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初一数学老师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进入初中后,学生所学的科目增多了,并且内容明显拓宽,数学更是由原来的直观形象教学发展到了抽象推理教学,从文字表述发展到符号表示,学生面对这种认知结构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因此老师要对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一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课时预习应要求学生做到四步:一要速读,粗略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二要细读,注意体会每个知识点的形成的过程。对不理解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讨论交流。三要精读,把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规律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达到记忆。四要尝试应用,每节课后的巩固练习往往比较基础,学生可以尝试完成一两道,以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经过这四个环节的预习后学生在课上思考会更深刻更有高度,我们的课堂也会更加高效。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按照要求预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完成预习笔记:(1)记录每个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2)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3)记录自己完成的巩固练习题。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1.专注学习目标
每堂课上教师首先都会给学生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于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始终专注学习目标,把握学习目标中关于“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确定每节课的学习重点,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效果。
2.多种行为模式共同参与学习
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耐心倾听,用心思考,主动表达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倡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将多种行为模式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高效。
3.主动参与交流合作
对于初一新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交流:(1)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思考就没有发言权。(2)平等与尊重是交流的基础。(3)耐心倾听是交流的保障。(4)要有条理地表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因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小组建设,优差结合。要求各小组分工明确。最初教师要指导小组长分工时要使每个同学扬长避短。有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2)创设宽松的合作交流的氛围,选择适合学生讨论的内容。(3)关注中下等学生,加强对他们课前预习的指导,一般在讨论中可以暗示让他们先发表意见。(4)适时评价,激励交流。评价时多以表扬鼓励为主,评价的角度要多元化。
4.及时反思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对每个解决完的问题都及时反思总结的习惯,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方面:(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2)做错的原因(易错点)。(3)解决此类问题有哪些技巧。(4)本题说明了什么规律,可以在今后解题时直接应用。时间久了就会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大提升。教师还要养成每节课都进行课堂小结的习惯,小结的内容也不要由教师包办完成,要引导学生自己反思评价:本节课我学会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困难的是……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结构,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指导学生学会复习
很多学生跟我反映在做作业时有些知识点仿佛就在嘴边,就在眼前,但又说不清,经常要再翻阅教材,才能想起。就是因为在课堂上有的知识学生根本没有领会,有的虽然领会了但并没有记住,有的虽然初步领会和记住了,但掌握得并不深刻,因此,遇到问题时仍然不知道怎么办。可见,下课后认真地按照自己的理解速度进行课后复习,深入地掌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课后及时复习是上课学习的继续,有了这个继续才能保证我们在学习中不“欠账”。因此,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有复习的习惯,还要掌握复习方法。首先,闭目回想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重难点有哪些,探究了哪些规律,技巧。其次,翻阅教材,校对自己还有哪些遗漏和识记错误。最后,完成课后作业,通过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再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地学习。
怎样学好数学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培养兴趣,要主动地接触它,摸索它,与它交朋友,它能帮助你解决许多问题。久而久之,与数学就建立了感情。再去尝尝学数学的甜头,如一道难题,先你做不出来,后来你通过努力终于做出来,那时高兴的心情也是无法可比的。这样,兴趣不就来了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注意观察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事例需要你耐心细致的观察,不能粗枝大叶。骑马观花,你不能享受花的芬芳,你就不能找出规律,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三)独立思考,大胆猜想
通过观察,你就要认真思考研究。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有没有什么特征。它与你以前学过哪些知识相似,与哪些知识有联系,再凭你的数学经验,大胆猜测想,得出一个结论,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四)认真动手验证
看看猜测想是否正确,结论成立不成立。必须去验证,通过推理、证明。有的通过验证,如果正确,你就从中获得知识、获得方法;如果验证不成立,问题出在哪里?重新去思考、去摸索、去猜想、再去验证。这样坚持下去,就没有学不会的数学。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五)学会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们会发现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自己的方法是否最佳。与同学们合作,在合作中会增长知识,在交流中会学会学习。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其外还得把好“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三关。
1.预习。先对教材大体上作个了解。弄清重点、难点、疑点。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好让听课时目标明确,有所侧重,这样也能增加你主动学习的兴趣。
2.课堂学习。通过预习,带着问题来听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学会与同学合作。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堂任务当堂解决。
3.课后复习。及时复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再现和强化的过程。“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当天不懂的问题,绝不带到第二天。”这是一位高考状元的经验之谈。
相关文章:
1.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2.初中生如何学好数学?成为一个学霸的三大方法
3.初一数学不好怎么办
4.关于简单的初一数学手抄报图片
5.初中数学怎么学好?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② 初中教师如何上好数学课
导语:如今,初中数学在初中整个教学阶段充当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很多科目都是以数学为基础,数学更是他们的重头戏。很多初中生觉得数学很难学,听老师讲课时感觉很容易,但是轮到自己做题就感觉无从下手了,就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很多同学认为是老师教学问题,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俗话说“笨鸟先飞”不是不无道理的,当然,可能老师也会存在某一方面的问题。
1 在方法上给于指导
近几年来,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一个热门话题。我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时,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 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俗话说“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只能在有限的45分钟里传道授业解惑,余下的时间要使学生学会支配,所以制定一个自学计划非常的有必要,不然必会陷入打乱仗和盲目被动的状态。
1.2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
预习时重点放在定理、规律、公式和概念上,让学生自己试着推理。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1.3 指导学生做笔记
如何做数学笔记呢?
①记提纲。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②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③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便于课后与老师商讨。
④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⑤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1.4 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复习方法
①记牢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特别是其前提条件和推导过程。②“练”字当头。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3 通过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提问题能力时,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说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3.2 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初中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被老师批评、指责;二怕是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他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公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问。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激烈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3.3 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这些提问能让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得到能力、智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掌握这种提问艺术,会从单纯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局面转移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中来。
4 通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形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要达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在设计练习时,要遵守以下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练习时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逻辑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4.2 层次性原则
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过低,用不着认真思考就可作答,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过高,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进退维谷,抓不住中心,确定不了思维方向。只有所提的问题正是学生疑惑的地方,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如若提问的方式好,程度合适,那么,就会引起积极思维,进而做出主动回答。如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引出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两腰上的中线相等,那么,两底角的平分线是否相等呢?这样的问题难易适中,符合各层次的学生。
4.3 灵活性原则
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性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找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4.4 多样性原则
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燥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巩固,我们可以以填空、选择、解答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5 适时添加数学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游戏能成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激励、推动人前进的一种力量,传统中枯燥乏味的传授方法已经使学生望而生厌,我们应该扔掉发黄而沉闷的教案,采用多种手段如多媒体技术来抓住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象玩电子游戏一样全神贯注地去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
但数学课堂游戏有几点需要注意:
①目的要明确。不能为了追求气氛,为游戏而游戏,而是要围绕着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来设计;
②学生参与面要宽。游戏时切忌只找几个好学生表演,这样其他没有参与的同学没得到锻炼,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这是得不偿失的。
综上所述,我的教学设计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着“兴趣”进行。而在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调整学生的心态,把学生的心态调整到最佳境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和成功感。当学生享受到这三种感觉的时候,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这样数学成绩的提高便不在话下了。
③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
1、讲课时要注意他们的动作,坐姿、眼神状态以及反映情况,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状态。根据他们的反映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微调,使教学适应他们的实际情况。
2、在讲解练习的时候,走到他们旁边观察他们的做题思路,了解他们的做题过程,讲解时有针对性的将错误的和正确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更具体的
一、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爱好的内容。”“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发现数学、把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四周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突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中问题情景放在首位,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挖掘新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素养,注重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创设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能看到但必须跳一下才能摘到桃子,得到了又有新目标出现”的情境中,让学生数学学习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的数学活动,建构对数学知识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开展数学实验,创设合情推理的教学平台,减少机械式的学习活动,更主动地引进实验观察、猜想与探究的活动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因而数学教学每一环节中,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尝试解题,体验数学,领悟数学。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熟悉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自主发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交流、推广,整合知识,反思探究,互相启迪,产生新的思维火花,明理创新,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例如,我在讲授《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预备好的白纸上随意画出四边形,然后用量角器度量其内角和。全班学生按小组开始自己的尝试性探索活动,先量出四边形的四个角的大小,再将这些结果加起来。学生们的活动在我的想象下进行,但是他们的结果却出人意料之外。各小组望着自己得出的数据:有的是361°,有的是360°,有的是359°,有的是359°多一点点,……,通过交流,思维产生碰撞,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这时我着重指出:虽然每个人将自己画出的四边形的四个角加起来后结果不一样,但它们却为什么这么接近呢?我们的测量过程中有些什么问题呢?一席话激起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尝试、观察、讨论、交流,终于发现:在量角的时候,由于都是取整数,所以就会有误差,而且每量一次,都会有一次误差,量了四次,故误差就更大些。此时,我顺势询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减少这种误差呢?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只量一次。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只量一次呢?又是尝试、观察、讨论和交流。当学生们试图将四边形的四个角拼在一起去度量的时候,特征也就发现了:四个角拼成了一个“圆周”(其和为360°)。其次让学生动手度量课前收集到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实物的内角和。师:同学们,通过度量,你能给出什么结论。生:它们的内角和分别为360°,540°,720°。师:那么你通过这几个非凡多边形的内角情况,归纳猜想n(n≥3)边形的内角和?生1:可能和边长有关系。生2:360°=(4-2)·180°,540°=(5-2)·180°,720°=(6-2)·180°生3:由此归纳猜想其内角和为(n-2)·180°师:你能证实其猜想的准确性吗?师生共同探讨、交流,利用分割法,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运用归纳、类比法,将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的情境,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体味归纳法的妙用和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把握合情推理的有效手段——归纳法,锤炼思维,提高能力。
三、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通过测试或考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标准往往只注重解题的结果的唯一性,在追求规范划一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个性,淡漠了创新的欲望。因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摒弃过去那种只注重分数,“一卷定终生”的做法,而是多渠道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关注学生取得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应做到: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实施课堂观察评价方法:课堂观察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留心学生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注重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爱好,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课堂上我们常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看看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清楚、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观点,以此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二)建立学习成长记录档案:遵循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对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行成长记录档案评价方法。由学生自行安排,收集的内容为学生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满足的作业,典型试题的研究小成果,一道习题的多种解决与妙解,感慨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日记,给老师的建议等,使成长记录档案变成与教师交流的一种工具与途径,从而使学生逐渐对成长记录档案产生爱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能有意识的注重自己在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努力程度、进取过程、爱好、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三)建立可操作的多样化、多元化评估体系:设计学生课堂数学学习情况评定表、学生单元、学期学习情况评定表,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数学学习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评。指导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爱好、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和素质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结合家长的家庭作业反馈、观察记录情况等,逐月比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表现好的给予肯定和奖励,对表现少好的及时与他交流沟通和鼓励,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突出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殿堂,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发展品质、拓展视野、立志腾飞的摇篮。
④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树立科学合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以及分析和确定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数学 教学 方法 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教学方法相关内容推荐↓↓↓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好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方法的种类和手段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1、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 教育 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2、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作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4)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人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着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初中教学方法的实施
1、创建有效课堂是基础
教学是以课堂为载体进而开展的活动,所以,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就必须首先创设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唯有一个良好而有效的课堂才能够为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创设有效课堂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营造融洽课堂气氛
课堂之上的气氛是课堂环境的首要构成因素,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学习之中感受到一种愉悦感,进而帮助学生进行快乐学习。那么,该如何进行这种融洽课堂气氛的营造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始某一内容的教学之前,可以挑选出一些有趣的教学 故事 借助一种幽默的语言进行讲述。这样课堂上的气氛瞬间被幽默的话语和学生的笑声所充斥,课堂的气氛自然逐渐地融洽缓和起来。
2)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彼此进行沟通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解答疑难的地方。那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有效及时地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在有效课堂和教学的建设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正是基于此点,要求和谐师生的关系出现。和谐师生关系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推动教学的发展。和谐师生的关系主要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主动和学生谈心交流进而主动走进学生拉近两者的心理距离。
以上方法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有效课堂一旦得到构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调动同时有效教学这一目标也将实现。
2、发掘有效教法是关键
有效的课堂建立起来了,有效教学的基础有了,这时候需要教师发掘出具有可行性的有效教法从而推动有效教学的发展。笔者 总结 出三种有效教法。
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诞生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合理地创设出有效地教学情境尤其是生活情景,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有关的学习。合理地生活情景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走进数学,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对数学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心理优势。例如:进行“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运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进行某些例子的讲解时就可以适当地将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使得学生在看到题目的第一眼就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不是畏惧感。好比“正在新建中的某会议室的地面约500,现在要铺贴地板砖。”这一条件的创设教师就可以转化为“我们学校的小礼堂面积大约500,现在学校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开展活动准备将其进行翻新,要铺贴地板砖”。
就是这样的一种生活情景的设置帮助学生走进有关的数学问题,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题目的题设、条件和问题。
2)课后适当训练巩固教学成果
课堂教学无疑是教学环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教师还需要注意到一点是学生在课堂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新训练同样非常重要。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唯有在课后进行适当地训练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白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且为进行第一个阶段的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3、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教学、学习活动开展的主体,因此要想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重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有效教学创建中,注意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培养起学生的探究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整体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1)开展小组性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之中进行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逆向 反思 。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交错的网格式思考和探究。
凸显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方法有多种,以上几种仅仅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总结。当然要做好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工作,就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和提升。同时笔者也坚信,只要诸位数学教师不断进行分析和总结,就一定能够获得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初中数学不好怎么提高
1重视书本基础知识初中生学习数学书本上的知识是非常基础的一部分,大家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成绩,就一定要将书本的知识学习透彻,这样在做各种类型的练习题的时候才能够迎刃而解。
建议基础不好的初中生可以自己讲之前的书本内容从头到尾的多读几遍,相信你一定能够在细读的过程中理解很多问题,然后将该背下来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典型例题都背下来,这样一定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养成正确的听课方式很关键对于初中生来讲,课上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初中生一定要特别重视上课的时间,一定要高效利用好上课的黄金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就将老师将的重点内容消化好,这样课下在进行简单的复习就能够很轻松的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了。
这里我要建议大家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一般成绩不好的学生上课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而且也很难做到一节课完全聚精会神的听讲,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错过老师讲的重点知识点。所以大家提前预习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避免上课出现走神的情况,而且也能更好的跟上老师讲的课程。
3记笔记与解疑点在听课期间,学生应该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及时将重点内容整理到笔记上,当然如果课上的时间很紧迫,学生也可以简单标记一下,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整理总结。
要强调一点的是,在听课的过程或者平常做题的过程中,可能你会遇到一些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在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学明白,只有将所有的疑点都解决,自己的成绩才会变好!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初中生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是什么
★ 中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⑤ 如何指导徒弟熟练掌握教学熟悉教学研究方法
一、教研工作的三个层次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一般包含三个阶段,即教材探悉的起步阶段——教学过程研究的发展阶段——心理研究和课题实验研究的成熟阶段。这个成长过程体现了认知的层次性和渐进性。由此,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分为三个层次:(一)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成长的起步阶段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每位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必须经常对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认真研读,反复思考,熟练掌握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及对各知识点的要求。总的说来,教师钻研课程标准要做到以下四个明确:1.明确本科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理论和技能是什么,教学体系的结构,主要的思路和逻辑主线是什么。 2.明确教材的各部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3.明确哪些是教材中的基本现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4.明确每个部分的具体的教学目销族改的、要求是什么,并据此确定内容的教学档次。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档次。 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1.把教材读厚——微观备课 把教材读厚,就是要求教师要在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对教材精读细研,作深入细致地分析。把教材读厚,就是要求教师在钻营教材时多思考,多发问,对一些重点知识反复思考,将心得体会、疑问或评论和有关的参考资料放在一起,就会感到把书读厚了。把教材读厚,目的是把教材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越细、越深越好。这种由薄到厚的过程,是不断思考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对教材不断理解加工的过程。 2.把教材读薄——宏观备课 把教材读厚可以把细节搞清楚,但是,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教师还必须在精读细研的基础上,借助提要笔记、心得笔记,不断地对教材进行概括归纳,把握教材的要点,掌握其精神实质。只有这样对教材吃透吃深,我们的教学才有明确的方向性。我们才能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才可以制订出可行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穗盯到书本变薄了。这并不是学的知识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二)熟悉、研究教学过程——教师成长的发展阶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说,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各个教学细节,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的研究内容有很多,包括教法研究、学法研究和教学手段研究。教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教材的处理方法、教学思路设计、课堂结亏判构安排、教学语言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难点突破的方法等等。学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介绍学习经验,揭示学习的规律,预习、复习和考试的方法等等。教学手段的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如何利用教学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辅助手段包括挂图、投影、幻灯、录像、电视等等。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方面有好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三)研究教育教学——教师成长的成熟阶段 中小学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体会深刻,每个教师都有好多经验需要总结,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所以说,中小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存在信息闭塞,资料不足,时间少而散等不利因素。因此,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以应用研究为主。中小学教师的各方面的条件决定了他们的教研课题应以应用性为主,教师要不断从备课中、从教学中、从学习研究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研究这些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干什么,研究什么,相互促进。 2.以微观研究为主。所谓微观研究,就是要求教师研究的课题题目要小,把问题讲深讲透。例如,我们可以就一节课的导语设计、课堂小结的方法、词汇的学习等进行研究。由于课题比较小,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容易组织资料,也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3.以引入研究为主。引入研究就是要从自己的工作需要出发,引入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改造,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情况。
⑥ 作为一名师傅对徒弟指导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很多师傅有一身绝好的工作本领,辅导徒弟时也特别用心和努力,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原因在于这些师傅缺少恰当的辅导方式,所以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傅只有掌握和运用恰当的辅导方式,才能让“师带徒”变得事半功倍。 在辅导徒弟时,师傅可以采告罩知用以下四种方式。
陪同辅导
徒弟刚刚入职时,对于业务操作非常陌生,师傅应多让徒弟陪同自己一起工作,用陪同辅导的方式,帮助徒弟熟悉和掌握业务操作。陪同辅导的方式一般包含:准备、说明、示范、观察和反馈五个步骤。
角色扮演
在没有真实的工作情境时闷渣,师傅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辅导徒弟。袜消角色扮演是以情境模拟的方式,将现实工作中会碰到的情况重现,使徒弟学习在现实环境中,该如何处理此类状况。我们以陌拜展业为例,师傅使用角色扮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下:
1) 设定陌拜展业场景,其中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2) 设定陌拜的目标,如陌拜人员必须获取客户的姓名、联系方式、是否有借款需求等;
3) 角色扮演前师傅告知徒弟陌拜的流程及注意点,并做示范;
4) 由徒弟作为客户经理,师傅(或其他人员)扮演陌生客户,开展陌拜角色扮演;
5) 扮演双方必须有严肃的心态,扮演尽量逼真,而且不能随意更改设定的陌拜场景;
6) 师傅对角色扮演过程进行观察,并记录徒弟的优点的和不足;
7) 角色扮演后先让徒弟自我点评,师傅再将观察结果告知徒弟,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改善建议。
8) 同场景可再进行一次或两次,以巩固徒弟的技能,之后再换新场景进行练习。
⑦ 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单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 应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课堂是否有效,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具体看是否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怎样才能取得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的效果?
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 和谐师生的关系是实施有效学习的前提.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建立起和谐协调关系,才能促进教育过程顺利进行,使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平时无论在课内、外都要注意细心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挖掘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作为教师,注意教法得当,及时做好总结工作,抓好典型进行表扬和鼓励,为学生敞开心扉,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帮助学生。 从而促使学生尊重教师键携,接受教师的指导,认真积极地参加教学实践,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气氛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主体的作用。 教师用真情爱学生,给学生以温暖的感觉,树立自信心,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辛辣的讽刺,尖酸的挖苦,粗暴的数落,只会使学生无耐孝所适从,失去自信心,特别是对学困生,应多尊重他们,鼓励他们,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为主,使他们勇敢的抬起来,扬起理想的风帆,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总之,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提高整体课堂效果打下基础。
二\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是实施有效学习的关键.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相互协作,共同研究,主动地学。数学课堂就不再枯燥,学习不再是苦事,学校是寓教于乐的天地,配合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给学生省时间,实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下河”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但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强烈要求,要想方设法地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 是实施有效学习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 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三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才能理解的更深刻,才能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为此, 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有效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稿亩伏团队精神。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方面:(1)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学生通过预习,对课堂知识有了基本了解,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存有疑问,这样在听课时就有所选择,可以克服盲目与被动,从而把被动接受教学转化为主动求知的过程。因此做好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对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学习重点、难点时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由被动的“光听不说”转变为“既听又说”。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独见性,使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例如:让同学动手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图形中的三条高。学生之间图形对照,可得到①三条高相交于同一点,②锐角三角形中,它们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中,它们交点在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中,它们交点在三角形外。再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小组讨论,尝试能不能通过三条高交点位置判断它是哪种三角形?开始,小组成员只是悄悄轻声的,支离破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来在组际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可以,这时学生看书上的结论,验证一下自己的说法对不对。教师把学习和重点、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切实有效的讨论。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然而,许多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问题重组。就探索性而言,对于弱探索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强化,对于强探索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弱化,即让它具有层次感、可操作性。对于一个确定性的命题我们也可以把它改变成一个开放性的命题,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4)| 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
此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具体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合作学习,并不是桌子简单拼凑;自主学习并不是一切都迁就学生;用好教材,而不是“孤立”文本;探究性学习不能泛滥,接受式学习并非过时;落实“三维目标”,并非是淡化“双基”。 总之, 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 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学生学习不是单纯的吸收。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善于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教师要充当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
⑧ 数学家教老师怎么教
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训练的学科,以下盯纤是一些数学老师教学的建议:
1. 建立数学基础:老师需要检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确保他们了解基础概念和技能。可以通过自测和测试来评估学生的水平,并提供必要的辅导。
2. 教授解题方法:数学老师需要教给学生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老师应该指导他们识别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3. 提供批判性思维: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父母或教师的观点。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数学中更好的激埋表现。
4. 鼓励练习:数学需要不断的练习,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经常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支持。这样可以帮助明则蚂学生对数学技能产生信心,并提高他们的能力。
5. 制定计划: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
6. 利用数量工具:现代技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数量工具,如计算器和计算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使用以上策略,数学老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体验。
⑨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
导语:我们说,学习初中数学不同于学习其它的学科偏重于记忆,如果学习数学偏重于死记硬背,那么要学习好数学则是很难的。我们要引导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初中学生学习好数学一定要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性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
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或者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
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
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
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
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二、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不大,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初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创新教育评价方法,巩固教育效果
课堂教育评价的意图是全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心,推进学生的全部发展。在自立探求为主的课堂上老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展开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以鼓励评价为主,既评价学习进程又评价学习成果,有助于推进学生探求学习。选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表现学生团体才智,发扬学生协作学习、互助学习,培育学生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应是组织者、引导着、协作者,有用教育要以学生的前进和发展为主旨。在新课程理念下,施行有用教育要杰出老师的主导地位,紧紧围绕教育三维目标,激起学生参加课堂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干非常好地施行有效教育。
四、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五、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初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我们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积极学习新课标所倡导的诸多先进理念,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良性发展,进而为促进初中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好充分准备。
⑩ 数学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小学自主探索是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创新”的培养目标,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教师要精心选择课堂教学策略,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没晌启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接、移、剪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转化为长方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师创设的问题中,学生动脑探索,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二、亲历建构过程,引导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性。而新课程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创造。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三、解决实际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枯如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学习氛围中,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创新,升华自主探究
数学创造性思维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操作性思维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创造的“激流”和“冲浪”,学生就能冲出定势,从中发现规律,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去品尝成功的愉悦。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起,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要充分发挥谨顷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能想,能做,会想,会说,会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