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激发数学兴趣小学

如何激发数学兴趣小学

发布时间:2023-06-05 01:08:04

‘壹’ 如何提高小孩子的数学兴趣

  1. 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试着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引导孩子使用数学,如买菜、买东西时可以让他算账,进行简单的计算;向他询问时间,教他学会看表;量体温、看日历等。通过向他寻求帮助,让他学会使用数学工具,在使用数学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2. 培养孩子的耐心、细心、专心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需要极度耐心、细心、专心的学科,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特质。尤其是在手机时代成长起来的小孩,他们在碎片化的信息接受下,很难有耐心持续做某件事。这就要求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减少手机、电脑的使用情况,陪伴孩子看一本书、做一件事。

  3. 选择一些入门级的绘本、动画或者课程让孩子每天跟着学

    要从小培养孩子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就要让每天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接触一些数字相关的入门课程,这个时间不宜太多,否则孩子会产生厌倦心理。

‘贰’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1.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集体合作游戏。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爱想象是人的本能。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1.提供思考素材。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了显性的物化媒介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思路。如教学“可爱的企鹅”时,我以一篇童话故事为线索,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代表的意思。并激发学生的想象,一人说算式,一人编故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2.留有思考空间。老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教师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如老师教学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成8后,让学生自己探索8还可以怎样分?几和几合成8?学生有了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就能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指导猜测方法。善于猜测是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猜测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①根据经验来猜;猜测不能凭空想象。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比如让学生相互猜起床时间。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对方起床时间。然后让学生说出真实情况。②从比较中猜;只有比较才有发言权。如让学生猜7的分成,一个学生伸出2,让学生说出7的分成。另一个学生说:2和6合成7。接着出题的学生判断对还是错。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判断原因。学生说:因为2+6=8,8不等于7,所以回答是错的。正确的是2和5合成7。
三、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1.鼓励参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教师要抓住该年级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乐在其中。
2、提供机会。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四、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1、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之后安排的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就是很好的形式。图片生动,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能自己寻找生活素材,集体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最高阶段,就是学以致用,利用自己或集体的智慧创造性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收集商品宣传单,找出自己需要的商品,并计算出需要付多少钱;比一比谁提的数学问题多,大家怎样解决等,营造家庭购物的氛围。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好的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六、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子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l.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一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例如,在一次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一位教师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开始会场非常安静,片刻之后,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炸弹”抛了出来,在场的老师们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是授课老师没有想到的,就连听课老师们也为之一震。授课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有很强的独创性。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对学习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情感(鼓励学生对旧知识掌握的情况)两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旧知识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用10分左右的时间在小组中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达成一致后,把小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条上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主要有六种方法。(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3)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把梯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5)沿着梯形的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高,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6)沿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所变成两个长方形。 因此,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让想象张开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特殊法宝。

“创新”就要建构眼前不存在(或对创新者来说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它是人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了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的再认识”的教学时,老师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告诉学生这张纸是一个图形的,原来这个图形是什么样子呢一?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摆出原来图形的形状,然后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的摆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万形可以是不同图形的,从而体会分数的抽象性,并且对于将来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
4.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形式。

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成分。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的教学时,结合本班人数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道题,学生最后得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从这三种不同的解法来看,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解题策略也就不同。
5.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听了一节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加法”课,感触颇深。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出示一幅同学们去春游的图画。画面上每班学生的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画面上还有大轿车和一个思考问题的小朋友: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生在一辆车里比较合适?对于这个题,每个同学都能找到一、两种搭配方案、每个人对解决问题都有贡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各种搭配方法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大家一致评出比较好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使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化,合作化和探究的良好的互动模式。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叁’ 怎样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那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供各位同仁探讨。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是课堂教学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权威者。所以,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要充分与学生合作,放下架子,丢去面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好伙伴、好帮手;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宽松感、安全感、愉悦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唤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激发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二、创设趣味的教学内容
1、创设问题情景,以疑激趣。
新课标倡导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让这种不协调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以疑激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例如:在教学《分类》一课中,我采用故事的形式,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兔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白兔和小灰兔正忙着给妈妈准备生日礼物呢!你瞧,小白兔准备了什么?你能一眼看出来吗?”出示整齐有序摆放的3棵白菜,4根萝卜,5根香蕉。结果,学生一眼就看出来了。然后接着问“小灰兔又准备了什么呢?你也能一眼看出来吗”出示杂乱放的苹果、手套、挑子,橘子图,然后拿掉图片。第一遍学生看不清楚,第二遍学生数不清,于是我就问:“为什么小白兔的礼物,你们一眼就看出来了。而灰兔的礼物却看不出呢?”下面的学生马上接道:“因为小白兔的礼物是一样一样放的,很整齐。小灰兔的礼物放得太乱了”,又有学生接着说道:“只要把小灰兔的礼物像小白兔一样分一分,一样一样地摆出来,我们就清楚了”。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导出课题“分类”。
2、优化例题内容,变静为动。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部分学生已经预习过,上课时当教师出示例题的前一部分时,后一部分的内容他也知道了。长久下来,容易在学生的心中造成这样一种想法:“哦,原来老师上的课,出的题都是课本上的,反正我看过了,也没什么好听的”。不能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欲望,也就无法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新鲜的、活动的或与众不同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资源进行“美化”,活动化,则会增强它的新鲜感和趣味性,那一定会吸引学生那双求知的双眼。
例如,我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把书本的内容改为买气球活动。让一个学生表演买气球,第一次买2个,第二次买3个,第三次买4个。并且让学生通过刚才的表演,提个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并愉快地解决了所提问题。看着他们情绪如此之高,我又追问一句:“你也能像他这样举个连加的例子吗?”这下,学生的情绪再次高涨,个个争着发言,争着表演。
3、创设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终。
一年级小朋友很喜欢听故事。一说故事,小朋友的耳朵就马上竖起来听,以故事贯穿课的始终,让小朋友在故事中快乐的学习,突破了学生上课只有15分钟注意力的说法,保持学生40分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进行《比一比》复习课时,就采用以故事贯穿全课,以下是我的思路:数学大王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鸭子和青蛙)——>你能用比多少的知识说说吗?——>鸭子看到青蛙那么多,又叫来了几位好朋友,现在谁多谁少呢?——>青蛙很不服气也叫来了自己的三位好朋友,你能说说现在的情况吗?(青蛙和鸭子同样多)——>森林中,有一处地方的动物吵得可凶了,是谁呀?(大象,犀牛,兔子)知道他们为什么吵得那么凶吗?他们为了比高矮,现在请小朋友当当裁判,说一句公道话——>兔子很不服气他说:“我虽然矮,但我最聪明。下面是我给小朋友带来的题目,你会做吗?”(进行一组比高矮练习)——>兔子说:“小朋友真聪明,谁要是回答出下面的题目,就比我兔子聪明了,你们试试吧!”(然后是比长短练习)……一直到下课,学生都集中注意力,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提供表现的舞台
1、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多创造一些动手操作,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上面举的《连加连减》一课中,学生被这道活生生的例题吸引了,在活动中,他们理解了连加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又自主提出问题,并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说玩游戏,精神就倍增。而且,无论什么游戏,他们都能学会,都能玩得很开心。数学游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饵,可以刺激自我提高的需要,满足一年级小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中等以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学生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
例如:我在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课时,我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竞赛分为“必答”,“选答”,“抢答”,“我出题你来答”和“快乐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根据他们的回答给各组进行加分,排名次。由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出题你来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让后进生也能感知成功的快乐。
许多后进生,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因为其心理受到伤害或困惑造成的。小组的合作学习,可以避免后进生孤军奋战,力不单行的局面;可以消除后进生“这个问题,我不会,与我无关”的消极心理。
我班的刘颖,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别人交流,胆子也很小。上课回答问题,总是支支吾吾,其他小朋友经常嘲笑她。渐渐地,刘颖变的越来越沉默了,也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成绩也一天天下降了。在教《图形的拼组》一课,我惊奇的发现原来每个小朋友都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刘颖也不例外。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风车,刘颖这一组是最先做好,于是我就让刘颖上来介绍他们组是怎样制作的,没想到她的回答令我们吃惊,声音响亮,介绍的很清楚,话语中流露着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带动后进生向前迈进的步伐,使其有了表现的机会,也能感知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其对学习的积极情感。
四、评价多元化,激励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1、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
不论谁在学习上或生活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哪怕只是星星之火,我都不吝表扬,及时地对其行为表示肯定,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比如:一个学生的字写得漂亮了,上课准备工作做的很好,上课坐得很直,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解题方法新颖等,我都会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给予“看的见”的表扬。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为喜欢。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之类作为奖品,以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将个人荣誉与小组荣誉连在一起,展示评价结果。
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最棒”的记录表,在这张记录表上有这个小组全体人员的名字,要是这一节课中,哪个小组的成员进步最多,表现最好,他们组则会得到最多的小红花。然后,对于这个记录表,一周总结一次,让所有的小朋友,老师,家长都知道,这一周哪个小组最好?哪些小朋友最棒?把小组和小朋友的名字,写到黑板上的光荣榜上。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名字挂在光荣榜上。
以上几点是我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我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我们的努力日增月累的。

‘肆’ 谈谈怎样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既应该做到教育、教学的实用性,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又应克服学生厌恶学习的心理,真正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学习。本文就如何让小学生喜欢数学课。并结合笔者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喜欢数学课的必要条件。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把小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就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现状,并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思路,认真系统的分析小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惧怕心理以及小学生存在基础薄弱、底子比较差等情况的根本原因。探索并制定小学数学教学方针,从而寻找到能使小学生喜欢学数学、愿意学数学、学有所用,真正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的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寻知识、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力。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因而,小学教师在开始讲授数学课时,首先要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树立信心,抛弃惧怕数学的心理意识。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小学生求新、求趣的强烈愿望,采用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新颖形式启发小学生的思维,促使其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

2创设和谐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对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去赢得学生的爱戴。为学生的创造才能和能力的充分开发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要建立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意见,使得每个小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新能力,让所有的小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研究、互相启发,体验学习的乐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种子抛向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对自己、对学习数学都会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跗攀生要多点评、多表扬、少批评,认真教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及看法。无论学生的意见对与错,只要他们能开拓思路,都要给以鼓励和支持,及时表扬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正确引导有错误倾向的学生。例如:教师在上“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一上课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们:“小朋友喜欢小白兔吗?”小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白兔,太家想不想要呀?”“想要,”“小白兔送给我们四张纸条,每张纸条上都有两道题,答对了,就有一只小白兔跑出来。怎么样?同学们赶快来答题吧!”教师拿出口算卡片让学生作答,同学们每答对两道题,就会有一只“小白兔”“跑”出来(我把小白兔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这样的教学思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开始了新一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古学生们的创新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开设创新模式,提供想象素材,激发小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3重视小学数学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创新性思维是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模式,它不仅能够把客观事物的本质揭露出来。而且可以产生创新性的想法和看法,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及难题。因此,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解题过程,要让学生在能够领会基础知识、解题方法、解题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层面提出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学生们阿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强烈的探索欲望等良好的学习意识。例如在讲解“1+2”耐。教师可以先演示投影,画面上原本有一只白鸽子,然后从远处又飞来两只鸽子。如此运用活动片,变静为动,形象具体。这时教师问:“一共有几只鸽子?”同学们有了现场观察,积极性非常高,因而脱日而出:“1只加2只等于3只。”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对问题独立思考、大胆创新。遇到问题要善于提出疑问、积极争辩,开阔思维空间,巧用直观、试探等教学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快捷、完满、准确的效果。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我们坚信,只有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学习兴趣紧密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小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课,才能充分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所有小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实现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伍’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

跟小孩一边玩数学游戏,慢慢的他就喜欢上了

阅读全文

与如何激发数学兴趣小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