn+16n2=(m+4n)2;


(3)a2+2ab+b2=(a+b)2;(4)a2-2ab+b2=(a-b)2.


【归纳公式】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4a2b+12ab2-9b3;(2)8a-4a2-4;


(3)(x+y)2-14(x+y)+49;(4)+n4.


【例2】如果x2+axy+16y2是完全平方,求a的值.


【思路点拨】根据完全平方式的定义,解此题时应分两种情况,即两数和的平方或者两数差的平方,由此相应求出a的值,即可求出a3.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70练习第1、2题.


【探研时空】


1.已知x+y=7,xy=10,求下列各式的值.


(1)x2+y2;(2)(x-y)2


2.已知x+=-3,求x4+的值.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由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相反,因此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就得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公式,主要的有以下三个:


a2-b2=(a+b)(a-b);


a2±ab+b2=(a±b)2.


在运用公式因式分解时,要注意:


(1)每个公式的形式与特点,通过对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等的总体分析来确定,是否可以用公式分解以及用哪个公式分解,通常是,当多项式是二项式时,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当多项式是三项时,应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2)在有些情况下,多项式不一定能直接用公式,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变形、代换后,再使用公式法分解;(3)当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时,应该首先考虑提公因式,然后再运用公式分解.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上新,最新2021年秋季人教版来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 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以及新《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八(1)班、八(2)班共有学生83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41人。经过前面的学习,多数孩子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好,基本形成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有一些欠缺,不少学生在考试作答时也比较粗心。进入初二,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部分孩子如鱼得水,另一部分孩子却感到十分吃力。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升学。针对我所任教的班级情况,本学期我将采用“分层式”教学,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这学期的重点是,继续抓好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及数学思维的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及时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2021秋季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教材共有五章,依次为:《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和《分式》。

每章的开始,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既可供学生预习用,也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习过程中还有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二)主要内容分析

1.第十一章《三角形》

主要学习内容: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和角(内角、外角),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多边形的有关线段(边、对角线)和角(内角、外角),并证明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教学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2.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学习内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第十三章《轴对称》

主要学习内容: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等。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

更多详细内容word打印版,请见网络文库:【原创】最新2021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

‘柒’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直以来,教材始终是学校 教育 中重要的教育资料,它是教学活动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联系 八年级 数学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媒介,我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范文 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三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实践与综合应用”。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运用有关结论进行证明,最后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一、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二、教科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方法 ,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困陆明。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全等形,包括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第二节介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方法。在第三节,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第十二章“轴对称”简介

第12章是“轴对称”,主要包括轴对称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本章共安排了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

一、课程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4.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想象、论证、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二、教科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它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

第十三章 “实数”简介

一、教材主要内容:

扮尺携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本章的重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本章难点是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

二、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一些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简介

一、地位和作用:

一次函数是在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数形结合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它为本章的学习做了铺垫,一次函数的学习又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作了铺垫,因此本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4.1 变量与函数是全章的基础部分,14.2一次函数是全章的重点内容,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引申的内容,起加强知识前后联系的作用,14.4选择方案是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呈现,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和思想厅伏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以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2.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能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

3.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组)及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在课题学习中,以选择方案为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与作用,提高综合运用函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是“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本章内容建立在已经学习了的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数初步知识,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 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 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4.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运算,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分析范文二
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3)班,(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上年的成绩看,大多数学生的进步还是比较明显,态度端正,热爱学习,希望继续努力更好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当 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数学,对数学没有兴趣,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的是端正他们的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同时需要更多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动向,从而 反思 自己的 教学方法 。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一 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 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两班比较,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但后进面较大,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学生总体成绩不均衡,有大多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 学习态度 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 总结 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部分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分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分式方程等内容,并结合分式的运算,研究了整数指数幂的问题,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范围,且完善了科学计数法。

第二章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并且能灵活运用它们,才能学好四边形、圆等内容。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前面又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这节是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第一节课,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条件的探索过程,突出体现了新教材的设计思想。从本节开始,要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这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科书把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重点放在第一个条件(“边边边”条件)上,使学生以“边边边”条件为例,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怎样判定。在掌握了“边边边”条件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边边边”条件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证明过程。“边边边”条件掌握好了,再学习其他条件就不困难了。

第三章实数一章内容调整与大纲下的教科书相比,本章作了一些调整:

(1)加强了实数学习必要性的感受;

(2)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运算的应用;

(3)精确运算的要求有所降低,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4)加强了估算;

(5)鼓励使用计算器进行有关繁难的计算和近似计算。这些调整的依据和《有理数及其运算》类似,主要是基于对这样几个问题的思考:为什么要运算,也就是运算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现实生活中对运算的要求是什么,是否都是精确的,能否精确?不能精确,如何估计和近似计算?

3、过去大纲下的教科书一般先学习了平方根再学习算术平方根,具体做法一般是:直接从运算的角度思考“平方已知求原来的数”,从而得到平方根,而实际生活中可能只选择其中一个正的,因此学习算术平方根。这种做法基于教科书的一贯思路:从数学上得到各种运算,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也就是先准备知识,再进行知识运用。 但本教科书对于无理数的引入已经做了调整,希望在问题中引入新知,对于开方也是这样,而实际问题中研究的开方多是正的,因此先研究正的方根即算术平方根。

第四章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是刻画世界中量与量之间不等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表示不等关系的最基本的工具,是学习其他相关数学知识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以及不等式的概念,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五章是二次根式这章主要学习的是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二次根式的乘法和加减。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以及二次根式在生活中的运用。重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 措施 :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 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分析范文三
本册书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五章。下面分章分析如下。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本章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 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 综合 法证明的格式。

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因为学生对于证明过程的书写和推理还比较生疏,这一章书学生学起来应该比较困难,所以确定本章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本章在教学中注重探索结论,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注重联系实际。

第十二章轴对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它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

本章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了角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必、性质及判定方法。

3、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论证、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轴对称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对于一些图形的性质的证明是本章的难点。要克服这个难点,关键是要加强对问题分析的教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因为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所发以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注意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归纳、论证的过程,注重多媒体的应用。

第十三章实数,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

本章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 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接触到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所以学习这些知识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 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概念、运算等方面的一致性各发展变化。留给学生探索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举例,用函数观点再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1、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能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

2、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以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组)及不等式内容的认识,

4、通过讨论课题学习中选择最佳方案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函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函数这一章是这册书里对学生来说最难的一个内容,学生学起来特别吃力,理解起来特别难,所以在教学中要借助实际问题情境,由具体到抽象地认识函数,通过函数应用举例,体现数学建模思想。重视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注重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基本能力。结合课题学习,提高实践意识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

本章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4、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掌握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 分解 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本章的内容与学生学过的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相似,所以学生学得较轻松,掌握得也较快。但运算性质和公式的发生和归纳过程要重视,适时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注意数学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分析相关 文章 :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3. 人教版八年级教师数学计划

4. 2016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免费

‘捌’ 新课标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在新学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教师们的教学计划完成的怎么样了呢?来看看初二数学老师的教学计划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 八年级 数学 教学 工作计划 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深入研究备课、科学规范施教、认真精细批改、及时 总结 反思 。

1.教学总原则:

降低基点,面向全体;深化内涵,追求高效;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2.教学总目标:

稳定基础,转化边缘,培养优生,促进尖子,争创第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突出了如下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得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得时间与空间,展现数学知识得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再每一章数学知识的引入中,都由学生熟知得生活实例引入,注重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来掌握知识,逐步学会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得 方法 进行推理。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七章:(一)生活中的轴对称(二)勾股定理(三)实数(四)概率的初步认识(五)平面直角坐标系(六)一次函数(七)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生活中的轴对称:本章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 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有关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领略轴对称现象的共同规律,认识有关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同时,在简单的图案设计、镶边与剪纸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和丰富内涵。

(二)勾股定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勾股定理、发展推理能力,教科书设计了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同时又安排了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内容,试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渗透了代数运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本章更多关注的是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而不追求计算上的复杂化。在学习了无理数之后,可以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设计无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

(三)实数:本章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放运算。由于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教科书安排了一节内容“方根的估算”,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最后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等。

(四)概率的初步认识:教科书首先呈现二楼一个转盘游戏,通过试验与分析,使学生体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然后,通过掷硬币的游戏,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在大量做试验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初步体会可以通过做试验来大致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大量试验,学生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有初步的体验。

(五)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力图以现实的题材呈现有关内容,以有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呈现“由点找坐标、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建立简单的平面直角左边系”等内容,力图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图形变换,如电视屏幕上的各种画面处理等。对于确定位置的各种方式,本章通过形式多样的题材,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其中既有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也有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

(六)一次函数:由于已经有了六年级下册的铺垫,本章教材在设计上进一步体现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而探索出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像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改革了传统教材中先研究特殊的正比例函数,再研究一般的一次函数的教学顺序,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

(七)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教材弱化了概念,强调二楼建模思想。为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本章首先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介绍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概念;接着,顺理成章地给出有关现实问题的解答,进而介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俩种基本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然后,通过几个现实问题情境,经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最后,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的讨论,建立方程与函数的联系,并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三、学情分析

初二x班共有学生_人,其中女生_人,男_人。由于__,对于 理性思维 缺少优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她们能够理解。有些概念,学生会感动很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兴趣,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采用小组合作的 教学方法 ,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结合初一的期末水平测试,细致分类,重点突出,抓好三类生和边缘生的辅导,争取 教育 教学有新的突破。

四、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探索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初步掌握尺规作图。

2、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能运用判断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勾股定理的 文化 价值。

3、让学生经历数系的扩张、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了解方根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方根。

4、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5、经历探索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形状变化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6、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抽象思维 能力;经历一次函数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能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做一次函数的图像,并利用他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五、教学 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3、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把握好知识的开放度。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向优秀教师取经,以先进的理念进行教学。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

5.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利用小组合作,实施分层教学,力求使尖子生吃饱、优秀生吃好、上线生吃得下。优化作业设计,及时批改辅导。

6.精心设计单元复习测试题,全批全改,查漏补缺,认真上好习题讲评课。注重教授知识的基础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积极探究所授知识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

7.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服务社会”的思想教育。

六、教学进度

章节、周数安排

(一)生活中的轴对称、第1至3周

(二)勾股定理、第4至5周

(三)实数、第5至6周

(四)概率的初步认识、第7至8周

期中考试、第9周

(五)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0至12周

(六)一次函数、第13至15周

(七)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6至17周

复习第第五至第七章、第18至20周

期末考试、第21周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一、学生基本情况:

初二(x)(x)班级两班人数为_人,初一下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排名来看初二(x)班成绩有所下降,总体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还有所倒退。我认真的思考前一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与不布置作业有一定的关系,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懒惰,给自己的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己是在进行实验,自己是在探索而进行开脱,实际上上学期比以前更忙碌了,是没有偷懒的,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实验与探索而让孩子一生的成长而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本学期务必完成自己的目标。

二、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相关知识,学习实数;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或化简,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

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 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 逻辑思维 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3、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5、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6、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教育局和学校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构建 高效课堂 。配合学校达成“安全校园”和“家长满意学校”的办学愿望。积极深入探索“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放眼于学生终身能力培养,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的栋梁之材。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由平方根和立方根开始,进而学习实数的相关知识。

第十三章 整式的整除主要介绍了幂运算、整式的乘法和除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几个基本的运算,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十四章 勾股定理主要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模型的建立为主。

第十五章 平移与旋转主要介绍了图形的基本变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总结规律。

第十六章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征以及几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对几何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落实

通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最终实现能力的培养。钻研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因人而宜,制定课堂上有效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四、教学常规落实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协作。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上好每一节课。布置作业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认真批改作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有效,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五、深入业务学习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充分备好每个教案,做到备学生,备教材,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六、将“多媒体”渗透于教学

充分利用课件,提高课堂效率,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楚,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

七、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落实课标理念。将“合作分组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渗透于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2、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补充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扩充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关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培养。

3、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学习方法 、目标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 创新思维 ,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做好课题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师生共同提高。

6、实行分层教学。关注各类学生,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类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待转化三类学生。发挥优生的帮扶作用,打牢基础知识,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看了“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的人还看了: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 2016年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3.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4.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苏教版

5. 2016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6. 初二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初二数学应如何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