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数感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链接: https://pan..com/s/1Kyg3AeXaCa7wNWcn7sII-A
㈡ 什么是数感——数学核心概念
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它包括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它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人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进行处理和解释,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及运算的基本能力。
符号意识主要指人们主动地、普遍地运用符号去表述研究的对象。
拓展资料:
数感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数感是高度个性化的产物,它不仅和孩子们已有的数字概念相联系,也和怎样形成这些概念相联系。数感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能让孩子们迅速地辨别出数字之间的重要联系。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等概念。
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乘法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一个桌子坐两个人,有5个桌子,一共有多少个人?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素材的计算,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乘法的简便运算,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数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建立了数感。
我们把孩子们具有的这种对数字之间的关联的意识以及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称为其对数字的“感觉”或“数感”。孩子们具有“数感”的典型特征是他们能对所遇到的数字模式和计算过程做出归纳,并能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相联系。在数感的形成过程中,培养数感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学会用量化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当他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现实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符号意识(Symbol sense)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作出的一 7 种主动性反应,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史宁中教授说什么是数感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或者说,能够在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给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十个核心概念。其中第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数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感的解释是:
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强调的是一种感悟。这种感悟是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感悟“数是对数量的抽象”,还应当反过来,让学生感悟“抽象出来的数与数量是有联系的”。
抽象的核心是舍去现实背景,联系的核心是回归现实背景。可以这样理解“回归现实背景”,比如,同样是100这个抽象了的数,但100粒黄豆与100匹马给人的现实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再比如,去商场买菜,带100元钱就足够多了,但要购买房子,只有100元钱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在现实生活的许多情况,人们需要感悟数与现实背景之间的联系,从而感悟并且判断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数所提供的信息。此外,学生对于运算结果也应当有一定的感悟、或者说直觉判断,比如,应当能够直觉判断18加9比30大还是小,1/2加3/8比1大还是小。
有了上面所说的感悟,学生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合理地把握数以及数的运算。比如,合理地估计教室里同学的数量,估计一堆苹果的数量,等等。再比如,知道1000步大概有多长,知道1000名同学做广播体操大概需要多大的场地,等等。到了高学段,还涉及到对量纲、即数量单位的认识。应当让学生清楚,在思考或者判断问题时,需要根据问题背景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量纲。比如,思考商场让利促销的活动,如果是几千元的产品合适的让利单位是百元,几百元的产品合适的让利单位是十元,几十元的产品合适的让利单位是元,等等。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到,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是学习数学的需要,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和解释现实事物的能力,这是一种数学素养的教育。
㈢ 什么是数感
动物和人类都拥有数感,早在60多年前,实验已经显示,鸟(Koehler,1951)、老鼠(Mechner & Guevrekian,1962)、狮子(McComb, Packer &Pusey,1994)和黑猩猩(Woodruff & Premack,1981)都拥有数
[1] 托拜厄斯.丹齐克(Tobias Danzig,1967)于1954年引入了“数感”这一术语,将之描述为:在个体没注意到的情况下,在一小堆物体中增加或者移除一个物体后,个体能够意识到这堆物体发生了变化的能力。
[1] 数学家基斯.德夫林(Keith Devlin,2000)提炼了数感的定义,认为数感由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同时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能力和及时记住连续呈现的物体数量的能力。
㈣ 简述什么是数感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希望能够帮到您,帮采纳。
㈤ 什么是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什么
数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数的意义;
(2)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
(3)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5)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6)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培养数感为什么重要
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观察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数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数感
一、联系学生生活,在生活体验中获取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发展学生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和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在交流表达中形成数感
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数感的形成。
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鼓励估算,在估算中发展数感。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精确计算,或没有必要算出精确结果时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式,它能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概算或推断。
四、在观察、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五、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解决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数感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属性素养的提高,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价值。
㈥ 如何理解《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感”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㈦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对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1、从生活体验中培养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在合作探究中获取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这也是高级唱数阶段。
3、“以人为本”, 在估算中增强数感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4、综合运用,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数感
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5、从小培养
从小就可以培养简单唱数,我从幼儿开始就开始有意识的教孩子学唱“数数”了,这些孩子可以按照顺序从小到大,就从1开始,1、2、3、......往后数,有的孩子很流利,但是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对数词的含义的理解是很模糊的。这是从小培养的差别。
㈧ 数感是什么
速感就是对数字有感觉就是嗯,主观上一扯就可以记住这些数字嗯,说明这个人非常的有竖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