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学龄前儿童怎样才能喜欢数学有什么好办法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合适就是最好的",就象我们不能让刚出生的婴儿吃他们不可消化的大鱼大肉一样,幼儿的学习也有适合他的内容、方法、途径。
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引导幼儿快乐发展.
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由与其相关心理特点决定的。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1.行为的有意性低。即幼儿的许多行为处于无意状态,如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象等。有意注意在3岁阶段只能维持3-5分钟。
2.情绪性强。即幼儿的许多行为受情绪控制,这件事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不干,或者是感兴趣就干,不感兴趣就不干,只有到了5岁以后才逐渐理智起来。这与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化、注意的广度比较窄有关。
3.感知觉是主要的信息输入渠道。感知觉的发展始于胎儿6个月,而语言的发展始于1岁左右,即幼儿的语言发展要大大落后于他的感知觉发展,因此,幼儿认识事物的信息渠道是感知觉为主,语言为辅。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儿童入小学后的不断"锻炼",语言信息逐渐成为其认识事物的主要信息源,感知觉退为辅助信息。
4.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因为幼儿词汇贫乏,语言能力不够发达,所以他们在思维的时候往往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而非如成人以语言、概念的形式进行思维。而且幼儿也不能理解许多概念。
幼儿以上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过程有其特质。
1.学习的切入点: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是学习的切入点。然后成人把他向教育目标方向引导,使他获得合目的的发展。
2.学习的途径:在生活、游戏中学习。因为幼儿的注意多是无意注意,因此你就不能让他坐好了、注意力集中了以后再开始学习,只能在生活、游戏中进行渗透式学习。
3.学习的层面:获得丰富的感知、体验,而非能够用语言表述的准确知识。
4.学习的内容:发展各种能力,而非书本知识。5大领域,既健康领域(身体、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语言领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社会学习领域(情绪积极;会与他人交往;遵守能理解的行为规则;初步认识周围环境)、科学领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认识常见的动物、植物及生活用品;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艺术领域(感受和喜爱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学习内容极为丰富。尊重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幼儿才能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成功感和胜任感,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和对周围的信任.
❷ 怎样教学龄前小孩学好数学
我是一名幼儿老师,学前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及教育方法总结如下:我感觉下面这些教育内容及方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数学是一项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需要从小培养。其实,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学数学,并以数学的方法让孩子的思维敏捷。一、数学的概念1、数概念 唱数、数数、认写数字、一一对应、集合、分解合成、加减运算、进位、序数2、量概念 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厚薄、面积、体积、容积、单位、时间、快慢3、图形空间概念 基本平面图形、基本立体图形、空间位置、图案组成4、逻辑关系概念推理、相关位置、分类、部分与全体、序列、前后顺序、因果、几率二、孩子不讨厌的数学学习法 1、唱数字 如,:“两只老虎”“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等。有关的儿歌 2、 随兴计数 上楼梯时和孩子一起数楼梯的阶数;吃水果时一起数“一共5个苹果,妈妈一个,爸爸一个,宝宝一个,还剩几个”等 。 3、喝水 水喝一点少一点,如果往杯子里加水,水就多了起来,类似的方法可以教孩子分辨多与少的概念。 4、排队走路 散步或玩耍的时候,可以一家人排成一排,让孩子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一家人一起走,可以让孩子理解远近、快慢的概念。 5、量长度 可以和孩子一起丈量长度,客厅到卧室要走几步,宝宝的衣服如果用妈妈的手来量有几个手掌那么长,用宝宝的手来量呢? 6、 堆积木 玩积木不仅可以通过数数学得基本的数字概念,还可以通过堆放积木感知尺寸、形状、重量、体积、对称、空间关系等基本概念。7、区别粗细 如:用小棒串珠,有的小棒不能串入串珠(说明太粗),还可以按小棒
❸ 怎样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某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很自觉地钻研学习,自然就能够取得好成绩了。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孩子做一些数学方面的启蒙,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所以,想要孩子爱上数学,其实很简单,只要善于在生活中、游戏中、绘本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就能帮助孩子开启愉快的数学之旅了。
❹ 学龄前儿童,如何有效的学习数学
孩子要从小培养,这句话是经过多少位家长,多少代教育所得来的宝贵经验。因此当今家长对待孩子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在孩子还处于学龄前儿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紧抓教育。争取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但很多时候家长往往是在做盲目的努力,找不到方向和方法,而让家长更加头疼的是,当孩子开始去学习一系列的数学和物理问题之时,很多家长就辅导不了孩子了。因此家长想孩子在小时候就建立一个较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基础。因此能够按部就班的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
买一些最为基础的数学漫画。
让孩子过早的接触枯燥且难懂的理论知识是十分不建议的,因此可以试着给孩子去购买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漫画,孩子对于色彩鲜明并且形象可爱的动漫会十分感兴趣,在喜欢中成长。
❺ 怎样才能讲好小学数学题,让他们真正的爱上数学
让我们给出一个解决症状和根本原因的答案。学前班和高年级班工作。所以,请慢慢来。通过解决一个问题,你可以解决成千上万个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为三四年级的学生解答出这样的数学题。这种数学题给初二的孩子。我相信这样的老师应该有办法让初二的孩子普遍理解。否则就是违法乱纪。不建议知道怎么给孩子出问题,怎么指出孩子的问题,怎么跟上,怎么适当训练。更不希望向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家长发问
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有两个弱点: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办法,我总结成一个通式:变无形为有形,然后一步一步引向无形;变抽象为具体,再一步步引向抽象。具体到题主说的题目,不同的老师可能有自己不同的解决方法,真正做到:二年级的人都知道,大家都会知道。遇到这种事,我会绕个大圈子,标本兼治。
❻ 学龄前用这三种方法教孩子数数,孩子才会爱上数学,形成数学思维
自从被专家证实,孩子在幼儿时期受到的教育,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命运,导致幼儿时期的孩子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类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家长也费尽心思,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近日,在一个学龄前的妈妈群里,和别的家长聊天,有的家长反馈:她的孩子数数能从1数到100,但却连简单的计算都不会,比如给孩子出了一道题,羊圈原本有2只羊,又关进去2只羊,农夫又牵走了1只,现在还有几只?结果孩子一头雾水,解释了很多遍,孩子就是听不懂。
其它人也纷纷发表观点,甚至有人提出, 教了孩子数数以后,孩子反而显得很笨 ,在计算的时候,经常是数啊数,还经常漏掉数字。
事实上这些家长在教孩子数数的时候,多数是利用孩子的机械记忆,甚至会把数数变成顺口溜,孩子只是记住了数字的顺序,并没有形成 数学思维 ,学习力也没有获得提升,而且还非常容易让孩子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那我们该怎么教孩子数数,才能让孩子学会数字,爱上数学呢?这里分享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生活中的数字
传统教育里,家长都是一句一句的教孩子数数,甚至会用一些顺口溜帮助孩子记忆,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从1数到100,这事实上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不能表明孩子聪明。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 学龄前的儿童的思维能力达不到复杂运算的程度 ,不断的重复的确能让孩子记住,却不能理解本质,所以才会出现会数不会算的现象,甚至也会出现变的更“笨”的感觉。
教孩子数数,我们要注重利用生活,利用孩子经常经历的一些场景,比如孩子喜欢吃草莓,我们用草莓摆成一排,让孩子去数;比如孩子的积木玩具,我们也可以摞成一摞,让孩子去数....这样教孩子数数,孩子会感觉有趣,同样也能理解数字的含义。
二、数与量的对应
很多家长在用实物教孩子数数的时候,为了便于孩子理解,经常用“个”这个单位,比如1个饼干没错,1个狗也勉强听听,但所有的物品,都用“个”,却会阻碍孩子对数字的理解,比如1双筷子,1把香蕉,1盘葡萄,孩子该怎么理解?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图省事,而是 多方面带孩子理解不同的量词 ,让孩子把数与量对应起来,理解数与量的关系,才有利于孩子形成数学思维。
三、循序渐进
教孩子数数,不能贪多,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比如2岁的孩子,基本上是理解不了100以上的数字的,我们跨越阶段去教孩子,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里整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数字认知水平,供大家参考。
1-2岁 :教孩子5以内的数字,但不要对孩子强调数字,因为孩子不理解,我们可以让孩子 体验量的变化 ,比如饼干,一个一个的给孩子,吃饭一口一口的喂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数量的变化,能不能说出数字并不重要。
2-3岁 :这个阶段,也不建议让孩子唱数,而是建议用孩子经常玩的玩具去引导孩子认识数字,同样建议 限定5以内 的数字,比如孩子的积木、车、玩偶等,让孩子数一数,有几个,或者建立一个停车场,或者摞一下积木等,方式要多变,让孩子多角度理解数与量。
3-4岁 :建议让孩子理解1-10的数字,并建立系统化的 数与量的对应,能说出数字,也能说出对应的量,拿出对应数量的物品 ,比如要2个饼干,孩子能说出来,也能拿对。
再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教一些简单计算了, 计算的教育,也要用实物演示 ,让孩子从不同角度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比如一堆糖,增加一块是加,把2堆合并也是加。但需要注意的是,减法放在后面再教,因为孩子的心理上,不愿意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剥夺。
❼ 什么是数感家长如何帮助学龄前儿童培养数感干货分享建议收藏
文/Fanny伊米妈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谈论数学的时候提及“ 数感 ”。但很多爸爸妈妈却不知道数感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对数学的学习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今天伊米妈用这篇文章来和大家聊聊数感。
数感 可以被定义为: 理解一个集合的数量以及用数来表达这个数量的能力 。它包括:
理解数量。
理解多与少,大与小的概念。
理解单个物体与集合的概念 (7意味着一个包含7个物体的集合)。
理解符号代表数量 (比如 7 等同于七)。
能够比较数字大小 (12比10大,4是8的一半)。
理解数列中的数字顺序,比如 第一个,第滚核二个,第三个等等。
有些人的数感比较好,有些人的数感会较差。如果数感较差,就会导致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有诸多困难。
如果一个孩子的数感较差,他可能对基本的数学操作感到困难。比如,他可能无法理解从一个集合里加上或减去物体表示的含义。
比如,我们有7颗珠子,如果我们从中拿走两颗,数感差的孩子可能意识不到集合包含的物体数量减少了。同理,如果我们往这堆珠子里放进3颗珠子,他们也意识不到这个集合现在变大了。
数感差也会使乘法和除法的学习变得困难,孩子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将多咐败个组中的项目相乘而不是相加会更简单。
数感差还会使得学生难以理解距离和时间等概念。这是因为这些概念依靠数字来表示数量。测量也是一样。测量需要对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有很好的理解。
数感的培养需要时间,家长不要着急,数感的培养需要 反复,长期 的训练。
作为二娃妈,我很关注数学启蒙,日常生活,我喜欢给孩子们操作数字的机会,除了我自己准备的各种数学小 游戏 ,我也会让孩子们参与到 日常的家务中 。
比如烘焙的时候,让孩子帮忙 称量 面粉和糖等各种配料,让孩子帮忙定时烘焙的时间,让他们知道25分钟大概有多长。这样的体验其实在生活中可以有很多很多。爸爸妈妈们多留心就会衡备颤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无处不在。
而且日常体验的好处就在于这种体验具有实际意义,它并不是单纯的移动小熊或者筹码,能够让孩子明白, 数学 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而不仅仅只是数字。
还有很多数感启蒙的绘本,爸爸妈妈也可以带孩子们一起阅读, 反复阅读数学绘本也可以促进数感的发展 。市面上比较有名的数感启蒙绘本有:
我会陆续分享数学启蒙的相关小知识和数学启蒙小 游戏 ,大家对数感启蒙是如何看的呢?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建议呢?欢迎给我留言!
我刚带妹妹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数感启蒙小 游戏 ,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点击观看(我会分享一系列数感启蒙小 游戏 )。
1.到底什么是数学?—— 读《这才是数学》
2.学龄前儿童数学到底如何启蒙?好书推荐+方法小结
90后全职妈妈自制数学桌游,培养数感,3岁娃玩得投入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