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动起来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动起来

发布时间:2023-05-12 05:57:20

‘壹’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导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积极挖掘小学数学教材内涵,完善课前准备工作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空间形成以及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严谨性以及逻辑性。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对数学形成一个整体的把握,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的内涵,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数学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认识。从整体上来讲,合理掌握教材能够帮助教师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同时,积极挖掘小学数学教材的内涵,是完善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材进行创新设计,综合考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明确划分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而帮助学生个个突破教学难点积极吸收数学教材的精华,同时在教学反馈环节中,及时完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二、创设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境,即在特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结合的境况,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学习情境,二是社会情境,三是教学情境,四是规定情境,五是戏剧情境。教学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相关的教学环境、设施设备,从而创设教学情感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积极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潜能,这是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想提高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关键途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积极运用创造性思维,创设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画面,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过程中,对于加法交换律(a+b=b+a),教师首先要创设运算画面,引入情境,从而形成表象,让学生感知这则加法交换律。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市场上的商品交换场景,在画面的出示中,教师要进行启发式发问,引出加法交换定律,从而让学生们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

其次,教师要深入教学情境,在充分把握数学教材的基础上,把引入的画面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以及把握。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把生活商品买卖场景融合到课本之上,如:

李明:我昨天买了一条裤子40元,买了一双鞋子30元;

王杨:我昨天买了一双鞋子30元,买了一条裤子40元;

在这个情境教学过程中,假设买裤子花了a元,买鞋子花了b元,李明总共花了(a+b)元,王杨总共花了(b+a)元,因此a+b=b+a。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李明和王杨花了一样的钱,只是他们的说法是相反的。通过深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加法运算定律的规则,从而开发学生的智能。

最后,数学教师要进行深化情境,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学生的掌握能力,立足于已经了解的生活常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安排教学任务,在相关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在观看幻灯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可以用游戏来导入教学课题,从而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以及想象力,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积极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其次,要立足自主探究活动的创设以及构建,不断开阔创新视野。由于小学生心智处在启蒙阶段,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在学习图形与空间的相关知识时,对图形的认识以及变换,教师要设置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正方形有几个内角?”、“正方形的内角之和为多少度?”。教师要积极开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利用教学工具,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正方形,利用三角形度量尺来进行测量。在这个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打造小学高效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必须要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树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创设情境教学,积极开展自主探索式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在感悟中激发兴趣

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1.感悟“美”。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体形、动作、力量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美。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瑰丽多姿,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体验并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对称图形时,出示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进行引导: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从而让学生透过美的现象,感悟到数学的对称美。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的美(如统一美、奇异美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感悟“趣”。学生能感悟到数学是有趣的,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再苦累也是乐而不疲。有趣的数学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必须进行练习,但大量的练习往往枯燥乏味。一位教师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后,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题,计算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创造这样的有趣算式吗?同学们纷纷进行笔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回文数等,让这些材料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趣的教学资源。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列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思考,充分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上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学除法的简便计算时,可以结合画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理解除法性质的这一特点。这样就能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情境,以情导知、以知促知,从而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简便计算的方便、快捷。

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调节作用,给学生以亲切感和美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这么多人举手,太好了!同学们一天比一天聪明,下面一个个地讲,看谁讲得最好。”“这个问题是难了些,如果谁能回答正确,我们为他鼓掌好不好?”“黄晓全同学讲得真好,但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大家还可以各抒己见嘛,说错了没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用一些亲切鼓励、催人奋进的课堂用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在课堂上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对这部分学生,仅仅靠口头鼓励,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是不够的。由于他们的基础太差,上课时,即使再降低知识的起点,他们也如同听“天书”一般。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可能为这一部分学生过多地降低全班授课的知识起点。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有意无意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使他们觉得还有能听懂的,从而增强求知欲望。反馈练习时,我常常时出两种题,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做完所有的题目,而学困生只要做一组就可以了。这样对不同的学生,要求的标准就不一样,使学困生能接受并且基本上能跟上班级整体的节奏。在我巡视学生做题时,主要关注学困生,并及时给予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长此以往,他们就树立了“我也可以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课后用爱心给孩子补课。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即使教学水平再高,面对情况各异的学生,课上也是很难做到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学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对学困生必须予以补课。补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课是教师的职责,补课是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奉献。当然这个补课绝不是不加分析地留一大片了。而是基于是学生的基础不好还是贪玩,或者是行为习惯不好进行“对症下药”。

四、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的添加剂

每堂课都表扬每一位孩子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充分利用回家作业本,与学生进行“书面私聊”:“最近你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哦,真不错!”;“昨天你上课回答的问题非常完整,继续发扬!”;“这次小考你进步很快哦,加油!”……小小的评语在师生的心灵间架起了爱的桥梁。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辅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学生创造、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五、激励鼓舞,快乐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我想出了一个激励的好办法,在作业本上画“正”字,每次作业一点错都没有就记下一笔,连续5次作业全对得一个正字印一朵小红花,在橱窗“摘智果”栏目里就捉到了一只小动物,当捉到4只小动物时,在结着“智慧果”那棵大树上你就可以选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在上面写上名字。摘到智慧果的同学就会得到一张奖状。现在同学们已把写作业当成一种乐趣,只要能记下“正”字的一笔,都会高兴得跳起来,无比幸福,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励和鼓舞学生,使各类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贰’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活泼爱动等特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活力氛围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在数学教学当中,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必须实现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一系列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活力。主要围绕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开展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力课堂;合作学习
时代的发展不但带动着社会的进步,也带动着教育的进一步进步,在经济条件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越来越高,所以教师为了满足家长们不断变化的需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既有趣味性,又能够提升效率的活力课堂,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用生活化的教学,提高课堂活力
教师在开展小学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教材的特点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东西,只有教师熟练地掌握这些内容,才可以进一步进行改编或者创新,将小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纳入课堂教学的范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习的知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会给予学生很多的启发,帮助小学生学会将生活的内容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此外,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还可以学会主动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活力。
二、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每个人都有着无穷的潜力,小学生的潜力更处于未开发的状态,需要教师来扮演挖掘潜力的角色,所以教师要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去用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这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真正地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更具备活力。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用自己思考出来的结果去解决难题,教师还要不断地用新的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前向学生透露相关的新知识,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前预习的项目。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上的氛围就逐渐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对于严肃的数学课程不再排斥,逐渐体验到学习为自己带来的乐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新课改作为现今教学的大背景,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开始淘汰,这时候教师就要开始进行思考,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要采用教学方式创新的方法来解决现今的情况,积极地引导学生善用自身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共同创造出更加有创意的活力课堂。例如,“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每个小组当中分发相应的画图工具,学生根据教材的指示进行自主画图。这样的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体会到关于圆的知识,逐渐掌握到本课当中的种种知识。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讨论的权力,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自己掌握的一套画圆方法,教师在旁进行指点,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圆的各种性质,逐渐牢牢地掌握关于圆的各种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属于创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还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与精力,也符合新课改对于教学改革的要求。
四、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
学生在小学生活中需要度过一定时间的适应阶段,不仅是学生,教师也是如此。数学课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属于一个新的探索领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数学知识非常难以理解,所以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一直是最不感兴趣的科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寻找解决当前窘境的办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学生讨论过后,教师给学生进行统一的讲解,讲解过后为学生留下有关当堂课所学知识的习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最终由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讲解本组讨论出来的结果。这样的布置安排不仅满足了小学生的表现欲望,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有很大的益处。
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强、好动的性格是他们的年龄所决定的,这些都是不可抗力元素,教师要想在这些因素的束缚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一定的改革,为小学生构建出更加具有活力,更加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让小学生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逐渐实现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

‘叁’ 小学数学课怎样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谨塌族心发展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祥弊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原则之二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衫雹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数学的兴趣,但这种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其它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原则之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6~11、12岁), 在心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②树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和形的一些结论(但是不要证明)。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原则之四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广知识,扩大眼界。怎样选择这些材料?荷兰数学教育家凡·希勒(Van Hiele )认为:人类认识数和形有五级水平,小学四年级以前学生,应选择认识“形象级水平”的材料,就是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整体形象,而不是通过性质去认识数和形。四年级之后的学生,可选择“性质级水平”的材料,即通过图形和数的性质去认识数和形。至于后三种水平材料的认识,则是中学以后的事情了。这种认识可作为小学数学活动课选择充足有趣具体形象材料的依据。②通过设悬念,设问题情境,积极启发小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促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以及让学生掌握不完全归纳法之类的数学方法。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活动课的思维材料的选择上,一要“不超纲”,即所涉及知识不应超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之外;二要“不超前”,即活动课的教学进度与学科课的教学进度基本保持一致,知识与能力训练尽量做到前后配合。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为要当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不要当真理的恩赐者,更不能藉活动课之机,把学生当成“仓库”,拼命向学生灌输他们不愿接受的成人化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压,感到不耐烦。否则,数学活动课就不能促使学生个性要素的发展,增长才能的数学目的就会落空。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
1.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兴趣与数学知识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然而,数学教师惯用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虽然最初的数学概念能从形象化入手,但最后总下降为单调而呆板的数学概念和“符号”,成人化的思维痕迹很深,这种教法特别不能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我们中应当尽量避免。正确的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包装,必须结合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识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之中,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低年级小学生,刚由家庭进入,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数学活动课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活动课的目的。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是一股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数学活动课的游戏结构也应按此来设计。
2.数学讲座。
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智力型,如找填数,奇数和偶数运用,巧妙等;②实用型,如利用图形的合理分类的计算题,投资的基本计算知识等;③动手型,如绘制图表,用图形解题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数学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数学史上的典型成果。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数学实践。
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又一种好形式。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的坚强个性。
4.数学墙报。
这是继数学实践之后,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的好形式。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美的欣赏能力,宜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

‘肆’ 如何做到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数学学习生动起来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袜晌此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凸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学习的生活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在活动中改变自己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出一种能动的、非顺从的、非保守而具主动性的人;二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完整的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应包括学生意志、交往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三是课堂教学应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和新身体验,创造性的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做到学与思、思与行、行与创的统一。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而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如果不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谨租。由此下去,学生就必然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因此数学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原本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好多老师只能教给学生公式,让学生死背硬记,而我在教学时,一开课就创设了有趣的乌龟和兔子比赛粉刷墙面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想分出胜负,必须先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于是学生自主地就投入到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当中。
2、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如结合主题图问学生“从这幅图中可以发现那些数学信息?”又如“长短”一课,除了教材中的比铅笔、比手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哪种“资源”进行比较。再如“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相关的问题。
3、数学教学生活化,还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再通过回顾这些问题与结论的可行性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存、取,观察银行利率牌,“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不同?”……学生会有很多的问题,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学习新课,从而找到符合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现实建立联系。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在于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告迅,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生活情景的创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色彩,使得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完乘法后,我和学生进行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当时我是这样来创设情景的: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游览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游时得带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单价:面包2元;饮料3元;梨子1元;话梅2元;饼干3元;瓜子2元……让同学们用30元去买。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这样既达到传授数学知识的目的,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之效果。
在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气氛
生活化的教学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活泼积极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
1、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课堂上教师要力求改变优等生和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教师可以把提问分成几个层次,较难的题目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般的题目让普通学生回答,容易的题目让能力差的学生回答,也可以让他们把别人的回答重复一遍,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稳中有降自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提高。
2、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新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教师,必然也喜欢这个教师上的课,形成老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教师上的课,我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像主持人一样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有向师性。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差距,教师应越来越多在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的学习伙伴。
3、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上可以不对学生作不必要的限制,学生可以站着听,也可以直接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对待爱插嘴的学生,因为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插嘴,胆小的学生不敢插嘴,不动脑筋的学生无法插嘴,只有上课精神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才会。虽然插嘴有时会打乱课堂秩序,有时还会让你难堪,但毕竟插嘴的学生在思考,与其因扰乱课堂纪律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如顺水推舟,让他当回老师,说不定他会有更新颖的想法,让他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要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驱力。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生活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感觉到身边的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情。同时,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利用游戏、故事,创设生活化情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小狗汪汪过生日”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讲小狗汪汪过生日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又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并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让学生续编故事,同时出示乌龟和兔子再赛一次的场地,随着学生的故事,演示乌龟和兔子比赛的过程,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出新课“周长的认识”,然后以动物运动会的故事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俗话说:“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才能理解。”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使枯燥的计算贴近生活,把课堂设置成玩具超市,给学生平时喜欢的玩具贴上价格标签,让学生从中任意挑选两种自己喜爱的玩具,并算一算共需付多少钱,自然地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蕴含在购买玩具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玩套圈的游戏,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加减计算……这些活动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且搞活了课堂气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媒体营造生活化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6和7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五指歌》的视频动画,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歌中进一步巩固了对1-5的认识。这时教师引出了今天的新内容6和7。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星期日,小方和妈妈到超市去购物,但是小方不认识商标上的数,不知道表示多少钱?你能帮助他吗?接着我出示准备好的一段逛超市的录相,让学生边观看录相边帮助小方说出商标上的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这样学生就自然进入到认识小数的课题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教师应再现生活情景,让所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产生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新课学完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每一章节的知识学完以后,我会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一些类似的问题来解决,完成一定数量的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让学生调查本班学生学习用品的消费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加工数据,然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在一串串的数字中不仅提高了应用能力,还知道了同学们学习用品的种类、消费的金额和哪种学习用品消费最大,认识到同学们对学习用品浪费比较严重,提出要节约使用学习用品。
(五)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实践充分证明,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做”数学,真切感受“数学是来自生活”的。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让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伍’ 小学数学课中怎样的动手操作才有效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的,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学生学生丰富活动经验,深入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数学课如何让学生把手动起来,在动手实践中达到深化理解、有效教学的目的?结合《简单的分数加法》一课的教学,谈谈我在引领学生动手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一、在动手中领悟知识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更容易让他们获得形象的感性认识,形成自我体验,达成对数学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内化,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小学生上数学课时思维单一,想象力匮乏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时,虽然课本上已经给出了直观图,我也板演示意图,但由于学生还难以理解算理,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每人准备同样大的一个圆,同桌分别表示出和的扇形图,再合作,得出个圆和个圆正好拼成一个整圆。再分别让学生说一说“==1”的思维过程。经过多次训练,反复操作,学生在动手中感知,在动手中领悟,抽象的道理在学生一双双小手的翻转中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知识,课堂教学收到了“千言万语”难以达到的效果。

重视操作,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牢固,对数理的感知更为直接,体验更为深切。

二、在动手中掌握方法

“授人之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身。”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优化方案,并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简单的分数加法》例一中:“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做小旗用去,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我出示长方形纸条(贴在黑板上),并标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图中指一指用去的一共是几分之几?所以说为什么列式为+ ?学生根据题意动手操作: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条,通过折一折,平均分成5份,先取下做纸花的,想一想有几个;再把做小旗用去的取下来,2个加上1个是3个,就是。因此+=,分母不变,分子是由两个加数的分子相加所得的和。因为有了动手活动的过程,学生在课中积极参与,人人动手、动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很快明白了+=的算理,并以此引伸,举一反三,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基本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方法往往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积累形成。这个教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丰富他们的体验,使之在探索中对思考、寻找规律,并用得出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因此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在动手中发展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成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数学课上的动手操作,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促进概念形成和知识内化,又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创新意识。

上完例1、例2,我就让学生做练习二十三页第4题:“课桌宽米,长比宽多米。课桌长多少米?”为了进一步理解、巩固分数的特征和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我还是以直观教学为主,以一张长方形纸代表课桌,要求学生把它平均分成10份,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学生自主操作,在演示中以“不同的”方法“求”出课桌的长度是米。有的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标出其中的6份,再标出其中的3份,并把合起来的9份画上斜线或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有的分别把其中的3份、6份剪下来,重新组合在一起,答案一目了然。不同的做法,相同的结果极大地鼓舞着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造热情,在接下来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纷纷以身边的物品为素材编做同类型的数学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体验生活问题的生动性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促进了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是的,凡是学生能自己干得来的事,就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干,教师决不替代。数学课上,充分利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及媒体优势,使学生自由地参与活动,进行讨论,操作,交流。一个个新知必然会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的亲身体验探索中得以突破。

在《简单的分数加法》教学中,我适时创造机会,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演练,学生在这自由,自主的空间里,情绪始终是“积极兴奋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必将引领着学生爱上数学课,上好数学课,确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实现“有趣数学”与有效教学和谐交融,相生共进。

‘陆’ 如何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睁缓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给数学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飞翔,那么怎么才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给课堂注入生机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凯早孙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盯链到乐学的境界。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多方向的感染场所。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带着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去观察、想象,去理解、掌握,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用故事引入:“小朋友们,动物王国正在开展春季田径运动会呢?你们愿意去看一看吗?”然后多媒体出示动态的情境:大象正在组织动物们报名,有30米、50米、100米、200米四个项目,动物们七嘴八舌各报各的名,大象忙得不亦乐乎,不知所措。这时我问学生愿意帮大象的忙吗?这一问便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推向高潮,他们跃跃欲试,要帮大象整队,有序地统计参加各项目的人数。从而积极的投入学习活动中。
2、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我常常以“开火车”、“接龙比赛”、“争冠军”等方式的比赛练习,做得好的同学立即给予表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一举两得。
3、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他们会在为实际中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沾沾自喜,由于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时,我把认识方向与祖国的一些城市及每个城市的特征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的同时,还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祖国。
二、鼓励学生提问,给课堂注入活力
对学生来说,创设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且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快乐地探索思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提问呢?1、设置悬念,产生疑问
要想让学生提问,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一片带着问题的土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播下问题的种子,一点点的生根发芽。例如: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谁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学生回答后,老师故意设置悬念:“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是8岁了,过了8个生日。小红也是八岁了,可他却过了两个生日。学生就会自己提出疑问,为什么八年只过了两个生日呢?这样悬念设疑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刺激,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习新知的强烈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树立信心,敢于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尽管我们精心创设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试图启发学生提问,但是会提出问题的学生还是少得可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对老师有恐惧感,不敢提问;(2)有些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怕提出不合适的问题让老师或同学笑话,所以干脆不问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不能处处摆出权威者的样子,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压力。要用平等、宽容和友善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努力做好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并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
三、加强师生互动,给学生一双翅膀
新课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适应发展的粗昂新精神。这些发展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双翅膀让学生学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堂高涨气氛才能经久不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灵性和活力。
1、让“兴趣点”成为学生飞翔的“起点”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前边我们已经说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有想飞的欲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让它成为学生想要飞翔的起点。
2、让“知识点”成为学生飞翔的路径
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自由飞翔,这里的自由并不是漫无目的的,作为引导者,教师要把握好学生飞翔的一个路径,那就是要围绕知识点去飞,在数学课堂中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要围绕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知识点,更不能让一些教学手段(多媒体,知识竞赛,教学游戏,创设的情景等)喧宾夺主,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方向,给学生一条通往知识目标的教学途径,让学生朝着最终目标,沿着这个途径展翅飞翔。
3、让“收获”成为学生飞翔的动力
在教学结束时,教师不仅要总结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还要帮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有了收获,学生才有成功的喜悦,才有下次还要努力的动力。

‘柒’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与灵气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情境化……课堂已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探索、充满情趣的学习乐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认识上不深或理解上偏差,导致课堂形、实不一致,教学内容不明确,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课堂教学中存在普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课常教学结构落后僵化。课堂结构设计不清晰,课堂教学缺乏让学生有效探索体验的过程,学生学习表面化,多数教师基本上还是采用了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结构,即: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为传统教学方法设计的固定的课堂活动结构,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讲解,轻探讨;重训练(熟能生巧—熟能生厌---熟能生笨),轻思维;重结论,轻过程;教学效率低下。鉴于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的研究与探讨”课题研究,努力构建清晰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
回顾我们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组教师的一节节充满智慧神采飞扬的研究课,一次次问题讨论时面红耳赤的交锋,一本本字迹清晰倾注心血的实验记录簿,历历在目如同眼前。课题组的成员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彷徨,但更多的是难以舍弃的对课题研究的挚爱和追求。
三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探究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模式;同时,课题的实施也让我们欣喜的发现:课堂变了,老师变了,学生也变了。
一、构建了多元的课堂活动结构一般模式,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结构把人看作是机器。当我们的“学生观”从“机器”转为“变化发展的人”时,这种课堂自然就要突出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我们看到了以人的能力因素构建现代课堂结构的出发点应是知识与能力并重,能力与知识相互促进,并在能力培养中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
1、“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模式:“课前准备→复习引入→学生操作探究、验证→教师演示总结→巩固与应用”。这种活动结构模式是以学生对材料的实验性操作为起点,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分析比较,以获得新的结论为特征的。这时,尝试实验的方式构成了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而学生的探索体验和发现则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结构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众多的“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鼓励每一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自己去获取知识,将教学过程彻底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
例如,在“统计”教学中,教师有意将各种水果图片杂乱无章的摆在各组桌面上,问:“你们能将他们进行统计吗?”学生经过小组分工,都饶有兴趣的参与了动手操作。他们把水果图片先进行分类,然后每人统计一种或两种水果,并摆放整齐,形象的制成了统计图。所要学习的内容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活动做中通过体验得出的,可以是在“活动中体验”,也可以是在“体验中活动”。但“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决不仅仅是学生的表演,也包括学生的“说”、“讲”等。该课堂活动结构的设计,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引领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在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在2010年4月7日课题汇报会上,六年级的陶慧静老师执教的《比例尺》,就成功地应用此模式,课堂上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活动中体验,体验中活动,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高涨,使教学高效,获得课题组教师的一致好评。
2、“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活动结构”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探究、验证→解决问题→巩固延伸”。这种活动结构模式是学生以问题的定向思考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尝试性探索为特征的。这时,良好的问题情境构成了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而学生的尝试性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事先不强求学生预习教材,教师可利用用课堂上的实验演示呈现一些自然现象,一面改变条件一面观察现象的变化,进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求解,包括猜想、试误、综合和分析,让学生们不断否定错误。不断得出新的设想,最后上升到新知识新结论或规律。全体学生被这样生动的过程吸引住了,结果教科书上用几页文字叙述的内容,被学生们用几十分钟自己“发现”了。他们从中不但获得了新知,还亲身经历了一种“创造”体验。
3、“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活动结构”模式:“自主学习→尝试解疑→抽象概括→数学建模→当堂检测”。这种活动结构模式是以学生面对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这时,正确的抽象概括构成了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而学生的尝试发现并构建数学模型则成了学习过程的主要活动。
教师让教材、学习提纲和教学目标与学生直接见面,让学生自学,学习提纲由教师拟定,可以写成一些问题形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区别对待学生事实上的不同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各取所需。允许优生超前于教学计划或超出课程标准;差生可落后于教学计划,并给予一定方式个别指导或学生互助,在师与生、生与生、书与生之间有一种“弹性”,这样做虽然差生的学习可能慢些,但是比听不懂而陪别人坐几十分钟要强些。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有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弄清楚自己不懂的部分,这种结构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并给予集体解答。学生在煞费苦心百思而不得其解后,听教师的解答,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其收获与注入式课堂教学相比肯定大不一样。同时也有利于训练和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治学方法上获得优化。
2010年11月26日下午,安庆市宿松县河塌中心小学黄立鳌校长带领的外地36名数学教师参观考察团来校调研学校教科研工作,课题组方雪娇老师为考察团开设的六年级《百分数的意义》课题成果展示课,以自学尝试为主线,学生主体自学、教师积极引导学习为活动结构特色,向考察团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良好的学风、清晰、优化的课堂活动结构,轻松扎实有效的课堂,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4、“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活动结构”模式:“呈现信息激发兴趣→提取信息寻找方法→组合信息获得认知→改变信息巩固新知”。这种活动结构模式是以学生面对教师呈现的信息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观察和辨析,以获得知识重组为特征的。这时,有效的信息重组构成了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而迅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则构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首先,教师要以课标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的处理教材,提供符合本课内容的信息资源。准备的信息,可以是教材中已有的信息资源、媒体与网络信息资源,也可以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信息资源,或者是新旧知识的连接信息资源。如徐慧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教室、校园,让学生从一组组照片中欣赏自己的学校,再分别思考它们各从哪个角度拍的。其次,引导、点拨,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及时为自己探索、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学习材料。如在教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时,先安排学生预习,完成练习十八第3题,再将教学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课外找一找香皂、洗衣粉等物品的重量,作为课堂探究的内容。再次,教会学生去伪存真,学会恰当地选择、灵活地组织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二年级《除法应用题》时,要求学生在教室中找信息,学生当时找到的信息有:教室里有27人,有男生12人,女生15人,教室里有3 组,每一组有9人;有15张课桌,排成3 排;教室里有8盏灯,分成了两排;有6扇窗户,左边2扇,右边4扇……这里学生找到的信息比较杂乱,此时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选择。要求学生找一找哪两个信息联系比较密切,对所有信息进行分类组合,从而抛去与学习要求无关的信息。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哪两条信息可以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又一次的进行讨论,并合作组合了与教学相关的有效信息,提出了符合题目要求的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最后,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信息,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2010年4月6日课题汇报会上,二年级的徐慧老师执教的《克和千克》,就成功地应用此模式,课堂上教师引导到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高涨,使教学高效,获得课题组教师的一致好评。
5、“以小组讨论为主线的课堂活动结构”模式:“问题情境→合作讨论→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于拓展”。这种活动结构模式是以学生对问题情境的表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以获得新的认知为特征的。这时,小组交互的方式、过程以及质量等,构成了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而学生的提出计划、团队合作的问题解决以及合理的表述则构成了学习过程的主要活动。
向学生提供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成为学生主动观察、猜测、实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主要素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主要特征是讨论,是“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这就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形成教学整体:“采用讨论的方式,大家提出问题,彼此解答、辩论、纠正、补充”。

‘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新教材用全新的视角展示了新理念、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明确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在活动中老师们热情高涨,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结果仍是死气沉沉,不尽人意。分析原因: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情愿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的:“在中国教室里,从形体上看,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之躯体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如此看来,如何创造出符合数学课教学规律、教学目标和高效、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我们现任数学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而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根源发现,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没有教给学生怎样主动的去吸收知识,导致了学生只会机械的模仿,更不用说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应用了。因此教师努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枣镇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譬如:
一、 预习课——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空间,提高积极性。
以前上课总是希望学生一下子听懂凳蚂、学会,哪知学生只会忙于收拾,或者只会依葫芦画瓢,很难有应变思维,更谈不上创造思维的培养。到底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呢?
1、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通过尝试,我不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不再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学习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方法、规律、窍门都编织成一个个问题,形成预习提纲,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或探究,感知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形成技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旅皮成为认知的主体,尽量让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合作交流”
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汇报自学结果,同时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心理支持,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你的身边”,可以随时对你的学习提供帮助。
二、 展示课——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从而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另外展示中教师的点评也很关键,教师点评时要给于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 反馈课——复习巩固,达标检测,渗透知识,灵活应用。
展示课后,不同层次学生是否都能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吃饱吃好”,需要进行反馈。我利用学生之间的兵教兵活动,让组中同学进行帮扶,各组长对本组出错的同学进行点评,并且出错的同学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自我剖析,但对于极个别待转化生小组长也无能为力的,我就及时进行个别辅导,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不让一个同学掉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具有生活意义、力所能及的数学,获取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不同层次的能力。每节课我通常一个组抽三名好中差生进行检测,因此,这些同学从预习课开始,不会就主动问,展示课也积极争取机会参加,有效地促进了差生的达标、中等生的进取、优生的竞争。
让学生动起来,绝不是摆花架子,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多发言,课堂上所采用的一切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动起来,绝非是用强制的手段使他们动起来,而是通过教师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使他们自发地动起来。教师主导作用的最大发挥是创造性地创设学生生动活泼的主体活动,其操作的关键是学生主体活动的创设,标志是主体活动是否生动活泼。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动脑筋,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玖’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虽然从事教育事业不久,但我觉得要想使小学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只有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数学的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充满无限趣味。
一、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没有幽默的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没有幽默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同样是枯燥无味的。美国的保罗希地博士曾经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他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如果能够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有趣味。我们现行的数学课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如果我们按书上的数学程序来讲解,很可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支催眠的曲子。而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学艺术来处理数学教材,增强课堂数学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肢历丰富,变沉闷为活跃,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就可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真、假分数时,有一部分学生老是记不住概念,我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一想,一位母亲和她的亲生儿子,谁的年龄大?”学生回答:“当然是母亲的年龄大。”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郑重其事地说:“母大于子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学生听后在笑声中记住了真假分数。
二、使课堂教学饱含“活”味
传统的课堂教学,被“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所禁锢,那些生性活泼、想象满怀“好奇爱动的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专制下,主体性被扼杀得一干二净,被老师牵着鼻子痛苦地在知识的沙漠里艰难跋涉。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与教师“一言堂”、“传话筒”、“搬运工”的陈旧教法有关;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童心”和“圆饥备童趣”。“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以成人的心态去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无疑会失去“动”的本能,这样的教学没有一个不失败的。我们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起来,用活泼多样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动”的积极因素,使师生共同围绕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学习、探讨。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1、“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基础学科,研究不同的问题,就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可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课型的教学,如实验课、讨论课、实践课、自学课、活动课等。学生在不同的课型中,能拓宽视野、发展思维、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波涛会在愉悦的享受中一浪高过一浪,永不止歇。
2、“活”的课堂教学训练方式。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养成了一种等知识、要知识的习惯。框架式的教学又会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即使是最好的知识,他们也没有兴趣去学。其实,他们自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容器,是等着老师去往里灌。我们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教师要改变“灌”的教法,训练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的习惯。如讲面积公式时,我让他们动手操作,通过数、拼、割、补等方法推导出了公式;讲应用题时,我让学生从读、划、画、写、列中进行审题、分析、解答;在讲计算题时,我让他们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解,从中得出方法……不同的训练方式,不但能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使课堂教学富于韵味
写诗是这样,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应该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讲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懂得怎样学、学会如何用,自奋其力,自品其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使课堂教学放射出数学知橘毁识的韵味。如教学三年级在学习乘法简算时,出示例题25×24,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答。
有的学生竟用了五种解法:25×24=25×4×6;25×24=25×6×4;25×24=25×8×3;25×24=25×2×12;25×24=25×20+25×4。尤其是第五种解法,学生用超越教材内容的方法解,自然理由也是超常人的。当学生用“24个 25相加也可以分成20个25和4个25相加”来解释时,我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充足的思维空间里想出来的。课堂教学要富有韵味,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不能直露,更不能全盘授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充分享受“含英咀华”的乐趣,让他们从“马啼香”中归来,去寻找“踏花”的乐趣,从中悟出发散性思维的真谛。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拾’ 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作为小学教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值得重视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不愿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一、课前悬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数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 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知识,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的、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实践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基础,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操作实践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体验和探索。

阅读全文

与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动起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