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三年级数学包含哪些内容

三年级数学包含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2023-05-27 14:35:34

㈠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学习哪些内容

一、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笔算, 倍的认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 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 活动(数字编码)等。
二、具体说明: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 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 ,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 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 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 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千米=1000 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会进 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 时间观念,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 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 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 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 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 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㈡ 三年级数学都学什么


三年级数学学的内容如下:
上册:
1、测量(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四边形
4、有余数的除法
5、时、分、秒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分数的初步认识
8、可能性
9、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
下册:
1、位置与方向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统计
4、年、月、日(一年有十二个月,七个大月,三十一天)制作年历
5、两位数乘两位数
6、面积
7、小数的初步认识
8、解决问题设计校园
9、数学广角
10、总复习

㈢ 三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有哪些

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一),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下面基本按单元顺序对本册教材的修订情况进行简要说明。
一、位置与方向(一)
本单元内容包括: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了解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并能描述平面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第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降低了难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一学段“图形与位置”的课程内容做了修改:一是删去了“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的内容和要求;二是降低了对“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的教学要求,不再要求根据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出这四个方向,只要知道这四个方向就可以了。因此,修订后的教材删去了实验教材中有关路线图的内容,同时,在需要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的时候,都采用标准的地图的画法,并给出指“北”的方向标,以便于学生先判断出四个基本方向,再进一步辨认这四个方向。
2.根据对实验教材的意见,将例3和例5整合为例4,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撑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较好地掌握这些概念。因此,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体验方位的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和用估算解决问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仍然十分重视落实双基,同时注重在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方面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1.调整例题设计,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更为合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按照“口算—笔算—用估算解决问题”的顺序分为三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口算除法。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口算方法。在让学生用已有的口算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同时,为理解笔算算理作铺垫。第二个层次是笔算除法(例1~例7)。(1)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先安排“商中没有0”的除法,再安排“商中有0”的除法,便于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特殊的计算方法。(2)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安排“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再安排“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安排“首位能除尽”的除法,再安排“首位不能被除尽”的除法。根据实验教材的反馈意见,增加了例3,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上能除尽的题目,减小教学的坡度。第三个层次是解决问题(例8和例9,重点教学如何将估算作为的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这是整套修订后教材关于估算教学的一大特色。
2.重视对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1)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沟通算理和算法的联系。第一,无论在教学口算还是笔算时,教材都注重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在“口算除法”的小节中创设了平均分彩色手工纸的情境,将手工纸设计为10张一沓,给出直观图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直观支撑。第二,在笔算除法中,重视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分步给出了竖式的演算过程,并配合给出小棒图展示平均分的过程,还标注了每一个结果的含义或每一个结果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每一步的算理,实现了从算理到算法的自然过渡。
(2)重视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学生获得大量计算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教材重视让学生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进一步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在探索了大量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后,教材在第18页安排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计算方法的场景,虽然教材没出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的文本,但是通过学生的对话了突出了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首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算理。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结果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沟通算理和算法的联系。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程序,养成一种有序地操作和思考的习惯,并能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要点。其次,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内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之后请能够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提供表达的范例。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三、复式统计表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统计知识的教学整体后移,将原来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的复式统计表移至本册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例如,例1,首先提出活动任务“要知道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需要进行调查,获取数据;接着让学生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单式统计表)来呈现数据,讨论两个统计表的共同点,发现还有更简洁的形式——合成一个表,形成复式统计表;最后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表中包含的信息内涵更丰富;可直接看出男、女生每一项活动喜欢的人数,更便于比较;并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或分析问题。以上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并体会其必要性,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尽管一、二年级时,学生已有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经历,但是,统计方法和意义的体验、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多次的经历中不断积淀,逐步内化。因此,本单元教学时,切不可单纯地将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和填写作为唯一目标,而应以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与设计教学的过程。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发现单式统计表存在的局限性,自主“创造”出功能更强的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验数据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表的多角度解读,获得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切身体验,体会数据中包含的丰富信息。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方法和意义。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及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安排了通过摆方块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借助直观手段(方块、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思考、倾听、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例如,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时,首先要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点子图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让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然后,再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汇报使学生明确如何划分点子图、算式表征了哪种计算方法,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最后,在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时,可以让学生再次利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结果,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掌握好算法。借助点子图,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去表达和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运算规律的探索,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第一,有些计算的算法是一致或相似的,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的设计启发学生体会这些题目在算法上的一致性,促进计算方法的有效迁移。例如,口算乘法例1中,在学生学习了15×3
的口算方法后,接着呈现150×3,让学生体会这两道口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利用旧知探究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第二,练习中也设计了一类计算题(如练习十的第9题、练习十一的第10题),让学生通过一组题的计算,发现其中蕴含的计算规律,再直接写出其他各题的得数。让学生经历“猜想——计算——验证”的探究过程,为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经验提供机会。这样的练习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关注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
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删去了面积的定义,其目的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也避免教师将功夫用在指导学生叙述面积的定义上,而忽视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真正理解。从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些物体(黑板和国旗)的表面入手,明确“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进而形成对“面”的大小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教材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2.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由于学生常常误认为只有向上摆放的“面”才有面积,因此教材在例1下面增加了“做一做”中,要求学生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并比较这两个面的面积大小,使学生认识到侧面的大小就是侧面的面积。为避免学生一提到面积就想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在练习十四中增加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比较,包括线段围成的图形和曲线围成的图形,其目的是突出面积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
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不断感悟度量的本质,发展度量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一是,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二是,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三是,让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验单位的价值;四是,梳理面积单位,形成结构化认识;五是,让学生结合实际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解决问题。另外,在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应沟通长方形的长、宽与每行面积单位个数和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适时进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公式。
六、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包括: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在编排时,仍然注意精心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并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间。与实验教材相比,加强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教材借助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验教材在钟面上标出内、外圈数呈现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给出一日内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的时间。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
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并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应当通过创设一些现实性情境,布置一些实践性任务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记录、猜想、交流、推理等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提升思维水平,发展应用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观察、记录、归纳等学习活动,也可以尝试解决以实际问题为任务驱动,以便更好地挖掘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并适时出示时间轴,教学时可给出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在标出相应的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让指针转动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出示时间轴,让学生在上面标出出发时刻和到达时刻,将抽象的时刻与直线上的点对应起来,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与实验教材相比,降低了要求,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限于一位小数。在实验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和活动为场景,通过人民币、米制系统这些具体的量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基础上,增加了面积、数尺或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
本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本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不要把小数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不要出现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应结合具体的“量”和面积、数轴等直观模型来认识;二是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限于一位小数。
八、数学广角——搭配(二)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内容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同时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1,要求学生用4个数字(含0)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教学稍复杂的排列问题。与二年级上册的例1相比,不仅元素要(排列的数字)多了1个,而且增加的是0这个特殊元素。例2,通过搭配服装的问题,教学分步乘法计算原理。例3,要求找出4支球队的比赛(每两个队赛一场)次数,教学组合问题。与二年级上册的例2相比,素材不同,且多了一个元素。在二年级时,学生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排列和组合是很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活动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既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取枚举、连线等形式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还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只要求学生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排列或组合情况列举出来(即有哪些排列或组合)即可,不要求抽象地计算出一共有多少种排列数或组合数,诸如排列、组合、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等名词,不必出现。

㈣ 三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有哪些呢

三年级下册数学内容如下: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3、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5、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㈤ 三年级数学学什么

三年级数学学什么如下: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单位间进率:1公里=1千扒弯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㈥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有: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5、在身份证编码中,第十七位代码表示性别:单数男性,双数女性。

6、A项B项,只会A C项只会B,即会A又会B,求总人数:A + B - C求会A或会B的一共有多少人:A + B–C–C或(A–C ) + ( B–C )。

7、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8、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9、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10、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1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3、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㈦ 小学三年级数学都学些什么详细点写出来谢谢!!!!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量:⑴1毫米、分米的认识;⑵千米的认识;⑶吨的认识.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⑴加法;⑵减法;⑶加减法的验算.
第三单元四边形:⑴四边形;⑵平行四边形;⑶周长;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⑸估计.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五单元时、分、秒:⑴秒的认识;⑵时间的计算;⑶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⑴口算乘法;⑵笔算乘法.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⑴几分之一;⑵几分之几;⑶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⑴搭配问题;⑵可能性.
第九单元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⑴口算除法;⑵笔算除法一;⑶笔算除法二;⑷笔算除法三.
第三单元统计:⑴简单的数据统计;⑵平均数.
第四单元年、月、日:⑴年、月、日;⑵24小时计时法.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⑴口算乘法;⑵笔算乘法一;⑶笔算乘法二.
第六单元面积:⑴面积和面积单位;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⑷公顷、平方千米.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⑴认识小数;⑵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㈧ 三年级数学分几大块

分为四大块,分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具体:宽配1、数与代数主要包括,数的读写方法(整数,小数,分数),数的改写(化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求近似数等),数的大小比较(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四则运算(计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等),量的计量(质量,长度,面积,时间,体积(容积)、人民币等,以及单位间的换算)。2、几何与图形包括,认识图形(图形的名称,各部分名称,特点,性质,图形之间的关系等等),观察物体,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图形的运动敬桐(平移和旋转),位置与方向等。3、统计与概率主要包括: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扇形,折线等等)平均数众数,概率等。(8)三年级数学包含哪些内容扩展阅读: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慎稿指列概念的基础上的。

㈨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如下: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3、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4、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5、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㈩ 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有哪些

1、测量(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四边形。

4、有余数的除法。

5、时、分、秒。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分数的初步认识。

8、可能性。

9、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

加法运算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若绝对值相等则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6、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7、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阅读全文

与三年级数学包含哪些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