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预习数学
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而数学预习又不同于语文的预习,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比如熟悉字词、读通课文等等。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而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因此,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运帆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
(1)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预习不是浏览课本,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对于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问要做好标注,发现问题也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A、举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一定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对钝角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学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许多钝角。这个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
B、动手实践来感受概念。《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长方体和在正方体的认识》的预习中,我指导学生在身边找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像火柴盒、魔方、药盒、数学课本等,并让学生动手去数一数、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使他们有一个感性的体会,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区别。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C、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档烂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正方体的特点与长方体的特点进行对比。再如预习《除法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除法与乘法进行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中国络。
2、数学计算课的预习
数学是姓数的,数的计算自然成了数学课中的重头戏。虽说计算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
(1)看懂例题
老师应该相信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该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在计算课的编排上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了,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2)尝试练习
新教材往往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剩余的几种情况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旁蠢雹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⒊数学操作课的预习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那么,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我们在课前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如在教学《测量》时,学生通过看书就会很自觉地准备好尺子。再如,有些操作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如教学《统计》一课时,要学生统计家里一个月的费用支出情况,这时,我们就可以将它作为预习的内容,让他们在课前完成。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已经适应时代的需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所以,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都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还有课前基于教材内容所进行的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调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都是课堂上特有的课程资源活,将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使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来,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B. 一年级孩子学习数学有什么好办法
为了帮助家长对小学数学教材有所了解,我们试从下述几个方面作些介绍: 要了解一年级数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学期: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以内的数,1到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式题。 (2)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识(会看整点钟)。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4)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学期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王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2.帮助孩子掌握数的概念。 孩子在入学前,可能会数会认20以内的数,但不等于了解这些数的实际意义。家长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1)认识一个数的数值,建立基数的概念。如“5”是一个抽象的数值,要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说明“5”所表示的实际数量。如“国旗上面有五个五角星,每个五角星又有五个角”,“一只手有5个指头,家里有5口人,5个苹果……。”还能表示可看到的一些连续量,如往盆里倒5杯水,量一根长5尺的麻绳,时钟敲了五下……。从而使孩子知道一个抽象的数可能表示的实际数量是很丰富的。 (2)认识一个数的序数,建立序数的概念。就是要认识一个数或一个物体在一个自然数列或一组物体中的位置和次序。如:应知道“7”在“6”和“8”中间;7大于6,但7小于8,训练孩子用多种方式练习计数。首先,按自然数数列逐个出现以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利于对数序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利用儿童生活实际中的数字材料让儿童顺数、倒数或嵌数。教孩子知道用来表示数量多少的数叫做基数。如1个、2个、3求书、4辆车、5个茶杯……用来表示次序的数叫做序数。如第 一、第 二、第三本、第四辆、第五个座位……。 (3)认识数位,掌握十进制的概念。知道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的。认识20以内的数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逢十进一的情况,要求孩子认识满了十就要有一个大的新计数单位出现,即,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掌握数位的顺序和进率,这是读数和写数的基础。 (4)正确的读数和写数。孩子第一次学习读数和写数,可将数字形象化,并编成儿歌:1象小棒,2象小鸭,3象耳朵,4象小旗,5象称钩。6象电灯泡。7象镰刀,8象把子。9象哨子,指导孩子写数要求严格掌握每个数字笔顺和结构,写得正确、匀称、规范、迅速,不能乱画或倒笔,区别易混的6和9、9和7,着重练习难写的数字8和0。 (5)正确认识“0”的意义。家长如果问孩子“0”表示什么?孩子会说。“0”表示一个也没有。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不全面的。“0”还可以表示温度,摄氏0度时,水就结冰了,能说没有温度吗?“0”还可以表示起点,如:数轴和米尺的起点就用0来表示。0在1的前面。“0”还可以占住数位,少了0或多了0,数就会发生变化。 3.让孩子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加、减运算的基础。 掌握数的组成、建立数群的概念。数的组成就是说一个数由哪几个数组成的,或一个数有几种分法。数的组成知识是计算加、减法的基础,儿童掌握数的组成越多,越牢固,计算的方法就越灵活,越快。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是20以内数的计算基础,20以内数的计算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说指导孩子学好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很重要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熟练掌握,在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学生对10以内的组成与分解的熟练程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数的组成与分解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4.加强口算训练,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现行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要能够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这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口算训练是很重要的一项训
C.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就是细心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
1.让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愿意听他的课。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吸引学生听课。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明睁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亲近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努力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要用真诚的话语鼓励和体态语言表扬他们。
同时,由于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应将抽象转化为形象,让单调变为有趣,创设情景,以情生趣,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在课堂的结构上注意动静搭配,合理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调节学生听讲情绪。
2.让学生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同伴间的互动是智慧的碰撞,倾听同伴的发言也同样重要。在数学课堂上,一年级学生的发言往往出现重复或只顾自己抢着说。为此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且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其次,教育学生倾听同伴发言,要欣赏别人的长处,也要发现别人的不足。可采用听后评议的方法,即让学生边听边想:小明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有意见?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并提出意见的习惯。再次,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组织学生轮流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课,老师作为“学生”在倾听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倾听时的表情,提出意见时的口气、语调等都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么思考激巧岁便是智慧的起点,积极思考更是一种智慧的力量。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1.养成认真思考每个问题的习惯。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家长经常会问:“今天老师请你发言了吗?”因为家长知道,发言表示思考了。可是,一个班一般有四五十个人,一堂课不大可能每个孩子都发言,更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发言。因此我们要纠正发言才思考的不良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不管老师有没有请你发言,你都应该认真思考每个问题,还要对照别人的发言与老师的评价,反思与调整自己的思考。
2.不能禁锢孩子的思维,鼓励孩子多角度看问题。
孩子不是我们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有权利走自己的路。一年级的孩子,常常有一些幼稚的观点,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这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是他们成长的收获。所以,当孩子有了和我们相左的意见时,千万不要把它一棍子打死,要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恰当地提出建议。相反,我宽桥们还应该鼓励孩子多角度、多个侧面地看待问题,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三、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
我们人类生活离不开社会,也就离不开交流。同样,学习数学也离不开相互的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1.与自我交流,调整认知。
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先与自己说一说,与心中的“我”进行交流。一方面,通过与自我的交流,孩子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认识趋于完善,或加深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与自我的交流,可以反思自己原有的思考,调整原先的认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2.与他人交流,提升认知。
数学课上,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老师相互交流,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无论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是在集体交流中,我们都应该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鼓励每个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交流中,既要鼓励孩子愿意赞赏、欣赏他人的见解,又要鼓励孩子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
四、培养学生有效合作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合作学习没有必要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
1.遵循教学原则,构建合作小组。
一年级孩子的合作学习,可以是同桌进行,也可以是小组进行。为发挥小组学习的交流、互助、合作功能,合作小组不能随意性分配,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特长、学习基础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动、协调和谐”原则把学生进行分成分组。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组内的学生不宜过多,一般以四人小组为主。
2.建立合作机制,促进有效合作。
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合作学习时,要听从组长的进行分工及安排,合作中各负其责且灵活互补。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可定期或针对性的进行角色轮换,组长可以轮流当,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还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如操作不能争、抢,要懂得谦让与宽容;每个人都要参与,要有次序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养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习惯等等,从而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3.运用科学评价,激发合作兴趣。
小组学习的评价应以评集体和评个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在小组学习时,组内的学生都是小老师,及时对组内发言的同学指出错误和不足,在自己组内展开表扬与批评。而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中,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表扬与批评,进行组际间的竞争。这样就促使在小组学习时小组内每个组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深深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五、培养学生细致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作业习惯得从一年级开始。
1.给学生良好的作业环境。
不同环境下的作业质量绝对是不一样的。数学课堂上完成的作业从书写质量、正确率等方面明显比课外作业好。因此我们要坚持做到不拖课,让孩子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作业时,要求学生做到一个字:静。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规定作业时间,督促孩子做作业专心致志,不能放任他们边玩边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要求孩子自己检查一遍并整理好所有学习用品。
2.养成不慌不忙的作业习惯。
贪玩是一年级的孩子的天性,孩子总以为先做完作业可以先玩,于是应付了事。我们要改变孩子这样的想法,要教会学生认真作业的方法,养成不慌不忙的作业习惯。作业前,听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再动笔做。作业时,认真思考,认真书写,每做一题,都要做到胸有成竹,力争做一题做对一题。作业后认真检查,每次作业完成后,不可以马上交上来,自己逐题检查,确定没有漏做,没有做错才可以交上来。
3.身教言传,教给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做的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要先做到,从黑板上板书到批改作业及订正后的再次批改,我们都要写得端端正正,给学生一个认真细致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4.在竞争中进步。
有这样一句话:督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我们可以建立了完善的奖励机制。每天的作业,根据认真程度与正确率,盖上不同的“花”,然后每周进行一次小结,评出“优秀作业本”进行展览。每月一次总结,评出当月的“学习之星”,并发送“喜报”给家长。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单单是数学学科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需要各科老师以及家长长期的共同努力。
D. 一年级数学下册老师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课下如何预习巩固家长如何配合
小学一年级数学都是比较基础的内容,老师讲解时要紧密结合生活。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来,并且生活是孩子们最能亲身感受到的。不如在讲解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可以以吃水果为例子,妈妈吃了几个,孩子吃了几个,一共有多少个?妈妈买来几个,吃了几个,还剩多少个?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至于预习,对于一年级数学,完全没有必要。不过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还是可以的。可以每天留给孩子们一项作业:看数学书第多少页,将你看到的内容讲给家长听。
这样既让家长配合辅导学生,孩子也能预习了。
E. 大家好,请问一下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应该怎么复习和预习
一年级还处于小学刚开始适应小学教学节奏和内容,培养孩子学习多种知识,尤其课本内容,多给孩子做练习题。对于语文的话,父母应该经常朗读,让孩子向最亲近的人学习才最有效,朗读可以先从课本内容做起,每天学过的课文多朗读几遍,可以带孩子一起,找朗读的感觉,当孩子一句句的有感情的朗读的时候,孩子就完全理解了句子的基本意思,朗读多了孩子就会真正的理解课文,这样句子也熟悉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再就是写字帖,一个字写的好看不好看,字如其人,确实一个人的字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性格习性来,也需要父母其中一个人先写,孩子看了都喜欢也想一写的像爸爸妈妈一手好字的想法,会使劲努力学习练习的,既练了字型,同时又记住了生字。对于数学,复习时课本内容看一遍,你再可以换个数据和人名和孩子一起算一算答一答,再让孩子给你出题,这样孩子会觉很有趣,你来答,让孩子做判断,耐心的让他判断对错。预习的话父母应该先看完了解预习的内容,和孩子一起预习一遍,等上课时跟上老师的思路基本没问题,要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家长必须做一个好榜样,这样孩子就会被吸引过去,孩子也会模仿父母,也会以父母为榜样。多给孩子出不一样的题,寓教于乐孩子会更愿意学。这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望采纳。也祝你家孩子能来日成才!
F. 一年级下学期如何预习
一年级可以这样预习:
语文:
1、给生字表里的生字组词,要常见的、简单的词语,毕竟只是一年级。
2、把这些生字在课文里的出现的地方找到,并用红笔困含把词语框出来。
3、除了识字课文,把其他的课文的段落标出来,这些内容考试时会在阅读题里出现。
4、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弄明白,这些字属于二类字,了解就行了。
5、如果有同步字帖会更好,生字的笔顺很重要,可以练练。
6、最好买一本同步作文,看看里面的单元作文的范文,开学后就不晌卜至于太匆忙了。
……
数学:
1、浏览课文,重点看例题。
2、做课文里的练习,这是基础的基础。
3、学有余力的,可以买一本教辅资料汪谨笑,配合着练习,毕竟课本里的题型有限,考试时总会出些课文里没有的题目。
4、总而言之,步骤就是:课本——课本练习——教辅资料练习。
5、哦,还有,计算很重要,只是答案对没有用,还要练出速度,为小考冲刺打基础。
……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预习计划。
G. 小学一年级数学如何进行预习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阅读课本,观察上面给出的图片,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阅读,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核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与书上提出的问题是否相符,比对一下,书上的的问题与自己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是自己的好还是书上的好?
接下来有四步小方法:
(1)想:书上的题目如何解答,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出来
(2)说:自己说一说解题思路
(3)看:书上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4)填:把书上空白填补
现在可以尝试做一做课后的题,只做1、2题,请父母检查,如果一道题内出现三道小题错误,请重复第三步,如果还不对,请使用第五步
将自己错误的题写的一个专门的本子上,比较,错的有什么共同点?(家长可以参与)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在以后很有可能出现
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二、三年级数学的数学学习,祝学习进步!
H. 数学怎么预习
数学预习方法如下:
1、预习要通读课本
预习首先要通读课本,数学这门课程更多的侧重思考和解题。因此预习不需要读出声来,当然如果某些同学喜欢读出声,这也未尝不可,只是不要大声朗读,免得打扰别人。可以默读课本的内容,或者轻声的阅读课本内容。
3、预习后需要动笔
如果不能把重点讲出来,可以在草稿纸上把重要的内容写下来。哪些可以写呢?像公式、定理等,最好能够把数学里面的推导公式做一遍,既可以加深记忆,又可以锻炼计算能力。
I. 小学数学怎么预习
一、读
读∶就是阅读课文,学生要逐字逐句地阅读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弄清中心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力求了解新知识的基本结构(如定义、定理、解题方法等),从总体上作概要性把握。
二、查
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无法学下去。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裂含在课前查阅有关内容搞清楚,力争经过自查不留问题
J. 一年级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年级学好数学的方法与技巧:
1. 让孩子学会课前准备: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在前一天准备好明天所需的学习用品。最好是家长指导孩子要根据课表来准备,让他自己动手准备每节课所需的课本、学习用品、要带的学具等等,知道孩子自己的书和本子放在哪里,“懂得什么事情要靠自己”。
2.养成读题习惯: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独立读文字题显得更有困难,要由家长示范读或领读,在家长的帮助下读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孩子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
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
4.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所以要经常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