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如何导入

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如何导入

发布时间:2023-05-18 03:27:10

Ⅰ . 平移和旋转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是如何安排的重难点有什么不同

平移和旋转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位置的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的作用。本套教材两次教学平移和旋转,第滚答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喊氏次安排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三年级中教学重点:能够联系表象对物体的运动作出判断、会看懂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根据结论体会过程与方法,运用方法寻找结论。教学难点:会看懂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根据结论体会过程与方法,运用方法寻找结论。四年级中教学重点: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将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大渗慧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将简单图形旋转90°。

初中数学平移和旋转的定义与其它知识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平移和旋转》。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平移和旋转》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前后、上下和左右,以及简单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今 后进一步学习平移和旋转,以及相关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平移和旋转》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及其普遍存在性,并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3个数学活动,来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能真正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由于本学段的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平移常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大部分学生会把两幅图之间的距离看作是平移的距离。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等学习活动,使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平移的距离。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移动的小船、方格图纸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为了让学生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现实生活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数学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逐步实现对数学概念和方法意义的建构。

2、多媒体演示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观高好察、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用生动形象的方式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

1、操作发现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可见,学生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在本节课中,理解平移的距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此,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码念数要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本课中,针对教学难点,教师两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同时在倾听中把自己的想法同其他人的方法做比较,在理解和采纳不同意见和方法的同时也发现规律。迟首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上课开始,教师谈话引入。

“孩子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游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

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2、待学生观察完后,教师接着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都相同吗?请你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类,并说明理由。

对于最后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进行小结。

像上面游乐园中的缆车、滑滑梯、小火车(边说边贴画)那样,都是沿着直线移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像旋转小屋、大风车(边说边贴画)那样,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情景中,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从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在第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只是一种感性认识,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建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

下列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o”。(课件出示)

设计目的:让学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

活动二: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设计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活动三:

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对于这个活动,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再推选出代表向全班表演。

设计目的:我这样设计实际上是要求学生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加深对平移和旋转运动特征的理解。

(三)、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

这个环节,我分三个步骤进行: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课件出示:小兔过河图。)

(2)、教师提问:小船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它是往哪边平移的?平移了几格?对于第三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

交流中,学生可能会说小船向左平移了3格;也可能会说小船向左平移了7格……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当学生对平移的格数出现不同看法时,我并不及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通过两个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距离。

操作活动一:

(1)、分小组活动。

学生在小组内拿一个活动的小船在方格图纸上再现小船平移的过程。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比较后,学生可能会发现:

① 小船移动,船上的小兔也跟着移动;

② 红兔和黄兔都移动了7格;

③ 船移动了7格等等。

对于学生的每一种发现,我都给予恰当地鼓励性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用课件再次演示小船平移的过程,验证学生的发现。(课件出示小船移动的过程)

引导学生得出:船上小兔平移的距离,就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通过活动一,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物体平移的距离。而此时,学生对物体平移的距离,只是停留在实物上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几何特征,我将实物替换成平面图形,设计了第二个操作活动。

(1)操作活动二: “移一移,说一说”(课件出示)

问:三角形向下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根据三角形上某一点或某一条线段向下平移的距离来得出:三角形向下平移了1格。

问:你认为用哪一种方法能又快又好地判断出三角形平移的格数呢?

通过交流得出:根据三角形上任意一个顶点平移的格数,就能又快又好地得出三角形平移的格数。这样,将面落实到点上,从而实现方法的优化。

(2)、让学生用优化出的方法迅速判断下面两幅图。(课件出示)

“三角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要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3)、学生独立完成“填一填”。(课件出示)让学生再次体验通过观察图形上一点,来观察图形平移过程的策略。

设计目的:通过 “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反馈练习:

在学生已经正确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之后,我及时设计了以下反馈练习。

练习一:填一填。(课件出示)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找上面三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让学生在“做”中得到知识的深化,进一步理解平移。

练习二:画一画(课件出示)

对于这个练习,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出一个能提高效率的合理的画图步骤,然后再画。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让学生运用所学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运用价值。

(四)、反思明理。

课堂小结我让学生自己起来总结: “我学会了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我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的目:通过让学生自主反思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使其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五)、巩固加深,拓展运用。

本节课我设计了趣味练习和开放练习。

1、趣味练习:

让学生欣赏生活中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2、开放练习:

我让学生课后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贴一贴,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设计目的:以上练习的设计,即有巩固性,又有趣味性,还有创造性,适合不同特点的学生。特别是开放练习,思维空间大,方法灵活多样,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一个施展创造才能的机会,较好的发展个性,同时体现了“人人学好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教育思想。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附:板书设计)

平移 和 旋转

Ⅲ 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的定义

1、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和距离都不变的运动。

3、平移和旋转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运动时物体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不变,并且不会变成其镜像。一个点的运动总是可以看作是平移的。

拓展:1、图像平移前后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像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即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Ⅳ 义务教育实验板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的主要只是及结构

(一)整体分析

数与代数 :

1、能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小数;

2、感受比较小数、分数大小的过程;

3、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4、会计算一位小数的简单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5、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6、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8、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9、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10、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4、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统计与概率

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5、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教材编写意图: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扩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第三单元“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的。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第六单元“统计与猜测”的重点是读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做出判断与决策。

单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第一单元第一课“买文具”,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建立小数概念。第二课“货比三家”,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第三课“买书”与第四课“寄书”的问题情境,是为理解一位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设的。前后这两节课的区别在于,前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后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第二单元第一课“对称图形”,让学生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的艺术作品,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什么是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进而在直观辨认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的分类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方格纸(钉子板)上画(围)出对称图形,用几种基本图形进行组合,摆出(构成)对称图形,从而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第三课“平移和旋转”,首先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实例,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等学习活动,以丰富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第四课“欣赏与设计”,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创作图案中的应用,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机会,获得创作图案的初步经验和体验。

第三单元第一课“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时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两个整十数的乘法就能口算得出结果。第二课“整理书”,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的乘法。第三课“电影院”,结合电影院有多少座位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第四单元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第二课,让学生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

第五单元第一课“分一分(一)” 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在这个基础上才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第二课“分一分(二)”,是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第三课“比大小”,由于分数具有相对性,所以比较两个分数大小就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即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必须是同一(或相同)整体的两个部分。第四课“吃西瓜”,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学习同分母的简单分数的加减算法。

第六单元第一课“奖牌给哪组”,结合读两组投篮比赛的统计图,在讨论该哪组获胜的过程中,体会计算平均数的意义与必要性,进一步获得怎样利用统计图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体验,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应用意识。第二课“猜一猜”,让学生体会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小的区别。

本班现状:

本班现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1人,在籍生5人,借读生43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主动学习,包括主动预习、主动听讲与思考、主动质疑、主动完成作业,等等;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成绩不理想。约有20人左右成绩能达到A等,18人左右成绩中等,另外10人成绩中下。

(二)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的题目是“元、角、分与小数”,使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如“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寄书”)学习小数的初步知识。
学生在生活中对小数的感受主要是和元角分相联系的,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紧密联系有助于发展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
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个单元设计成为一个“专题活动”。(教学小设计)
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用小数表示各个文具的价格,自然地引入小数。
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比较,使他们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
2、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小讨论)
鼓励学生根据主题情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大家尝试解决。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教材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以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课讨论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第四课讨论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情境,列出算式。然后估算大约一共花了多少元,再探索计算方法。
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小数相加时,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小数加减就可以转化为整数加减运算了。
为学生提供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
(教学小设计)
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的实践活动,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不拓展)。
可以向学生建议,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小数以及从事这个实践活动的感受。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在具体的购物活动中,学会小数的简单加减运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小数意义,比较、计算

难点:比较小数大小,小数加减法

教学时间:3月1日-3月20日

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定位
学生之所以要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因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有关图形变换的现象,同时,图形的运动也是人们认识空间与图形的一个重要手段(图形的性质、图形的位置、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度量),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
认识生活情境中的变换现象,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本部分内容学习的主要目标,这对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感受与欣赏图形美都是重要的。
要充分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摆一摆”“画一画”和“做一做”等,并鼓励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和想象。
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直观认识——在操作中体会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特征(辨别、作图、想象)”的过程
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不能只是“看图说话”。最好,每人都准备一面小镜子,按照教材中创设的活动要求进行操作,教师还可以创设其他的实验活动。(教学小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直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画轴对称图形

难点:画平移图形

教学时间:3月21日-34月10日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 乘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的。
《标准》对计算的具体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2、重视估算,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也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3、鼓励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应当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运算方法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4、掌握基本的笔算技能,避免繁杂的运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每分1~2题)。
5、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第二学段)。
6、根据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
当学生为了求得一个问题的答案而需要进行计算时,他应该意识到需要选择方法:如果一个近似答案就足够了,那么他应该进行估算。如果需要精确答案,那么必须选择合适的程序。许多问题通过心算就可以解决;如果有些计算不太复杂,那么应该利用笔算解决它们;对于比较复杂的计算,应该使用计算器。
7、运用数与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验证结果的合理性。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的乘法。鼓励学生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并抽象出算式。
鼓励学生进行估算,并交换各自的方法。(可能的方法)
需要探索如何进行精确计算,并交流各自运算的方法。(算法多样化的讨论)
应让学生理解竖式乘法每一层计算的含义。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首先需要理解问题情境的意义,并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提高了对估算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解释自己估算的方法和过程。
对于“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的计算,应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为本课的算法与上一课类似,所不同的是需要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进位问题。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是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与同伴交流、解释估算或算法过程;

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时间:4月11日-5月4日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认识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时间:5月7日-5月25日

第五单元 分数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
使学生经历运用自己的符号进行表示到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的过程(小讨论)。
进一步体会1/2的含义,体会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半张纸等。
教材又设计了大量操作与描述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单位1是一个整体,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也是一个整体,从而运用分数可以描述现实世界的许多现象。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相同的分数,如果对应于不同的“整体”,那么它们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分母不大于10)。
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图形的直观,这符合初次认识分数的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同时体现了形数结合的思想。(教学小设计)
3、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是10以内的)。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算理和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知识。七巧板又变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并进行交流

重点:理解分数意义,比较分数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比较分数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时间:5月28日-6月15日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5、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重点:认识、求平均数,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难点:认识、求平均数

教学时间:6月18日-6月25日

三年级下册数学德育主线和主线问题

李隽

第一单元:

买文具:

德育主线:不乱花零钱

主线问题:什么样的数是小数,怎样读写小数?

货比三家:

德育主线:培养节约意识

主线问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买书:

德育主线:培养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主线问题:怎样计算不进位、不退位小数加减法?

寄书:

德育主线: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主线问题:怎样计算进位、退位小数加减法?

第二单元:

轴对称图形:

德育主线:培养爱美情趣

主线问题: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镜子中的数学:

德育主线:生活中的仪表美

主线问题:镜像的特点是什么?

平移和旋转:

德育主线:节约用水,爱护物品

主线问题: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欣赏与设计:

德育主线:发现美、创造美

主线问题:由哪个图形平移、旋转得来?

第三单元:

找规律:

德育主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主线问题:怎样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住新房:

德育主线: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主线问题: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电影院:

德育主线:遵守公共秩序

主线问题: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第四单元:

什么是面积:

德育主线:乐于与同伴合作、互助

主线问题:什么是面积?

量一量:

德育主线: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线问题: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摆一摆:

德育主线:爱护花草树木

主线问题: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铺地砖:

德育主线:实践出真知

主线问题:怎样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五单元:

分一分(一)

德育主线:领会分享的意义

主线问题:什么是分数?

分一分(二):

德育主线:和伙伴们友好相处

主线问题:什么是分数?

比大小:

德育主线:渗透谦让的美德

主线问题: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分几种情况?

吃西瓜:

德育主线:渗透尊老爱幼的美德

主线问题: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六单元:

比一比:

德育主线:遵守比赛规则

主线问题: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猜一猜:

德育主线:实事求是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主线问题:体会生活中的可能性

Ⅳ 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点有哪些

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点如下:

1、平移: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2、旋转的特征: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自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3、轴对称图形:两边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4、平移后物体的形状不变、大小不变。

5、钟摆的运动是旋转。

阅读全文

与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如何导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