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上好一节高中数学微型课
个人经验推荐一颤好下几种:
一、备好徽型课(一)精心选择课题。上一节微型课,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精选课题。如果课题很小、很具体,例如间接证明的方法,反证法,效果会好。如果课题较大,例如选择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里关系等课题,内容多,那样时间肯定不允许,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二粗晌)备教材。1、要备起点。教学的起点不能太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起点要合适,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2、要备重点。备课时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要紧紧围绕重点,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灵魂;3、要岩洞锋备难点。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教学难点,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4、要备交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位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5、要备疑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6、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包括设计问题,习题等。(三)备方法。
❷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有效性
高中课堂数学教学有效性指什么?“有效教学”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上位概念,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既要具有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又要践行“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此,高中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高中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所以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依据有效教学理念,我们可以从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切实把握高中数学教学思想,以教学思想引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正视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第二,以数学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学习要解决“问题”,课后练习是演练“问题”,数学考试是回答“问题”。因此,问题是贯穿数学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驱动力之一。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的经验表明,一个基本概念或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重复,重复经过变式得以发展。这里的变式也是用问题来驱动的,变式问题为数学学习提供了认知台阶。不断变化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变异空间,有助于多角度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建立实质性联系;循序渐进地解决一系列的变式问题,有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模块。因此,问题教学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第三,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方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反映。学生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数学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能主动提问,有探究问题的欲望;学生能体验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建构过程及应用价值,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学习活动状态优良、参与充分、注重创新。
第四,反思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理性和批判的意识,不仅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主动建构。课堂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滋生地,教师要在这个大平台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转变,使反思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反思指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反思既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学习习惯。
2、精心研究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与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规律和学科教学思想和方法,为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的教学预案。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上课前准备的备课——教案设计。
首先,研究教材和学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一是备教材,备课不是把教参上的目标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切实避免对一般学生就教教材,而对优生就脱离教材的现象,深刻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把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数学学习内容,并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二是备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在于学生。课前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一堂课学生要有所发展,首先要明白学生的起点在何处,有哪些已有的知识,有哪些已会的技能。可见,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忽视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无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对学生的实施有意的影响;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二,确定准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标具有显性和隐性目标之分,显性目标是指《大纲》或《课标》明确提出来了的教学要求。一般地说,教养性目标是显性的,智能发展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培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目标是隐性的,隐性目标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认真思考才能确定的教学目标。处理好这两种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或《课标》,领会《大纲》和《课标》精神,制订好显性目标;二是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的设计,将隐性目标显性化,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才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三是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外显,尽量使用操作性强、意思明确的语句,目标达成度的水平词——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或灵活应用、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的使用要准确,便于测控。只有确定了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达到掌握学习目标。高中数学在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学习要求较高,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效果和进步的程度不同,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针对全体学生,突出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有效提高和进步。为此,教学设计中可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勤交流、常总结”的方法.(1)低起点。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课堂上尽量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的学习。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关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2)多层次。降低起点,降低难度,但不能降低要求.对于较难的数学问题,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对于较浅的典型问题要注意引申推广。(3)勤交流。数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过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4)常总结。良好的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想方法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引导学生小结,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经常总结归纳,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四,精心研究和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节数学课教学策略总体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体现数学的逻辑性;二是有一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思维价值;三是有一组递进性的课堂练习,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四是有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小结,体现数学的规律性;五是有一个和谐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体现数学学习民主性。现对高中数学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课型的教学设计提出五步教学策略:( 1)新课教学(探究归纳教学):第一步是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学习这一主题(内容)?这是教学的起点,实现对学生的激趣,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二步是回答如何研究该主题(内容)?这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让学生感知研究的过程,体会研究该问题的方法;第三步是回答主题(内容)的学科本质、过程方法、及学科反映的价值观是什么?这就是要总结并进一步阐明主题(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本质,强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价值观;第四步是回答如何运用该主题(内容)、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一步就是要通过运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实例分析,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或解决问题的步骤;第五步反馈练习。另外对于新授课,我们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可以设计3-5种不同的课型,避免强化疲劳。如讲练型、问题探究归纳、自学辅导答疑、合作学习交流等,任何方式连续使用3次就会产生疲劳,6次产生高度疲劳,这些课型交替使用,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改变,避免重复性强化疲劳,以提高教学效率。(2)复习课教学的程序(分析演绎教学):第一步是理清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构;第二步是把握知识的学科本质;第三步是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或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第四步是展现规范的答题示例;第五步是反馈练习。(3)讲评课的基本程序(点评校正教学):第一步是明确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典型错误是哪些?);第二步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第三步是设计纠正错误的具体措施;第四步是具体进行简洁的讲评(引导分析思路,展现思维过程,指明学生思维障碍);第五步是反馈讲评实效(配以类似问题学生现场练习)。
第五,设计问题教学情境,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了问题,学习数学也就没有了乐趣。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学生已有经验,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经验,教师需要整合课内外的教学资源,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体现数学教学向生活的回归,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表明文字、符号、数据转化为图文效率提高60%-120%,图文和情境并用效率提高到300%。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地解决真正的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情境有兴趣型,探究型,体验型等方式,问题情境可设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问题要有意义,目的性要强,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能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二是问题直观而符合学科特点,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能领悟数学本质。三是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跳一跳,够得到”,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遵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从实践到认识的认知规律。四是问题入手较易,设计有递度,开放性强,探究空间较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五是体问题能提供数学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假如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2×0.1)× =o.1× (毫米)=107374.1824(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在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学要在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适当的困难,体验探究的过程。
第六,精心设计变式训练和落实课堂教学效果检测,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变式训练,是指教师通过对已学习的数学问题进行改变——变式,让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改变后的问题,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和“反三归一”的数学学习方法,以实现学生熟练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变式有多种形式,如“形式变式”、“方法变式”、“内容变式”。变式的常用方法有“变式设问”、“变更题目”、“变位思考”、“正误辨析”等。在设计高中数学变式训练中,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控制难度;既要体现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又要以把问题控制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既要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又要控制变式问题的数量;既要让学生体验问题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又要把握好时间和告知结论的时机。高中课堂教学设计变式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效率。另外设计数学课堂效果检测,把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检测性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一个评价,是教学信息的一种反馈,便于我们把握教学情况,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堂效果检测,可采用方式两种,一是针对每一个教学问题的检测(课中),二是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检测,检测以后,发现教学问题,实施信息反馈教学,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在设计教学检测题时,一是要突出重点,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二是要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和内容与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又要注意发挥练习的检测评价功能,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水平;三是要注意发挥练习的思维训练功能,在训练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设计练习检测要有新颖性,发挥练习检测的动态生成效果,真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方法有所感悟。
❸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技巧方法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 教育 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学教学的时空己被大大扩展。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技巧 方法 大全,欢迎阅读分享。
目录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技巧方法
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技巧方法
善于引导学生
荷兰着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是“再创造”或“数字化”。这个“化”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因此,教师要舍得把课堂的有限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摸索、猜想,使学生体验挫折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感悟,是在第一步复习导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弄清楚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解说要求学生做什么,指导他们怎么去做,如何 总结 自己的想法。指导过程中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启发,如教材内容的大标题、小标题、某个概念、原理的意思,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感悟课本上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方法,将所学内容分解便于学生自学。
这种引导能使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自尊心,使学生一点一点汇聚感触,积累体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讲三角函数中的余弦函数时,教师通过对比讲过的正弦函数学习过程,给出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要求和方式,让学生参考教材对余弦函数的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和状况给予适当引导,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做到明确余弦函数定义、图像、性质、应用、习题类型和解题策略。对接下来学习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弦型曲线的几节课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可加大学生自学、合作、讨论的力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更多、更深的知识内容。
丰富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的特色。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学教学的时空己被大大扩展。在当前如果教学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计算器、数学软件)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示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而富有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几何或函数图像的移动、坐标变换、动点轨迹生动的演示出来,既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我们既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一本书”的低级层次上,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单纯追求教学手段的花哨多样,这样做有时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
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高中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处于主导地位,是被模仿的对象,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道德品质、业务技能、管理能力、个性特征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必须扩展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改善 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使学生从内心钦佩、信赖教师,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是保持课堂气氛和谐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态度和蔼可亲的教师,总会得到学生的尊敬,相对应的,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受到鼓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易于且乐于联想、分析,进行创造性的练习。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尴尬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耐心地与学生沟通,充分发挥课堂气氛总调度师的作用,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情感都在自己的控制下,化腐朽为神奇,努力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适宜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气氛和谐的决定因素。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以期提高学生的 想象力 、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手段、方法要多样化,针对高中数学的科目特征,发展创新式、开放式的教学,开展创造型教学活动,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指导、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且应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批评。课堂上信任、表扬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能达到消除隔阂、提高士气的作用,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一环。另外,在教学中,师生平等,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抱着真诚的态度满足他们的个人需要,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其创造能力。
在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中使学生和教师产生心理共鸣,使教学活动进入最佳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状态,升华课堂学习气氛。比如,精讲精练。精讲精炼要求教师课前要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好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握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每一篇教案,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真正做到依纲靠本,循序渐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讲透重点,突破难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避免把时间和精力平均分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浓缩课本内容,增加课堂知识容量,避免课堂上一讲到底,以讲代练造成的时间浪费,使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自学能力和各项基本技能。
<<<
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 经验 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是从讨论数学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反函数"这一课时,我先是给学生讲 魔术 表演的函数模型,魔术师猜牌的表演过程是这样的:表演者手里持有6张扑克牌(不含王牌和牌号数相同牌),叫6位观众每人从他手里任摸1张,并嘱咐摸牌时看清和记住自己的牌号数。牌号数是这样规定的:A为1,J为11,Q为12,K为13,其余的以牌上的数值为准,然后,表演者叫他们按如下的方法进行计算:将自己的牌号数乘2加3后乘5,再减去25。把计算结果告诉表演者(要求数值绝对准确),表演者便能立即准确地猜出你拿的是什么牌。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设牌号数为自变量x,以表演者说的计算方法为对应法则,得函数y=5(2x+3)-25,即y=10x-10。①由题意知定义域为{1,2,3,...,13},易算出该函数的值域是{0,10,20,...,120}。由①求其反函数,可得x==y+1,②其中y∈{0,10,20,...,120},x∈{1,2,3,...,13}。当你把x的值代入函数式①所得的函数值y告诉表演者后,他很快就从反函数式②求得对应的x的值。即为你的牌号数。同学们听了以后兴趣马上就来了,没想到居然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及时地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加深了学生对反函数的定义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利用多媒体,把教材中静止的图片转变成动态的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生非常投入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动态画面还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利用多媒体演示行星绕地球旋转运行录像,描绘出运行轨迹图。(1)行星绕地球旋转的轨迹是什么?(2)什么是圆?(3)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平面内的同一点F上,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平面内慢慢移动,问笔尖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动画)(4)若将细绳两端分开并且固定在平面内的两点,当绳长大于和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平面内慢慢移动,问笔尖画出的图形又是什么。(动画)(5)保持绳长不变,改变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什么变化?当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定点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动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由静态变为动态,再变为静态,更为鲜明直观和有趣。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感图象和声音,让学生觉得形象直观,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强烈的求知欲来源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我针对小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这一状况,采用编 故事 、猜 谜语 、以植树、养鸡为场境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讲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介绍“十”、“一”、“X”、“÷”号的来历,为什么出现汉字和阿拉伯字,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而又富于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用意志力克服困难、尝试成功。每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我总是夸奖他们,鼓励他们,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将主动的参与学习,自觉的学习。
培养学生 课前预习 的良好习惯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除了课后复习,更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对引导学生预习数学:首先估计下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老师事先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该部分内容包含哪些例题和习题,让学生读例题;第二步就是自学例题,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对照检查,看看是否做对了,或许方法与教材不一样,但自己又认为是对的,在课堂上可以向老师提出新的解答方法;如果有哪些地方弄不懂,在本子上做好笔记,到课堂上提出来交流,共同解决;第三步对照例题做习题,能做的和不能做都做上记号,等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并解决。不可否认,一个班肯定有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完不成预习任务,我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感,他们自然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我不再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把学生四人分成一个组,好、中、差进行搭配,并选一名学习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当组长,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合作学习,组长记下结果,有新的方法和更简捷的方法由组长向全班同学交流。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如:在学习8十6时,教材是把8看作10,10十6=16,16-2=14;而班上的于海静同学直接把8看作10,把6看作4,10十4=1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我在巡回检查中发现有叙述不完整的、表达不清楚的加以帮助指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才集中讲解,远比过去单一的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
<<<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技巧方法相关 文章 :
★ 高中数学公开课技巧有哪些
★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 师范生见习总结
★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10篇
★ 教学计划及教案5篇集锦
★ 高中教师期末总结范文五篇
★ 高一年级教学计划5篇大全汇总
★ 高一年级教学计划集锦精选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❹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人生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一
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棚含棚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 方法 .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链则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 总结 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
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
开始,逐渐让
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
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
)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二
高中数学第一册(上)1.1集合(一)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集合的元素的概念;2、了解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性;3、记忆常用数集的表示;4、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一)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1、集合的概念;2、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征性质教学难点:1、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性;2、数集与数集的关系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制作数学家康托介绍,老闷包括头像、生平、对数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本节课所需的例题、图形等。2、布置学生预习1.1集合.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激发兴趣:为科学而疯的人——康托托康(Contor,Georg)(1845-1918),俄罗斯—德国数学家、19世纪数学伟大成就之一—集合论的创立人。康托生于俄国圣彼得堡,父母亲是丹_,父亲出生于丹_都哥本哈根,是一个富裕的商人,他的母亲玛丽具有艺术家血统,他父母亲年轻时移居到俄国圣彼得堡,康托就出生在那里,康托是家中长子,并于1856年全家移居到德国法兰克福,也因为康托多次改变国籍,许多国家都认为康托的成就都是它们培养出来的。康托自幼对数学有浓厚兴趣。23岁获博士学位,以后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他所创立的集合论已被公认为全部数学的基础。1874年康托的有关无穷的概念,震撼了知识界。康托凭借古代与中世纪哲学着作中关于无限的思想而导出了关于数的本质新的思想模式,建立了处理数学中的无限的基本技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分析与逻辑的发展。他研究数论和用三角函数地表示函数等问题,发现了惊人的结果:证明有理数是可列的,而全体实数是不可列的。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康托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 文章 ,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康托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是“疯子”.来自数学_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_,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他在集合论方面许多非常出色的成果,都是在精神病发作的间歇时期获得的.真金不怕火炼,康托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的工作“可能是这个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今天,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的1.1集合(一),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涉及到集合的有关知识。二、[复习旧知识]复习提问: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实数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不等式(组)的解集、点的集合等。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圆、圆的内部、圆的外部等。
实数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正分数负分数负整数自然数正整数零3.实数的分类3、实数的分类:
实数正实数负实数零
4、以下由学生完成:(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0、、2.5、、、-6、、8%、19
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1、-10、、、-2、3.6、、—0.1、8、负有理数集合:{}
整数集合:{}
正实数集:{}
无理数集:{}
3.解不等式组(1)2x-3〈5
4.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是—————————————————三、[学习互动]1、观察下列对象(1)2,4,6,8,10,12;(2)所有的直角三角形;(3)与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4)满足x-3>2的全体实数;(5)本班全体男生;(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7)2007年本省高考考试科目;(8)2008年奥运会的球类项目,
《集合(一)教学案例》通过学生观察以上对象后,教师提问:[集合的概念](1)集合是什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2)什么是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3)集合、集合的元素怎样表示?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且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4)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是集合A的元素,称a属于A,记作a∈A;a不是集合A的元素,称a不属于A,记作aA。2、探讨下列问题(1){1,2,2,3}是含有1个1、2个2、1个3的集合吗?(2)的科学家能构成一个集合吗?(3){a,b,c,d}与{b,c,d,a}是否表同一个集合?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下面结论: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集合中的元素的性质]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集合的元素的特点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组成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数、图、人、事物等。[常用数集的表示](1)自然数集:用N表示(2)正整数集:用N﹡或N+表示(3)整数集:用Z表示(4)有理数集:用Q表示(5)实数集:用R表示(正实数集用R_R+表示)四、[四、[互动参与]例1下面的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是()(A)所有的好人(B)小于2004的实数(C)和2004非常接近的数(D)方程x2-3x+2=0的根例2用符号填空(1)3.14Q(2)πQ(3)0N+(4)0N
32(5)(-2)0N_6)Q
3232(7)Z(8)—R
五、[分层议练]1、选择题(1)下列不能形成集合的是()A、所有三角形B、《 高一数学 》中的所有难题C、大于π的整数D、所以的无理数2、判断正误(1){x2,3x+2,5x3-x}={5x3-x,x2,3x+2}()(2)若4x=3,则xN()(3)若xQ,则xR()(4)若xN,则xN+()
常用数集属于a∈AN、N_或N+)、Z、Q、R。集合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不属于aA
本节课设计的目的: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使教学呈现方式多样化;探索现代教学手段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三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_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_N+Q、Z、R等 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_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三、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1、2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实数x,-x,|x|,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A)
(A)2个元素(B)3个元素(C)4个元素(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a∈Z,b∈Z)的数,求证:
(1)当x∈N时,x∈G;
(2)若x∈G,y∈G,则x+y∈G,而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a∈Z,b∈Z)中,令a=x∈N,b=0,
则x=x+0_a+b∈G,即x∈G
证明(2):∵x∈G,y∈G,
∴x=a+b(a∈Z,b∈Z),y=c+d(c∈Z,d∈Z)
∴x+y=(a+b)+(c+d)=(a+c)+(b+d)
∵a∈Z,b∈Z,c∈Z,d∈Z
∴(a+c)∈Z,(b+d)∈Z
∴x+y=(a+c)+(b+d)∈G,
又∵=
且不一定都是整数,
∴=不一定属于集合G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后记:
❺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课件(5篇)
【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1.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课件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具体措施
1、同组数学教师加强同头研究,集中集体智慧,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统一安排。
2、每长周星期三下午召开同组数学教师会,总结上一周教学得与失,布置下一长周教学任务。
3、每一章节小考一次,重点班、普通班分别命题,分层次检测,每章责任人见附表。
4、每个组员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
5、全组教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大大课堂容量,加强课堂趣味性。
三、进度安排
说明:各班教学进度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课件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侍歼禅。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老尘。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课件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班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队伍。
3、狠抓生本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加强集体备课。本学期改虚,我们组将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如实开展教研活动,认真开展合作研练活动,按照“个人研究、同伴交流、达成共识、主备撰写、实践改进、反思提高”的步骤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争取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把握教材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体现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策略。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学生作业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
(3)教师角色的变化:
全组成员要积极实践生本教育,真正实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要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4.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课件
我以前一直是在教文科班的数学,这学期对于我来说,面临着挑战,因为本学期我接手了两个理科班。以前我带的始终是文科班,对于文科班的学生的情况比较理解,但对于理科班来说,我不知道他们对学习会有怎样的想法与做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数学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能有所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每月过关练习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通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注重对所选例题和练习题的把握。
6、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7、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 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三、对自己的要求——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1、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课组分工合作,利用集体智慧制作课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
2、严格控制测验,精心制作每一份复习资料和练习
教学中配备资料应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三类练习(大练习、训练、月考)试题的制作分工落实到每个人(备课组长出月考卷,其他教师出大练习、训练卷),并经组长严格把关方可使用。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做好作业批改和加强辅导工作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对象——学生,这里需要关心、帮助及鼓励。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批改作业、辅导疑难、及时鼓励等,特别是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我们的辅导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不仅要给他们解疑难,还要给他们鼓信心、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课件
(一)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本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排列与组合、数列的极限、复数、空间图形。
排列组合是用力计算完成一件事的方法种数。排列组合的综合运用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本章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结果比较大,同时需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要多思考、多比较仔细分析题目中的细微差别,并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极限是人类认识上从有限跨越无限的重大步骤,是近代数学中研究微积分的基本方法,对高中学生来说,极限是连接中学初等数学与大学高等数学的一座桥梁,并通过这座桥梁使学生初步接触用有限刻画无限,由近似描述精确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本章引入了复数的概念,从而实现了数集从实数集到复数集的又一次扩展。结绍了复数的概念,引入复平面,建立起复数集与平面点集之间的一一对应,以及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实系数一元二次的求根公式。复数集作为实数集的扩展,在保留实数集主要运算性质的同时,也必然会增加一些实数中步具备的新性质,要用心领悟,体会异同。
本章研究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性质、画法和体积公式。通过学习,系统的掌握空间的直线与平面的基本性质,建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所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任教班级状况:
教这个班级已经一学期了,对学生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学生规范还可以,但是学生思想比较复杂,表面上服从管理,内心却有很多种想法,浮躁不安,学习不能静下心来。尤其是女生,是非多拉帮结派,学习不能静下心来。男生思想幼稚学习缺乏主动性。前期我作了一些补差工作,将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调到第一排,放学后还留下来为他们补课,效果明显其中xxx考了87分,xxx考89分,这两个人原是我担心不能及格的学生,这次能考出如此好的成绩,让我感到欣慰,我的辛劳有了回报。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优良率低,尖子生少而且不尖。
观察下来,我认为我们班学生大部分还是比较聪明的,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纪律不好,一部分学生爱讲话,我也了解了一些学生,他们说在这个班学习是被别人嘲弄的,好像玩才是正常的,并且这种风气由来已久,高一第二学期就已经形成。我现在已开始整顿这种不良风气,先从课堂纪律抓起,发现课堂讲话者一律放学留下做检讨,做思想工作;找出班级学学习认真的学生大肆表彰,树立榜样,带动班级学习气氛。同时找出喜欢嘲讽别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班学生树信心定目标,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❻ 数学教学设计的八个步骤
基本框架是:一、教学目标(细分有三维五维)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教学环境,教具等简单介绍,也可以不写)
四、教学设计过程(主要部分)
(1)导入(复习导入,情景导入等)
(2)热身训练(主要目的是为本节课教学难点重点做铺垫,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本节课所用到的基本数学方法和知识,题目简单,运算量适合,多为选择和辨析)
(3)教学展开或者提出主题。(一般是问题的抛出或者例题的开始)
(4)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新授课力求有梯度,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务必给学生足够时间,理解消化)
(5)针对训练。
(6)互动环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若基础较好,学生状态很好,第五步,可以省去,直接进入互动环节,控制好课堂节奏,充分利用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优势,事先设计好各种活动或者任务,展开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狂轰滥炸”,
(7)总结,(方式不拘一格)
(8)达标测试(可以不涉及,也可以出示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
(9)总结和作业布置(教师或学生一定要在最后的总结陈词中,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纠正学生在知识和方法上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设计作业,一般有目的的设计三套作业,随即适时的给出)
五、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书写工整清晰)
六、教学反思
❼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设计
教案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道具,对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控教学节奏。有了教案,老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优秀的教案设计对老师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 范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 方法 。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
例题1:(1) 已知A(-2,0), 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线段 (D)不存在
(2)已知动点 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两条相交直线
【设计意图】
定义是揭示概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
【学情预设】
估计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学生们回答后,我将要求学生接着说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这对于已学完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2)就可能让学生们费一番周折——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变形来解决问题,那么我就可以循着他的思路,先对原等式做变形:(x1)2(y2)2
5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结果。如若不然,我将启发他们从等式两端的式子|3x4y|5
入手,考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学生们熟知的两个距离公式。
在对学生们的解答做出判断后,我将把问题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 ,实轴长为 ,焦距为 。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义、解决问题
例2 (1)已知动圆A过定圆B:x2y26x70的圆心,且与定圆C:xy6x910 相内切,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 求|PA|
【设计意图】
运用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使问题化归为几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是解析几何问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淆的一类问题。例2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辨析。
【学情预设】
根据以往的 经验 ,多数学生看上去都能顺利解答本题,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可能并不多。事实上,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写出点A的轨迹,有了练习题1的铺垫,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讲就显得颇为简单,因此面对例2(1),多数学生应该能准确给出解答,但是对于例2(2)这样相对比较陌生的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我提醒学生把3/5和离心率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和第二定义联系起来,从而找到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如果时间允许,练习题将为学生们提供一次数学猜想、试验的机会——
练习:设点Q是圆C:(x1)2225|AB|的最小值。 3y225上动点,点A(1,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
引申:若将点A移到圆C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 练习题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当然,如果课堂上时间允许的话,
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
【知识链接】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
1. 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
2.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二)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举例
x2y2
1.双曲线1的两焦点为F1、F2,P为曲线上一点,若P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12,求P169
到右准线的距离。
|PF1||PF2|2.P为等轴双曲线x2y2a2上一点, F1、F2为两焦点,O为双曲线的中心,求的|PO|
取值范围。
3.在抛物线y22px上有一点A(4,m),A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点A的坐标。
x2y2
4.(1)已知点F是椭圆1的右焦点,M是这椭圆上的动点,A(2,2)是一个定点,求259
|MA|+|MF|的最小值。
x2y211(2)已知A(,3)为一定点,F为双曲线1的右焦点,M在双曲线右支上移动,当9272
1|AM||MF|最小时,求M点的坐标。 2
x2
(3)已知点P(-2,3)及焦点为F的抛物线y,在抛物线上求一点M,使|PM|+|FM|最小。 8
x2y2
5.已知A(4,0),B(2,2)是椭圆1内的点,M是椭圆上的动点,求|MA|+|MB|的最259
小值与最大值。
七、教学 反思
1.本课将借助于“www.liuxue86.com”,将使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成为可能,使原来令人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省了板演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自悟、自练、自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课件”与探究合作式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优势。
2.利用两个例题及其引申,通过一题多变,层层深入的探索,以及对猜测结果的检测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学会一个问题的求解到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把握这类问题的解法;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类求“最值问题”并为一道题,方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虽然从表面上看,我这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不大,但事实上,学生们的思维运动量并不会小。
总之,如何更好地选择符合学生具体情况,满足教学目标的例题与练习、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仍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要能真正进行素质 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己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在教学中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于不知不觉中改善了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等比数列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
(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等比数列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
3.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等比数列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在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①与等差数列一样,等比数列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等比数列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
②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
③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建议
(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等比数列的概念,一节课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2)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等比数列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等比数列的定义.
(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等比数列的各种表示法. 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
(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研究经验,等比数列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
(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等比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给出以下几组数列,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标准.(幻灯片)
①-2,1,4,7,10,13,16,19,…
②8,16,32,64,128,256,…
③1,1,1,1,1,1,1,…
④243,81,27,9,3,1,,,…
⑤31,29,27,25,23,21,19,…
⑥1,-1,1,-1,1,-1,1,-1,…
⑦1,-10,100,-1000,10000,-100000,…
⑧0,0,0,0,0,0,0,…
由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按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也可能分为等差、等比两类),统一一种分法,其中②③④⑥⑦为有共同性质的一类数列(学生看不出③的情况也无妨,得出定义后再考察③是否为等比数列).
二、讲解新课
请学生说出数列②③④⑥⑦的共同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变形虫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变形虫都分裂为两个变形虫,再假设开始有一个变形虫,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变形虫,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变形虫,…,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变形虫个数得到了一列数
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是我们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等比数列. (这里播放变形虫分裂的多媒体软件的第一步)
等比数列(板书)
1.等比数列的定义(板书)
根据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别与联系,尝试给等比数列下定义.学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够完美,多数情况下,有了等差数列的基础是可以由学生概括出来的.教师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标注出重点词语.
请学生指出等比数列②③④⑥⑦各自的公比,并思考有无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③是这样的数列,教师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让学生再举两例.而后请学生概括这类数列的一般形式,学生可能说形如的数列都满足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时,数列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当时,它只是等差数列,而不是等比数列.教师追问理由,引出对等比数列的认识:
2.对定义的认识(板书)
(1)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0;
(2)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即
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
(3)公比不为0.
用数学式子表示等比数列的定义.
是等比数列
①.在这个式子的写法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如写成
,可让学生研究行不行,好不好;接下来再问,能否改写为
是等比数列?为什么不能? 式子给出了数列第项与第
项的数量关系,但能否确定一个等比数列?(不能)确定一个等比数列需要几个条件?当给定了首项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项的值?所以要研究通项公式.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板书)
问题:用和表示第项
①不完全归纳法
②叠乘法
,…,,这个式子相乘得,所以
(板书)(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得出通项公式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认识通项公式.
(板书)(2)对公式的认识
由学生来说,最后归结:
①函数观点;
②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数列中已有认识,此处再复习巩固而已).
这里强调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方程中有四个量,知三求一,这是公式最简单的应用,请学生举例(应能编出四类问题).解题格式是什么?(不仅要会解题,还要注意规范表述的训练)
如果增加一个条件,就多知道了一个量,这是公式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下节课再研究.同学可以试着编几道题。
三、小结
1.本节课研究了等比数列的概念,得到了通项公式;
2.注意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要与等差数列相类比;
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通项公式,并加以应用。
探究活动
将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对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话)有多厚?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
参考答案:
30次后,厚度为,这个厚度超过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如果纸再薄一些,比如纸厚0.001毫米,对折34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还记得国王的承诺吗?第31个格子中的米已经是1073741824粒了,后边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后一个格子中的米应是 粒,用计算器算一下吧(对数算也行)。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熟练掌握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了教强的 抽象思维 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 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__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难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照临沂市高中数学“三五四”课堂教学策略,采用探究――体验教学法为主来完成教学,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采取了: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正确地形成概念.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书面表达.
(二)学法
在学法上我重视了:
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 理性思维 的质的飞跃。
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 总结 、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悟”构成的和谐整体。教师的“导”也就是教师启发、诱导、激励、评价等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把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学生就是接受任务,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教与学”完美的结合也就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的演绎、解释和探究来组织和推动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目的明确的设计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引导探究,建构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来自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需要让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过程.
(3)自我尝试,初步应用。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数学思想的领悟和学习过程更是如此。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师生互动学习,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识的再次深化。
(5)小结归纳,回顾反思。
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注重知识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设计相关 文章 :
1.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设计
2. 高中数学教案怎么写
3. 高中数学如何教学设计
4. 高考数学集合教案大全
5. 高中数学三年如何教学设计
6. 2020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设计大全
7. 高中语文《数学与文化》教案设计
8. 高中数学随机抽样教案设计
9. 高中数学幂函数教案设计
10.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大全
❽ 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有哪些步骤的
2008-02-23 14:08:24 人教版高三数学教案选[高中数学教案]
教学章节:数学归纳法2教学章节:数学归纳法应用4教学章节:充要条件6教学章节:椭圆的定义11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4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7教学章节: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0教学章节:椭圆的几何性质23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7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30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21 14:28:25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教案]
《8.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八章《8.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通过椭圆图形的研究和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2、能力目标: 利用软件设计并制作一些相关椭圆性质动画,结合观察思考探究、协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资...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25 14:04:08 《弧度制》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高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课题:1.1.2弧度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明确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理解弧度制的意义;2.能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3.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4.理解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以此解决有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形数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新概念的生成;新知识结构的纳入。情感态度价值观...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0 12:16:42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期末复习教案 二次函数专题[高中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一期末复习教学一体案二次函数专题复习目标1、掌握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与系数关系,会求二次函数表达式;拿根据表达式研究单调性、最大值与最小值;2、掌握函数图形平移规律,能根据平移研究表达式关系;3、会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4、能把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二次函数来处理.基础知识回顾1、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⑴图象是抛物...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02 16:44:34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教案 第二课时[高中数学教案]
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分式不等式向整式不等式的转化;2、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数轴标根法;3、掌握分式不等式基本解法.教学重点:分式不等式解法教学难点:分式不等式向整式不等式的转化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具准备:三角板、多媒体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基本解法,现在作一回顾。(学生回答)我们还了解了数...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02 16:42:43 《高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高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教学目标:能熟练地运用标根法解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教学重点: 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过程:一、分式不等式与高次不等式例一 解不等式略解一(分析法)或.....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02 16:41:49 不等式解法举例(一)[高中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不等式解法举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分式不等式的解法.2.简单的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二)过程与能力目标1.能熟练地将分式不等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正确地求出分式不等式的解集.2.会用列表法,进一步用数轴标根法求解分式及高次不等式.(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02 16:32:25 《不等式解法举例》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课题 6.4不等式解法举例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不等式转化成一次不等式组来求解.2、不等式组求解.3、不等式在数轴上的表示.(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问题求解渗透等价转化的思想,提高运算能力.2、通过问题求解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问题求解过程,渗透..教学重点不等式求解.教学难点将已知不等式等价转化成合理变形式子...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8 12:51:13 《对数函数性质应用》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2.8.3对数函数性质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对数函数单调性2.掌握比较同底数对数大小的方法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证明通法教学难点对数运算性质、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具准备投影片1张(单调性、奇偶性证法)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师:上一节,我要求大家预习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证明方法,现在,我们进行一下回顾。1...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8 12:42:23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2.会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3.通过比较、对照指数函数学习对数函数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个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认识两个函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意识。4.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从而加...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8 12:41:11 “对数函数”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高一代数对数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定义,会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2、通过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教学,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反函数概念及函数和反函数图象间的关系的认识与理解。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个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认识两个函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8 12:39:00 《对数函数的概念》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5.1对数函数的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2.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利用对数的概念,初步理解y=log2x是一个对数函数。3.把函数y=㏒2x推广到y=㏒ax(a>0,a≠1),初步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通过对函数x=log2y与y=log2x的图像关系的研究,探索对数...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8 12:38:15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2、根据函数图象探索并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够用类比的观点看问题,体会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教...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8 12:24:44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导数》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科目数学课题§3.5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导数教材分析重点应用公式求简单的初等函数的导数难点公式的正确应用疑点涉及复合函数的求导问题时,如何进行分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记的导数公式,并能求简单的初等函数的导数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德育渗透点:能用辨证的观点去认识规律刑的抽象的公式2.美育渗透点:公式的简洁、抽象、应用的广泛灵...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2 16:27:28 《函数y=sin(ωx+j)的图象》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课题4.9函数y=sin(ωx+j)的图象第2课时授课班级高一(3)(4)班时间3月28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如何由y=sin(x+j)的图象得到函数y=sin(wx+j)(w>0且w≠1)的图象。2.掌握如何由函数y=sin(wx)(w>0且w≠1)的图象得到函数y=sin(wx+j)的图象。能力目标1.掌握由y=sinx,的图象,通过图...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2 10:45:51 高三数学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高中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抽样方法(一)―简单随机抽样教案抽样方法(二)―分层抽样教案总体分布的估计教案总体期望值的估计教案总体方差(标准差)的估计教案抽样方法(一)―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目的:1.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⒉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教学重点: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抽签法、随机数表法教学难点: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时,“每...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2 10:21:41 高三数学教案 均值不等式的应用[高中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课题:均值不等式的应用(1课时)考试要求: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能利用均值定理解决相关问题;2.通过对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的研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2 10:18:49 高一函数的单调性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课题函数的单调性总课时3第1课时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概念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能力目标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和判断一、情境问题1、情境:第2.1.1节开头的第三个问题中,θ=f(x)。2、问题:说出气温在那些时段是升高的,怎样用数学语言刻画“随时间的增大气温逐步升高”这一特征。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2 09:54:16 高二数学教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教学课题7.4简单的线性规划教学目的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画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主要教法教学工具投影仪胶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提问:线性规划问题相关的概念。2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2 09:41:31 高二数学教案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高中数学教案]
教学课题7.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的⑴掌握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条件⑵能根据已知条件(平行或垂直)求直线方程。教学重点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教学难点对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的理解主要教法自学辅导法教学工具投影仪胶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提问:直线方程的几种标准形式。2提出问题:在初中几何里,我们研究过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❾ 如何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贯彻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就必须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设计良好数教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由于学生在学校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必然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没有新课程教学的高质量。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于是,我们的积极探讨、实验,在实践中求新、求变、大胆尝试,在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创造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贯彻“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师就必须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关于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我认为应从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入手。因为 “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要将这些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把按照学科逻辑程序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做前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无从谈起。
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数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我就课堂教学改革中有关课堂数学问题设计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意义
要想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就要通过在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层层深入有爬楼梯的感觉,达到预设的教学难度和目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设计问题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提问的艺术对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教学素质之一,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
课堂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温故而知新,还能起到查漏补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在阐述问题时进一步理解思考。此外,善用提问的老师还会发现,课堂提问其实是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通过提问,贯彻“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比如预习检测、小组展示、合作探究、随堂检测等。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原则
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出问题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启发性
课堂上,任何问题都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于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兴趣,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探讨的前提。问题的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要学生跳一跳能摘到,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对简单问题的厌烦。
2.可预见性
教师在提问前应预见到学生可能的答案,估计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尽可能地捕捉学生回答中错误的或不确切的内容,并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只有作出充分的预见,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掌握知识点的实质。
3.循序渐进性
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难度的阶梯性,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解答问题,更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延伸不断深入。循序性设计问题就像给学生铺设通向知识高峰的台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不断深化。
4.精准性
课堂提问切忌笼统,问题内容太宽学生抓不到回答的重点,也很难从提问中看出教师的问题设计意图,难以捕捉教学重点。此外还要注意,不可总提用“是”、“不是”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提问要有针对性,才能避免学生人云亦云,掩盖他们真正的想法。
5.完整性
一节课的提问内容,应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完整的。从始至终每一个问题都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每一个小的知识点上,教师可以围绕中心,设置问题串,问题串中各个问题相辅相成,配套贯通,环环相扣,这种具有整体性原则的问题设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认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三、数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常用策略
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问题。按照思维水平的不同可以把问题教学划分成以下流程:问题的呈现――学生个别学习、师生共同探讨――反思、总结――引申、推广、应用。在这个流程中难点是问题的呈现,也就是说问题如何设计。
策略一:递进式(层次式)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维有爬楼梯的感觉。提出“递进式”的问题是针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层次性,设置梯度适中,有层次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策略二:变式
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合理地进行变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从一道题抓一类题,从特殊问题抓一般问题,达到由此及彼、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境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3:求函数y=x2-2x-1的值域。
变式1 求函数y=x2+2x-1的值域。
变式2 求函数y=x2+2x-1x∈[2,3]的值域。
变式3求函数y=x2+2x-1x∈[-2,0]的值域。
变式4 求函数y=x2+2x-1x∈[-2,3]的值域。
变式6 求函数y=x2-2x-m x∈[-2,3]的值域。
变式7 求函数y=x2-mx-1 x∈[-1,3]的值域。
通过变式,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求值域的关键是在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这样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老师不是简单的“就题讲题”而是以点带面,将一类题教予学生,这样课堂容量也就上去了,学生也不会将问题学死。通过变式,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让学生学会了思考,思维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创设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数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课堂的效率高了,学生阳光了,老师幸福了,校园就更和美了。
❿ 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希望老师关注一下关于教学设计的另外一个关注点,就是单元教学设计。
什么叫单元什么呢,下面我们会讲大体是说,希望把我们的设计的内容拉长一点,比如说一章,比如一个模块,比如一个模块里的一块面,比如必修二,我们可以碰数把它当做一个完整的内容来进行设计。当然,也可以做跨章节的内容的教学设计。比如说解析几何,我们都时间解析几何分为两块,一块是必修的内容,解析几何初步,一块以圆锥主线为载体,在选修一,选修二里也有这方面的内容。解析几何在高中是一个整体,怎么样对这些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思考非常重要。
第三个层面,我们也希望老师能够关注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单元教学设计。比如说我们老师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计算,我们就可以考虑一下,作为一个计算能力,在必修模块里,我们怎么样进行设计。使得我们学生从初中的水平,能够有脊返一个明显的提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支持计算能力的,在必修一课程中有哪些载体。然后我们说,在这些载体中,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他的计算能力。所以我想这样笑野首的一些思考,都是单元教学的设计的很重要的内容,与我们传统单元的教学设计的内容,我们希望能够开拓一点,视野开拓一点。在单元教学设计,有一个,或者有两个核心的主题词,第一个是整体,
我们是整体把握课程下,如何来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我想这是一个关健词,第二个关健词就是效率。
我觉得做好单元教学设计,会使得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我讲到什么程度,我后面还会对这件事情有所规格。当然现在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范围还是更大一些。比如对有一些概念,比如说弧度的概念,我们也可以对他有一个单元的思考。因为绝不是说讲弧度的定义的时候,才会涉及到弧度。只能这样就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为什么加入弧度概念等等,所以我们这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开拓一下视野,能够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来思考我们整体的教学。这样会提高教学效率。我想我就做这么一个简单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