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教五岁的孩子做数学题
1、不要仅仅让孩子停留在数数,计算刷题这种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上,孩子可能根本不理解,仅仅是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伤害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孩子数学学习也做不到提升。首先要做到的是让孩子理解数、数量,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对照到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比如孩子可能记住3+2=5,反过来2+3却不知道, 家长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实物,通过游戏的方式做比较,如3块糖和2块糖合在一起,是加法,一共有5块糖宴雀,那么2块糖和3块糖合在一起呢,孩子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2、不要让孩子觉得数学只是一种学习,把它当成一种负担,引导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观察孩子爱玩什么,将数学知识结合进去,让孩子不罩祥掘知不觉中学习数学,既不反感,又能提升孩子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孩子好动,可以和孩子玩跳格子,室内外都行,做好安全防护就行。认识数字的同时,也能学到加减法,还可以促进孩子的竞争意识。
3、家长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喜欢数学,首先要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思考,陪伴孩子,他会很愿意和你一起学习的 。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物核
Ⅱ 如何教孩子算数
一、数数与读数
教孩子计算以前,先让孩子学会数数与读数,这是孩子学习计算不可或缺的条件,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学会数数,并认识数字。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数数和读数并不难,家长可以找一些数字卡片,让孩子学习。
二、理解每个数所含的量
很多孩子会数数,却不知道数字的含义,也不能把数与量对应起来,因此第二步需要家长教孩子认识数与量,比如准备一些围棋棋子,让孩子找五个棋子、10个棋子等。或者可以用积木、水果等一切孩子熟悉的事物。
三、用实物玩凑十游戏
家长可以准备围棋或其它的孩子喜欢的实物,和孩子一起玩凑十游戏。比如给出孩子几个棋子,让孩子在自己拿出一些,凑成10,如果孩子程度弱,不要紧,可以先玩凑3、凑5,直至熟悉,一直到10。
四、口头玩凑十
当孩子熟练了用具象的实物玩凑十游戏后,家长可以口头和孩子玩凑十游戏,将具象思维转换成抽象思维。比如三头猪再加几头是10头?当然,如果孩子开始还是不理解,可以先用简单的入手,比如凑3、凑5,一直到10。
Ⅲ 幼儿园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教幼儿园数学加减法的方法:
1、先易后难:先从十以内的加减法算起。能够与生活中能够用数量概念表达的物体结合。比如苹果、桔子、荔枝、西红柿、芒果等,这样能够提升孩子的兴趣,也能够让他知道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巩固成果:家长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来给孩子出题目。只要有个空闲就能够提问,语速要快,这样给孩子一种紧迫感,能够锻炼他快速思维提升效率的习惯。十以内的加减法要让孩子特别的熟练后再进入二十以内的,同样非常熟练后过渡到百以内。不要过快,循序渐进,效果更佳。
3、辅导技巧:十以内的加减法,一定要让孩子极其熟练才行。要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万莫着急。要告诉孩子加减法是一个互补的关系,特别是在十以内加减法时一定要讲清楚,这样有助于孩子的理解。 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要建立在孩子熟练掌握十以内加减法之上才行。十以内的很熟练后,能够很快掌握二十以内的。
4、计时奖惩:要给孩子采取计时方式做练习,也能够给孩子出50或100道题计时,孩子做完后,用醒目的笔给孩子判上分数并保存起来,这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提升他练习的乐趣。超时了就给点奖励,慢了就能够用一些小小的惩罚。视当时的学习情况定。
幼儿园正确教算术方法:
右手代表个位数,左手代表十位数,下面介绍具体方法:将10以内数分解成两个部分,并将这两个部分合起来成一个数。在这基础上能正确、迅速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连加、连减和自编求和、求剩余的应用题。
实践证明,只有让幼儿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增强幼儿学算术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能将学到的计算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打下初步的基础。
Ⅳ 如何教孩子用算术做数学题
学习计算分3个关键步骤
第1步动作:孩子学习计算初期,会进行实物拼摆和掰手指,动作熟练后,能迅速摆出加、减的过程。
第2步形象: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孩子按顺序加减。比如手指按顺序加减,可以4+5=9,那5+4呢?多问问孩子为什么,引导他顺着想、倒着想,反复练习,他就会觉得数学多样并不枯燥。
第3步抽象:在按顺序思考的过程中,渐渐换着花样和孩子玩,不用手指用眼睛来解决问题,让孩子有个从形象到抽象转化的过程。
Ⅳ 怎样教小朋友学习一年级的计算题
一是要有道具。一年级的计算题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以及怎样进行加减运算。但越是简单的,往往越难教学。因为家长往往觉得这个本来就这样,还用得着教吗?因此,要想让一年级的娃学会一年级的计算题,需要借助一定的道具。尤其是后面涉及到进位之类的问题时,更是如此。可借助的道具包括积木、拼图等常见的物品。
Ⅵ 怎样教好孩子数学算数
(1)加强口算训练,使孩子熟能生巧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孩子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只有提高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运算的正确率;只有加强口算训练,才能切实打牢运算基础。坚持每天花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熟记一些常用数据。
(2)通过对比训练,使孩子养成认真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机械、重复地做同样的工作会使人厌烦,因此,不能单靠强化做题目来提高孩子运算的正确率,因为孩子往往算完一遍就再也不愿意算第二遍,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的规律,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巩固。通过对比训练,克服孩子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使孩子养成认真看题,计算细致的习惯,培养孩子比较鉴别的能力。
(3)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
在学习运算中,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计算时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想就是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数据的特点与运算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确定运算步骤;三算就是在确定计算步骤和方法后,认真进行计算;四查就是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Ⅶ 怎么教小孩子做数学算术
我们不难见到,宝宝们2岁开始,便会数数,“1,2,3,4……10”,事实上,这时虽然小宝宝已经会数数,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数字代表数量或总数的概念。到孩子3,4岁左右,才能在对着玩具数数时,初步理解当自己数数,数到6的时候,6是代表6个玩具的意思。所以,在这个孩子对数学表现出敏感的阶段,爸妈可以开始尝试让孩子接触数学。
然而,这阶段的孩子由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所以父母绝不能通过让孩子背诵抽象的公式学数学,这种做法给孩子带来的结果,其实跟2岁宝宝数数毫无区别,是没有意义的,还会给孩子学数学带来了隐患——因为让小朋友背诵理解不了的公式,是在不断强化“数学很难”。这时,最合适的方式,是通过让孩子数具体的物品数量,来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这其实也是小朋友初步“理解”数学的过程。
当孩子6,7岁后,进入数学逻辑的敏感期,这时,孩子们便可以接触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题了,比如“3+5=?”如果小朋友没有在数字概念敏感期,通过具体的玩具或其他物品的方式来理解数学,这阶段要补上,因为这是小朋友理解数学的基础,就像建造房子的地基一样,这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
所以,学龄前的孩子可以接触数学,也可以学数学,关键是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如何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孩子的算术兴致?
有一位老教授在激发孩子算术兴致方面颇具心得。
她6岁的小孙子给她“出题”,列了一页算术题让奶奶解答。教授也很“入戏”,不仅认真地“答卷”,还把孙子称为“小李老师”。当老教授答卷结束后,小男孩也很认真地“批改”,一本正经地拿着红笔坐在书桌前一遍又一遍地算,当然少不了笨拙地数手指。批改到最后一遍,小男孩大喊:“奶奶,你这道题答错了,一看就知道,你刚才没有好好数手指啊!”
难以想象一个成年人还需要数手指的情形,更何况他的奶奶是数学教授。
不过,小男孩为了当尽责的老师,足足把那一页的算术题来回算了3,4遍。跟那些强迫利诱孩子学数学、练算术题的父母相比,老教授的做法可谓“一绝”!
这其实也是假装游戏的一种方式,不过是以“游戏”的方式,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还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当父母们不知如何激发孩子的算术兴致、培养数学兴趣时,让孩子充当小老师,给爸妈出题和批改答案,能把学习数学变得有趣一些,还顺便实现了重复学习的目的。
Ⅷ 怎么教育孩子做数学题目
?想了解更多的资讯吗?一起来看看,以下是我分蔽滚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做数学题目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做数学题目的方法
1、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
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越快。
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
2、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否则,走了弯路就多花了时间。
3、认真做好归纳总结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
4、仔细、认真地审题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资讯量和思考的过程睁盯。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读题一旦结束,哪些是已知条件?求解的结论是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可否从已知条件中推出?在你的脑海里,这些资讯就应该已经结成了一张网,并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题方案,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验证。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资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很多时候学生问问题的时候,老师和他一起读题,读到一半时,他说:“老师,我会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5、学会画图
画图是一个翻译过程。读题时,若能根据题意,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画成分析图,就使题目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就把抽象的思维变得形象,题目一目了然。尤其是几何题,若不会画图,简直是无从下手。画图时应注意尽量画的准确,准确的画图,有时候能让你一眼就看到答案,再进一步演算就可以证实了;反之,如果作图不准确,就可能被带入“歧途”。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对学习的内容越熟悉,对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的数字、公式越多,并能把区域性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跳跃性思维,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教育孩子做数学题目的建议
第一,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家长首先应强调它训练思维的功能,其次才是讲数学的实用性。
凡事需要追根溯源,从探寻数学的源头开始,就会让孩子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
很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他们多做题,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做题是为了训练思维,要掌握适当的量。大多数数学偏弱的孩子都有过题海战术的痛苦经历,如果只是机械地做题,孩子就会产生厌恶情绪,自然学不好数学。
第二,家长要对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有所了解,现试从下述几个方面作些介绍:
1.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内容及要求: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 以内的数,1到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题。
2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识会看整点钟。
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4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2.第二学期的内容及要求:
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悉并和数的读法和写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第三,家长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这里不仅仅是指生活中数学的运用,而是要超越数学本身,让孩子多读课外书,不拘泥于某个学科,应广泛涉猎,尤其是科普书、名人传记等等,要让孩子从书中体会知识的无穷魅力,不断寻找学习的精神动力。
第四,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数感”。
有的孩子在上到小学一年级后,还会把加法运算当做减法来做,多数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比较粗心大意,还有可能是孩子尚未理解加、减的意义,混淆概念造成失误。家长不要因此过多责骂孩子,最好借助身边的实物给孩子讲解加、减各代表什么。
一般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训练后,20以内的加减运算不必再靠手指,可凭心算得出答案。但不排除有5%~10%的孩子,由于数感较差,又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导致心算能力难过关。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失去信心,首先要跟孩子的数学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在校期间能给予适当训练,并及时鼓励。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感。比如:带孩子买东西,让孩子帮忙算算该付多少钱,该找多少钱,让其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抽象的题目可用特殊例子来找规律
小学数学相对来说难度不是很高,很多家长都会亲自指导孩子学数学。但不少家长也感慨不好教。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难教,是因为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思维去指导孩子。”张翼文说。
举道例题:已知被除数+商×除数=72,求被除数?
家长一般会用推理的方式指导:因为被除数=商×除数,所以原式子=被除数+被除数=72,得出被除数=36。
显然,这样的推导方式在成人看来很容易理解,但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很抽象。所以建议,家长教这类题目,要“退”到孩子比较好理解的思路,即从具体例子着手,让孩子们从中发现规律。
“因为12÷3=4,所以12+3×4=24;因为18÷2=9,所以18+2×9=36……”几个例子下来,孩子就会发现规律,原来“被除数+商×除数=和”,现在回过头再去解刚才那道例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六、应用题“去情境化”可以从实物入手
在小学三年级,涉及“消元法”的应用题是一个重难点。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知道如何消元,但一旦把问题放到生活的情境里,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孩子去情境化的能力比较弱,那不妨从实物开始着手。”
不要怕麻烦,也许通过实物的例子来循循善诱地指导孩子做题很花时间,但是这样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以后遇到这类应用题就不怕了。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
养成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学会正确的做题方法。
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要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
学会认真书写。
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子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
Ⅸ 用什么方法交好孩子算术题
教好孩子算术题的方法:
1、教孩子做简单的数学游戏。算术是一个枯燥的东西,不容易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把枯燥无味的数变成一种游戏,孩子自然愿意接受。
2、教小孩子做算术题一定要联系到小孩子平时经常接触的事物中去,比如说吃的、用的一类的,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喜好去教,效果会好很多。
3、数学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小时候没有好的方法,那么孩子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可能会影响长大后的学习。但是孩子太小,不可能有很好的方法去培养他们的兴趣,所以第一步就是让他们有记忆和印象。这个方法就是不停的念给他们听,听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4、让虚幻的数字和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孩子的大脑需要一段时间。把数字和实物对上了,比较容易理解算术的概念。这个过程是基础,要让孩子真正体会算术的概念。
5、 在开发孩子数理逻辑智能的方式上只可引导,不可灌输。因为孩子的思想观比较单一,强行灌输,孩子不喜欢接受,也就失去了兴趣。对于孩子来说,对自己兴趣的东西有着非常强的记忆力和认知欲望。但对于失去了兴趣,等于抛弃了学习的原动力,故而不可灌输,要引导。
Ⅹ 小学一年级数学算术题有什么好的方法教孩子
如果是计算题的话:
1.讲算理.先结合实物或学具操作,再让孩子闭眼想操作过程和结果.
2.在会算理的基础上要求背口诀.
如果是应用题的话:
1.让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
2.读懂题意,选择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