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数学的方程式怎么设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首先要对应用题中的各种量进行滚顷手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等量关系 表示等量关系的话很多,在应用题中去找“比、共……等关键词应该不是很难一个事吧! 2、基本的计算方式:如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量=工效*工时 然后设未知数,选择未知数时,我们要考虑的是,在等量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未知量是什么,我们就设它为未知数. 如果它正好就是本题的最后所求,就是我们常说的:设直接未知数 如果它不是本题最后所求,就是我们说的:设间接未知乎毁数不管大嫌那样,知道如何选择未知数是最重要的.
2. 数学怎么列方程
首先你要勤奋一点,不能老玩反恐和CF之类的游戏,我以前不爱学习就是因为这些游戏,不过我的数学一直都好,英语不好,偏科的影响很大的,小朋友,加油哦!
列方程要先学会找等量关系,然后才能一步步提高,只要你多想多做多练,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给你一些我之前编辑给我学生的资料,你好好研究一下吧.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以归结为:“审、设、列、解、验、答” .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审题时也可以利用图示法,列表法来帮助理解题意.
2、“设”是指设元,也就是未知数.包括设直接未知数和设间接未知数以及设辅助未知数(较难的题目).
3、“列”就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验”就是验解,即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 数学分式方程怎样列方程,有没有什么简便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和数量关系
2、设:根据所找的数量关系设出未知数
3、列:根据所找的相等关系和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这个分式方程
5、检:对所解的分式方程进行检验,包括两层,不仅要对实际问题有意义,还要对分式方程有意义
6、答:写出分式方程的解
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实际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一样,只不过多出来了检验这一步
4. 数学的设方程应该怎么学啊
一般来说,应用题中问什么就设什么做未知数,但是有时如果直接设未知数会增加列方程的难度,这时就要寻找适当的未知量设为未知数X或者Y,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再经过简单的算术运算得到需用要求的未知数。
如:甲乙两名打字员合作24小时可以完成一篇书稿。现在由甲先打16小时,然后乙再打12小时,完陆含成了这篇书稿的3/5,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打300个字,求这篇书稿有多少字?
在这里如果直接设这篇书稿有X个字,就很难列出这个方程了,那么我们就寻找间接的未知数,如果我们能知道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这份书稿需要多少小时,我们就很容易求出这念卖份书稿的字数了。所以在这道题中,可以早高笑间接设“甲单独完成需要X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Y小时”,再根据工程问题列出方程,很快就可以求出这篇书稿的字数了。
5. 数学怎么设方程
就是找准等量关系,用两种不同的式子用已知数据来代替这个量再加上=就可以解咯
6. 数学的方程到底是怎么设的 一元一次 二元一次 我都搞不懂
有的数学应用题既可以使用一元一次方程,也可用二者戚庆元一次方程。
在解答应用题时
列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只有一个方程,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为1;
列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两个方程,称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为1.
所解仔孙应用题,如果要求两个量,多为二元首握一次方程应用题。
7. 方程怎么列
方程就是 : 已知数量A 与 未知X的关系(加减乘除)等于结果。
比如,已知有苹果25个,每人分5个,求有多少人?
列方程前 就要先理解 25, 5 以及你设的X 之间的洞薯和等式关系。
(每人分5个)就是数量A ,(有X人)就是未知数 25就是总的结果。
你的方程就可以这样列。
5*X=25 或 25/X=5 *,/分别是乘和除。
怎么学都不会,那是你还没进入状态,数学有时是很有趣的, 学数学你要先理解各个定义的意思,并且记住它。 然后多做一些(基本公式类型)的题目。最后慢慢向一些技巧型题目发展。手余
数学的定义,公式和 语文英语一样都是要背的。
多看些题目的解析可以帮助你 理解各种数学关系。在抄别人的作业时你也可以看看别人是怎样解答的(思考下它做的对不纳盯对),只要你肯动脑 数学牛B不敢说 ,在班里中上那是随手拿来。
8. 数学的设方程应该怎么学啊
●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在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中,因为已有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其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题、设元、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和写答案)基本相同,只是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这可按照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题。
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可解的应用题,类型比较多,诸如数字问题、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计算问题,图形面积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百分率问题、经济问题等等。不要专注于题型,要注意观察生活,学会审题,注重形数结合,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某些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要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之中去,以增长自己的才干。
●熟练进行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以前已学习了有关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并且掌握了不少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是一个二次三项式等于零的情况,因此利用求出二次三项式的值等于零时的根,可以把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这是分解二次三项式因式的又一个方法,而且是普遍适用的方法。同时由于这里是在实数范围内解一元二次方程,这就把以前学过的多项式因式分解从有理数范围扩展到了实数范围。这既扩大了原有的知识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打下了基础。
●掌握简单的分式方程(组)、无理方程的解法,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会列出分式方程或无理方程解应用题。
通过以往的学习,已具有分式与二次根式的知识基础及一定的运算能力,现在是进一步学习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的解法。虽然没有学习同解方程原理,但是在解出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后,通过检验,说明所得的根中,有的是原方程的根,有的不是原方程的根,从而得到增根的概念,为此解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检验是必要的步骤,不可省略。
从方程的知识结构来说,引进了无理方程之后,代数方程的知识体系就基本完整了,应该做一个小结。初中阶段学习的方程可概括如下:一元一次方程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有理方程{简单的高次方程代数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转化思想是解方团兄程的重要数学思想:将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求解,将有理方程中的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在转化的过程中,降次和消元是解方程的基本的数学方法。在解二元二次方程组时,通过降次将二次方程变为一次方程,通过消元将二元方程变为一元方程。这些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在具体的无理方程中,是运用直接乘方法或换元塌圆袭法实现转化的;在分式方程中,又是运用去直接分母法或换元法实现转化的。
降次和消元是中学方程教学中解题思路的基本核心,它在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以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过程中有充分的反映。总结归纳各部分知识之中所体现的解题思路(去分母、去根号、降次、消元)和解题方法(换元法),以及基本的解题技能,将有利于形成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解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重点是解含有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另一个是二元二次方程所组成的简单的二元二次腔姿方程组。它的基本解法是代入消元法。对于两个都是二元二次方程所组成的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只讨论其中有一个或两个方程能分解因式,从而使方程组分解为两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然后再用代入消元法求解。 希望能帮到你
9. 怎么列方程
同学们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总感觉方程比较难列.其实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方程也就可以列出来了.那么怎么找等量关系呢?
(1)抓住数学术语找等量关系
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一般和差关系或倍数关系,常用“一共有”、“比……多”、“比……少”、“是……的几倍”等术语表示.在解题时可抓住这些术语去找等量关系,按叙述顺序来列方程,例如:“学校开展植树活动,五年级植树50棵,比四年级植树棵数的2倍少4棵,四年级植树多少棵?”这道题的关键词是“比……少”,从这里可以找出这样的等量关系:四年级植树棵数的2倍减去4等于五年级植树的棵数,由此列出方程2
-4=50.
(2)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在解题时,可以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去找等量关系.例如:“某款式的服装,零售价为36元1套,现有216元,问一共可以买多少套衣服?”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36
=216.
哭哭是
10. 高三数学,如何设特征方程
先将原方程等号右端的自由项看成 f(x)=x^k · Pm(x) · e^λx 方程①
1、对应题主的情况一,Qm(x)=b0
原方程 y"+y'-2y=2e^x
原方程对应的齐次特征方程 r^2+r-2=0,
齐次特征根 r1=1
r2=-2
然后看到原方腔或程等号右端为 2e^x,
将 2e^x 与 x^k·Pm(x)·e^λx 比较,很明显可以看出λ=1
λ=1=r1,而λ≠r2,可以看到λ为单特征根因为只与其中的一个r1相等
所以k=1,因为单特征根所以k取1。
还记得回答顶部的方程①吗?
方程①变成了 f(x)=x^1 · Pm(x) · e^1x =x · e^x · Pm(x)
发现m还不知道,再将 x·e^x·Pm(x) 与 2e^x 比较,
很明显可以看出Pm(x)=2,所以设Qm(x)=b0,常数对应常数嘛
因为 f(x)=x·e^x·Pm(x) 中的x是根据k取得,跟Pm(x)无关
e^x是根据λ取得,跟Pm(x)也无关。
所以 Pm(x) 只可能与 2e^x 的常数2有关。既然Pm(x)只与常数有关,
那就设Qm(x)为一个常数b0
所以 y*=x^k · Pm(x) · e^λx
最后设为 y*=b0 · x · e^x
2、对应题主的情况二,Qm(x)=b0x+b1
同理
原方程 y"-3y'+2y=x·e^2x
r1=1,r2=2
比较e^2x与e^λx,所以λ=2
λ=2=r2,所以λ为单特征根,所以伍纳伍k=1
此时原方程等号右端还有一个 x ,茄者就是留下来对比Pm(x)的
所以 Qm(x) 设为 b0x+b1 形式
所以最后y*=x^k · Qm(x) · e^λx = x · (b0x+b1) · e^2x
即y*= x · (b0x+b1) · e^2x
3、对应题主的情况三,Qm(x)=b0x^2+b1x+b2
原方程 2y"+5y'=5x^2-2x-1
r1=0
r2=-5/2
对比λ=0=r1,所以k取1,
而Pm(x)要去对应5x^2-2x-1,所以Qm(x)设为b0x^2+b1x+b2
所以最后y*=x^k · Qm(x) · e^0 = x · (b0x^2+b1x+b2) = b0x^3+b1x^2+b2x
即y* = b0x^3+b1x^2+b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