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课例研讨授课什么意思

数学课例研讨授课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6-06 18:02:06

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参考资料: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一

1
源自:人民教育
2010

21

编者按:当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挑战,而要真正
解决这些问题,一味靠原有的经验已经不能奏效了,需要借助于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

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所擅长的、基于实践情境的反思性研究。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方式
将方法与实践联盟,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教学的改进和精神的成长。

作为一种合作共享的研究方式,过去
10
年是课例研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获得广泛推广的
10
年。实践
表明,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学变革迈向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以教研组为主体的学校教研
体制自上世纪
50
年代初设置以来,虽已存续半个多世纪,但其行政性、事务性、随意性的运行状况距离
专业化、规范化和常规化的开展目标仍有距离,因此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使学校教研组织发展为一种专业
研究组织,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就成为学校变革的重要使命之一。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安桂清及其课题组成员的系列研究成果,希望能为
学校课例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实现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

安桂清
:
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传统的教研活动多是“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并不明确,甚至极为泛化。与之不
同,课例研究作为一种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过研究化解教学难题,改进教学行为,提高
教学质量

在课例研究中

教师通常要经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

“疑
问”呈现的是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共同面对的困惑或难题。因此,明确研究的主题就成为课例
研究的起点

实践表明

围绕某个主题所开展的课例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效果和品质,
而且共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意愿更有利于课例研究小组结成研究共同体。

一、研究主题的特征。

1.
源于现实。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教学问题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它专注于教学实
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其研究的主题不是来自某种现成的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
也就是说

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由此,

诸如“个体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关系如何”、“脑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从理论
出发的问题是不适合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的。而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具体教学场景
中的切身体会、教师与同伴对教学疑难问题的真诚讨论等就成为课例研究中问题的主要来
源。如师生、生生的互动问题、教师的提问艺术、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
等等。实际上,面对现实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去思考,进而通过研究来提升
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

2.
始于反思。
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还取决于其
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是否善于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可以
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师基于教学反思所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因此,
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没有困惑就没有成长,当教师处于怀
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顿的状态时不必感到焦虑,这证明自己正处于反思状态,这种状态
恰恰是教学研究所需要的。

比如在一堂语文课上,授课教师按照惯常的方式问学生:“读了文章标题,你有什么疑
问?”

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但这些问题显然通过阅读课文就可以回答。正在此时,一个
学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认为同学们是明知故问,因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在早自习预习课
文时都已经知道了。这个问题对教师触动很大,他对这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怀疑:是否
不应该再用了呢?

经过反思,他认识到方法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
题。于是他以“如何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开始了极富意义
的课例研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一

2
3.
具体可行。
在课例研究的初期,教师的选题往往过于宽泛,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建设对话的课堂”、“开发语文教学资源”等。因无法聚焦问题,这些泛化的研究
主题必然导致教师对研究内容的解读浮于表面,而且这些问题无法引导教师深入探究,对教
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收效甚微。更有甚者,研究的问题范围很大,但研究的时间却很短,结果
只能是浮光掠影,不了了之。

因此,课例研究主题的选取必须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小处、细处、实处捕捉问
题,

选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并具备研究条件的主题加以“小题大做”。待教师全面、彻底解
决这些问题后,再研究其他问题。例如一位英语教师有感于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试图以
“课堂教学言语分析”作为研究的主题,但经过与研究小组的讨论,他意识到这一主题涉及
的范围太大,通过观看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他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
调乏味,经常使用的就是“
good

verygood

excellent


等。为改善这一状况,他把自己的
研究聚焦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多样化”。可以想象,因为问题的聚焦,研究的可
行性以及这一研究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取得的实际价值将会大大增加。

4.
答案开放。
课例研究是通过深入反思课堂现象与总结教学经验来实现教学改进的。由
于实践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纷繁复杂,研究问题的解决往往没有已知的、明确的、唯一
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而且只能从归纳中生发。因此,我们可以从答案是否开
放来判断课例研究的主题是否恰当。比如,一位数学教师试图以“数学探究学习的要素”作
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然而有关探究学习的要素或环节的探讨已有共识,如何在实践中加以组
织才应当是研究的重点。之后,该教师确定研究的主题为“数学探究情境的创设”,探讨把
学科内容转化为探究情境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探究情境是与具体的学科内容联系在一起的,
其创设方式必然具有多样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值得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深入开掘。

二、研究主题的类型。

课例研究是教师与教学情境的持续互动过程。在一轮轮的研究循环中,教师有可能遇到
各种各样的实践性问题,从归纳这些问题入手,我们可以概括出课例研究主题的大致类型。
实际上,课例研究既是教师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实践性知识的过程,透过
对课例研究主题的类型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课例研究主题的选取重点。

1.
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研究主题。
对所教学科的深刻与灵活的理解是教师的基本功。学科
内容涉及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以及关于学生学习哪些重要内容等,它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取舍、
教材及教学策略的选取、学生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理解
并抓住学科的本质就成为课例研究的重点之一,

这类研究对学科教学而言具有统领性的意
义。比如,在一次初中的心理健康课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青春的美丽”这一话题,通
过讲解和组织学生游戏、讨论等活动,教师不断强化学生接受“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这
一观念。在课后研讨时,听课教师大都感到课的方向有问题,似乎把一堂心理健康课上成了
思想品德课

显然

教师对这一学科内容的理解存在偏颇

于是大家开始思考“

青春的美丽”
这一具体的学科内容对于学生的价值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价值。大家围绕“‘青
春的美丽’教学主题的意图及设计”进行课例研究

重新确定将“让学生悦纳自己”

作为教
学目标,从而彰显出该学科内容对于学生的真正价值。

2.
与学习者及其特点有关的研究主题。
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的,

课例研究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不了解学习者及其特点,便不会有好的教学。学生是
如何学习的,对某一课题他们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误解,不同个性或水平的学生存在怎样的相
互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课例研究所应关注的主题。

事实上,对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研究有时是确定教学起点的重要基础。比如,一个课例研
究小组围绕“学生在学习水的三态——固态

液态

气态转化时的前概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从而发现了学生很多有趣的想法。许多学生在学习“水变成水蒸气”时
认为,气体是被包在水中的,当它受热,就会被一点点挤出来。而在学习“水的凝结”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一

3
他们认为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罐装汽水,其表面的水是从罐内渗出的或从冰箱带出来的,而
不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把纠正和转化学生
的这些前理解设为教学的关键环节,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的概念。此外,学习者的具体表
现有时也可以作为教师检讨教学成效的依据之一。

3.
与课程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
传统意义上,课程知识主要是关于教材和其他可用于特
定教学的各种教学媒体和材料的知识,以及学科内特定课题如何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
的知识。今天,课程知识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教师不再是课程方案的简单执行者,作为
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任。基于此,有关课程知
识的实践课题,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落实到教材内容的调整、充实、改造和创生,再到教
学中技术知识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等,都可以成为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
一所学校的数学教研组所开展的课例研究给人以深刻印象。这个教研组为在数学教学中体现
民族特色,先后开发了对联中的数学、成语中的数学、诗歌中的数学、笑话中的数学、小说
中的数学等主题,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效果对上述主题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合
理取舍,精心编排,最后形成了一系列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探究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过
程中,诸如此类有关课程知识的课例研究必然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

4.
与教学法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
教学法知识是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有效
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入的理解,而且需要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
时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最佳方式表达出来,即以适合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特点的方式重新表
达学科知识。尽管我们可以通过理论书籍或教参上的教学建议熟知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在面
对具体内容的教学时,真正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则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是否具有
在不同教学方法之间转换的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这一点可以通过教学研究在实践中获得
积累。因此,有关教学法方面的主题就成为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举例来说,一所学校的英
语教研组一直强调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但是在实施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头
疼的现象,那就是个别优秀学生经常掌握话语权,以致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只是被动接受。于
是他们开展了以“分散话语权,促进组内平等”为主题的课例研究,

最终找到了有效的解决
策略。

三、主题的确定过程。

实际上

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是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第一步

在发现问题之初,
教师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模糊的,有待进一步厘清。因此,从问题发现到
主题确立还有一个不断精致化的过程。

1.
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
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理论学习融入主题确
立的过程。虽然课例研究侧重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但没有理论作为教师思考与行动的“框
架”

在其内部发挥作用,课例研究只能限于经验总结层面,无法提高到实践性理论的生成高
度。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教师可以对教学实践问题作进一步的梳理。以上海市
北郊学校几位外语教师开展的“小学中高年级英语
survey
(调查)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为
例,

这几位教师试图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英语课堂,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英语
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素材。在开始教学前,他们认真研究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部
分权威着作和文章,对英语学科中运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的难点进行分析,而后在充分考虑
可行性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把教材的相关主题转化为学生
进行研究的课题,而后再通过搜集和分享这方面的资料展开教学。可见,对文献资料的搜集
有助于我们明晰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在此基础上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确定研究的重点与
难点,

为后续研究作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2.
对问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所研究问题的相
关概念进行界定,最好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操作性的描述,以便教师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展
开过程更加清晰。以上述北郊学校的研究为例,通过讨论,研究小组对“
survey
教学”进行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一

4
了操作性的描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特定的语言情境,从而把教材的相关
主题转化为学生可以进行研究的课题,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后经由实地调查搜集
各方面的资料,并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分享和观念重组,最后在组间进行交流,让学生表
达各自的观点。”显然,通过这样的陈述,教师们对“
survey
教学”这一核心概念的特征就
有了清晰的把握。“
survey
”的主题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同时,调
查的结果用于小组分享,以此实现语言交流的目的。课例研究透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大致确
立了研究的范围,使教师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有助于研究
落到实处和取得成效。因此,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可以避免在研究中四面出击,虚张声势。

3.
提出明确的基于问题的假设。
在问题界定清晰后,教师还应通过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
初步设想。没有假设的课例研究,目标含糊不清,过程无所依循,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也会是
不完整的或不关键的。因此提出明确的基于问题的假设是课例研究主题确立的不可或缺的环


比如

在上述“
survey
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

研究小组为学生设计了“情境进入——
提问质疑——实地调查——小组讨论——表达交流”的学习过程,并根据实际的效果对这一
过程不断修正,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模式。可以说,课例研究中一连串的指导假设为教
师提供了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成为导引后续研究的方向。比如,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分析
教学,如何分析和说明课例的相关资料,并从这些资料中引申出相应的对策等。研究小组在
着手研究之前,就要对此有所准备,并对所做的假设加以探讨。好的假设会为问题解决提供
清晰的思路,不好的假设则可能混淆或偏离问题解决的方向。假设越是清晰,研究的成效就
会越好。反之,忽略研究前的假设,即使分析阶段的步骤很详细,也往往不会获得理想的效
果。

四、研究主题的系列化。

作为微观层面的教学研究方式,课例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但这并不
意味着课例研究放弃主题系列化的追求。一方面,将课例研究较为微观的研究主题纳入宏观
的研究框架中,经过整理和概括更有利于生成教学的实践性理论,从而扩大教学研究的指导
范围,

提升教学研究的指导水平;另一方面,教学知识的创生是在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之间
以及不同教师群体之间教学知识的共享和转化中实现的,研究主题的系列化有助于扩大教师
教学知识的共享范围,加深教学知识转化的程度,从而促进教师合作共同体的构建与形成。

比如,一所学校为促进学生在双语课上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各个教研组围绕双语教
师的教学语言展开研究,确定了不同的课例研究主题:信息技术组负责“双语课堂中概念讲
述活动化的研究”,艺术组负责“双语课堂中中英文使用比例研究”,数学组负责“双语课
堂中英语课堂用语的多样性研究”,科学组负责“双语课堂中学科用语的准确性研究”。一
段时间后,

学校对各个课例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整理,并概括为一个大的研究主题:
“促进学生理解的双语教学语言研究”。上述案例反映了学校范围内的课例研究所实现的主
题系列化。这不仅有利于校本教学知识的积累,而且对其他学校的双语教学也有很好的借鉴
作用。实际上,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课例研究小组都应有此追求。

❷ 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阐明活动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活动方法等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活动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研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1

随着校本研究逐渐深入,针对我校的实际,结合上学期末质量监控所反馈的情况,部分学校和教师反映新教材教学内容和练习题型的呈现方式上存在着困惑,本学期我们把以解决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为切入口,新教材的使用为研究取向,确立“算法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两个专题的研究。提高对多媒体设备运用的意识,以提高我校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基本情况

全校共六个班。全校只有24个老师,多媒体设备接触比较少的情况下,制定以下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学科实际,努力适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求得新发展。以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着眼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术全面、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

三、工作目标:

1、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更新教师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适应当代教育的形式。

2、通过计划、有目的的校本教研活动,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和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

3、通过探讨解决“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大教学问题。

4、认识和提高对多媒体在当代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5、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

四、成立数学科校本研训领导机构

组长:校长

组员:全体教师

五、实施方案

1、集体备课和研究课。以校为单位继续开展二次备课(按照进度完成两周),备课组研究课包括上课、听课、说课和评课。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让数学老师上一堂展示课,并且同样以此作为课例,进行多阶段的反思。每一节课都经过至少两轮反思三轮试教以参与互动式活动进行评课、讨论、研究并完善教学设计。

2、教学反思。提倡、鼓励教师及时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坚持撰写教学后记与教育随笔,倡导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效果,以及整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困惑,来发现问题;从现代教育观念、思想与自己教学实践对照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经验比较来发现问题。

3、由年轻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带动其他的教师学习课件,共同认识PPT在教学中的教学地位。

六、具体安排如下:

1、我们将按照校本教研日程安排的教研活动,学期前半段选择专题进行集备课、教学反思等展示活动。

2、在第5—8周周二进行教学观摩并研讨;在第13—17周周二进行教学观摩并研讨。在第19周进行全面的总结。

3、写好个人的教研反思材料,由学校统一收集、整理。

七、保障措施

1、学校的校长是校本研训的第一责任人,依照校本研训制度,统筹安排落实研训要求,保证校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2、提供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投入校本研训活动,为校本研训顺利实施创设宽松、良好的氛围。

3、建立奖惩制度

学校把研训活动中教师的参与度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促进教师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二、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校教学教研组的情况,有很多优秀数学骨干教学的带动,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数教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认真学习《数学课程》;

2、根据教研活动主题,主讲教师要确定研究课的内容,说课时间,上课时间和听课的时间;

3、上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以吸引学生和听课教师;

4、教研组成员,先通过听上课教师说教材,说教学活动课程,大家根据讲课教师内容的呈现,从各自的认识和数学经验出发,给他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让他及时的调整数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学资料及教学用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活动时间:11月14日:15:15—15:55

地点:四(1)班

活动步骤与具体地注:

1、教研组长向组员明确本次教研活动任务;

2、由执教者说课;

3、观摩研讨课:四(1)班:《运算定律》。

各个教师分工做好观摩记录:

(1)李汶娟:记录数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

(2)张文武: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和人数;

(3)李艳: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人数;

(4)秦敏:记录学生的各种反映,各种表现的学生;

(5)熊艳:讲课教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与采取措施的处理办法。

4、教师评课并进行摘录:

组织教研组成员对照《教学课程标准》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动对本堂课进行记录、分析、评议提出改进建议。第三阶段:

根据陈凤老师提供的研究课例,全校教师就如何把“农村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教策略的研究”展开专题性大讨论,使老师们在交流沟通中互补经验,共享资源,在互相学习,相互交流中发现不足,带动教研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我们相信,只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我校本教研活动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果。

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3

一、活动主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通过开展对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3、建立“教研、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型、学习型、讨论型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3日

四、活动地点

固本小学

五、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教师

六、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的实际情况,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动,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教老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七、活动过程

数学组老师集体备课—李来翠老师上课—全体教师听课—李来翠老师说课—全体教师集中评课

八、活动要求

1、执教教师备好课,备课教案交1份到教研组。

2、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和评课,填写好听课记录。

3、执教教师写说课稿1份交教研级。

九、活动经费

1、活动统一安排用餐:

用餐人员:参与活动教师

2、活动费用具实凭票报销。

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

分层测试、关注差异、享受数学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经验交流活动,帮助我校全体数学实验教师特别是本学期新任课的三位数学教师,合理地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积极钻研、认真反思总结,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主动性,关注学生与人合作的愿望、态度和积极性,关注学生在相应的活动中获得的发展与成功的体验,并主动提交各种与实验有关的资料,积累有价值的经验,稳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在实验教师的模范引领下,使非实验教师也能合理地选择、运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课堂学生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两方面的相关教学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促进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反思。

三、活动内容

1、观看《优秀课例光盘》。

赵维科副校长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观摩课例。

2、议课评课

由赵维科副校长、徐昌老师作重点交流(主要针对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实践教学和分层测试的理念的运用),其它老师参与评课。

3、专题交流

徐昌老师结合课例汇报关于对“贯穿课堂活用卡、关注差异巧用卡”的认识、实践与思考。

赵维科副校长结合“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实验研究工作简报发言。

徐昌老师展示心得体会——课堂就是天空,让鸟儿自由地飞翔。

4、工作安排

徐昌老师发放本学期数学分层测试卡上交材料一览表。

四、活动说明

1、本次数学分层测试卡经验交流会时间定在20XX年9月15日星期四下午,地点是隆湖四站小学多媒体教室。

2、参加本次数学分层测试卡经验交流会的对象是:隆湖四站小学全体数学教师。

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校教导处工作要求,以追求“有效教研”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教研组的活动质量。重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教材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加强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本,努力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使教研组成为教师成长的培训基地,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

二、基本思路

1、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有关教学理论专着,拓宽教学视野,开放教学心态。

2、敞开教室大门,注重常态,加强课例分析与反思,在团体互助、专业引领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在课堂教学方面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体现新课改理念。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适切。

(2)重视探索,注意让学生经历与体验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精心设计练习,注意突出作业的针对性与变式性。

(5)积极探索当前应用题教学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方面需改进的方面:

(1)要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和认知规律来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

(2)要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3)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策略。

(4)课堂教学必须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

3、加强教学常规建设,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主体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继续围绕教学目标制订的适切性、教学内容处理的合理性、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学习方式培养的科学性、学习训练设计的针对性等专题展开研究和实践

4、深入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策略研究”,在教学设计及实施中落实到位。

5、反思总结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积极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和案例分析等内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研究水平。

6、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有效发挥“师徒结对”的双赢激励机制。

三、具体安排:

月份 主要活动内容

九月份

1、制订数学教学计划及教研计划。

2、学习新课程标准。

3、期初工作检查。(重点:备课)

4、开展教师帮扶结对子。

5、第一阶段教学检测。

十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

2、视频课堂教学学习。

3、各年级教师集体备课。

4、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十一月份

1、教学效果检测。

2、教学开放周。

3、座谈开放周课堂教学实例。

4、期中测试、试卷评讲、质量分析

5、常规教学检查。

十二月份

1、中高年级数学竞赛。

2、视频课堂教学学习。

3、迎接教学常规考评检查。

4、教学效果检测。

5、各年级教师集体备课。

元月份

1、各年级教师集体备课。

2、毕业班数学复习专题研讨活动。

3、教学常规实施情况检查。

4、组织期末复习与考试。

5、学期工作总结。

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6

一、总体思路:

以进一步推动和落实新课程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目标为指导,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局教研室集体教研活动的总体思路:优化落实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落实力度;开展“观课、议课”“有效课堂”等开放式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找准切入点,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愿望,为实效的校本教研提供展示的平台和发展的机会。

二、活动目的:

1、发挥学校教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科研素养和适应性,以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研究、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加大研究落实的力度。

2、加强初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名师、骨干教师资源,认真落实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加快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步伐,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活动要求:

1、本学期各学校数学教研组活动以“观课议课”、“有效课堂”公开课展示为切入点,坚持讲座研讨、观摩课研讨与培训交流相结合的教研活动。研究讨论中要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及中心发言人。

2、主题教研活动要突出特点和特色,全员参与,策划好活动方案,做到既要有形式更要有内容,同时做好文本、图片的收集和总结工作。

3、主讲人提前一个星期确定主题并告知大家,主讲人对于主讲内容要有文稿,要求打印出来。备课组成员也要提前准备,上网找资料学习,讨论时每人至少说三点,观点要明确,语言要精炼,便于记录。

四、活动对象:

全体初中数学教师。

五、本学期活动安排:

第三周,初一,负责人:钟永婷,主讲人:李秋娇,记录人:钟永婷,实践人:陈瑞和刘永娟。

第五周,初二,其他由备课组长安排。

第七周,初三,其他由备课组长安排。

❸ 以数学学科为例,都有哪些课型

你好,我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可分为6种: 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测验课、实践活动课。 其中新授课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课型。

一、 新授课: 也就是对新的知识点进行探究的课型。一般包括五个部分:1、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课堂小结,点拔提升。

4、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5、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二、 练习课 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的课型。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课的教学结构一般分为4步:

1、激发学生兴趣,明确练习目标。

2、基础知识练习,查漏补缺。

3、综合知识练习,拓展提升。

4、检测、评价、反思。

三、 复习课 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形成知识系统的一种课型。通过复习课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能够形成知识网络,感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复习课又可分为单元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专项复习和分类复习等。

四、 测验课 是以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等情况的课型。测验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芹历节。

五、 讲评课 主要是对测验结果的评价、分析、总结。讲评课需要老师对测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掌握的情况,然后分类进行讲评。

六、 实践活动课 也称实践课、活动课,通过实践活动作业,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体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一下:以上6种课型构成了一个最佳的教学系统。这六种课型相辅相成,既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

数学的课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1.新授课,主要是通过例题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概念、新策略、新定义、新解法等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练习课,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3.复习课,主要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总结,将知识系统化、程序化。再通过分类练习,小组交流,将所学知识固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4.综合实践课,这是一个新课型。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领下,运用做实验、玩 游戏 等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定理的证明、猜想的验证等寓于其中,既增加了知识获取的趣味性,又让学生亲身经历,更易于记忆和掌握。

5.自习课,主要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再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自主探究等方法来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当然,有时数学课并不是严格区分课型的,往往是这几种课型互相渗透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课型。

所谓肆拍课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类型。换一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数学的课型有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优质课、录像课。

数学课大体包括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

这些课还可以进行细分。首先新授课包括

1概念新课,比如角的概念。

2公式定理的新课。比如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此外新课还可以分为某一节的新授课,某一张某一单元的起始课。一节课的新课只需要统领本节就可以去了,而章的起始课要注重照顾全章,要高起点高观点。

复习课也以分为一节后的复习课,一章的复习课以及一学期的复习课。这些课跨度不一样,所以说讲起来的时候详略也不一样,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

习题课,分为示范性习题课与训练性习题课。

示范性习题课主要是教师讲授经典习题的分析思考过程,标准解答过程,向同学们展示全部细节,形成规范。

而训练习题课主要是教师精选大量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解答,交流,主要是积累解题经验,使知识融会贯通。

试卷裂首羡讲评课就很容易理解了。针对各种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对试卷进行科学的统计,发现问题后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查缺补漏,对方法进行提升总结。

此外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现在数学还有数学建模与应用的课程。

❹ 小学数学13种课型及课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及课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及课例, 不一样的学科课型方法是不一样的,根据课程的变化课型也是需要改变的,小学数学学科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下面看看小学数学13种课型及课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及课例1

小学数学的13种课型分别是:

1、概念教学;

2、 计算教学;

3、规律性质教学;

4、解决问题教学;

5、图形与测量教学;

6、 统计教学;

7、“图形的运动”教学;

8、“图形与位置”教学;

9、可能性教学;

10、综合与实践教学;

11、 练习课;

12、复习课;

13、达标评研课。

一、概念教学基本流程

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构建了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 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小组选代表借助素材,介绍自己组的成果。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共同揭示出概念。

4、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

当然,根据具体的概念,有时在第三个环节总结出概念之后,还要结合概念的外延做进一步探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如 “三角形”概念的外延,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在学习了三角形概念的内涵是“由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之后,还要适当对三角形概念的外延做介绍,以期深化概念。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这个结构不是机械和僵硬的,要因人、因材、因时等客观因素而合理、灵活运用,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删、穿插、渗合。

二、计算教学基本流程

计算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新课程将计算教学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导入阶段,应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这种需要能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和学习新算法的积极性,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活动。

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出各种算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观点去思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快乐。给不同层面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同时教师也有了了解学生思维特点的机会,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把多种多样的算法呈现出来后,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多种算法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交流、比较、反思和感悟各种算法,或同意或反驳,在交流中甄别,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教师不应强调算法全面化,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探索出适合自身需求的解题方法,书上有的未必要全部展示出来,

书上没有的,学生如能自己发现,并且确有创意和价值,一定要充分肯定,然后通过反馈交流、评价沟通,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的思维活动的成果,掌握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算法。教师如果一直放任学生这样低层次的算法,而不帮他抽象出基本算法,那么学生的思维将永远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他后续的学习将带来较大的障碍。在此过程必须把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一并要求。

3、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在计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同时也要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其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在面对具体情境和具体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及时指导,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

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不同的'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计算教学还可以如下设计:

新课展开(情境创设)——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重点)——总结方法(法则)——练习设计(围绕算理设计,尊重教材)——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算法的应用、不宜过多)

三、规律性质教学基本流程

探索规律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用如下图示来表述:

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探索规律教学内容看起来多是研究数、式的变化规律,数、形的排列规律等,比较抽象和符号化,其实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把生活问题,通过学生的理解转化成数学问题,

这是思维的抽象,也是数学化的过程。在教学时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典范的研究素材,既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营造研究的氛围,又使学生探究的问题清晰明了。

2、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探索规律是一个不断探究、发展思维的过程。探索活动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得规律,还包括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建立并形成研究意识,而研究意识主要包括猜想、举证、分类研究、确定研究范围、寻找和梳理研究材料等,其中猜想是探究获得结论的前提。

3、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学生通过几个例子所发现的规律是不严密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各自的发现和验证进行交流讨论,对猜想的正确与否进行事实举证。本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代表性的素材,

并引导学生注意0和1等特殊情况。这个过程,是一个从特殊问题出发,归纳和抽象出普遍规律的概括提升过程,要为学生提供表述和实践的机会,并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严密的表述规律,把学生的认识和推理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规律掌握之后,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能主动运用这些规律去探索和解决更为广泛的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应用规律的练习既要涉及到数学问题,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特别是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导课环节中创设的情境中蕴含的其他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13种课型及课例2

数学课的类型:

一、新授课

数学与代数

概念课、计算课(口算、笔算、脱式计算)、解决问题课等

图形与几何

单位概念课、图形概念课、公式推导课、解决问题课等

统计与可能性

一般就是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认识,如《认识条形统计图》,还有可能性相关知识

数学广角

类似培优课的专题课,如三年级数学上册《重叠问题》

综合与实践

如: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字编码》课

二、练习讲评课

课本习题课、数学练习册讲评课、试卷讲评课

三、复习课

单元复习课、期中复习课、期末复习课

小学数学13种课型及课例3

小学数学课型分为哪几类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可分为六种: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测验课、活动实践课。其中最重要的课型是新授课,每一类课型又可按学习内容不同分为若干种类型,如新授课可分为概念教学新授课、计算教学新授课、应用题教学新授课、几何形体教学新授课等。我们要把握各种课型的概念作用,如:

新授课是指以传授新的数学知识,形成新的数学能力为主的课型。这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

练习课是新授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一系列基本训练的教学活动。它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它可以使学生新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逐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新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授课形式。

❺ 数学授课有哪些教法

有7种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使用口语来描述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则和澄清规则。

2..谈话法又称回答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传播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其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取新知识或巩固和检查所获得的知识。

3.讨论方法是一种方法,使整个班级或小组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共同探索,互相激励,进行头脑风暴和学习。

4.演示方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现代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图像进行观察,或通过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它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通常与讲座,对话,讨论等结合使用。

5.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6.实验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某些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通过观察这些变化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一种常用于自然科学学科的方法。

7.实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使用某些实习场所,参加某些实习,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关的直接知识,或者验证间接知识并全面应用所学知识。

(5)数学课例研讨授课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数学教学方法(method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师指导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才能,进行思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数学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数学教学目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远在中国春秋末期和古希腊时期,就有讲解、问答、练习、复习等方法的记载.古代主要采用讲授法,近代推行了演示、观察、实验、参观等新方法,并改进了解、谈话等方法.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教育学与心理学新成就的出现,信息论、控制论与系统论新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启发、讲解、谈话、练习、讨论、演示、实习、观察、复习等,其中,启发、讲解、谈话、练习等用的较多.当前国内外正在实验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发现、研究、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最优化教学、算法化教学、“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等。

阅读全文

与数学课例研讨授课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