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优化设计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优化设计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发布时间:2023-05-22 17:21:05

初中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设计一般分哪几个的步骤

1、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

2、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

3、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对各学科教案的设计,都有一个基本要求。每一个教师在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要写出学科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来。

(1)如何优化设计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扩展阅读: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㈡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范文一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主要元素,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既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进行判断、推理、计算和证明的依据,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常常离不开数学概念。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有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推理和论证。因此,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体会蕴含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概念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关键。

二、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感知概念的表象等方式,进而理解概念的本质,初步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重点指向的是学生学习概念内核,最后达成运用概念,巩固、拓展的环节。

2.教育心理学理论。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将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的可怜的寿命。因此,概念教学必须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象表述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位理解一个数学概念,使之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

3.数学教育学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要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决不是以让学生学会概念为终极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生成和建构数学概念,更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概念生成教学的案例研究

笔者以浙教版八年级上册4.3《中位数与众数》为课例进行了一次尝试,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但能使学生逐步掌握概念本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无限快乐,感觉到自己精神,智慧力量的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效率提高。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统计初步第三节,它是上节平均数的延续。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课的重点在于众数与中位数的求法与应用;众数与中位数概念的形成与定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能力。学好本节课,也将为本章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是“归纳”: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活动的线索揭示出来,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作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各事例的.具体属性、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归纳总结得出数学概念等思维活动而获得数学概念。我追求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式学习,主动建构,必要变式训练,重过程也重结果。

1.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数学概念来源

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启动学生在允许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比较,抽象,概括,假设,验证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过程,从中学到研究问题和提出概念的思想方法,在获得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数学概念首先要有十分相关的感性材料,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是有实际意义的,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所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本质,还能促进数学直觉的形成,数学思维的发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

2.提供探究任务,明晰数学概念内涵

为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表格呈现出“众数、中位数”意义。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就可以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利用别的数集验证或纠正猜想,使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由此让学生熟悉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克服困难的兴奋与团结协作的价值。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概念的的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种过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丰富的感性材料,所以数学概念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的。

3.回归问题原型,实施适度变式训练

在教学中可借助富有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中亲自体验数学概念,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对概念的理解,逐渐认识概念本质。为了巩固学习成果和检验迁移水平,我们将情境改造,形成“貌似神非”和“貌非神是”的新问题,加强变式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直面数学困惑,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

4.通过自主评价,深化数学概念理解

通过自主评价,促使学生反思他们的体验和获得的知识等,提高反思性学习的能力。计算平均数的时候,所有的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成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的优点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特别关心的一个量,但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四、几点思考

1.学生自我表述概念时必须准确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数学概念是用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表达出来的,它所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必须确定,无矛盾,有根有据并合情合理。所以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促进学生内化。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表述概念,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工作

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对学生提供多大力度的干预,其分寸较难把握。探究活动与巩固操练的时间如何安排,如何将“接受式”与“活动式”有机结合彰显各自的优点,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员,引导学生去感受概念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概念的抽象;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数学化”来培养语义转化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概念的定义中进行科学的归纳;引导学生在概念的应用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概念的价值,从而让课堂有机、有序、高效地达成目标。

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对概念的理解透彻了,就能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优化教学设计,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本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范文二

初中教学是一门纯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从正负数的引入,数域的拓展开始,接触的是比小学数学更为抽象的内容。由于它的纯基础性逐步凸现,学生感受到的是比小学数学更枯燥无味的内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45分钟的课堂效益,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变乏味为有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长期以来,一直是初中数学老师孜孜以求而探索的问题。本文从我教学中的实践,谈及数学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好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运用实验方法,利用学生求新心理,上好入门课

对于初中学生,虽然在小学学过数学,但初中数学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入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极其抽象的内容,因此,上好入门课,是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学生走进校门,教师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求新心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一些活动、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正负数的引入,除了教材上的温度计、海拔高度之外,我还让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些相反意义的量,如从岳阳到武汉和株州都是200公里,但一个往北一个向南,数学上怎样记叙?等等,这些仅靠在小学数学学过的记数方法已不能正确地反映,很自然的就引入了负数概念,这些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能得到合适的解决,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数学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在抽象的数学世界探索奥秘的兴趣。这样,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明确的求知目的进入到了数学课的学习中。

二、运用电教手段,利用学生的求趣心理,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到枯燥而导致厌学,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新奇有趣的情境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题,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能用数学知识解释的自然景观,数学史方面的奇闻轶事,设计一些有趣的演示或学生探索性的小实验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知奥秘,获取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我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形象生动,新颖独特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讲“圆”这一节时,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讲“求平均数”这一节时,我首先给同学们放了一段我国女排与古巴女排的比赛录象,其中有宋世雄的解说:“平均身高1.86m”,“这个平均身高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有没有很简单的计算方法呢?”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我把每个队员的身高都写出来,同学们身临其境,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但同时也出现思维受阻表情,对出现的问题产生了“迷惑”,于是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答的“迷”。这样同学们带着具体问题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进入了新知识学习。用这样的方式上课,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从一开始就引入最佳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寓知识于趣味之中,令学生信心大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生活实例引入,结合实验、活动,辅以电教手段,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程度。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就强,反之则弱。因此,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让学生有活跃的思维,所授知识通过学生大脑的思考和筛选,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的知识时,注重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想活动围绕着所授新知识而展开。着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材对学生永远不是从外面灌进去的,学习是主动的,它包含着心理的积极开展,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对于这些童心极重的初中学生来说,一个小球在讲台上滚动一下也会觉得有趣。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于发生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辅之以电教手段,既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讲“圆”这一节时,我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要设计为圆形?设计为多边形是什么结果?”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同时唤起了他们探知究竟的欲望,我抓住这一时机,导入新课,给出圆的定义。同时指出,正是因为轮周上每一点到轮轴的距离相等,车轮在运动中才没有震动的感觉,于是同学们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四、巧妙开导,巧讲、精练,给学生以主动权。

教学活动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活动,自动的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上。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如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节时,课前我准备了一批教学卡片,引入新课后,我介绍了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就证明了这条定理,引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和好奇心,接着利用教学卡片与学生一起拼出各种能证明结论的图形,在不知不觉中就引导学生对定理进行了证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对知识的领悟会更透彻,对问题的体会会更深刻而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该精心策划每一堂课,创设一定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兴奋状态。

总之,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一条基本教学原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抓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中心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责任不是帮助学生把锁打开,而是交给他开锁的钥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完美的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对数学科产生比较稳定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只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能用所学有关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大脑就立刻处于兴奋状态,进入接收知识,发展思维,锻炼意志的最佳时机。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心灵得到科学的熏陶,艺术的振撼,从而不断发展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就必然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

㈢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概念”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教学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因此,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所以概念教学尤为重要. 下面谈谈对概念教学的粗浅认识一、创设情境,注重概念引入要成功地上好一堂新概念课,注意力应集中到创设情景、设计问题上,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学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师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帮助学生去体会概念的形成、发展和概括的过程.

㈣ 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从心理学来分析,无恐惧心理,学生容易活跃;无畏难情绪,易于启发思维;旧知识记忆好,容易受鼓舞;所以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教学效果好。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5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5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圆周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很快就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每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指出:“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非本质东西(如圆的大小,纸板的颜色,测量用的单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论圆的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形成了概念。
5、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经常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是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倍数的数”。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背硬记的。有时可以变概念的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来辨析,加深他们对本质特征的理解。
6、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对近似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区分,既能培养学生对易混概念自觉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多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比较思想有几点好处:(1)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5、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概念的含义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必要的,但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沿着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㈤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

概念的形成实质可分为两个阶段,从表象通过分析,综合发展为抽象的概括,在具体的应用使抽象的概念空山谈再得以再现。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表象抽象出本质属性,如何应用于实际呢?

  1. 联系实际事物或实物唯芹,模型介绍,对概念作唯物的解释恩格斯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

  2. 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 类比不仅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引入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拿我在教学中举例来说:在讲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引入,我就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中分数通分、约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的。

  3. 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 概念的定义当中,有一种定义方式叫属加种差定义。种概念的内涵在属概念的定义当中已被揭露出来。

  4. 从数学的本身内在需要引入概念 在斗碰学生的历程中,以及人类史上数学的发展,概念都是在不断的需求中引进的。比如人类起初没有数的概念,便用结绳的办法记数,当有了自然数的概念后,记数问题解决了,可是在减法中自然数不能满足,便引入负数。

㈥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学科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是我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一个设计,有一个设计就会使我们做的更加主动。
单元设计,首先什么是单元,比如说一章,比如说一个模块,比如一个模块里的一块面,比如说一元二次方程这章,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完整的内容来进行设计。当然,也可以做跨章节的内容的教学设计。比如说一次函数,我们可以把一次函数这章分为三块,一块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知识初步,一块是一次函数的知识,第三块是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函数知识是初中的一个重点,怎么样对这些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思考非常重要。
另外,老师应该能够关注关于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单元教学设计。比如计算,我们就可以考虑一下,作为一个计算能力,在初一、二年级里,怎么样进行设计。使得我们的学生从小学的水平,能够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支持计算能力的,在课程中有哪些载体。然后在这些载体中,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他的计算能力。所以我想这样的一些思考,都是单元教学的设计的很重要的内容,与我们传统单元的教学设计的内容,需要开拓一点,视野开拓一点。在单元教学设计,有一个,或者有两个核心的主题词,第一个是整体,第二个是效率。
我觉得做好单元教学设计,会使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我讲到什么程度,我后面还会对这件事情有所解释的。当然现在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范围还是更大一些。比如对有一些概念,比如说弧度的概念,我们也可以对他有一个单元的思考。因为绝不是说讲弧度的定义的时候,才会涉及到弧度。只能这样就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为什么加人弧度概念等等,所以我们应该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来思考我们整体的教学。这样会提高教学效率。
二.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
单元教学设计:对教材中的章或单元等相对完整、综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课时教学设计:对适合在一节课内实施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以单元或章为单位,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体现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3)体现单元学习的层次性
(4)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相结合
(5)注重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
(6)提供评价方法及模板……
四.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1)基本结构框架
(2)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学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4.学生分析:习惯、态度、对学过内容的掌握

5.教材分析
(1)教材分了17个学时讲授,2个学时复习,写出具体课时安排
(2)可能遇到问题
6.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
(1)什么内容以教授为主
(2)如何利用学过的知识
(3)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符号语言梳理学过内容
(4)让学生总结一些好的案例:比较不同语言表述同一对象
(5)如何提示学生“实数和二次根式”在后面学习中的作用
(6)“实数和二次根式”将伴随学生经历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过渡,在教学设计中关注以下问题:①学生的学习习惯;②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③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的内容
7.教学反思、总结
(1)收集一些教学案例
(2)与自己教学比较
(3)完成一个总结
(4)修订自己的教学设计

㈦ 概念教学的方法

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注重概念的来源和形成

数学概念不是简单的由数字推导出的结论,其本质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真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是通过对系列感性材料进行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后得出的。认识任何事物都必须先弄清其来龙去脉,数学概念也同样如此,有了这一前提,既消除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抽象、死板的印象,又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中,一般采取“概念加例题”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注重概念的来源和形成过程,能够从本质上完整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二、注重概念的变式练习

真正掌握概念必须学会各种变式练习,变式练习既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途径,也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变式训练,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形式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不变。

三、注重结合生活实例

概念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却以理性认识的抽象符号和语言表现出来。根据心理学研究,学生更容易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比如,你描述了若干“圆”的特征,都不如直接拿一个实物来讲解一下容易理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更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四、掌握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概念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概念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本文介绍的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仅供参考,总的来讲,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全方位开发创新思维,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

2数学概念的主要特征
1)数学概念的组成 数学概念通常由概念的名称、定义、例子、属性和符号组成。如等边三角形这个概念,概念的名称是“等边三角形”(符号是“等边△”),数学概念具有抽象与具体的双重性。 数学概念代表的是一类对象而不是个别事物,它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如“等边三角形”这个概念代表的是各种颜色、大小抽象的等边三角形,而任何具体颜色、大小的等边三角形都只是它的正面例子。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成分,就整个一个数学系统而言,概念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数学概念具体性的一面。

2)数学概念的概括性强,如“等边三角形”就是对千千万万个具体的等边三角形的高度概括的认识。

3)数学概念的名称往往用特定的数学符号表示,如“等腰△”、“y=sinx”这些符号表示,使数学概念具有形式和简明的特点。

4)数学概念具有系统性。每一数学分支的概念由原名出发,经过不断抽象定义,逐步形成一个严密的概念系统。就某一具体知识而言,相关的概念也组成一个系统。例如,与三角形这一知识相关的概念,边、角、高、中线………组成一个关于三角形概念的系统。

3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一、注重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人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

二、注重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三、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四、注重通过比较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

4数学概念有效方式
一、重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拓展联想空间

新概念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结构和丰厚的知识积累,必须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已具备了相关知识的储备,没有必要进行复习,结果出现学生对新概念茫然混沌、理解碎裂的状况。在案例教学中,三角函数也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突出函数的本质,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函数,再顺势揭题。

三、经历数学概念思维过程,体验成长快乐 。数学概念的教学就应该成为思维的体操,积极展示思维的发生、发展,从具体到抽象,让概念在条理中、在生动活泼的思维历练中自然生成。课例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和不断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固定,则这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固定。自然得出:锐角变化,则这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变化。正切概念来之自然、呼之欲出。

二、再现数学概念现实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庞加莱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教室里,先生对学生说“圆周是一定点到同一平面上等距离点的轨迹”,可学生听后面面相觑,谁也不明白圆周是什么,于是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学生们立即欢呼起来“啊,圆周就是圆圈啊,明白了”,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满腹狐疑中觉得有必要学习这个概念。

四、理解数学概念内涵外延,构建问题模式 。多角度、多变式、循序渐进的安排概念问题的训练是概念固化的关键,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案例中,既回归生活(坡面),又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例题设计,强化了对正切概念的本质认识,为下课时正弦、余弦概念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㈧ 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教好概念是教好数学的内在要求。概念教学搞不好,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就失去了根基。 李邦河院士指出,“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因此,我们必尺歼须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 然而,当前不重视概念教学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式的抽象讲解,在学生对概念还没有基本理解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进行概念的综合应用,许多教师甚至认为教概念不如多讲几道题目更“实惠”。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不知如何教概念。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从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概念教学的核心就是“概括”陵缓冲: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打开,以若干典型具体事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等思维活动而获得概念。数学教学要“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概念教学则要强调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由于“数学能力就是以数学概括为基础的能力”,重视数学概念的概括过程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而言,概念教学应经历以下7个基本环节: (1)背景引入; (2)通过典型、丰富的具体例证(必要时要让学生自己举例),引导学生开展分析、比较、综合的活动; (3)概括共同本质特征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 (4)下定义(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可以通过看教科书完成); (5)概念的辨析,即以实例(正例、反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包括对概念特例的考察; (6)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事例,这里要用有代表性的简单例子,其目的是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 (7)概念的“精致”,主要是建立与相哪隐关概念的联系,形成功能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概念教学要尽量采用归纳式,给学生提供概括的机会。 比如: “轴对称”概念的教学。 本课安排在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任务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由于没有“对应点”概念,还不能以“对应点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对称轴,学生只能凭观察、操作找出对称轴,因此本课的“数学味”较淡。如何才能将这样的内容上出“数学味”?关键是要注意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基础上提供概括机会,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归纳共同特征,并让学生从概念出发解释自己操作的合理性。主要过程如下: 第1步,列举生活中的对称实例,抽象出轴对称图形,说明通过“沿某条直线对折”可使直线两旁的部分相互重合,这里要注意例子的典型性、丰富性; 第2步,以问题“你能举出与老师所举例子具有相同结构的生活实例吗”,引导学生举出具有轴对称形象的实例; 第3步,概括所举例子的共同特征——存在一条直线l,沿l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重合; 第4步,下定义; 第5步,辨析概念的关键词,即以正例、反例为载体,用变式推动概念的理解,如让学生举出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并指出对称轴,讨论对称轴可能有多少条等; 第6步,让学生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骤的目的和依据,特别要问学生“为什么要先折叠”,让学生知道折痕就是对称轴。 这样,围绕轴对称概念的核心——对称轴,给学生更多的观察、操作、用概念说理等机会,使学生形成“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直观感受,为后续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提供基础。当然,这样的内容不必用太多的课时,实际上,学生完全有能力更快地进入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讨论。

㈨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人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注重概念敏薯的形成过程

乱蠢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例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分数。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记作+3°,零下3度,记作-3°,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三、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如。“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这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式子(a≥0)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如,讲授函数概念时,为了使学桥陪者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逐层剖析:①“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②“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v”——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③“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允许值范围;④“v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四、通过变式。突出比较。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举出如“π与3.14159”为例,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小心隐含“陷阱”,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五、注重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㈩ 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要正确处理好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有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处理好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努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能,在发展智能的指导下传授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上达到高质量,在智能发展上达到高水平。

阅读全文

与如何优化设计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