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1 传统数学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不足
1.1教师对教材理解的肤浅化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
理解教材是设计教学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的简约性正好给教师理解教材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果数学教师不能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不能搞清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念滚饥,不能把握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那么,可以肯定,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预案,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数学教学过程简单化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教学活动要体现出学生从无到有的认知过程、从有到会的应用过程、从会到通的领悟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步达成,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上做足文章。没有过程的教学只能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力增强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是一句空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应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
1.3数学课后任务单一化是学习兴趣缺失的重要原因
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学数学绝不是简单的做几个题目就可以达到提高数学素养、服务学生发展的目的的。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课后布置几个题目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诚然,做题目可以巩固当天课堂所教的知识,练就一定的技能,这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仅满足于此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素材的简单重复和模仿只会造就学生的惰性,阻碍其思维的连续发展,让学生丧失可能已有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课后学生多元化的数学任务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2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措施
2.1教学内容趣味性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这里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往往只对自己熟悉的、有趣的事例感兴趣。教学中,教师选择与数学课程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情境,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手段趣味性的设置
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课堂注定死水一潭,缺乏生机和活力,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如:初一数学“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推导中,可以请一位同学上台扮演蜗牛,让其根据内容演示蜗牛的运动状态,得出结论,同学们在笑声中轻松的获取了知识,体验了数学的乐趣。
2.2.1操作实验、游戏、吸引学生眼球
这是数学课上最能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讲椭圆定义时,演示画法,每个同学都伸长脖子观看。再比如在“数学归纳法”一节的新课讲授前演示多米诺骨牌游戏,然后提出问题:“全部牌都倒下的条件有几个,是什么,”反复演示,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出“哪怕有无数(n个,)多个牌,只要满足两个条件:(1)首张牌倒下,(2)第k张倒下。并推倒了第k+1张,或者说,第k+1张倒下是因为第k张倒了,并推了第k+1张,”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数学归纳法”,学生非常轻松地体会理解了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掌握了要点。
2.2.2巧借实物,投影演示比喻
在讲“映射与函数”时,在讲法“映射”概念并做了必要的说明后,笔者演示了一张幻灯片:一箱子弹(a),一杆枪(f),一面足够大的墙作为靶子(b),并依序提问:
(1)a中的每一粒子弹经过枪f发射出去后,假如射中b,b上有几个枪眼?(答:一个且唯一)
(2)可不可能几个子弹射中同一个枪眼?(答:可能)
(3)一粒子弹射出后b上可能不可能射出两个或更多个枪眼?(答:不可能)
(4)这次演示中枪靶b上的每个枪眼,都是a中的子弹射出的,对不对?(答:对)
最后笔者说,假如一粒子弹装入仔返枪堂,勾动扳机备败后,发现b上没有射出枪眼,都可能有那些原因?学生七嘴八舌地答:(1)射飞了(2)枪坏了(3)子弹是坏的。笔者说,这是个没用的枪,扔给敌人吧,(这不是映射);接下来引导学生对照体会映射的定义。形象直观的比喻,使得学生兴趣盅然,并不宜忘记。再比如,在二次曲线教学中动态地用“几何画板”演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三角函数部分演示正弦型函数的图象变化等等。
2.2.3欲擒故纵,以新奇迷惑引起学生的惊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根于错”,在学生面前展示暂时还不能理解的有兴趣的新事物让学生惊讶迷惑,从而产生兴趣求知。
2.2.4对比铺垫,为学生顺利进行知识迁移,创设最近发展区
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成功,就要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出发,妥善地安排学习内容,既非轻而易举使学生感到乏味,也非高不可攀使学生丧失信心。国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创设“最近发展区”是达到这种效果的最好方法。
“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提出,其意义即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在此水平上,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经过启发,帮助和努力,就能完成任务。数学归纳法教学中演示多米诺骨牌游戏就是一例。
2.2.5学习的成就感可以支持、激励学习兴趣的再产生
每个学生都是希望自己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更好的成绩,适时地肯定、表扬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哪怕是一个小小问题的正确或近乎正确的回答,都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更卖劲,为成功,成就所推动的人,乐于学习,富于竞争精神,乐于接受各种挑战,勇于克服困难,具有顽强拼搏精神。
3 教学语言趣味性的运用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前几年数学教学改革搞得有声有色正是得益于当时良好的环境。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应试教育制约着义务制教育的教学发展目标,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到些影响。但愿素质教育的号角能吹来初中数学教学第二个春天,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快乐,让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让每个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B.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维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希望对你有帮助!
1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
巧设疑问,以问激趣,巩固知识
传统的教学理念,学生坐在下面听,老师在上面讲,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的引导,没有突破自己的局限,也很少有机会商讨问题。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起来,通过一切 方法 让他们多思考,多动手,多评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能产生疑惑并且主动地解决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同时我还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设置疑问,有些问题可以采取真假参半的特点,去“迷惑”学生,学生可能觉得这么做是正确的,那么做也没有错,而一旦问题的答案揭晓,学生们就会恍然大悟,在头脑中加深印象,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正数与负数的学习中,我就设置了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1)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2)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怎样判断正数和负数。在提问题的时候,我做了一点暗示,并且举出了几个例子,让学生们进行多项选择。通过这样的设问,培养学生们动脑思考、自主学习,寻求答案的习惯。对于学生们所给出的答案,我请大家加以评议、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对的加以确认,错的找出原因。然后找出后进生或中等生发言,并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纠正,给每一位学生锻炼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创造表现才华的天地,这样也正符合了中学生好胜、喜欢在同伴面前展现自己的特点。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一定要找准问题的“点”,抓住所有表达和讲述的中心含义,而且要简明扼要,让学生知道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寻求答案。切忌问题泛滥,总是提问学生,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而冲淡了本应掌握的重点。
增加探讨,开拓思维,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维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必要时教师可对学生的思维作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将学生的思路带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从而开拓思维。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我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把学法指导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命题。在证明命题时,引导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几个判定定理证明顺序进行研究。尽管几个命题都可以运用定义去证明,但教材编排的证明顺序仍然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生活中“就近上车”的道理。许多学生都不知道怎样添辅助线,我就把精力放在辅助线的产生过程上,消除学生在添辅助线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好几何。最后我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练习,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因为每个人的收获和体会不尽相同,在 总结 中可以取长补短,来完善自己没有思考到的地方并因此而互相启发。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亲近知识,从而将知识牢牢地掌握。
平时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我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正面传授,有时候也让学生们将问题“反过来思考”,以此来开拓学生的 逆向思维 。实践证明,逆向思维在学习中十分关键,它可以从另一面去弥补正面传授知识所造成的片面和缺陷,变单向思维为双向思维,变刻板解题为灵活运用,对学生的益智以及逻辑习惯的培养,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容易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但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五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他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笔者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笔者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题贴在黑板上,由 其它 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动力。什么样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学得最好?当然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的学生,课后就会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乐此不疲。为什么这些学生如此喜欢数学?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努力的价值得到了肯定,所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二、平时教学始终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
1、注重对尖子学生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的完整、完美。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可以在课外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
2、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如何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呢?在考试中应降低起点,出课本的例题、习题,使学生考得有兴趣,并树立信心。对考试不及格者,应面批面改,组织补考,直到考好为止。
三、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指导学生学习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两节课的时间能学习一节课的内容就算不错。这样的训练必然影响数学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 教育 思想,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 经验 、积累方法、获得启发。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
四、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
4怎样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
对于大多数农村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所以学生大都不喜欢学数学,觉得太难,甚至有学生认为学数学比“修地球”还难,对这一门课提不起一丝半点的兴趣。面对这一情况,我们老师应该采取一些 措施 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①热爱学生,增加感情投入。抚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有教好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而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主动地愉快的接受教育,即使多难的学科都会愉快的去学,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大都胆小、腼腆,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学生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我要强调的是,这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宠爱、溺爱,而是爱中用严、严中见爱。严慈相济。②时刻鼓励学生,适时表扬学生。初中生 自我评价 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农村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伴。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自身的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性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教学中经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③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而枯燥,加之农村学生的 想象力 并不丰富,因此学生学起来感觉费力而乏味,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为正数,黑色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相加,谁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为学生创造展示机会,培养创新兴趣
学生都有好胜心理,初中生表现得更为强烈,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则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 故事 演说等等,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相关 文章 :
C.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渗透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生将会终生受用不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还应将自己长期累积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学着发现问题,注重过程,解决问题。有人说过:一个有修养的老师的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行动,在一定的时机、一定的场合,会影响一个学生一辈子,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估算、猜测、推断、计算与验算,同时指导他们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如:在讲解“移多补少应用题”这一内容时,不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移一移,说说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吗?”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践、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教学解应用题时,我总是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提出预习要求与目标。上课时首先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更主动地学习、发展。
四、培养“好问”精神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一次,我在教学“数的产生”,刚讲到阿拉伯数字时,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低声地说:“阿拉伯数字是不是阿拉伯发明的?”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也顺势解决了疑问。这个学生信心倍增,在后来的学习中很有自信地提出问题。
五、开展激励评价
学生的数学基础各有差异,课堂上如果教师只用“一把尺”衡量所有学生,那么基础好的学生用不着怎样思考就能回答“好”,他们就会变得浮躁起来;中等生可以达到老师的基本要求,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学困生却因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对课堂产生厌倦之心。这样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显得索然无味,死气沉沉。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尽量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体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学优生,应有针对性地提出较高水平的要求,除了完成课本上规定的习题外,适量选择一些数学竞赛方面的书籍书,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要求学生对习题类型进行总结,写出解题心得,通过总结深入学习。对中等生,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着重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使一部分中等生向学优生转化。对于学困生,主要在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教师精心细致地辅导,结合大量基础题的训练,打好他们的数学基础,使一部分学困生逐渐向中等学生方向转化。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上课产生兴趣,也流露出我对每个学生的肯定和赏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从书本里走向生活,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D. 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案例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下,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总之,开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寻找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合理配置数学教学活动中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课题研究能较好地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切实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华而不实”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开放性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应把“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探究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视为主要研究目标。应把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育参与热情,锻炼研究能力作为研究的重点。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预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二是分析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三是探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活动方式
本课题组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要求每学期应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节或几节优质研究课,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些研究资料,撰写一篇或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二)前阶段的主要工作
从开题到现在,课题研究已历时一年多,全体成员能统一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自觉地把课题研究与自身成长结合起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和研究文献进一步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和课题论证,积极撰写了立项报告,该报告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从开题以来,在学校和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成员能紧紧围绕课题目标,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实验。到目前为止,基本能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研究课,形成教学反思案例10多份;全体成员能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已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有2篇;形成教学课件20多个;自制教具2 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体成员的教科研意识大大加强,能在教学中积极“反思”,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由学生对教师的评议表可见)、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相关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研究的程度等材料,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教具学具、课件的制作等进行设计,并在实践中验证,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方案实施中及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经验,指导课题改革的实践。
六、研究重点与策略(前阶段研究的重点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具体策略)
本课题前阶段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调查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个方面具体研究对策。
1、调查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分析,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小学基础薄弱,畏难情绪,师生关系不和谐等,其中小学基础薄弱和畏难占80%以上。对数学学习很感兴趣的同学分析来看,他们充满自信,对学好数学不怕困难且很有信心。因此克服畏难情绪、培养自信心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点。
2、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1)分层教学
七年级一进校,对每位学生都定位为C组,经过一段时间,对照标准将部分同学提升为B组,再过一段时间,将一批最优秀的学生提升为A组。并说明组别不是终生制的,每月调整。从而形成了一个可进可退的竞争机制,实际中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调动了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课后布置作业也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组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而使A组学生吃不饱。为此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只要求A组和B组学生完成。
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
(2)、小组合作,相互竞争。
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各组中三层次学生搭配,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明确分工,轮流发言,以优带差。每天课堂开展小组竞赛,形式多样,并设置优秀小组奖、最快进步奖、优秀个人奖等,通过小组合作,C组学生也有了充分的表现机会,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和鲜艳的色彩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改变数学课堂单调、枯燥的形式,特别是课件中的动画演示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教师解释一些棘手的问题。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多媒体课更感兴趣。
(4)、建立成长记录袋。
七年级开学初,学生每人发一个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每次数学测验分数,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我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数学小论文,成败史,获得的荣誉,老师的夸奖,学习心得等。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变化,制定一个个短期的奋斗目标,记录老师对我的夸奖等等,学生能通过一个个小的成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一次次失败总结经验,及时纠正错误。据调查,部分学生就是从建立成长记录袋中逐步树立信心,从而提高了兴趣。
七、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多样性、实效性的学习 ,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09年4月邱良志老师参加在安庆市举行的《安徽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年会》、邱良志老师参加全国《新课程新精彩名师数学课》观摩活动。邱良志老师的论文《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体验》获明光市二等奖。邱良志老师的《探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参加省级论文交流。朱家选老师的论文《关于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忧患与希望”》获明光市一等奖。
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沈晓理老师在苏巷分会组织的数学优秀课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邱良志老师参加08年滁州市教坛新星评比,陈培富老师获明光市教学能手称号等。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喜欢数学的人数多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有效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参与数学活动。
4、形成了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1)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
(2)小组合作,相互竞争。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各组中三层次学生搭配,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明确分工,轮流发言,以优带差,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3)、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和鲜艳的色彩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改变数学课堂单调、枯燥的形式,特别是课件中的动画演示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教师解释一些棘手的问题。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多媒体课更感兴趣。(4)、建立成长记录袋。学生每人一个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每次数学测验分数,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我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数学小论文,成败史,获得的荣誉,老师的夸奖,学习心得等。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变化,制定一个个短期的奋斗目标,学生能通过一个个小的成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八、保障措施
学校对教育教学科研非常重视,校长经常参加课题组会议参与研讨;本课题组的各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本课题的组长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组长,有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经验;李校长和罗主任都曾是数学教研组主要负责人。本课题组有明光市教育局教研室叶超主任指导和本校3位高级教师进行理论指导;有多名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师进行实践研究;我们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有机结合,每双周组织一次集体理论学习;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开一到两次校级或分会级公开课;每个课题组成员每月至少听课3次,并写出评课意见。学校拥有四十多台电脑和一个多媒体教室可供实验研究;有藏书两万册的图书馆和丰富的网络资
源;有十二个初中班级可供对比实践。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的经费全力支持,保障了本课题研究的良好运作。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虽然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材料,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分层教学的实践遇到很多困难,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等。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将实践转化为理性的思考,丰富研究的内涵,推广研究成果的应用效应.具体表述为:
教师方面:
1.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2.探索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手段;
4.加强课堂教学中评价体系研究。
学生方面:
1. 进一步开展“小组合作”、“小组竞赛”活动,互相帮助、相互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共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独立提问、大胆质疑和认真反思,养成质疑和反思的好习惯。
E. 如何激发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激发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从几年来的体会感到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困生 激发兴趣 培养思维独立学习
当今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真正理解适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新角色;要学生真正实现主动学的转变。而本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大部分来自附近农村,不少学生家长为了养家糊口,双双外出打工或经营小买卖。教育子女就靠家里的老人或其他亲属,这种隔代监护多溺爱、少管教,使学生养成了不良学习行为和习惯,进而造成数学成绩下降,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成为学困生。因此,培养农村学困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尤为紧迫和重要。农村学困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主性,不单是学生的问题,教师和家长也有责任。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教的方式有因果关系。教育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会考试的能力;教育让学生会思考,而不是会记忆;教育要唤醒学生自我意识及内在精神动力,培养自我独立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一、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或方法激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数学课一味地讲述,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学困生的心情大都处在厌烦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劲头,学习数学知识为了应付差事,而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对学习的业务和抵制择日胜一日,根据这种心理,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一个好的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最终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数形结合,培养思维的灵活形
数学最本质的东西是抽象。数学教学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利用直观的形象认识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学习平方公式:
(a+b)(a-b)= aa-bb
就可以通过构造出直观模型,利用“形”与“数”的对比来验证公式的正确性。但这个公式的本质是什么?对此,我们构造出一个形象的直观模型:
平方差公式:(a+b)(a-b)= aa-bb
直观模式(□+△)(□-△)=□2-△2
有了直观模式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公式不限于某个数字和字母。数学的进步及其活动,总是依赖于抽象对具体的帮助,以及具体对抽象的演绎。激发学生去探索,积极地思维。由此可见,数形结合也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准确思维的重要方式,同时首纳也能降拦旦低数学知识理解上的难度。
三、学生当“老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必须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习是自我内部的精神运动过程。没有教的过程,学生或许能够学好;没有学的过程,是绝对学不好。知识的增长是不能替代的,智慧和能力更是不能移植的。因此,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特征。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学生的不良学习方式:上课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讲话聊天,不主动回答问题,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等等。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由者衡没此,笔者开始了“值堂老师”的教学方式。“值堂老师”是由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争当“小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做法:
首先,把全班分成若干个数学学习小组,每组五到六人,且有层次搭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预习等检查与验收,并给予量化评比。之后用学案形式展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课堂练习,让小组竞争上台,主持和讨论分析本课重、难点内容,从而吸引全体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然后,教师以学生身份参与讨论分析,回答“小老师”的提问,把讨论内容引向深入,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教师补充疏漏内容使知识系统化,点评小老师的表现,小结本节内容并提出下节课标,让学生做下节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要教方法,先看教材,不懂可查资料,也可问父母、教师或小组讨论解决,实在不懂就记录标识它。待上课时,针对题目在全班竞选本题“小老师”,由“小老师”讲解,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拨。这样的探索让学生积累了基本学习方法,懂得了思维的一般方法,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互助、互控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让当上“小老师”的学生感到很自豪,进步神速。
四、分层设计练习和试题,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我在一堂课内安排两次反馈。第一次反馈——尝试练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反馈——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精心设计每个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在反馈基础上,重视讲评,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技能技巧。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对学困生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出试卷时,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并在考试前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对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就可能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会得较高分数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逐步培养他们,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是多方面原因所形成的。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转化学困生的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有极大的帮助。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学困生也会成为理想的好学生。
五、写随笔,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反思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因为反思作为人发展自身的一种有效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反思也是最佳纠错手段。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反思性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创造力,使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所以,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学出发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更要从学习的成败出发去反思自己的方法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自始自终都是真正的主人。为什么农村学困生即使知道自己在学习中有不足,却无法判断是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取得很大进步,却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巨大喜悦,这都是学生反思性学习跟不上的原因。培养学生具有反思学习的习惯,可尝试让学生写随笔: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随笔本,并随着教学进度记录下所困所获、所知所能、所思所想,包括课前预习随笔,课中学习随笔,课后总结随笔,每次作业、练习和考试的反思随笔。教师通过检查督促学生写好随笔,让学生懂得课堂是“我”的,“我”要参与,随笔录下的资源是“我”的,“我”要利用和深究。随笔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每节课的学习变得不仅仅是一种经历,而会通过不断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为后续学习积淀经验和方法,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至高境界。
期待花开需要漫长的等待,自然学困生的转化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多倾注一点爱心、耐心与宽容之心,让他们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在被爱中学会爱,从而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多思考,勤实践,努力探索科学合理且利于学困生健康成长的办法与措施,我们坚信:我们的学困生在教师细心的呵护与照料下一定会成为明日自信的高才生!
F. 如何搞好农村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教学
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打破了以分数选拔学生的传统,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进入初中学校就读。因为学生基础不同,教学措施不当,采用同步式的课堂教 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优者更优,差者更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导致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流失率的偏高。如何激发农村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很值得研究的。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历与感受,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创设切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每一个教师都明 白,在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中创设好情境是极为重要的,好的情境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情境,恰 如其分地导入新课,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中教师既要从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知识,让 学生在熟悉情境中去学习、去探索,又要全力挖掘教材,运用知识本身的魅力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使学生随时有所领会,得到发展。例如: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在 解答准备题时,知道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不成正比例,又成什么比例呢?让学生参与观察和探究全过程,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 情。这种学习动力是发自内心的,因而是稳定持久的。
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教学“勾股定理”时,我采用给学生 动手实践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四块直角边分别为a=3,b=4的直角三角形的纸板,让学生分组去实践,动手拼出一个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并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正方形,引导学生以游戏的方式用面积法得出勾股定理。然后再让学生加以归纳、拓展和深入,这样得出的结论在学生的心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 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引导 学生从体验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中有出租车计费的问题,农村初中学生没有 乘坐过出租车,不理解这种计费方式,解决这种问题学生感到非常困难。为便于教学,我将上述问题改为:父母外出打工,每月保底工资600元,加上工作量的计 件费,计算每月的实际工资。这样的问题农村学生很容易理解,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父母外出打工非常不容易,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
三、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村初中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 于书本内容,学习的方法更是少得可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都知道,预习是各科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农村初中学 校里90%以上的学生不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先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之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 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做记号”例如:比例的性质这个内容不懂,就在书本上打上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 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其次,教学生学会质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 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充满了“奇思异想”,在教师看来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请注意,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不妨把问题抛给学 生,让他们通过讨论来获得最后的结论比起教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有价值得多。尽管充分地让孩子质疑问难,会给课堂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 人,他的每一次质疑,都闪烁着他思维的光芒,包含着他在学习的旅途上创新追求的努力,教师应正确诱导,及时调节,科学控制,练就“掌舵艺术”,在扑朔迷离 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于创新,到达胜利的彼岸。
再次,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 基础,《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就是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尝试及独立思考的机 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要 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要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充分展示个人或小组的探索过程及探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