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五年级数学在哪里读后感

五年级数学在哪里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5-17 21:14:00

㈠ 五年级数学读后感

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㈡ 数学读物的五年级读后感

数学读物读后感5年级

我们学校进行飘书活动,我于三月份看了戴曙光老师的《简单教数学》一书。此书是福建省小学数学界被出版社认可、面向全国发行的个人专着。这本书从“什么是简单教数学”、“如何打造简单数学课堂”、“简单数学课堂赏析”三个方面阐述了简单教数学在理论实践上的价值和意义。

戴老师在书中用简明的语言,具体的教学事例深入浅出地将他一路走来的思索和心声娓娓道来,戴老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他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就会为之奋斗,无怨无悔;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就会不断的探索,乐此不疲;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艺术,就会追求更加美好的境界,创造出神奇的效果。

戴曙光老师告诉我们,要想真正简单地教数学,先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其次是让学生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从而喜欢数学;其次是努力把复杂的知识变简单,把高深的数理变简单,把枯燥的知识变有趣,让学生学得快乐。“简单”的课堂显得更加厚重、更有思想、更有学科味,学生更为喜欢、学得更为轻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是培养机械、呆板的人,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让例题变活,抓住问题的根本,弄清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学生活学活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只有鼓励学生自己学,其次让学生发现、总结、推广自己的学习经验;其三引导学生有方法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真正做到简单地教数学的根本保证。

“简单的教数学”揭示要体现数学教学的简约性,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过程与环节的简约、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知识的归类压缩,使教师的教学简单有效,使学生的学习轻松快乐。

戴老师认为学生的发展区细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二是通过学生之间互助完成的学习任务;三是学生独立或合作都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那么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完成或合作完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解决生独立或合作都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就教的简单了。

然而,在日常工作的真实环境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浪费了很多时间?教师付出的劳动到底有多少价值?课堂上是否要承载得满满当当?学生做的、教师改的作业发挥了多大作用?……特别对作业的批改,深有同感。每天累得要命把厚厚的四摞作业本批改完(有时还多)发下去,要求学生订正。可是学生对经过老师批改,相隔一天的作业的重视度已经降低,他们的.注意力早已放在新作业上了。

戴老师通过:1、课内及时改。2、快速的改。3、学生批改作业。做得快的学生老师批改完后,帮助老师批改别的学生作业。当堂批改的作业当堂订正,当堂订正的作业当堂返改,学生更正后的作业给批改的学生检查,如果还不对,就帮助他,直到理解为止。甚至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盟批改作业。做法是先批改他们的作业,在辅导做错的题,然后让他们批改作业。有时他们遇到困难就请教老师,又给老师提供了指导的机会。在批改的过程中,优秀作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这样目的就达到了。尝试是孩子的天性,学习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鼓励学生去做,勇敢去试,只有让学生尝试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组织讨论交流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集中解决通过合作讨论仍不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实在

数学读物读后感5年级

克莱因是美国当代数学家、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克莱茵用了39章的篇幅介绍了古今思想,从数学的起源到代数几何中的“曲面的代数几何”。

让我们看一看20世纪人们对这门学科的态度。首先,数学主要是一种寻求众所周知的公理法思想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明确地表述出将要讨论的概念的定义,以及准确地表述出作为推理基础的公理。具有极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从这些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导出结论。数学的这一特征由17世纪一位着名的作家在论及数学和科学时,以某种不同的方式表述过:“数学家们像恋人……承认一位数学家的最初的原理,那么他由此将会推导出你也必须承认的另一结论,从这一结论又推导出其他的结论。”

如果数学的确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那么驱使人们去追求它的动力是什么呢?研究数学最明显的、尽管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动力是为了解决因社会需要而直接提出的问题。商业和金融事务、航海、历法的计算、桥梁、水坝、教堂和宫殿的建造、作战武器和工事的设计,以及许多其他的人类需要,数学能对这些问题给出最完满的解决。在我们这个工程时代,数学被当作普遍工具这一事实更是毋庸置疑。

数学的另外一个基本作用(的确,这一点在现代特别突出),那就是提供自然现象的合理结构。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这些学科的成就大小取决于它们与数学结合的程度。数学已经给互不关联的事实的干枯骨架注入了生命,使其成了有联系的有机体,并且还将一系列彼此脱节的观察研究纳入科学的实体之中。

进行数学创造的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对美的追求。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善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

除了完善的结构美以外,在证明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运用必不可少的想象和直觉也给创造者提供了高度的美学上的满足。如果美的组成和艺术作品的特征包括洞察力和想象力,对称性和比例、简洁,以及精确地适应达到目的的手段,那么数学就是一门具有其特有完美性的艺术。

尽管历史已清楚地表明,上述所有因素推动了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点。有这样的指责(经常是用来为对这门学科的忽视作辩解的),认为数学家们喜欢沉湎于毫无意义的臆测;或者认为数学家们是笨拙和毫无用处的梦想家。对这种指责,我们可以立刻作出使其无言以对的驳斥。事实证明,即使是纯粹抽象的研究,也是有极大用处的,更不用说由于科学和工程的需要而进行的研究了。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自被发现两千多年来,曾被认为不过是“富于思辨头脑中的无利可图的娱乐”,可是最终它却在现代天文学、仿射运动理论和万有引力定律中发挥了作用。

实用的、科学的、美学的和哲学的因素,共同促进了数学的形成。把这些做出贡献、产生影响的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除去,或者抬高一个而去贬低另外一个都是不可能的,甚至不能断定这些因素中谁具有相对的重要性。一方面,对美学和哲学因素作出反应的纯粹思维决定性地塑造了数学的特征,并且作出了像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这样不可超越的贡献。另一方面,数学家们登上纯思维的顶峰不是靠他们自己一步步攀登,而是借助于社会力量的推动。如果这些力量不能为数学家们注入活力,那么他们就立刻会身疲力竭,然后他们就仅仅只能维持这门学科处于孤立的境地。虽然在短时期内还有可能光芒四射,但所有这些成就会是昙花一现。

克莱茵用了这么大的精力来写作《古今数学思想》其意图是什么呢?如果把他与我国的司马迁相比较,会发现,司马迁只是忠于事实,作好历史备查,供后人对历史评价,从中提示当朝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地发展社会。而克莱茵从一开始就带了写作观点,明确地表达出:数学是来源于人类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实际需要之必然。数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与各种上帝和霸权势力及悲观思想的斗争中发展前进的。所以说克莱茵的写作真实意图在于鼓励人们不断地克服各种干扰积极勤奋地发展数学,相信数学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作用。

我们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科研是绝对离不开数学的运用。数学的发展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扛杆作用。千万不能小瞧这根扛杆。在学校各科教学中,多数学生最容易掉队的首先就是数学学科。尽管如此,我们的文理科高考还是统有数学科。这保证了数学的社会普及性需要。我们作为数学数学教师,更是重担在肩,知难也进,义不容辞地做好本职工作。

㈢ 《数学在哪里》读后感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学期快要结束了,数学课程也已全部学完。可在这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所使用的数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存在一些不足与矛盾,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最令人奇怪的是,这些不足大部分都集中在第三章《约数与倍数》之中。在讲约数与倍数的意义时,书中先为我们介绍了“整除”的意义: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整数a便能被整数b整除。也就是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后面讲约数与倍数时,书中说“一个数最大的约数是本身,最小的约数是1;最小的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约数”。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0不能是任何数的倍数或约数。但讲整除的意义时,只是说整数b不等于0,没有给整数a一个明显的界定。假如我用0作a,除以b,按照意义0就是b的倍数咯?定义并没有说a不能等于0啊!可如果是这样,不是与后面所讲的内容有矛盾之处吗?再翻到第三章的第2讲《能被2、5、3整除的数》,说到奇数和偶数时,也证明了整除的意义:0能被2整除,所以是偶数。既然0能被数整除,为什么不能做某数的倍数呢?除了上面有矛盾之处,我还发现了一个更加明显的错误。就在这一讲,对能被2、5、3整除的数的定位。“个位是偶数的数,能被2整除”,“个位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就能被3整除”。如此说来,124。5能被2整除,20。1能被5整除,3。4能被3整除咯?我想,在“数”字的前面添上个“整”字,定律才算成立吧!书的最后一页写道:限于编者水平,这套教材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提出批评和修改建议。我虽然找到一些矛盾和缺点,但为了谨慎起见,大家也来讨论一下,看看这些缺点是否真的存在。

㈣ 《数学在哪里》五年级下册读后感400字急用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写读后感一般应做到三点: 1、要读懂原文的内容.“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因此,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读,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内容,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2、写自己体会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叙述的内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来写.体会不深,感想不丰富,读后感就写不成功.

㈤ 五年级数学报我读后感二百字3篇。

这个假期我很开心,不仅是玩得开心,而且是有了一份很大的收获,这个收获可不是过年收的压岁钱,而是交到了一个好朋友,想知道是谁吗?其实就是我们发得《小学生数学报》啊!

没有想到吧!《数学报》里可不仅仅只有数学题,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呢!我特别喜欢看里面的小故事,不仅好玩有趣,还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像名师大讲坛里会讲到课本里没有教过的解题方法,它开阔了我们做题的新思路。比如,我遇到这样一道题:“沿一条大道,每隔3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栽了301棵,这条大道共长多少米?“这时我想到了有一期中讲到的“扳手指数空数”的方法,马上想到301棵树中间的间隔就是301-1=300(个),300×3=900(米)。我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

我以前不喜欢画线段图来解题,可是看了《数学报》后我发现画线段图真的是解题的好方法,我也喜欢上了用这个方法来做题。如果现在有地同学还在为做不对数学题而困扰的话,我建议你就去读读这个报吧,一定很有帮助的。

报纸上还有一些同学自己写得文章,我觉得他们写得非常好,像半斤八两,韩信切糕啊,好多小故事呢!原来从古到今,数学知识就和我们的生活关系这样的密切啊!

《数学报》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我真喜欢它!

㈥ 《数学在哪里》读后感

我喜欢《数学在哪里》这本书,有两个原因:

第一,它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

第二,它能把这些数学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

我希望一些枯燥的数学书,都能有些像这样有趣的小故事,这样一些不喜欢数学的同学就会爱上数学。

我们的生活主要是有由语文和数学组成的,在生活中经常会遇见语文与数学,并且用到的地方特别多。

比如,家里书架上的书,书的数量,就是用数学的数数法才知道书的数量。

有一次我把72写成了27,妈妈看见了,对我说:“你爷爷今年72岁,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获得一个价值1000元的春节大礼包,你在替爷爷填写表格的时候,把72写成了27,你爷爷不但不能得到这1000元大礼包,反倒因为只有27岁需要上交1000元供给60岁以上的老人。”“那这样等于损失了2000元。好多呀。”我说。

妈妈说:“这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果你马虎了,就会受到重大的损失。”

还有,去郊区的路程远近和所用的时间,这是用到了数学的时间与长度。

又有一次,我算错了时间和路程。妈妈说:“假如你去坐火车,你坐的火车九点就要开,可是,你算错了时间,现在八点,你把半个小时当成一个小时,然后你就睡了一个小时,当你到火车站的时候,发现火车早就开走了。如果你不计算好时间,就是耽误了你的行程。”

所以说数学在生活中特别重要。

那如果把这些跟数学有关的小事故都写下来就会需要用到语文,因为写作文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的是语文的汉字,词语,句子。

生活中的语文数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多学才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

2018年3月4日  董伊宁

㈦ 数学在哪里读后感-简书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把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然后根据文章中的道理。或者是精彩的段落。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必须是由读这篇文章而引发的真实感想。

㈧ 《数学在哪里》读后感400字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语言有有声和无声之分,我要说的是有声语言,即教师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无声化为有声的语言进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第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精。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
第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传情。
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第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师生之间需要一种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对话。“对话”不是“对答”。“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对话的质量表现为:或者增长见闻,或者增强技能,或者提高认识,或者升华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阅读全文

与五年级数学在哪里读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