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小学数学课时教材分析怎么写

小学数学课时教材分析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05-14 04:05:30

‘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十一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氏纯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歼掘咐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的特点:

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

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

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

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

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散虚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能力目标:

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分

数乘除法同样适用,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

力。

2、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

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

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

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

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

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

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

单实际问题。

3、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

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解

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2、分析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灵活地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

问题。

3、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

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课时安排: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位置(2课时)

二、分数乘法(12课时)

1、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分数除法(13课时)

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圆(8课时)

1、圆的认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五、百分数(15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左右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统计(2课时)

合理存款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贰’ 数学教材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数学教材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六种: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式方法;

4、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5、应注意的问题;

6、需要探讨的问题。颂游

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后,再着手对所教的一册教材、一单元教材或一课时教材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叁’ 2021-06-09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七章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七章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第一节小学数学教材概述

一、小学数学教材及其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材的含义

(二)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

第一,教材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

第二,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三,教材是检查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的依据。

第四,教材是促进学生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色

(一)教材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现实

(二)教程内容的呈现体现出过程性

1.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反映数学知识的应过程

(三)教材的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

(四)教材具有较强凯腊笑的可读性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理论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的内局改容和要求

(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盯含和关键

(三)分析教材中能力培养因素和渗透的思想方法

(四)挖掘教材的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

(五)研究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

(六)确定教学目标

第三节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实践

一、全册教材的分析

二、单元教材的分析

三、课时教材的分析

补记:

这次讲课有很多学生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因此有很多同学没有上课。再加上导航的原因居然校区不对,因此耽误了不少时间。为了下一次的无生模拟考核,这一次课堂上做了不少提醒与铺垫。事实证明用心的学生收获不少。

‘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数与代数方面
1、本册实验教材有两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标准》规定这些内容是第一学段学生要学习的最为复杂的计算知识,所用时间也比较多,大约占本册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19课时),因此仍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
(5)这一册教材更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形成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起良好的数感;而且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教学的每一例题都有现实的问题情境,大都展示了多种计算方法;
2、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例题、习题的编排上学生接受起来吃力。如,例3和例2跨度太大,学生较难适应。
(1)教材为什么改变了原来的编排,减少了例题?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标准中规定,“能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在《《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可见《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与熟练程度。*
我们在整套教材“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本册教材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个单元里,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从原通用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加强估算。
(2)例3和例2跨度较大,如何进行教学?
例3从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呈现了两个学生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体现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个例题里面难点比较集中,估算与笔算同时出现,要进行比较;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除不尽,有余数。在教学例3时,可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如果大多数学生都有困难,教师可增加“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能整除)”的题目,在学生突破了“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这个笔算难点之后,再呈现例3。
3、计算教学中处理好两个问题
(1)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
(2)解决问题与技能的形成
4、有关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问题。
(1)与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太重复,教材为什么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标准中规定,“能认、读、写小数”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所以我们本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教材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认识和计算的形象支撑,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2)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要求?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在把握教学要求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例1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何进行教学?
例1是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虽然教材设计了米、分米、厘米这一学生熟悉的素材,但由于学生只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如果仅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来思考小数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例如,有的教师创设卡通动物(身高1分米)和积木块(厚1厘米)比高矮的场景,并用米尺进行测量。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支撑,避免了仅从抽象的关系去思考。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反过来思考“0.1米等于多少分米”“0.01米等于多少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5、有关第四单元“年月日”的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由于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一些有意义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北京申奥成功等日子,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年历、月历。练习十二中让学生制作月历,小组猜生日活动等等。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的设计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学习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动分针到到达时刻
空间与图形方面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位置与方向”的编排,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又如,教学简单的路线图时,教材呈现了在某一街区“学生问路”的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从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线。在这些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一方面获得了丰富的有关空间方位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面积”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面积单位的教学,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
1、有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问题。
[1]教材中为什么要安排这一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空间与图形”内容标准中规定,“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以下几点考虑。
⑴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⑵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位置与方向”比较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好上,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
这些方位概念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比较抽象。而且由于地域的因素,有些学生在生活中也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例如,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就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确定东方,再与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相联系:明确后面是西,左手指向北,右手指向南,认识四个方向。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活动,就让所有的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基本空间方位知识(前、后、左、右)为基础,与新知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立了联系,获得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2、第六单元“面积”题中,出现平方千米、公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希望后移。
(1)教材为什么在六册安排“平方千米、公顷”这一内容?教材是如何处理的?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空间与图形”内容标准中规定“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在原通用教材中,这一内容是安排在六年制第七册。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将此内容提前到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也就是本册教材中进行安排。教材在编排中,以学生对体育场的广阔面积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且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100×100、1000×1000等计算,所以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不要求学生推算,只是介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具体规定。
(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在教学中,可以先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地测量,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学生看一看1公顷的土地有多大,以便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形成明确的表象。再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象,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平方千米大。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统计知识方面
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1、有关第三单元“统计”的问题
(1)为什么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几乎每一册书中都安排统计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标准中规定“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而要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因此,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从一年级开始安排统计知识的教学,以后的各年级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统计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例子,让学生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概念、以及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本册“统计”中认识横式统计图,与认识竖式统计图在其他要求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感到这样的内容安排过长,可以在二年级统计知识的教学中,使学生对竖式统计图与横式统计图比较观察,更容易理解。
在本册的“统计”这一单元里,我们安排的“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小节,除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这样一个素材作载体,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实验教材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同时在“解决问题”和“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实践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练习形式过于活,学生对于两步计算不是很熟悉,形式过多更难以把握。
(1)为什么安排这一单元?教材是如何处理的?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首先是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数学现象,其次是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本册书中专门将“解决问题”安排一个独立的单元,教材安排了需要应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呈现了不同的算法。在相应的练习中,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素材,如体育锻炼、货物装车、公园购票、集体租船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思维习惯,并且为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提供了有效而丰富的资源。
(2)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并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广角
1、在本册实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的教学。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2、教学建议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实践活动方面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伍’ 小学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应从那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3、重点和难点。 4、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贯彻教学目标突破难点。

‘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类与整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

二、说学情

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会说出分类的方法。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类的结果。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历岁租—实践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类。

我出示了两个书架,让孩子观察两个书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我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环节可以在孩子们心里为分类和整理做下铺垫,整理过的书架是更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书籍的。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类方法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游乐场门口的小朋友,手里拿着很多气球,通过观察,你能把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让学生拿出学具进行小组合作把气球分一分,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请同学们按形状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得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展示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按颜色分你是怎么分的?动手操作并记录结果。

(三)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教材上练习的第二题。

【篇二】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拼组》,它肢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拼组中的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了,本次学习是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在上学期已有涉及,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随处可见。学生有比较好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但在做拼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不能大胆的用多个材料多种方法进行拼组,教师要适当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标》中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及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具体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探雀扮究与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拼组,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设想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中,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把教学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观察、操作,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二是通过”摆一摆“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间的关系,发现图形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三是“做风车”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感受图形美。

六、教学流程

【篇三】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40页的内容。《比多少》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的比较打下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广泛用铺路。

二、教法学法。

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作活动,激励学生在*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的知识,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感知100以内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4、情感目标:激活学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观需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过程。

分四层次:导入、新课、练习、总结。

1、导入部分:

猜班级人数:我班级的人数比40多、比45少,谁能猜一猜。

我班有多少人?通过猜数,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部分:

现在科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的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针对这样的认识以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本环节我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实践等方法探索新知,具体设计如下:

课件出示鱼缸图(花金鱼15条、黑金鱼10条)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二者之间的数量的多少关系。

再出示红金鱼48条的鱼缸图,学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尝试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三者间数量的多少关系,在描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力。

3、练习部分:

基于一年级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易疲劳的特点,我特将此环节设计为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同时也使学生能力主动参与,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4、总结部分:

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并将课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寻找数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意思,锻炼动手*作,应用知识的能力。

‘柒’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上新,2021年秋季人教版:

2021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关于教育改革指示精神以及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为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三(1)班共有学生41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0人。总体来说,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能积极思考、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学习较为困难。

针对以上情况,在新的学期里,一方面,要端正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能力。本学期我将采用分层激励机制,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及时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在前面两年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量与计量”“综合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合理搭配,依次安排了以下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

(二)主要内容分析

1.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在“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和“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位数和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的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孩子们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3.量与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在“量与计量”方面安排了时间单位时、分、秒,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以及质量单位吨,这部分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点和时间观点,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也契合了教材开篇中所说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综合与实践方面

在“综合与实践”方面,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水平。

教材中“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水平。

……

更多详细内容word打印版,请见网络文库:202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

‘捌’ 小学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应从那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识字:内容及方法。2、朗读:方法及需要达到的目标。3、阅读:方法及要求。4、练笔:写字的方法及措施。5、说话训练:方法及教材上的基本要求。然后是教材内容:几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中心是什么。
希望能帮到你

‘玖’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可以帮助 一年级数学 老师们更好地掌控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我为一年级数学老师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教学案例分析(上)

一、教学内容:义务 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 方法 。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分类》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对同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逛超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超市购物吧!生:(非常开心地)耶!

课件一:(动画)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商品整齐的放在柜台上,同学们愉快的在超市里购物。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啊?

生1:超市的商品真多呀。

生2:超市的商品摆放的很整齐。

师:超市的商品是怎么样摆放的呢?

生3: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

师:你们说得真好。

师:同学们,像你们说的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呀,我们叫做分类,板书:分类。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教学案例分析(中)

二、小组活动,单一分类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类吗?

生:(大声地)能!

师:把学具袋的东西倒出来,把这些分分类。比一比,看谁找得准。(学生活动)师:现在我们有几个小组了,可每个小组缺个组长,请每个组赶紧选出一个最爱发言、声音响亮的同学当组长。(学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师:你们小组的名字想好了吗?

生:我们组的东西有各种图形,就叫图形类吧。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动手操作)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小组长给大家介绍你们组是怎么分的,其他小朋友可以 说说 你们的看法。

第二组:我们组分的是数字卡片。

第三组:我们把单根的、成捆小棒放在一起,分的是小棒。

生:老师,我们第一组还可以把这些图形按是否是立体图形分成正方体是一类、三角形、圆形是一类。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三、活动,巩固分类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按立体图形分成正方体、按平面图形分成三角形形圆形都是把同一类物品进行分类,分得比较细,现在看你们每个桌上都有一把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铅笔再分一分。

a.请同桌合作,先观察,然后一边分一边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b.同桌合作分铅笔。

(教师巡视,指导。)

C.汇报。

问:哪组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是把花色放在一起,红色放在一起……(即按颜色分)

生2:我们是把有橡皮头放在一起,没橡皮头放在一起。(按有没有橡皮头分)生3:我们是把用过的放在一起,没用过放在一起。(按有没有使用过分)生4:我们是把笔杆是圆柱形放在一起,六边形的放在一起。(按笔杆的形状分)……

四、举例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将同一种物品——铅笔进行了分类。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分类的情况?

生1:有,妈妈把我衣柜的衣服按不同季节分类存放,方便我找衣服。

生2:我把书、本子分类整理,我想拿语文书时就不用翻来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它。

生3:水果店的老板把水果分类便于做生意。

生4:……

师:看来,分类摆放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它。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教学案例分析(下)

五、课堂作业设计

师:你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完成练习6中的1~6题吗?

生:能。(略)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实践作业

1、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2、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反思 :

一、创设问题情景,初步感受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 经验 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所以,我非常重视起始课上环节的设计与处理。因为这一环节设计得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便很容易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拾’ 小学数学五年级如何进行教材分析心得

1、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必要的表象支持。
本册教材有关图形与空间的内容安排得特别多,尤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块内容难度比较大,加之这个年龄的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学习这些内容时需要一定的表象支持。记得老师说过:“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做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他们才能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打基础。实际上,到那一天我已经准备教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了。我一直用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展示。但还是觉得金老师的建议很有道理。为此,我第二天便让学生回家做。很有效果。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表象支持。
2.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用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拓展学生的视野,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册书中的“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先后介绍完全数、互质数的概念,奇数和偶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歌德巴赫猜想……等拓展学生视野的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遵循这一教育理念,教材编写中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课时教材分析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