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离散数学》证明题 证明P→(Q→S),┐RVP,Q┝R→S
(1)R
P(添加前提)
(2)┐RVP
P
(3)P
T,(1),(2)
(4)P→(Q→S)
P
(5)(Q→S)
T,歼蠢(3),(4),
(6)Q
P
(7)S
T,(5),(6)
(8)R→S
CP,(1),(7)
其中,第3步的T用到了公式:┐A∧(A∨B)
=>
B
第5步和第7步的T用到了公式:A∧(A→B)
=>
B
P:前提引入规则(P规则):引入已知前提氏敬陪
T:结论引入规则(T规则):证明过程中的某些先前步骤,通过公式(基本等值式or基本蕴藏式)变换出的新公式
可引入
CP:CP规则:如果由B和一组前提推出C,则仅由这组前稿败提可推出B→C
如本题,第1步至第7步,由R和给出的已知前提推出S,则说明这组前提能推出B→C
㈡ 离散数学中CP规则内容是什么啊
前提是H1,H2,...,Hn,欲证结论R→P(结论是条件式),则将条件式作为附加前提证得P即可,这就是CP规则。
设H=H1∧H2∧...∧Hn,由前提H证明R→P,即证明H→(R→P)永真,而H→(R→P)等价于H∧R→P,因此证明H∧R→P永真即可。
(2)怎么理解离散数学p规则t规则扩展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时代以微积分为代表的连续数学占主流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离散数学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
离散数学课程所传授的思想和方法,广泛地体现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专业的诸领域,从科学计算到信息处理,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计算机软件到计算机硬件,从人工智能到认知系统,无不与离散数学密切相关。
由于数字电子计算机是一个离散结构,它只能处理离散的或离散化了的数量关系, 因此,无论计算机科学本身,还是与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研究领域;
都面临着如何对离散结构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又如何将已用连续数量关系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离散化,从而可由计算机加以处理。
离散数学是传统的逻辑学,集合论(包括函数),数论基础,算法设计,组合分析,离散概率,关系理论,图论与树,抽象代数(包括代数系统,群、环、域等),布尔代数,计算模型(语言与自动机)等汇集起来的一门综合学科。离散数学的应用遍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
离散数学也可以说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核心学科,在离散数学中的有一个着名的典型例子-四色定理又称四色猜想,这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它是在1852年,由英国的一名绘图员弗南西斯·格思里提出的,他在进行地图着色时,发现了一个现象,“每幅地图都可以仅用四种颜色着色,并且共同边界的国家都可以被着上不同的颜色”。
那么这能否从数学上进行证明呢?100多年后的1976年,肯尼斯·阿佩尔(Kenneth Appel)和沃尔夫冈·哈肯(Wolfgang Haken)使用计算机辅助计算,用了1200个小时和100亿次的判断,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轰动世界,这就是离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相互协作的结果。
离散数学可以看成是构筑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桥梁,因为离散数学既离不开集合论、图论等数学知识,又和计算机科学中的数据库理论、数据结构等相关,它可以引导人们进入计算机科学的思维领域,促进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㈢ 离散数学中的CP规则,是怎么运用的啊
运用方法就是:
1、附加前提规则,如果从给定前提集合Γ与公式p(附加前提)中推出结论s,则给定前提Γ,能推出p蕴含s。
1、使用P规则,把R当作一般前提(就像S一样)来使用;但应加以说明:附加前提。
2、当推导出C之后,可直接写出最后的结论:R→C;这一步的说明是:CP规则。
(3)怎么理解离散数学p规则t规则扩展阅读:
离散数学的学科内容
1、集合论部分:集合及其运算、二元关系与函数、自然数及自然数集、集合的基数。
2、图论部分:图的基本概念、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树、图的矩阵表示、平面图、图着色、支配集、覆盖集、独立集与匹配、带权图及其应用。
3、代数结构部分: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半群与独异点、群、环与域、格与布尔代数。
4、组合数学部分:组合存在性定理、基本的计数公式、组合计数方法、组合计数定理。
5、数理逻辑部分:命题逻辑、一阶谓词演算、消解原理。
离散数学被分成三门课程进行教学,即集合论与图论、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数理逻辑。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后有书面作业、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件并进行师生交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离散数学
㈣ 帮我解离散数学的一条逻辑谓词证明题
论域为人的全体,定义谓词如下:P(x):x怕困难;Q(x):x能成功;R(x):x失败
前提符号化为:如果一个人怕困难就不能成功:(Ax)(P(x)→非Q(x))
每一个人或者成功或者失败:(Ax)(Q(x)∨R(x))
有个别人没有失败:(Ex)(非伍早蠢R(x))
结论符号化为:有存在不怕困难的人:(Ex)(非P(x))
(1)(Ex)(非R(x)) P
(2)非R(a) T ES(1)
(3)(Ax)(Q(x)∨R(x)) P
(4)Q(a)∨R(a) T US(1)
(5)Q(a) T(2)(4)
(6)(Ax)(P(x)→非Q(x)) P
(7)P(a)→非腔陪Q(a) T US(6)
(8)非P(a) T(5)(7)
(9)(Ex)(非P(x)) T EG(8)
(Ax)全称量词,(Ex)存在量词,P规则,T规则,ES存在指定,US全称指定,EG存在推广
回答你的补充,成功或者失败从语义上讲是对立的,即非成功必失败,但现在是形式证明,不考虑语义,不能从语义上理解,仅从逻辑构成或形式上理解,否则前提"每一个人或者成功或者失败"是多余的,因为"非P或P"是永真的,不需作为前提.
形式证明中常用的两个规则,P规则,T规则,证明过程是由一系列公式构成,每个公式独占一行,并且每行的前面按顺序加上行号,最后一行是代表结论的公式,其它行的公式或是由前提中的公式中直接拿来(P规则),或是由前面一行或几行公式蕴含得到的(T规则).将所用规则标记在行末,如果是T规则还睁镇要标记出由哪些行蕴含得到的,并记下行号.
P规则 在演绎过程中, 可随时直接引入前提中的公式
T规则 在演绎过程中, 随时可以引入由前面一行或几行公式蕴含得到的公式
㈤ 离散数学中的CP规则,是怎么运用的啊
先说一下,即使不用CP规则,只用P规则和T规则(即直接证明法)也可以实现所有证明。引入CP规则,只是为了简化证明过程。不过CP规则的适用范围不像P、T规则那样具有普遍性——当被证明的结论本身是一个条件复合命题时,才会用到CP规则。其内容是:
若要证明:(S)=>(R→C);——S是前提,R→C是结论;
只需证明:(S∧R)=>(C);——即:把R当作附加的前提,引入推理过程;
具体运用方法就是:
(1)使用P规则,把R当作一般前提(就像S一样)来使用;但应加以说明:附加前提;
(2)当推导出C之后,可直接写出最后的结论:R→C;这一步的说明是:CP规则;
需要注意:单纯来看(2)中的这一步推理,其实从C到R→C是可以直接推出的。【C=>R→C】本身就是一个重言蕴含式(也就是推理公式),在直接证明法中可直接使用T规则完成这一步的推理。但是,在这里是不行的。
因为,推导C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R这一前提,但这个前提不是用纯正的P规则引入的。R是作为“附加前提”引入的。可以说,C这个中间结论(以及所有借助R推出的中间结论)并裂猜不是纯正的结论。事实上,这个中肆李型间结论可能根本就是个假命题。——虽然扰春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最终推理,因为我们的目标并不是C,而是R→C,但是,这种情况在直接推理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在直接推理中,包括中间结论在内的每一步都必须是真命题。
这也就是CP规则与P、T规则的区别所在。所以,在这样的推理中,必须对CP规则的使用作出说明。
如上所说,CP规则的使用被分成了(1)、(2)两部分。这两部分所依据的规则都与纯正的P、T规则不同,所以都应作出特殊的说明。至于具体的措辞,还是参照你教材上的说法吧。我这里用的也是一本书上的说法,不过可能和你的教材不一样。
㈥ 离散数学基本知识
总结 离散数学知识点 命题逻辑
→,前键为真,后键为假才为假;<—>,相同为真,不同为假;
主析取范式:极小项(m)之和;主合取范式:极大项(M)之积;
求极小项时,命题变元的肯定为1,否定为0,求极大项时相反;
求极大极小项时,每个变元或变元的否定只能出现一次,求极小项时变元不够合取真,求极大项时变元不够析取假;
求范式时,为保证编码不错,命题变元最好按P,Q,R的顺序依次写;
真值表中值为1的项为极小项,值为0的项为极大项;
n个变元共有个极小项或极大项,这为(0~-1)刚好为化简完后的主析取加主合取;
永真式没有主合取范式,永假式没有主析取范式;
推证蕴含式的方法(=>):真值表法;分析法(假定前键为真推出后键为真,假定前键为假推出后键也为假)
10.命题逻辑的推理演算方法:P规则,T规则 ①真值表法;②直接证法;③归谬法;④附加前提法; 谓词逻辑
一元谓词:谓词只有一个个体,一元谓词描述命题的性质; 多元谓词:谓词有n个个体,多元谓词描述个体之间的关系;
全称量词用蕴含→,存在量词用合取^;
既有存在又有全称量词时,先消存在量词,再消全称量词; 集合
N,表示自然数集,1,2,3……,不包括0;
基:集合A中不同元素的个数,|A|;
幂集:给定集合A,以集合A的所有子集为元素组成的集合,P(A);
若集合A有n个元素,幂集P(A)有个元素,|P(A)|==;
集合的分划:(等价关系) ①每一个分划都是由集合A的几个子集构成的集合; ②这几个子集相交为空,相并为全(A);
集合的分划与覆盖的比较: 分划:每个元素均应出现且仅出现一次在子集中; 覆盖:只要求每个元素都出现,没有要求只出现一次; 关系
若集合A有m个元素,集合B有n个元素,则笛卡尔A×B的基数为mn,A到B上可以定义种不同的关系;
若集合A有n个元素,则|A×A|=,A上有个不同的关系;
㈦ 离散数学推理规则
离散数学是建立在大量定义、定理之上的逻辑推理学科,因此对概念的理解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核心。
比如,命题的定义、五个基本联结词、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三个推理规则以及反证法;集合的五种运算的定义;关系的定义和关系的四个性质;函数(映射)和几种特殊函数(映射)的定义;图、完全图、简单图、子图、补图的定义;图中简单路、基本路的定义以及两个图同构的定义;或轿树与最小生档返成树的定义。掌握和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学好离散数学是至关重要的。
㈧ 什么是p规则,t规则,cp规则
P:前提在推导过程敏蠢中可以使用。桥孙陪
T:在推导过程中,若有公式或永真式中含命凯哗题S,则S可在推导过程中引入。
CP:若P1∧P2∧......∧Pn∧A→B
则P1∧P2∧......Pn→(A→B).
㈨ 离散数学的谓词逻辑推理
任何一本谈谓词逻辑的书均有量词转化法则!
(1)(∃x)(P(x)∧(∀y)(R(x,y)→L(x,y))) P(P规则)
(2) P(a)∧(∀y)(R(a,y)→桐春L(a,y)) T(T规则) (1) ES(存在指定规则)
(3)P(a) T(2)
(4) (∀y)(R(a,y)→L(a,y)) T(2)
(5) (∀x)(P(x)→(∀y)(Q(y)→┐L(x,y))) P
(6) (P(a)→(∀y)(Q(y)→┐L(a,y))) T(5) US(全称指定规则)
(7) (∀y)(Q(y)→┐L(a,y))) T(3)(6)
(8) (R(a,b)→L(a,b)) T(4) US
(9) (Q(b)→┐L(a,b))) T(7) US
(10)L(a,b)→┐Q(b) T(9)
(11)R(a,b)→┐销旅Q(b) T(8) (10)
(12)┐R(a,b)∨┐Q(b) T(11)
(13) (∃y)┐(R(y,b)∧亏轮凳Q(b)) T(12) EG(存在推广规则)
(14) (∀x)(∃y) ( ┐(R(y,x)∧Q(x))) T(13) UG(全称推广规则)
(15) ┐(∃x)(∀y)(R(y,x)∧Q(x)) T(14)
㈩ 离散数学命题演绎证明A∨B→C∧D,D∨E→F => A→F 毕业七八年了,实在不会,谢谢大家帮忙!
如下:
A∨B→C∧D , D∨E→F=> A→D, D→F =>A→F。
A∨B表示A,B中至少满足一个。
C∧D表示同时满足C和D。
学数学的小窍门戚脊
1、学数学要善于思考,自己想出来的答案远比别人讲出来的答案印象深刻培仔冲。
2、课前要做好预习,这样上数学课时才能把不会的知识点更好的消化吸收掉。
3、数学公式一定要记熟,并且还要会推导,能举一反三。
4、学好数学最基础的就是把课本知识点及课后习题都掌握好。
5、数学80%的分数来源于基础知识,20%的分数属于难配歼点,所以考120分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