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什么是小学数学拓展课程

什么是小学数学拓展课程

发布时间:2023-05-12 09:31:37

⑴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1

通过相关理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及小学二年级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析,以及档差真实的课堂现状,本研究借助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整合艺术技术等探究其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采用哪种比较合适的方法。本研究根据乌美娜教学设计过程模型(如图2-1所示)设计本次基于游戏化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型(如图2-2所示),根据以下两个小学数学案例的模型设计进行研究。

一、游戏化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笔者在进行设计游戏化教学以及制作游戏化课件之前,首先进行具体的学习需要分析,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游戏化具体的结合点,以便制订符合学生的合理策略。我们常说的需求分析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者的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一)数学拓展课程分析

在进行学习内容分析之前,先对笔者所教授的数学拓展课有一定了解: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为数学拓展班,主要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发大脑,训练思维。这门课程是开设在信息学下的一门课程,是作为信息学的一个基础课程,主要是拓宽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课程内容来看

数学拓展课是一个比学校基本课程内容稍难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枯燥难懂,而且学生上课时是连续2课时,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会更加注意力分散、倦怠没有兴趣。,吉出的话份所出

本文中笔者借助游戏化教学主要是想利用生动活泼的画面与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整体全面地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以此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从而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和成长。与新课改里面课程教学大纲《综合与实践》类似,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强调多鼓励多动手、多实践,并不是单方面的考虑测试成绩,而是多方面地评价学生的发展。

2.从课程互动来看

由于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主要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做题的形式来授课,本班级中人数接近30人,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兼顾全面的学生,基本都是活跃的学生参与进来,而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因此,笔者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个游戏化平台的做题活动,给子学生及时的反馈,包括鼓励和相关评价以及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做题情况,平台的后台还可以看到每个学生具体的情况,教师可以参照这个与学生再次进行互动,这样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并兼顾大部分学生。

3.从评价角度来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注重学行轮皮生的全面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关注学生、教师、学校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丰富评价与考试方法,如成长记录袋、情境测验、行为观察等,并且注重学生的评价从多方进行,如教师、同学、家长以及社区等多渠道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只有关注发展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在过重地在意总结性评价,多关注学生的过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完整的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笔者所在学校的班级之前主要采用平时的考勤以及学生的期末测试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然后给成绩好的学生发送奖品给子奖励,后来笔者改进这种奖励和考核办法,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回答问题正确又积极以及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同学都予以表扬和奖励,并把最终考核的奖品分发在平时课堂中进行奖励。

货年(二)教学内容分析

并非所有的教学都适合采用游戏化教学,教师应该详尽地分析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本研究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沪教版桐庆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在已有的两个单元“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上进行材料的选取,拓展性的学习以及研究与实践,其中“方程与代数”专题内容较多,比较枯燥;“图形与几何"需要更多的空间想象,这两个专题适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生活故事情境,以及游戏化教学来增加其竞争和挑战性。对其两者的内容分析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教材中的方程与代数是知道和与其中的加数,求另一个两个加数,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设计数字拆分这节课,以加强学生的数感,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二,几何图形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息息相关的,在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是教师要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空间的问题。在进行这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在教材中通过自主的探索逐步认识了几何图形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笔者也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等学习活动,以此真正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和图形的设计与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2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玩了好多游戏,高兴吗?还想去吗?这节课我们再来玩一玩,喜欢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猜一猜”。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桔子和苹果

请一个同学和老师合作做游戏。

2、考老师

师:请到前面的同学双手拿水果,让老师猜猜你的另一只手里拿的是什么水果?

师: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你和你的同桌任意选两样东西一起来做这个游戏。

3、师:刚才的游戏太简单了,再玩一个难一点的。(找3个人)三种水果分给他们。

生1:我拿的不是桔子,也不是梨,你们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

生2:我不是桔子。

生3:猜猜我拿的是什么?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

4、小组玩游戏。

5、师:接下来我们来猜数字,按照刚才的方法我们来猜猜卡片上的数字,也可以用别的方式提醒伙伴。

6、师:还想玩吗?请3个人站到前面来,分别戴上三顶帽子,根据下面同学的提示猜猜自己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高兴吗?那你学会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如果有四种物品,你还能猜出来吗?下课后可以和小组同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四、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明星呢?

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欢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欢邓超的有413人,喜欢Baby的有379人,喜欢李晨的有15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欢Baby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个么?喜欢邓超的人又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结果,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

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欢陈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陈赫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按照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现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

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03-15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

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预设一:158+245=403

预设二:403-245=158

3、讲解原理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

4、应用原理

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欢祖蓝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欢祖蓝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

5、小结作业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明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5

[教材简解]

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__×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1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63○68: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3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⑵ 小学数学拓展性课有哪 些可开设

可拓展一些数学的课外知识,如:数学公式、速算法、口心算、珠心算等。

数学[英语:mathematics,源自古希腊语μθημα(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结构:

许多诸如数、函数、几何等的数学对象反应出了定义在其中连续运算或关系的内部结构。数学就研究这些结构的性质,例如:数论研究整数在算数运算下如何表示。此外,不同结构却有着相似的性质的事情时常发生,这使得通过进一步的抽象,然后通过对一类结构用公理描述他们的状态变得可能,需要研究的就是在所有的结构里找出满足这些公理的结构。

因此,我们可以学习群、环、域和其他的抽象系统。把这些研究(通过由代数运算定义的结构)可以组成抽象代数的领域。由于抽象代数具有极大的通用性,它时常可以被应用于一些似乎不相关的问题,例如一些古老的尺规作图的问题终于使用了伽罗瓦理论解决了,它涉及到域论和群论。

代数理论的另外一个例子是线性代数,它对其元素具有数量和方向性的向量空间做出了一般性的研究。这些现象表明了原来被认为不相关的几何和代数实际上具有强力的相关性。组合数学研究列举满足给定结构的数对象的方法。

⑶ 乘拓展性课程之风,让数学高处也胜寒

希望能将一点点感悟带回学校,同大家一起分享——

1.本次峰会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拓展性课程?

3.为什么要开展拓展性课程?

4.拓展性课程拓展什么?

5.拓展性课程适合哪些学生,是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

6.如何上好一节数学拓展课?

7.拓展性课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拓展性课程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这是一个重要的常态。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 吴正宪 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为例。课标中指出: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因此,吴老师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数据分析上。

(1) 创设情境:给出甲、乙、丙三人一人进球数量,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位代表我们班参加点球比赛。

(2)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画出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三人的进球情况。得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价值和画法。

(3) 分析结果:在学生们热情地辩论中,分析甲乙丙三人的进球数据,选择合适的人选,学生发现三人或稳定、或波动、或不断上升。每种选择都很有道理,难以说服彼此。

(4) 拓展总结:教师继续给出第二周的数据,再让学生分析,这次学生提出根据比赛对手的水平、比赛的赛制安排等选择人选。给足了学生讨论分析的时间。

这节课,吴老师带给了学生新的思考:统计的最后结论与分析数据的人的性格、主观需求有关。统计的分析是相对的,没有唯一正确结果。整堂课站在了教材的整体把握上,将教材的骨干纲举目张----将最核心的数据分析提到了前面来重点讨论,而复式统计图的画图规范方法则放在下一节课继续落实。

江苏特级教师 郎宏坤 团队开发了一系列的小学数学游戏课程,《寻找加勒比海盗宝藏》这堂课以“寻找加勒比海盗宝藏”为整个课堂的探索主题,借助可以穿行其上的方格地毯,让学生们在一系列游戏活动中拓展对位置坐标、正负数、轴对称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郎老师的数学游戏拓展课程有三个特点:(1) 注重知识的拓展,孩子们在之前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到六年级以后才学负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坐标,但今天的游戏都有很好的拓展。(2) 能力拓展方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推理能力,落脚点在数学核心素养。(3) 在情感认同方面,学生认同数学有趣,学生与教师成为了玩耍的朋友关系,学生在游戏中既有谦让又有赞赏。

浙江特级教师 邵汉民 的《达依尔的麦子》通过象棋棋盘放麦子的经典故事,自然引出了2,4,8,…等比数列,从等差数列的角度进行审题和分析,找到了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关联,巧妙地处理了学生的旧经验。通过等比数列求和的表达形式的不断优化,体会到优化的策略— 寻找规律,统一表达 。最后,将麦粒总数换算成重量吨,全世界要用两千多年才能生产这么多麦子,从而将抽象的大数与重量、时间联系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最后通过池塘里的浮萍一天一天长指数级的长大,颠覆了学生的最初认识,切实感受到了 数和几何的直观联系 ,学生甚至联系到了人生的发展同样也是量变到质变。

广西特级教师 陈燕虹 的《美术馆遇见的数学》,采用自主开发的数学绘本,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发现 数学与艺术的联系 ,从艺术作品走向数学原理,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方法。

浙江特级教师 吴恢銮 的《百变立方体》基于人教版数学二下图形的对称、旋转、平移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计了一堂数学实验课。孩子们用带有图案的立方体木块拼出学过的基本几何图形。再将复杂图案分割成基本图形。经历选择性拼图、想象性分图、创意性组图的实验活动过程,通过图形的组合、分割、变换等空间认知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表象与想象力。

拓展课程是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自己寻找教学资源,自主开发的课程。“小学数学拓展课”就是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教学的一种的扩展、延伸或展望的课堂教学。(整理自网络及《小学数学拓展教学的策略研究》)

拓展性课程不是替代基础课程,而是国家基础课程的有益补充,研究的中心还是基础课程。适度地增加拓展课程,可以让数学更加丰富,孩子们学得更加灵活,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让数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整理自北师大版教科书编写组成员朱德江老师点评发言)

(1) 拓兴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美好的情感。

(2) 拓经验,通过数学活动不断经历数学表达和感悟,而不是超纲的知识。

(3) 拓视野,让孩子打开一扇窗,看到更广阔的数学世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拓思维,课堂活动要富有数学思考的含量。

(整理自北师大版教科书编写组成员朱德江老师点评发言)

如果面对全体学生,拓展性课程要少些,现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已有了一定内容的拓展,这部分内容组织良好的教学已是非常难得,不要再增加学生的负担。第二,面对部分学生时,可以拓展部分学有余力有兴趣的学生,帮助他们继续探索课程之外的数学世界。总之,课程角色的选择非常重要。(整理自北师大版教科书编写组成员朱德江老师点评发言)

(1) 设计合理的学习路径。拓展性课程有难度,对孩子的要求起点要低,先进入课堂,再逐渐进入思维深度。

(2) 选择合适的学习支架。拓展性课程一定是有趣的,不能按照传统课程的方式来教,学具、任务单、学习任务、材料的设计,都是在备课需要思考的。

(3) 让学生来学,独立学习结合协同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走向深度学习。

(4) 以问题、任务来引导学生卷入学习,促进学生真实的表达对话,看见思维。

(整理自北师大版教科书编写组成员朱德江老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点评发言)

国家基础课程保证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必要性,拓展性课程是基础课程的有益补充,不论是拓展性课程,还是国家基础课程,我们都可以通过“三个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1) 向教材学习。综合将教材的内容打通,进行应用;抓住学生在应用过程中的重难点,强化学习;选择有意义的素材,促进学习。

(2) 向同行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很多富有创意的课堂,不仅学习教学方式,更重要关注课堂要让孩子们学到什么。

(3) 向孩子学习。学生非常想做、爱做、能做,在游戏等富有趣味的课堂中,能看到孩子的学习过程,让孩子们大胆猜测、实践。

总之,如果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理清数学教材的条、块、目,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就能让学生学习数学有方法、有效率、有兴趣。(由武汉育才小学校长关培老师的点评发言联想到的)

苏轼的这首辞反映了我在教学中的踌躇心态,教材上的基础课程内容显然不能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我想“乘风归去”,拓展数学的广度和难度,又担心有孩子“高处不胜寒”听不懂受挫。如何拓展教材内容,让数学既充满乐趣、富有挑战,又同时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呢?

希望借助这次峰会,乘拓展性课程之风,让学生在数学的高处也能起舞弄清影!

⑷ 浅谈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拓展课的尺度

教材内容拓展的必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仅“关注双基,忽视能力;关注应试,忽视学生”;或受择校的影响,我们过分夸大了思维的拓展的必要性,强迫学生去学习“奥数”知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尤其是思维负担。在拓展性学习的“学”与“不学”、“拓”与“不拓”之间我们举棋不定,在拓到什么程度问题上我们往往迷失了方向,在拓展的目的性上我们缺少定位。当前也有很多学校、老师利用课题、学生小论文、社团等活动形式很好地开展了学生的拓展空间,而拓展性课堂却总是避而不谈,主要原因可能是我们很难把握拓展课的“度”。
一、拓展课的对象选择
拓指开辟、扩充。展指展开。拓展性学习显性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展开、开辟新的学习领域,从教学方面定义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的扩容增加和优化发展,是对学生学习的全方位的促进。拓展课正因为其广泛的学习领域,所以其对象不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而应是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不同的收获,体验不同的成功感。小学阶段拓展课该拓展到什么程度,就是今天我要谈的“度”的把握。
二、拓展课的“度”的把握
1、拓展课内容难易度的把握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课解决的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我们强制要求学生去解决问题。所以拓展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研究数学是件有意思的事、乐于干的事。那么教者在选择拓展的内容上就要下功夫,不拘泥于传统的教材意识,也不能简单取奥数教材上的内容。它可以是教材中的一些趣味题、探究题,生活中的趣题,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或是其他媒介中的,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我们都要认真思考,仔细操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融入我们的课堂,才能在课堂上有收获。
①拓展课的内容可以是小学数学教材上的“你知道吗”?如数列计算1/2+1/4+1/8+1/16+1/32+……1/1024=教师通过图例让学生能够有所顿悟的东西,不需要学生花太多经历去死记硬背,不需要违背学生学习方法的,又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索欲望的。但若提升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类似于3/4+3/9+3/14+3/19……+3/104这样的数列,但显然这已不适合全体学生,这对小学生里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高要求,跳一跳是摘不到桃的。
②拓展课的内容还可以是练习中的找规律。如312-213,451-154,847-748,我们发现这些算式的结果都是99的倍数。于是我们需要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结果都是99的倍数,原因在何处?再如1、2、3、4组成两个两位数,使其积尽可能最大。以其中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怎样做才能让体积最大?……这些需要学生猜测、验证,然后得出结论,再实践的内容是我们拓展课需要去挖掘的。
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活趣题。如莫比乌丝带,让学生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一点原理,由此带动学生再创造、再思考的内容都值得拓展。如陈加仓老师的有趣的骰子一课,在与学生骰子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骰子中存在的秘密,解密赌场背后的秘密,即好玩,又含有思维、教育的价值,值得推广。再如《可怕的科学》中的《22的秘密》、《可怕的预言》等内容,看上去它们是些类似于魔术性质的数学,如果我们能步步设迷,不断提起学生解开这些魔术的奥秘的兴趣,那么数学课堂将变得丰富多彩。
2、拓展课教学方法深度的把握
拓展学习关乎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可以通过猜测、观察、操作、假设、列表等进行,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也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选择适合、更深入浅出的方法进行。教者在教学时需要把握教学的几大基本原则,尤其是科学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3、拓展课中思维发散广度的把握
拓展课上能让学生有发出感叹: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声感叹就是拓展课的成功标志。在课堂中学生能一起研究,一起发现表象背后的本质,是我们拓展课需要追求的目标。课堂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更是课堂追求的本质。
但数学思想方法呈隐蔽形式,渗透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背后蕴涵的思想,运用这些思想进行再认识、再实践,那么知识与方法均可以被学生运用,再创造才有可能出现,拓展课追求的思维发散才有可能被实现。拓展课因学生需要而开设,最终的成败也取决因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消化程度。课后找学生聊聊天、做做后测,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拓展课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⑸ 小学数学课堂拓展训练的好处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拓展训练,就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通过拓展训练,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运用到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目的。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小学数学拓展训练在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家庭作业生活化、书本知识社会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抽象概念形象化
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非常抽象,教师在教学中,若把这些知识强加给学生,就会使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通过拓展训练,让学生亲自操作,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地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才会真真切切感觉到。实践证明,学生会亲自动手后,学生的学习趣味会更加浓厚,课堂会更加活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⑹ 如何有效做好小学数学课程的拓展延伸

1、利用拓展延伸,引领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2、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读一些数学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数学网站等的阅读思考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拓展延伸的活动内容要适量、难度适当、不要忽视教材体系。

⑺ 小学数学拓展题是什么意思

就是难度要高于学生平时常见的数学题目的意思。小学数学拓展题一般不会超出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拓展题是以知哓条件作为跳扳,多角度分析思考。拓展提升题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拓展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提高。

⑻ 如何有效做好小学数学课程的拓展延伸

一、利用拓展延伸,引领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比如在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以后,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测量周围事物的长度,自己的书桌、身高,到教室、黑板的长宽,父母的腰围等;在认识了元角分后,让学生课后模拟超市购物活动,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比的知识时,让学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搜集了各种形式的比,并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数学中的比的实际意义。
二、利用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学生不可能都有机会动手实践,而课外则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在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如能及时设计实践性的拓展作业,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题:自己做一个转盘,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要使指针转动后偶尔落在绿色区域,而落在红色、黄色区域的次数差不多,应怎样涂色?先试着涂一涂,再转动若干次,看看结果怎样?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动手实践中,而且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想法进行富有个性的设计。
三、利用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进入数学新时空。
教师要利用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读一些数学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数学网站等的阅读思考活动,以引起思想共鸣和模仿实践,可以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订阅一些数学刊物,如《小学生数学报》等,帮助和鼓励他们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日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写照。让学生通过随笔或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数学日记,使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得到了很好的互动,孩子们也能把平时不敢说的话在日记中表达出来,彼此之间更多了一份了解。开展数学小调查活动,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
小学数学课程的拓展延伸应注意的问题:
不适时机与过度拓展延伸,往往带来较差的效果,所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拓展延伸活动的内容要适量。
拓展延伸活动的内容太少了,作用不大,太多了,又会喧宾夺主。合适的量度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所教学生认知需要来定。每项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拓展延伸活动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过量的拓展延伸活动会无端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减弱学习兴趣。
二,拓展延伸活动的内容的难度要适当。
拓展延伸一定要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及知识经验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不要因拓展延伸需要而忽略学生的认识理解程度。需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各种教辅资料,多角度、多层面地删选与补充有价值的资源,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拓展延伸活动的内容不能忽视教材体系。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对教学拓展延伸进行了预设,尤其在新课学习环节。但部分教师仅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流程,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究,更忽视忽视教材体系。每节数学课都有学习主题,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总会制定课时教学目标。但很多教师的教学拓展延伸活动忽视了教学重点,偏离了学习主题,游离了教材,有点喧宾夺主,成了无效劳动。拓展延伸活动的内容要充分树立教材观,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来整体分析,有目的、有层次地系统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数学学习拓展延伸活动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数学天地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丰富知识,感悟思想,创生思维,提升学习品质。有价值的课外拓展延伸活动是对课堂数学学习的有效补充,只要我们认真解读教材,客观分析学情,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拓展延伸,克服随意性、盲目性,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凸显自主性,创新性。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养成用数学、做数学的良好习惯,只有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探索与发现、巩固与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