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活动经验怎么培养

数学活动经验怎么培养

发布时间:2023-05-30 09:22:31

Ⅰ 浅谈怎样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以往传统课堂上,教师就像演员,教学中不停地讲解、分析,生怕学生没听懂、学不会。学生就像观众,他们作为接受者很难主动参与到知识的研究中去。被动接受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只掌握皮毛,不能深入理解,更不用说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传统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却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角色的转化。在转变过程中,教师由原来的包办代替转变成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数学逻辑、探索数字奥秘、思考数学难题、交流数学应用。这样的课堂是“活”的,学生要想适应这样的课堂,就必须具备自己的“经验”。这里所说的经验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总之,只要是通过自身努力,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就可以统称为“经验”。
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阵地,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不亲历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经验。课堂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学具按照学习内容和教师要求进行的实际活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心理学家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锻炼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就可以使学生直接获取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对于孩子们来讲,动手做始终是他们最欢迎的学习形式,只有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积累的数学经验,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和探索,通过各种动手活动,灵活、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活动中学习和感悟数学,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如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时我就设计了下列的动手活动:1.拿出你的长方形,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发现了长方形的哪些特征?2.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我们怎样能确定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呢?左右两条边呢?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很快发现长方形的对边长度是相等的。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离开了活动过程,这个实践过程是不会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
二、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看起来很抽象,但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的例子却比比皆是。要想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首先就应将生活当作他们认识发展的活水,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们去感受、理解和体验。
1.创设与现实生活情境贴近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创设与现实生活情境贴近的教学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前,我认为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换钱、购物活动,就象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上机操作一样。于是这节课上我多处创设了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如“小红要买一个1元钱的卷笔刀,可她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的、几个2角的、还有几个5角的,她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她?”,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的说付2 个5 角, 还有的付10 个一角, 也有说付5 个2角等等。又如根据购物要求“只购两种商品,使结果是整元数,应购哪两种?有几种购法?”,在开放的生动的现实情境运用中, 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并发展了思维。
2. 创造一些具有“实况性”的学习机会
研究表明,如果教学情境与日后运用知识的情境相类似,那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更容易迁移,更容易转化为数学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尽量多获得一些“实况性”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有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1)小记者采访活动,采访你本组中的同学生日在几月,是什么季节的。2)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交流、收集结果,每组人的记录结果会各不相同。教师引导:这么多组的数据,我们怎样才能比较清楚地知道全班同学的生日情况呢?3)合作收集整理制成统计图表,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记录、收集他组数据、整理数据。4)展示自己的统计表。
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采访交流信息、动手收集和呈现数据是一个生活化并且充满挑战和 乐趣的过程。学生不仅体验了活动过程,学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统计的方法,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在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3.重视学以致用,将

Ⅱ 简述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途径

1.利用阅读活动,积累解题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阅读题目,学生若想将这些题目解出,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但是小学生数学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主要局限在抽象思维上,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常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解题经验。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两、三位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时,当学生学会三位数加减法后,就可以为学生准备一道题目:小红去超市买糖果时,发现有三种装糖果的袋子,一种能够装50颗,一种能够装100颗,还有一种能够装150颗,如果小红想要买200颗糖,那么可以购买方式具体有哪些?这道题目看着比较简单,学生至少能够想出一种购买方法,但是此题购买方式较多,学生必须要仔细阅读题目,才有可能将所有的购买方式算出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发现解题重点是“三种装糖果的袋子”,小红要买200颗糖果需要对袋子进行分配,而且各种袋子都是能够重复使用的,学生只有明确这个思路,才能找出更多的购买方法。
2.创设情景活动,积累操作经验
小学生对各种新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越重,注意力也会越集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数学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可能性》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摸钻石”的情境:班级中选出一位学生充当富商,富商共有十块石头,其中有一块充当钻石,将这些石头放在一个纸盒中。然后数学教师再挑选出6位学生来充当冒险者,这些冒险者想要从富商手中将那块钻石摸出来。而富商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办法不让冒险者将自己的钻石摸走,富商拥有一次不放钻石的机会,每位冒险者只能摸一次,摸到的那块石头就是奖励。这个活动主要考验的是学生对“可能性”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充当富商的学生若不像钻石被拿走,那么不仅需要借助运气,还必须懂得概率的相关知识:盒子中的球越多,钻石被摸走的概率就越小。所以富商应该在盒子中只剩5个球的时候将钻石球拿走,这样获得胜利的机会最大。当活动结束后,不论结果如何,数学教师都应该让扮演富商的学生向全班讲解操作思路,如果该学生能够将活动的精髓讲出来,那么数学教师就对其进行总结;如果该学生没有明白,那么数学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学生来实施该游戏,直至学生明确原理后停止。学生通过这种活动,不但提高自己数学逻辑思维,而且还能积累操作经验。
3.借助实践活动,积累应用经验
小学阶段主要是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环节,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借助实践活动,让数学知识实现具体化的目的。其中,实践活动就是将数学知识具体化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但能够锻炼眼、口,而且还能进一步培养数学思维。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活动,让学生体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首先,数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大三角形,让学生用剪刀将自己画的三角形裁剪下来,然后将三角形三个角减下来,让学生将这些角拼接成一个平角。其次,数学教师让学生用量角器较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量出来,并将量出来的度数进行相加处理,观察所得结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相加刚好等于180°,即刚好能够构成一个平角。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还积累了应用数学知识的经验。总结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经验是重要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活动经验的积累。通过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的解题经验;借助情景活动,能够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让学生积累操作经验;利用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积累应用数学知识的经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应用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Ⅲ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着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数学好玩”。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教师应尽量把适当的内容设计成学生的游戏学习活动,把数学知识教活,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例如,教学一年级“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动物园里小动物排队买票的情景来区分几和第几。这样就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变枯燥的图解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内化。同时,学生现场表演的灵活性,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灵活性与可变性。这样的表演生动、真实,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情趣与算理交融中,学生积累了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二、让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儿童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灵手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
例如,教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用三角板摆一摆等,去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初步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设计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学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新知,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让学生联系生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围绕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我们要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中数学活动经验,应该依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生活经验。
(一)依据学生生活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这个联系必须是自然贴切、合乎学生的情趣。由此可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为了设计与生活相关的资源,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生活情趣、生活体验、生活经验、生活实际。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认为:“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打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发生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运用这一情境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因为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的,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而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则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学生生活经验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丰富有经验背景,如果脱离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难度很大,也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应以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为载体,环环紧扣,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其指导作用体现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提出自己真正关心的、真正想知道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始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阅读全文

与数学活动经验怎么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