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小学奥数学哪些知识点

小学奥数学哪些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3-05-21 06:36:38

‘壹’ 小学奥数七大模块的主要知识点

模块一:计算模块1、速算与巧算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繁分数运算3、循环小数化分数与混合运算4、等差及等比数列5、计算公式综合6、分数计算技巧之裂项、换元、通项归纳7、比较与估算8、定义新运算9、解方程
模块二:数论模块1、质数与合数2、因数与倍数3、数的整除特征及整除性质4、位值原理5、余数的性质6、同余问题7、中国剩余定理(逐级满足法)8、完全平方数9、奇偶分析10、不定方程11、进制问题12、最值
模块三:几何模块(一)直线型1、长度与角度2、格点与割补3、三角形等积变换与一半模型4、勾股定理与弦图5、五大模型(二)曲线型1、圆与扇形的周长与面积2、图形旋转扫过的面积问题(三)立体几何1、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2、平面图形旋转成的立体图形问题3、平面展开图

模块四:行程模块1、简单相遇与追及问题2、环形跑道问题3、流水行船问题4、火车过桥问题5、电梯问题6、发车间隔问题7、接送问题8、时钟问题9、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10、多次相遇追及问题11、方程与比例法

模块五:应用题模块1、列方程解应用题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3、比例应用题4、工程问题5、浓度问题6、经济问题7、牛吃草

模块六:计数模块1、枚举法之分类枚举、标数法、树形图法2、分类枚举之整体法、对应法、排除法3、加乘原理4、排列组合5、容斥原理6、抽屉原理7、归纳与递推8、几何计数9、数论计数

模块七:杂题1、从简单情况入手2、对应与转化思想3、从反面与从特殊情况入手思想4、染色与覆盖5、游戏与对策6、体育比赛问题7、逻辑推理问题8、数字谜9、数独

‘贰’ 小学生奥数知识点(四篇)

【 #小学奥数# 导语】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xx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生奥数知识点(四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生奥数知识点

抽屉原理:

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4=4+0+0②4=3+1+0③4=2+2+0④4=2+1+1

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①k=[n/m]+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

②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

理解知识点:[X]表示不超过X的整数。

例[4.351]=4;[0.321]=0;[2.9999]=2;

关键问题: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

【篇二】小学生奥数知识点

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棚指个量:a1,an,d,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

数列和公式:sn,=(a1+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an+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篇三】小学生奥数知识点

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年龄问题:已知两人的年龄,求若干年前或若干年后两人年龄之间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叫做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解题规律:抓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数(常数),而倍数却是每年都在变化的这个关键。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8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⑴父子年龄的差是多少?

54–18=36(岁)

⑵几年前父亲年龄比儿子年龄大几倍?

7-1=6

⑶几年前儿子多少岁?

36÷6=6(岁坦猛)

⑷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18–6=12(年)

答: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让和桥

【篇四】小学生奥数知识点

数的整除:

一、基本概念和符号:

1、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

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因为符号“∵”,所以的符号“∴”;

二、整除判断方法:

1、能被2、5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5整除。

2、能被4、25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4、25整除。

3、能被8、125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8、125整除。

4、能被3、9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9整除。

5、能被7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数之差能被7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倍后能被7整除。

6、能被11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整除。

②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

③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后能被11整除。

7、能被13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倍后能被13整除。

三、整除的性质:

1、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2、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乘以c也能被b整除。

3、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4、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叁’ 小学奥数知识点大汇总

小升初 的过程中,竞赛成绩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谈到竞赛就离不开奥数。以下是 小学奥数题 知识点大汇总: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耐闭神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态厅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昌亏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9.平均数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10.抽屉原理

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4=4+0+0②4=3+1+0③4=2+2+0④4=2+1+1

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①k=[n/m]+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

②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

理解知识点:[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例[4.351]=4;[0.321]=0;[2.9999]=2;

关键问题: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

11.定义新运算

基本概念: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注意事项: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12.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an,d,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

数列和公式:sn,=(a1+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an+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十进制:用0~9十个数字表示,逢10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十位上的2表示20,百位上的2表示200。所以234=200+30+4=2102+310+4。

=An10n-1+An-110n-2+An-210n-3+An-310n-4+An-410n-5+An-610n-7+……+A3102+A2101+A1100

注意:N0=1;N1=N(其中N是任意自然数)

二进制:用0~1两个数字表示,逢2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An2n-1+An-12n-2+An-22n-3+An-32n-4+An-42n-5+An-62n-7

+……+A322+A221+A120

注意:An不是0就是1。

十进制化成二进制:

①根据二进制满2进1的特点,用2连续去除这个数,直到商为0,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按自下而上依次写出即可。

②先找出不大于该数的2的n次方,再求它们的差,再找不大于这个差的2的n次方,依此方法一直找到差为0,按照二进制展开式特点即可写出。

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基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直线特点: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

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

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

①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

②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1);

③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

④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1+2×2+3×3+…+行数×列数

1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质因数: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N=,其中a1、a2、a3……an都是合数N的质因数,且a1

求约数个数的公式:P=(r1+1)×(r2+1)×(r3+1)×……×(rn+1)

互质数: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6.约数与倍数

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的性质:

1、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

2、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

3、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4、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m。

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

18的约数有:1、2、3、6、9、18;

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

那么12和18最大的公约数是:6,记作(12,18)=6;

求最大公约数基本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

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

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8的倍数有:18、36、54、72……;

那么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108……;

那么12和18最小的公倍数是36,记作[12,18]=36;

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1、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7.数的整除

一、基本概念和符号:

1、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

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因为符号“∵”,所以的符号“∴”;

二、整除判断方法:

1.能被2、5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5整除。

2.能被4、25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4、25整除。

3.能被8、125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8、125整除。

4.能被3、9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9整除。

5.能被7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数之差能被7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倍后能被7整除。

6.能被11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整除。

②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

③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后能被11整除。

7.能被13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倍后能被13整除。

三、整除的性质:

1.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2.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乘以c也能被b整除。

3.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4.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18.余数及其应用

基本概念:对任意自然数a、b、q、r,如果使得a÷b=q……r,且0

余数的性质:

①余数小于除数。

②若a、b除以c的余数相同,则c|a-b或c|b-a。

③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加上b除以c的余数的和除以c的余数。

④a与b的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与b除以c的余数的积除以c的余数。

19.余数、同余与周期

一、同余的定义:

①若两个整数a、b除以m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于模m同余。

②已知三个整数a、b、m,如果m|a-b,就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a≡b(modm),读作a同余于b模m。

二、同余的性质:

①自身性:a≡a(modm);

②对称性:若a≡b(modm),则b≡a(modm);

③传递性:若a≡b(modm),b≡c(modm),则a≡c(modm);

④和差性: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a-c≡b-d(modm);

⑤相乘性: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

⑥乘方性:若a≡b(modm),则an≡bn(modm);

⑦同倍性:若a≡b(modm),整数c,则a×c≡b×c(modm×c);

三、关于乘方的预备知识:

①若A=a×b,则MA=Ma×b=(Ma)b

②若B=c+d则MB=Mc+d=Mc×Md

四、被3、9、11除后的余数特征:

①一个自然数M,n表示M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n(mod9)或(mod3);

②一个自然数M,X表示M的各个奇数位上数字的和,Y表示M的各个偶数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Y-X或M≡11-(X-Y)(mod11);

五、费尔马小定理:如果p是质数(素数),a是自然数,且a不能被p整除,则ap-1≡1(modp)。

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基本概念与性质: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

常用方法:

①逆向思维方法:从题目提供条件的反方向(或结果)进行思考。

②对应思维方法:找出题目中具体的量与它所占的率的直接对应关系。

③转化思维方法:把一类应用题转化成另一类应用题进行解答。最常见的是转换成比例和转换成倍数关系;把不同的标准(在分数中一般指的是一倍量)下的分率转化成同一条件下的分率。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确定不同的标准为一倍量。

④假设思维方法:为了解题的方便,可以把题目中不相等的量假设成相等或者假设某种情况成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然后再进行调整,求出最后结果。

⑤量不变思维方法:在变化的各个量当中,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不论其他量如何变化,而这个量是始终固定不变的。有以下三种情况:A、分量发生变化,总量不变。B、总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的分量不变。C、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但分量之间的差量不变化。

⑥替换思维方法:用一种量代替另一种量,从而使数量关系单一化、量率关系明朗化。

⑦同倍率法:总量和分量之间按照同分率变化的规律进行处理。

⑧浓度配比法:一般应用于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的状况。

21.分数大小的比较

基本方法:

①通分分子法:使所有分数的分子相同,根据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分母的关系比较。

②通分分母法:使所有分数的分母相同,根据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分子的关系比较。

③基准数法:确定一个标准,使所有的分数都和它进行比较。

④分子和分母大小比较法:当分子和分母的差一定时,分子或分母越大的分数值越大。

⑤倍率比较法:当比较两个分子或分母同时变化时分数的大小,除了运用以上方法外,可以用同倍率的变化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具体运用见同倍率变化规律)

⑥转化比较方法:把所有分数转化成小数(求出分数的值)后进行比较。

⑦倍数比较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得数和1进行比较。

⑧大小比较法:用一个分数减去另一个分数,得出的数和0比较。

⑨倒数比较法:利用倒数比较大小,然后确定原数的大小。

⑩基准数比较法:确定一个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比较。

22.分数拆分

一、将一个分数单位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和的公式:

①=+;

②=+(d为自然数);

23.完全平方数

完全平方数特征:

1.末位数字只能是:0、1、4、5、6、9;反之不成立。

2.除以3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

3.除以4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

4.约数个数为奇数;反之成立。

5.奇数的平方的十位数字为偶数;反之不成立。

6.奇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奇数;偶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偶数。

7.两个相临整数的平方之间不可能再有平方数。

平方差公式:X2-Y2=(X-Y)(X+Y)

完全平方和公式:(X+Y)2=X2+2XY+Y2

完全平方差公式:(X-Y)2=X2-2XY+Y2

24.比和比例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

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

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

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25.综合行程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6.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

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②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③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基本思路:

①假设工作总量为“1”(和总工作量无关);

②假设一个方便的数为工作总量(一般是它们完成工作总量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利用上述三个基本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间的两两对应关系。

经验简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7.逻辑推理

小学奥数 基本方法简介:

①条件分析—假设法: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

②条件分析—列表法: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③条件分析——图表法: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④逻辑计算: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⑤简单归纳与推理: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28.几何面积

基本思路:

在一些面积的计算上,不能直接运用公式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图形进行割补,平移、旋转、翻折、分解、变形、重叠等,使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进行计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记忆一些常规的面积规律。

奥数题 常用方法:

1.连辅助线方法

2.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4.利用特殊规律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条边都可求出面积。(斜边的平方除以4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②梯形对角线连线后,两腰部分面积相等。

③圆的面积占外接正方形面积的78.5%。

29.立体图形

长方体

8个顶点;6个面;相对的面相等;12条棱;相对的棱相等;S=2(ab+ah+bh)V=abh=Sh

正方体

8个顶点;6个面;所有面相等;12条棱;所有棱相等;S=6a2V=a3

圆柱体

上下两底是平行且相等的圆;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S=S侧+2S底S侧=ChV=Sh

圆锥体

下底是圆;只有一个顶点;l:母线,顶点到底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S=S侧+S底

S侧=rlV=Sh

球体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球的半径。S=4r2V=r3

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小学奥数题 基本思路:

1、按照行程问题中的思维方法解题;

2、不同的表当成速度不同的运动物体;

3、路程的单位是分格(表一周为60分格);

4、时间是标准表所经过的时间;

合理利用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更多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练习》》 http://www.hujiang.com/c/xxas/

‘肆’ 小学奥数必须掌握的30个知识点

端正对奥数的认识

因为一些地方在小升初选拔时禁止涉及到“奥数”的内容,以及有些辅导机构故意选择一些“偏”“怪”的“阴题”,使得人们大有“谈奥色变”的感觉。其实,数学确实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奥数的世界更是魅力无穷,它会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拓宽思路,对一生的发展更是一种积累。特别是小学奥数,是中国传统算术的精华。我想在小学阶段接触奥数更是有益无害的。

开始学习奥数的时间

1、一二年级的儿童,年纪尚小,处在小学低年级,理解问题非常单一,阅读能力不强。这个时候的知识学习需要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孩子学习的特点,通过游戏、儿歌、口诀等有意思的方式,寓教于乐,以激发孩子对奥数学习的兴趣为主。这个阶段学习奥数的重点是训练基础的计算能力、认识图形和简单的推理。

2、三年级的儿童,已经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数学计算能力,一些儿童对于数学的兴趣已经开始显现,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增长,长时记忆能力有显着的提高;这时大多数的儿童在学习奥数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对于知识的理解开始登上新台阶。奥数世界趣味无穷,当学习了一个阶段后,学习的信心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时奥数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到开阔了视野,并可弥补了普通课堂上知识的不足,满足孩子对于普通课堂上的知识“吃不饱”的情况。

3、从现行的各种奥数课本的知识编排体系上看,三年级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三年级链枣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种奥数的基础知识:包括整数的各种简便计算及其运算定律、平面几何图形的各种计数方法和规律、各类典型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等,尤其是各类典型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那是差不多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乃至高中阶段各类应用题的基础,对于整个数学学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怪乎有的奥数老师说,“如果学习奥数不学三年级的课程,你就很难真正走进奥数的殿堂游唤如”。从此,可以看出奥数课本三年级课程的重要。可以这么说:只从学习奥数三年级的课程起,你才是真正开始了学习奥数。

4、从学校中学生的发展规律来看,通常我们称三、四年级的学生是“最容易分化的年级的学生”,这是说,三四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一般是身体上和心理上都会发生某种发展和变化,直至导致学生在学习或者纪律上都会有一些变化:有的学生会在学习和纪律上飞速进步,而有的学生会停步不前,更有甚者,一部分学生会在学习和纪律上表现出“后进”的一些迹象,这就会在班级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如没有有效的改正方法,很有可能就会导致那些“后进”学生,在整个学生时代都会“后进

学习奥数的一些建议

1、区别对待

并不是每一个小学生都适合学习奥数,家长和教师一定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对于数学的兴趣。数学成绩好,愿意接受奥数知识是学习奥数的前提。如果神启学生本身数学课堂知识尚不能完全接受、理解,再让他学习奥数是给学生增加负担,且没有什么好的效果。

2、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做任何事情,如果是“我要做”,那么这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高,如果是“要我做”,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即使成功了,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学习奥数应该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感觉学习奥数的趣味,他才能更加感兴趣,更加真心投入,才有可能学好奥数 。

3、坚持并让孩子体味到成功的快乐

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提高兴趣,不断品味成功的喜悦,持久的坚持,诸多因素才能最后铸就成功

学习奥数是一项工程。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情况,认真的制定学习计划,讲究方法,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伍’ 小学奥数知识点

知识导航

找规律在奥数题目中属于常见题型,主要分为找规律填图和找规律填数。在之前的课程里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这一类型的题,这一讲我们继续加深对这一类型题目的认识和理解。小朋友们,要认真观察、勇敢地去探索规律,相信你们都能找出空缺的数。

精典例题

例1:找规律填数。

(1)1,3,5,7,( ),( )。

(2)65,60,55,50,( ),( )。

(3)1,10,100,1000,( ),( )。

(4)1,2,4,7,11,( ),( )。

(5)1,2,4,8,( ),( )。

(6)1,3,4,7,11,( ),( ),( )。

思路点拨

第(1)题,从左往右依次增加;

第(2)题从左往右依次减少;

第(3)题,从左往右依次在末尾添加一个,或者说依次乘;

第(4)题从左往右,相邻两个数相差1,2,3,4……

第(5)题中,1×2=2,2×2=4,4×2=8,所以,8×2= ……

第(6)题中,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等于前面两个数的和。

学以致用

1.仔细观察每组数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 )、22、26

(2)3、6、9、12、( )、18、21

(3)33、28、23、( )、13、( )、3

(4)55、49、43、( )、31、( )、19

2.仔细观察每组数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2、4、7、( )、16、22

(2)10、11、13、16、20、( )、31

(3)9、11、拆塌15、21、29、( )、51

(4)3、4、6、10、18、( )、66

3.找规律填数。

(1)1,5,9,13,( ),21,( ),( )

(2)21,4,18,5,15,6,( ),( )

(3)2,卜弊3,8,8,14,13,20,( ),( )

(4)( ),( ),49,36,25,16,( )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旅弊圆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

(1)计算:1+2+3+4+5+6+7+8+9

=5×9中间数是5

=45共9个数

(2)计算:1+3+5+7+9

=5×5中间数是5

=25共有5个数

(3)计算:2+4+6+8+10

=6×5中间数是6

=30共有5个数

(4)计算:3+6+9+12+15

=9×5中间数是9

=45共有5个数

(5)计算:4+8+12+16+20

=12×5中间数是12

=60共有5个数

2.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

(1)计算:

1+2+3+4+5+6+7+8+9+10

=(1+10)×5=11×5=55

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1,末数是10.

(2)计算:

3+5+7+9+11+13+15+17

=(3+17)×4=20×4=80

共8个数,个数的一半是4,首数是3,末数是17.

(3)计算:

2+4+6+8+10+12+14+16+18+20

=(2+20)×5=110

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2,末数是20.

四、基准数法

(1)计算:23+20+19+22+18+21

解:仔细观察,各个加数(多品小学教育张老师分享)的大小都接近20,所以可以把每个加数先按20相加,然后再把少算的加上,把多算的减去.

23+20+19+22+18+21

=20×6+3+0-1+2-2+1

=120+3=123

6个加数都按20相加,其和=20×6=120.23按20计算就少加了“3”,所以再加上“3”;19按20计算多加了“1”,所以再减去“1”,以此类推.

(2)计算:102+100+99+101+98

解:方法1:仔细观察,可知各个加数都接近100,所以选100为基准数,采用基准数法进行巧算.

102+100+99+101+98

=100×5+2+0-1+1-2=500

方法2:仔细观察,可将5个数重新排列如下:(实际上就是把有的加数带有符号搬家)

102+100+99+101+98

=98+99+100+101+102

=100×5=500

可发现这是一个等差连续数的求和问题,中间数是100,个数是5.

‘陆’ 小学奥数必须掌握的30个知识点

16.约数与倍数
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公约数的性质:

1、 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

2、 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

3、 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约数的约数。

4、 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公约数乘以m。

例如:12的约数有则则1、2、3、4、6、12;

18的约数有:1、2、3、6、9、18;

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

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是:6,记作(12,18)=6;

求公约数基本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

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

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公约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8的倍数有:18、36、54、72……;

那么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108……;

那么12和18最小的公倍数是36,记作[12,18]=36;

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两个数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1、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7.数的整除

一、基本概念和符号:

1、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

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因为符号“∵”,所以的符号“∴”;

二、整除判断方法:

1. 能被2、5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5整除。

2. 能被4、25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型银数能被4、25整除。

3. 能被8、125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8、125整除。

4. 能被3、9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9整除。

5. 能被7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数之差能被7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卜盯宴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倍后能被7整除。

6. 能被11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整除。

②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

③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后能被11整除。

7. 能被13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倍后能被13整除。

三、整除的性质:

1.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2.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乘以c也能被b整除。

3.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4.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18.余数及其应用

基本概念:对任意自然数a、b、q、r,如果使得a÷b=q……r,且0

余数的性质:

①余数小于除数。

②若a、b除以c的余数相同,则c|a-b或c|b-a。

③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加上b除以c的余数的和除以c的余数。

④a与b的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与b除以c的余数的积除以c的余数。

19.余数、同余与周期

一、同余的定义:

①若两个整数a、b除以m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于模m同余。

②已知三个整数a、b、m,如果m|a-b,就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a≡b(mod m),读作a同余于b模m。

二、同余的性质:

①自身性:a≡a(mod m);

②对称性:若a≡b(mod m),则b≡a(mod m);

③传递性:若a≡b(mod m),b≡c(mod m),则a≡ c(mod m);

④和差性:若a≡b(mod m),c≡d(mod m),则a+c≡b+d(mod m),a-c≡b-d(mod m);

⑤相乘性:若a≡ b(mod m),c≡d(mod m),则a×c≡ b×d(mod m);

⑥乘方性:若a≡b(mod m),则an≡bn(mod m);

⑦同倍性:若a≡ b(mod m),整数c,则a×c≡ b×c(mod m×c);

三、关于乘方的预备知识:

①若A=a×b,则MA=Ma×b=(Ma)b

②若B=c+d则MB=Mc+d=Mc×Md

四、被3、9、11除后的余数特征:

①一个自然数M,n表示M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n(mod 9)或(mod 3);

②一个自然数M,X表示M的各个奇数位上数字的和,Y表示M的各个偶数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Y-X或M≡11-(X-Y)(mod 11);

五、费尔马小定理:如果p是质数(素数),a是自然数,且a不能被p整除,则ap-1≡1(mod p)。

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基本概念与性质: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

常用方法:

①逆向思维方法:从题目提供条件的反方向(或结果)进行思考。

②对应思维方法:找出题目中具体的量与它所占的率的直接对应关系。

③转化思维方法:把一类应用题转化成另一类应用题进行解答。最常见的是转换成比例和转换成倍数关系;把不同的标准(在分数中一般指的是一倍量)下的分率转化成同一条件下的分率。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确定不同的标准为一倍量。

④假设思维方法:为了解题的方便,可以把题目中不相等的量假设成相等或者假设某种情况成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然后再进行调整,求出最后结果。

⑤量不变思维方法:在变化的各个量当中,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不论其他量如何变化,而这个量是始终固定不变的。有以下三种情况:A、分量发生变化,总量不变。B、总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的分量不变。C、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但分量之间的差量不变化。

⑥替换思维方法:用一种量代替另一种量,从而使数量关系单一化、量率关系明朗化。

⑦同倍率法:总量和分量之间按照同分率变化的规律进行处理。

⑧浓度配比法:一般应用于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的状况。

21.分数大小的比较

基本方法:

①通分分子法:使所有分数的分子相同,根据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分母的关系比较。

②通分分母法:使所有分数的分母相同,根据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分子的关系比较。

③基准数法:确定一个标准,使所有的分数都和它进行比较。

④分子和分母大小比较法:当分子和分母的差一定时,分子或分母越大的分数值越大。

⑤倍率比较法:当比较两个分子或分母同时变化时分数的大小,除了运用以上方法外,可以用同倍率的变化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具体运用见同倍率变化规律)

⑥转化比较方法:把所有分数转化成小数(求出分数的值)后进行比较。

⑦倍数比较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得数和1进行比较。

⑧大小比较法:用一个分数减去另一个分数,得出的数和0比较。

⑨倒数比较法:利用倒数比较大小,然后确定原数的大小。

⑩基准数比较法:确定一个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比较。

22.分数拆分

一、 将一个分数单位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和的公式:

① =+;

②=+(d为自然数);

23.完全平方数

完全平方数特征:

1. 末位数字只能是:0、1、4、5、6、9;反之不成立。

2. 除以3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

3. 除以4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

4. 约数个数为奇数;反之成立。

5. 奇数的平方的十位数字为偶数;反之不成立。

6. 奇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奇数;偶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偶数。

7. 两个相临整数的平方之间不可能再有平方数。

平方差公式:X2-Y2=(X-Y)(X+Y)

完全平方和公式:(X+Y)2=X2+2XY+Y2

完全平方差公式:(X-Y)2=X2-2XY+Y2

24.比和比例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

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

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

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25.综合行程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6.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

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②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③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基本思路:

①假设工作总量为“1”(和总工作量无关);

②假设一个方便的数为工作总量(一般是它们完成工作总量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利用上述三个基本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间的两两对应关系。

经验简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7.逻辑推理

基本方法简介:

①条件分析—假设法: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

②条件分析—列表法: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③条件分析——图表法: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④逻辑计算: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⑤简单归纳与推理: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28.几何面积

基本思路:

在一些面积的计算上,不能直接运用公式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图形进行割补,平移、旋转、翻折、分解、变形、重叠等,使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进行计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记忆一些常规的面积规律。

常用方法:

1. 连辅助线方法

2. 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 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4. 利用特殊规律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条边都可求出面积。(斜边的平方除以4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②梯形对角线连线后,两腰部分面积相等。

③圆的面积占外接正方形面积的78.5%。

29.立体图形

长 方 体

8个顶点;6个面;相对的面相等;12条棱;相对的棱相等; S=2(ab+ah+bh) V=abh =Sh

正 方 体

8个顶点;6个面;所有面相等;12条棱;所有棱相等; S=6a2 V=a3

圆柱体

上下两底是平行且相等的圆;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 S=S侧+2S底 S侧=Ch V=Sh

圆锥体

下底是圆;只有一个顶点;l:母线,顶点到底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S=S侧+S底

S侧=rl V=Sh

球体 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球的半径。 S=4r2 V=r3

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基本思路:

1、 按照行程问题中的思维方法解题;

2、 不同的表当成速度不同的运动物体;

3、 路程的单位是分格(表一周为60分格);

4、 时间是标准表所经过的时间;

合理利用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阅读全文

与小学奥数学哪些知识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