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科讲座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科讲座

发布时间:2023-05-29 15:59:36

Ⅰ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l)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XX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左边这一组数67、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20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环节。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日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 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具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角的度量"时,过去我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投影仪,把量角器和画在胶片上的角通过投影演示,投影仅的透明作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人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江苏的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令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公教学法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时,巧妙地设计一台复合幻灯片,映出5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只露出比黄花多的3朵。然后在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的吗?"果真是8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此刻,老师话锋一转"红花8朵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人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逐步转人抽象思维。
又如,2000年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爷爷今年2月29日过第28个生日,你们猜小明的爷爷今年多少岁?"有的同学从"一年过一个生日"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口答;"28岁"我就问了:"小明的爷爷28岁,那小明的爸爸今年该几岁?有28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吗?"学生们哈哈大笑,一想也是,哪儿有28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岂不早了点儿。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就在学生充满疑问时,我说;"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学完了'年、月、日'这节课同学们就明白了。"新课这样导入,何愁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l)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渡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低年级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小小运动会、数学扑克、争当优秀邮递员、猎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高年级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
例如,在讲"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玩具店"的游戏。教师将5件小动物玩具剪纸贴在黑板上,宣布每件玩具的价钱和购买要求(钱要不多不少),教师做售货员,学生为顾客,进行购买活动。这一游戏,把认识与使用人民币紧密结合起来,购买活动热烈有趣,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比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一位老师在课的最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教师在讲桌上出示两个形状大小都一样的长方体透明玻璃容器,第一次让两名学生分别往里面倒水表示出长方体,学生都往容器里倒满了水。第二次老师又提出谁能很快地倒出一个长方体来,一名学生只是加快了速度,一名学生倒了2/3玻璃容器的水。第三次老师又找了两名学生做这个实验,一名学生是快速地倒,另一名学生只往容器里倒了高约1厘米的水,但他所表示的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在这个练习过程中,学生要用刚刚学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解决老师提出的实际问题,老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令听课的老师和在座的评委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说、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活
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1.教学方法灵活。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这一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它和其他要素如教学任务、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从教学任务来看,感知新教材时,以演示法、实验法为主;理解新教材时,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形成技能技巧时,以练习法为主。从教学内容来看,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以演示法、实验法为主;应用题教学,一般以谈话法辅之以讲解法。对不同的新教材,教学方法亦不同,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可用谈话注、引导发现法等;教学崭新的起始概念,一般用实验法、探究研讨法。从教学对象来看,低年级多用演示法、实验法;中年级多用启发谈话或引导发现法、探究研讨法;高年级可适当用讲解法、自学辅导法。一般来讲,年级越高,教学方法也应该越开放。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强,可以加强独立作业;有的抽象概括能力较为突出,那就可以减少直观手段;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从教学设备来看,有电化教学设备的学校,就应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此外,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2.把教材用活。 修订版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现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增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向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转变。 如,在"第五届全国小学我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上,福建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课,所创设的"今天我当家"的生活情境,成功地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融入"给妈妈买生日礼物——买早餐——买葡萄酒"等各个事件中,通过录像镜头贯穿全课始终,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把学生教活。
(1)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学生具有运檬е度ソ饩鑫侍獾哪芰倘缓苤匾翘岢鲆桓鑫侍馔冉饩鲆桓鑫侍飧幸庖濉⒏呒壑怠Q芄惶岢鑫侍猓歉矣诤蜕朴诮沂咀约喝现系拿苡氤逋唬角笪粗男睦硇枨蟮木咛灞硐郑且恢帜涯芸晒蟮难捌分省?/P>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学习数学,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思路中,有时确实存在某种方法比较简单,我们在教学中,常采取先发散后集中的策略,所谓集中就是比较各种方法,并说出哪种方法简单,但不能强加于人,要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如,比较 与 的大小,方法一,先通分再比较大小;方法二,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 与 后,再比较;方法三,与同一量比较, > , < ,所以 > 。显然第二、三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单,但要让学生自己有这种体验,由他们判断何种方法简单,到底选择第二种方法还是第三种方法,要由学生自己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有时各种方法中不一定存在孰优孰劣。如,甲仓库有货物15吨,乙仓库比甲仓库多 ,乙仓库有货物多少吨?通常有下面两种解法:方法一, 15+15× ;方法二,15×(1+ )。当然也可以分步列式解答。一般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好";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觉得第二种方法好,有的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好想,更直接一些,也有的认为用分步列式比较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就不应当让学生用统一的方法解题,而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用自己觉得方便的方法去解题。同样,教材中例题的讲解,教师应该作为一种方法介绍给学生,但决不限制学生只能用这种方法学习。如;口算 35+ 24,教材讲解的方法是 35+20=55,55+4=59,但如果学生根据竖式的表象,马上口算出 59,也应得到鼓励,这恰好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体现。
(3)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要重视教学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精心安排好课堂练习,做到练有重点、练有层次,题型多样,针对性强。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中、差生的帮助,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回答一些问题,学生答错了,不应错过机会,要帮助他们学懂,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答对了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就是说,对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缺少评价的教学,是不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的,更谈不上把学生教聪明。
(4)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
①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后进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②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撑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Ⅱ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

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建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不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在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1)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游戏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尊重儿童喜欢游戏、喜欢玩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教学中要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在交流研讨的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等得到一定的提高。
(4)让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知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种过程应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得,而不仅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大纲和教材,也不只是原原本本地按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课程和教学的决策者可以表现为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对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面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情景作出恰当的处理决策。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同时,还应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
2、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某某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左边这一组数67、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02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Ⅲ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好的数学课

内容摘要:对怎样一堂课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是不同的。随着新课程历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对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了一些思考:评价好课离不开对现代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把握。

关键词:新课程 好课 标准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铺开,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给广大老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中小学生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还要求广大老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针对这次课程改革,老师们都在思考和争论: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针对这些疑惑,我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一些思考和想法。

一、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理解。传统的教育认为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看法就是认为教学是特殊的认知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去直接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而是通过前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来认识。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说明和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大量新知识、新信息的涌现,对于这种只强调“讲——听”式教学,不仅无法顺利完成传递文化的任务,而且会使学生因其处于学习能力低下而无法适应网络条件下的人类生存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改变以往的“讲——听”式教学。新课程体系下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这里的“沟通”是指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合作”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不应充当“领导者”“权威”的角色支配课堂教学。而应当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是沟通与合作过程中的两个主体之一。由此得出:教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过程。也就是说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具体表现在:(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2)现代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内部和外部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3)现代课堂教学还应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学时采用“我会读”、“我会算”、“我会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区别指导,分层教学,而不是按统一模式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4)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努力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检验到创造的乐肢余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能力。

三、当我们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教师应选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完全由教材决定的,教师根据教材写教案,课上就是“教教材、走教案”。今天的课堂教学,提倡把教教材改为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做教材的奴隶,一步步“活化”教材,使之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教师再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加以灵活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毁档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其次,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课必顺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数学知识各种功能的全方位挖掘,培养学生参与兴趣,使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美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师采用“猜

Ⅳ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的论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Ⅳ 如何讲好一堂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众所周知的。数学哺育着人养成诚实、正直、严肃认真、踏实细致、机智、顽强等当今时代迎接挑战不可缺少的精神。因而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使之形成数学观念具有数学素质,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每一节具体的数学教学,因而加强对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的研究,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一项研究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与研讨价值。
上好一节数学课的相关因素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受多种因素相制约的。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目的,方法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根本因素,占中心地位,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内容、目的、方法是实质性因素。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是通过具体的内容、方法来实现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品行、个性修养、业务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等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教材,对学生做充分全面的估计,即对教材、对学生了如指掌。应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加工,善于在知识的形成与发展阶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安排,进行创造的劳动,使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及认识规律,使学生处于一个准数学发明者的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思考,主动去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学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师的语言、节奏、板书等素养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必备条件。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精当,思路清晰,运用得体,快慢适度。力求达到生动、形象、清晰流畅,使之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提出的问题要紧扣中心,有系统,有坡度,一环紧扣一环,逐步深入。对教材的处理与安排富于弹性。根据学生课堂的反映反映调节教学节奏。形成好的课堂气氛:有疑问、有沉思、有猜想、有争议、有联想、有创新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去联想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适度的点拔,激励其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氛围。
二、加强数学典型课的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数学基本课型来完成的。数学课型通常可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研究课、测验课、讲评课、导言课、活动课等。在数学教学中,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研究课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典型课型。
1、典型课型的教学目的与课堂结构.
对数学典型课加以研究,有利于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有利于教师掌握数学课堂教学规律和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迅速准确地确定课型,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新授课是以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为特征的一种课型,是数学课的主要课型。新授课的教学目的应是:通过新授课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基本训练,通过知识的巩固运用,使学生形成技能,在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新授课的课堂结构主要是: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点,总结、布置作业。
习题课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智力。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习题课的课堂结构是:范例引路、学生练习、变式训练、小结、布置作业。
复习课的基本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使之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复习课可为: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学年复习三种形式。复习课的课堂结构是:提出复习目的和提纲,按复习重点将基本理论、法则、公式等加以回忆或再现,总结并形成知识结构,布置作业。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每一节课教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内容。不要用教师的眼光去看待数学知识,否则会造成没什么可讲的现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例如:“平面”这一概念,教材只有半页内容,好象没什么可讲的,但对学生来讲,是由平面思维到空间想象的一大飞跃,所以很有必要仔细地给学生讲清楚,
(2)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任何知识都有其形成发展过程。数学教学就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的建立、发展的过程。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提出过程,问题的探索和深化过程,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困难之源是:一个问题、一个发现、一个结论------很少以创始人当初所用的形式出现,他们已经被浓缩了,隐去了曲折、繁杂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整理加工的严密、抽象、提炼的过程与结论。因而,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揭开数学这一严谨、抽象的面纱,将发现过程中活生生的数学“返朴归镇”的叫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再发现”的过程。经历探索过程的磨砺,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问题的发现、规律的被揭示等过程,都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在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应重视其形成过程的充分暴露,以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基础。由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呈现形式是隐蔽的。在教学时教师须站在方法论的高度才能挖掘出课本中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需要教师“精心提炼、着意渗透、反复孕育、经常应用、小步推进、分层达到”去实施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4)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方法不是数学家的灵感创造,而是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和深刻的哲理根据的,是体现于生活中的自然法则。知识是在思维活动中获得的。学生的思维不会自然的发生。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如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意境。使学生新的需要和原有的数学水平方法认知冲突。教师选择问题时要有适当的难度,应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太容易了,学生就会乏味。太难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无法思考。伸手就可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才觉得格外香甜可口。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加上确有成效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续发展。
(5)精选编例、习题
例、习题的选编,一方面要符合大纲精神,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潮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到处可见一批设计优美、构思巧妙的新颖题型。如生活应用题,开放探索型,阅读理解型等。
数学题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虽然数学教材在例、习题上都做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为教学提供方便。但他只具有普遍性,并非适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特殊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选编例、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选题时考虑:这道题起什么作用,是弄清概念,巩固新知,还是复习提高,培养数学能力,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等等。通过典型题的“解剖麻雀”,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解题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达到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例、习题的选编要兼顾各个分支数学间的纵向渗透与横向联系,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观察,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开放性习题,探索性习题等。分析、理解、充分提取已有的知识焦点。启迪思维,发展智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概括性品质。

Ⅵ 怎样上好数学课

问题一:怎样才能上好数学课 怎样才能上好数学课
如何上数学课,对于每一位数学老师来说,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如何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 *** 等方面都要有很深地研究。通过自己多年在教学中地不断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
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是“信口开河”,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真正做到哪些才算是备好了一节课?
1.要备起点。
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2.要备重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3.要备难点。
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4.要备交点。
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5.要备疑点。
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点,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不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
1.了解学生,分析学生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自然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格、朋友关系和爱好,身体状况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通过观察和了解,认真的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的特点。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出发点。
2.发现问题,掌握兴奋点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和暂时性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从而能够把握学生某一阶段和某一时期、甚至某一时刻的兴奋中心和兴奋点。经常与学生交流,从学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勤学、勤问、勤走、勤看、勤想,这样才能设计出最佳的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共有四个特点:
1.适当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
2.重视教学语言的编写。
3.把发问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4 .及时进行课内练习。
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种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环境,做法有:
1.不要求学生抄笔记,更不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实在需要记下来的东西,只需要写在书本相应的页上就行了。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主动参与发言提问。
2.把重点放在讲课上。把概念、例题讲明、讲透、讲活。上新课切忌任意补充例题,特别是在学生尚未理解掌握新知识时,任意加大知识点难度是得不偿失的,会骤然引起学生对刚学的知识反感和恐惧心理。
3.及时进行堂内练习,使学生对自己能准确运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产生愉悦心情,对自己充满信心。
4.讲课要抓......>>

问题二: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您好!

1。首先,你要了解当地初中数学教材
2。不管是什么题型,你要在学生会之前会并且熟练解答
3。如果是小初、初一、初二的老师,你要帮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公式、知识点、以及可以直接拿过来用的结论;如果是初三老师,那你有得忙了,要帮学生总结出初中一至三年级数学所有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公式。。。,可以总结好后,让学生人手一份,背下来。(备以致用)
4。上课前要备课,对上课的内容要非常了解,课前做充分准备,板书要整洁有条理,有必要时可以做教学课件,不要一上课就夹着书本进教室,可以尝试脱离备课和书本进课堂教学。
5。上课前要写好教学计划和教案,不要逮什么上什么。
6。上课时,注意师生互动,适时查漏补缺。
7。老师上课不要迟到,不要拖堂,不要延迟下课,不要提前下课,不要说脏话。
8。如果课堂上老师突然遇到不确定一道题目或者学生问你的题目的做法,请不要给学生讲解,我想你不想担上误人子弟的罪名吧!可以留给学生做家庭或课外作业或思考题都可以,课后可以找同年级或者自己确定方法和答案再给学生进行具体讲解。
9。如果是学校领导或者外来老师听你的课,你一定要课前做好各项工作,师范课可不是谁想上都能上好滴。
10。上课要注意气氛,避免僵硬的灌输知识,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祝同行老师们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问题三:如何上好数学课 1,巧妙导课,提高数学课的艺术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课堂上要善于用启发式教学,以思维为主线组织教学,使课堂成为思维的训练场,而不是知识的装载厂。
3,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思想,形成方法,提升能力,掌握知识。
4,加强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思,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问题四:如何上好数学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
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
化。但是,如何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
数学成绩,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
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
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下面,
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上好数学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
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那么如
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导入要有
针对性和趣味性。导入要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
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
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
“年、
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
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
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
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
的主体地位上。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
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如在“利息”一课
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我家里有
8000
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
在哪里更安全些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
生回答的办法应该有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
“选择储蓄比较安全”
,为什
么要选择储蓄?储蓄有什么益处呢?学生就会对储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
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学习“利息”这就一知识点就水到渠成了。在不知不觉中
改变了“要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
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三、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
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
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
“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
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
“全体兔子起立!提起
前面两足!
”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
“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
面45个头,
下面多少足呢?”
学生答:
“45
×
2=90只。

“少了多少足?”

“26只”
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
“有26
÷
2=13只兔子,32只鸡”


了风趣幽默做后盾,枯燥无味的数学将会变得其乐无穷,学生更会对数学爱不
释手,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课堂教学,使之接近生活。

实践证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
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
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
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有
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我将题目改编成本......>>

问题五:从学生角度看如何上好数学课 一、上课听课是必须的,上课的时候老是讲的一般都很基础,但是也是最重要的,掌握这些在课后习题方面就会事半功倍,但是很多同学可能上课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执着于纠结同一道题,应该不懂的做上记号,下课再问,或者可以课前预习,这样不懂的上课可以着重听。
二、从某一方面来说,数学其实就得用题海战术,做的多了,想不会都难,当然我的建议是做不同类型的题,题可以少做,但是要做一题会一题,不能是这题我看答案会做了就代表我会做了,那样肯定还是没掌握那道题的,可以反复做同一道题,知道自己正真理解了,下回坐到类似的会做为止

Ⅶ 如何才能上好一堂生动有效的数学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利阵地,教师只要能够认真地分析研究本课的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他(她)就能够上好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一. 认真分析研究教材。
1、教师要能够领会大纲的精神,了解本节课的教材前后的联系,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这部分教材是怎样的基础上出现的,又为后面教学做准备,从而正确地掌握教学目的,避免教学时前后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
2、教学目的要准确具体。既要有数学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又要有能力方面的培养,还不能忽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因为
数学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方面的任务不可偏废,如果忽视了能力方面的培养,学生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就比较死;如果只注意了能力的培养,忽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不可能培养起来。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样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3、教育的重难点认识要明确。教师要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分清主次,重点多启发练习,难点适当分散,减缓破度,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
4、教具的准备要充分。教室要根据教材内容准备必要的教学用具,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过的知识能够记忆忧新。
5、学生活动设计要精彩。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学生的活动,树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虽然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参与,对于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要做到“巧妙孕伏”。
教师设计的复习题,即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又是与本节课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起到迁移类推,温故知新的作用,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奠定基础。例如学习“质数与合数”应设计这样的三道复习题:(1)分别写出10和12的约数。(2)20、60、40、78、120、45中,哪些有约数2?哪些有约数3?哪些有约数5?(3)自然数1、2、3、4、5、6、7、8、9、10、11、12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根据是什么?这样复习奇数、偶数的意义及判断方法引出新知,使学生能够区分这两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而找约数是为新课服务,使新授课程能够顺利进行。
2、导入新课要做到“引入佳境”。
教师教学的成功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应从导入新课开始,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比如“复旧迁移”、“巧设悬念、启迪思维”、“直观教具导入”、“故事问题导入”等等。教师应根据新课的内容来选用。当教师的导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时,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配合教师上课。例如:在讲授“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以故事的形式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讲个分桃子的故事,幼儿园里有7个小朋友,老师拿14个桃,要分给这7个小朋友,,每人1个,拿掉7个还剩7个,还可以每人分1个,拿掉7个还剩7个,还可以每人1个,这回呀,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桃?分到2个桃,这就是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这样既说明了平均分,又激发了他们专心听课,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讲授“相遇问题”时用事例来导入:教师先请两名学生到前面来,一个在左侧,一个在右侧,两个相距一段距离,老师喊“齐步走”,两个学生同时相对而行,当走到两人相遇时,老师喊立定,这是教师说:“这两个同学怎么了”,生答:“他们相遇了”然后师讲:“向这种人、汽车、火车等,从两地相对而行,最后相遇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遇问题(板书课题)。这样做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头脑中行成表象,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环境。
3、传授知识要做到“栩栩欲活”。
这部分是一堂课的核心,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用直观具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帮助学从“具体形象思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点、线、面、体等几何体知识时,利用各种教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算一算等加深对学生概念的理解。但是教师必须明白:直观教具是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它的计算方法。运用时必须恰当有效,因为直观教具只是作为学生理解和 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手段,它的本身不是目的。在教学时不能一直停留在直观的水平上,而是学生理解了以后,就要脱离直观,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
提问是教师以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教师有针对性的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因此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学习习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教材内容设计提问,例如讲“分数的意义”时可结合事物图使学生逐步认识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几分就是几分之几。可提问如下:
(1) 把一个苹果分给4个同学,每人得几分之几?
(2) 把4个苹果分给4个同学每人一个,每人得这4个苹果的几分之几?
(3) 把1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把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这两个1/2一样吗?为什么?
以上三个问题,由易到难,可让后进生回答第一个问题,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可让中等生回答第二个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培养;可让优等生回答第三个问题,使他们知难而进,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这样安排,既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课堂气氛也活跃。
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参与为主环的“四为主”原则大家都知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的思想。把讨论请进课堂是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标志。讨论可以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全过程,促进他们自我主动发展没,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因此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抽象、复杂、容易混淆的知识要进行讨论,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并能够运用自如。如在讲“倍数应用题”时先把两个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写在小黑板上。(1)一本字典有516页,是一本故事书的6倍,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2)一本故事书有86页,一本字典的页数是一本故事书的6倍,这本字典有多少页?教师可设计如下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a、这两道题有异同的地方?b、这两道题告诉的已知量是谁?求谁?c、这两道题中告诉谁是谁的倍数?倍数的量上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d、如何区分这两道题?各采用怎样的解法?e、你发现了什么规律?f、你还能自编类同的题目吗?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明确了这两道题的异同点,而且能够选用相应的方法来解答,使学生分
清了界限,掌握了方法,学到了本领,效果良好。组织学生讨论,让所有学生在自由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可以落实面向全体的要求,而且能够使学生学会交往,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巩固练习要做到“回味无穷”。
根据新授课的内容,教师要进行灵活多样的练习,来调动学生做题的积极性,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反馈信息,调动教学的重要途径。首先,练习要有针对性。设计练习时,目的要明确、内容要精选。如,在教“方程的意义”后。针对部分学生对“等式”和“方程”存在混淆,教师可提出一些判断题:下列那些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为什么?4x-5、2-x=0、x+6>30、通过练习,能有效地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熟到窍,循序渐进。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认识事物规律,一般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练习,让学生模仿练习,理解新知。第二层是变式练习,让学生摆脱模仿定式干扰,内化知识。第三层是发展练习,是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或灵活运用,使学生掌握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练习要有灵活性。课堂练习中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恰当的练习形式将对练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设计练习要注意练习题形的多样化,练习方法的多样化。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能够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并能够按照“巧妙孕伏——引入佳境——栩栩欲活——回味无穷”的层次进行设计,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Ⅷ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有理念的原因,有方法的原因,也有策略的原因。思维课堂理论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要有问题意识。

数学课学习的过程。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教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们研究问题、纳慎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导入以问题的提出来导入。教授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研究问题的过程。一个大问题可能一时解决不了,可以使用化繁为简先解决一个较小的问题。通过较小的问题研究规律。再去解决较大的问题。思维课堂理论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可以把教师教的观点转变成问题解决的理念。教师摆脱教的角色,把自己变成问题的研究者,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合作者。教师真正融入学生的研究中去,就不会出现教师教的特别多,但学生就是听不明白的现象。如果出现了学生听不明白的现象,不应理解为教师教的不好,而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好。问题过大,问题过难。只有设计合适的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到研究中去,融入到问题解决中去。

二、课堂上要设计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的活动有什么呢?可以小组合作、可以探讨交流、可以辩论、可以分析、可以展示,这些活动都是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展示的机会研究的机会。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属于问题的解决中。

三、嵌入评价。

教师是课堂洞慧敬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评价是教师把握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对于学生的研究,学生的展示,教师适度的正向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调控活动的进度和方向。评价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的研究才有效率。

这样的评价加点拨,是评价吗?是点拨吗?是教授知识吗?可以说都是,也可以说都不是,分不清是不是。嵌入评价,碧前寓评价于无形是最好的评价。

随想随写,乱说一通。不足为信。

Ⅸ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l)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XX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左边这一组数67、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20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环节。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日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 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具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角的度量"时,过去我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投影仪,把量角器和画在胶片上的角通过投影演示,投影仅的透明作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人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江苏的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令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公教学法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时,巧妙地设计一台复合幻灯片,映出5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只露出比黄花多的3朵。然后在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的吗?"果真是8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此刻,老师话锋一转"红花8朵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人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逐步转人抽象思维。

阅读全文

与如何上好一节数学科讲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