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备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答:备好一节小学数学课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分析教材和学生、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在备课时,对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然后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复习、检查,从而确定教学内容。
二、确定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达到一定的目标,提高一些能力。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学生按能力不同分成层次,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这一节课主要教授的内容,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教学知识感到难于理解,掌握起来有困难的部分。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掌握教学知识。
四、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与否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教学内容不同,学生情况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
五、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练习
在讲授例题以后,教师要设计一些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做,使学生掌握教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师要钻研大纲和教材,分析教材和学生,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抓住教学重难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认知水平。
‘贰’ 怎样备好一堂数学课
<根据视频资料整理>主讲:吴正宪1、 到哪里去-----设计教学目标2、 我们在哪 ----关注学生的实际3、 怎么去呢-----写出教学设计4、 到了没有------课堂评价一、 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课的重要依据之一:课程标准、教材。根据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落脚点在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的方法、过程往往比单纯的获取知识更重要,这样的课就厚重了。有时似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象贴标签似的。1、 备课的重要依据:课标、教材2、 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 整体把握三维目标,不能割裂4、 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二、 怎样分析学生,确定一堂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备课的重要依据之二: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很重要,了解什么,从哪些方面了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知道了什么,学生不知道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了解学生的举和需要,学生喜欢用什么方式来学习数学?用什么方式了解学生:⒈课堂观察⒉问卷调研⒊作业⒋课堂练习⒌访谈学生不感兴趣怎么办?学生都会了,人们教什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很重要..学生不会怎么办?学生出现了问题怎么办::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怎样搭建脚手架1、用好素材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3、给学生独立操作、思考的平台4、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是我们备课的重要依据;学生是一切教学的起点,也是一切教学的归宿。三、 怎样设计教案,确定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传统五环节教学: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对新授课课堂教学流程有了怎样的变化?1、情境创设2数学活动3、汇报交流4、拓展运用5、课堂小结6、布置作业。抓住数学的本质不放松。情境创设很重要: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情境要有数学味;情境要有挑战性;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情境;认知冲突情境;数学知识自身发展的情境;抓住数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中,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设计中,要找准重点,突破难点。对练习课也要创设好的情境,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叁’ 如何备好小学数学课
1.备教学目标 首先,应当全面的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
2.备教学对象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观念至今还影响着老师学生,在知识面前学生和老师是平等地位的。
3.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
4.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备课备课堂备学生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有的教师上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备课不过关造成的。那到底怎么备好数学课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从下面三方面下手。
一、要备好教材
1、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4、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好备教学程序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
2、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
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数学的思维来自问题。所以,在备课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惑的问题,微妙的问题,疑难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3、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几年来,许多老师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小学数学的在教学目的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为重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革,一改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4、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的两根强有力的支柱。数学基础知识立在明处而数学思想方法则藏在暗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抓一根丢一根。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用两根支柱的思想支配,理清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体系。尤其要把数学思想方法像数学知识一样,归纳到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分析中去,弄清每一章节主要体现什么数学思想和运用什么数学方法。并深刻挖掘这些思想方法所起的功能和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教学过程教给学生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等等,都体现某种数学思想,并受其指导。如果忽视这些过程就意味着失去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三、要备好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备课时,还可以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生的问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也就能解决不少问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都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改进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运用数学方法的水平,才能备出适合自己教学的高质量的课。
‘伍’ 今天我们该怎样备好一节数学课
一、备课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教师备课时应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标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同时需要考虑另外两个目标,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问题,对定理的掌握应用,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的理解。二是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探究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二、备课应考虑师生双边互动式
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自己收集制作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如做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尝试研究它的性质。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三、备课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新课程倡导打造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因此教师精心地选择例题和学生的训练题至关重要。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 代表性. 思维性.特别要注意例题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一图多用。学生的课内训练题和课外作业题,要避免大量的机械模仿性的题目;要紧扣重点,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规律的掌握,要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要重视变式训练和探索性的训练,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对于课外作业可布置适量,选做题,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陆’ 怎样备好一节数学课
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探究的方法
‘柒’ 怎样备好一节数学课
在上课前,教师为上好此堂课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就是备课。备课的工作内容包括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内容,阅读参考资料,了解分析学生的情况,确定具体恰当的教学方法,制定阶段的教学计划和设计每一课时的教学方案等。备课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一、钻研教材和处理教材 教师对教材,不同于学生对教材,不能仅停留在对结论的了解、掌握和运用上。因为教材的编写,为了简明和规范的要求,往往压缩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掩盖了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发现过程,隐去了数学思想的详细的阐述过程,精简了规律的提炼过程。教师不能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抄在备课本中,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他需要对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它的丰富内涵作深层次的探索与分析,需要对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发现过程作广泛的研究与探索;需要对数学规律的认识过程作出符合学生心理的考察与构思,这就是教师对教材的加工与再创造的工作,是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具体解决如下问题:1、弄清教材的基本要求教材的基本要求包括思想性、基础知识的深广度、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水平以及发展能力的侧重点等方面。教材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数学内容中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中学数学中的大量概念都有现实的模型,钻研教材就要特别注意这些概念是如何从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中学数学内容中的辩证内容尤其丰富。例如,运动、变化、发展、转化,由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观点几乎渗透在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中。教材某些内容所涉及到的数学史料,尤其是中国数学史资料,也是体现思想性的一个重要侧面。教材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深广度,既要从整体上作一般了解,又要从局部上作精细分析。例如函数这一基础知识,中学数学是分四个阶段学习的。初中有积累素材和建立初步概念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如何?各阶段的分寸如何掌握?这些问题必须在纵观全局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各个课题内容、例题和习题后才能真正清楚。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的水平主要通过对例题、习题的研究来掌握。发展能力的侧重方面决定于数学内容的类型和难易。对于概念教学侧重于观察、抽象、概括、辨析等能力的培养;对于定理、法则、公式教学,侧重于归纳、类比、分析、综合等探索能力的培养;对于较易数学内容的教学,侧重于培养自学能力;对于较难的内容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2、沟通知识联系,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中学数学是一门系统、严密的学科,数学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的基础知识,而且要熟悉所教的基础知识在整个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基础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熟悉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结构逐步变化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对知识体系的把握能力。例如,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时,要非常注意对“如何以旧引新,以新带旧”这个问题的思考。只有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才会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不是孤立的,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单凭记忆的。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类很多,主要有从属关系、并列关系、发展深化关系、对应关系等等。教师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从这些关系中进行探索。3、确定重点、难点、关键一般地,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并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到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它由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通常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是教学的重点,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的重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定理、公式的推导的思维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点。一般地,知识过于抽象,知识的内在结构过于复杂,概念的本质属性比较隐蔽,知识由旧到新要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以及各种逆运算都是产生难点的因素。分析教学难点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教师要从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学过程的矛盾、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等各种角度进行考虑和综合分析。教学中的关键是指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其余内容就容易掌握,或者整个问题就迎忍而解。4、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材料思维需要借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来实现,提供思维训练材料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组织,以训练学生思维。思维训练材料分两类:一类是感性材料,它是以感性表象来训练思维;另一类是理性材料,它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训练思维。学生在解决新课题时,往往出现思维受阻,需要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寻求解决新课题的联结点,并提供再现旧知识的材料;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有困难,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跳度,教师就需要安排铺垫性的材料,以旧引新,以低引高,揭示新旧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需要提供探索性的思维训练材料,设计各种变式训练的问题。5、备好习题,正确组织练习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国、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弥补学习中的遗漏和不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要注意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加强对解题的正确指导,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解题的思想方法上作必要的概括。教师必须加强对习题的研究,对习题作出精心的选择和安排。选择必须从练习的目的、内容、形式、分量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去考虑,才能使学生练得适当,练得有效果。为了使选题达到上述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按照对学生的要求,将教材上的全部习题演算二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明确习题的目的要求。对于教材中的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注意各题的具体要求、解题的关键、解题的技巧以及习题的格式,分析哪些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哪些需要提示,哪些应作题讲解示范。②明确习题的重点习题是为巩固基础知识服务的,因此,选择习题也必须考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集中精力围绕有利于发展智力和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训练,要注意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在进行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时,掌握习题的重点。③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要求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答习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题目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口答、板演、复习提问、书面作业、思考等方面进行练习。一般来说,数字简单、运算不繁或论证较易,又是必须掌握某一基本概念、定理、法则或公式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作回答题;计算或论证不甚繁杂,但具有典型性,能体现知识、技能的具体应用以及书写格式要求规范化等特征的习题,可作板演;能巩固旧的知识,且容易由之引入新课内容的习题,宜作课堂复习提问题;计算较繁或论证较难,以及涉及知识面较广的习题,可作书面作业题;思考性较强、叙述较繁的习题,宜做思考题。④衡量习题的份量练习题份量的多少,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解题能力的强弱等来决定。题目太简,份量太少,轻面易举就可以完成解答任务,这样不仅达不到练习的目的,而且学生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题目太复杂,份量太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解答任务,不仅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般,教师布置给学生的练习题,应当根据课内外可能给予的练习时间,及教师与学生解题的速度比(1:3-1:4)等来确定份量。但是,由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布置作业也要注意因材施教。除有统一要求的基本习题外,还要有一些要求较高的选做题或思考题,以满足学习较好的学生的需要,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自编、改编或选编一些补充题目,特别是应当自编一些过渡题、联系题和综合题,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掌握方法和灵活应用。二、学生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教师设计教学总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过到一定的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找出现状与目的之间的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1、了解、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指学科知识的实质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是否有适当用以同化新知识的观念,这些观念是否稳定、清晰,以及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可辨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如七年级“有理数的运算”教学,其中新知识包括:有理数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运算律)有理数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运算律)有理数的乘方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用以同化新知识的观念不仅仅是有理数的知识,还就包括小学阶段的算术数以及算术数的四则运算,那么有理数教学的重点就集中在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提示以及掌握运算符号法则的教学上。教师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就会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哪些内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不需要教师再多讲解;哪些是学生虽然了解,但是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化,内容要求的提高,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哪些内容理解不深,掌握不熟练,但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加深理解和掌握的;有哪些知识还属于难点,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作精心安排、逐步解决。2、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和思维特点有经验的老师好不仅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结果,还很注意把产生结果的过程作为学习情况分析的重点,重视学生学习数学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变化的规律,注意 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的各种障碍。为了及时排除障碍,教师应该分析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同样一个题目,可能有许多学生都做对了,但可能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过程;可能有一些学生做错了,但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也许不尽相同。还要分析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生理素质、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爱好特长都不一样,既要研究学有作余力的学生的学习心理,又要分析学有困难学生的个性心理。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分析,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掌握以上情况后,一般可将全班学生按学习优秀、学习中等、学有困难归为三类。课堂教学的设计是以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的情况为基本出发点,同时又适当注意照顾两头来考虑。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教学反馈系统,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习情况,进行对教学的有效控制。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信息输出,还要注意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一些细微反应,课后批改作业不是例行公事,而是接收教学信息的重要来源。第二,疏通了解学习情况的各种渠道。教师必须广泛地接触学生,倾听他们的回答,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叙述,为他们提供更多表达想法的机会。第三,主动开辟了解学习情况的途径。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系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其他任课教师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爱好特长;进行家访、个别辅导、谈心,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情况,等等。三、确定课堂教学目的确定教学目的的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①教学目的是选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依据;②课标规定的中学数学教学目的是通过各章、各节、各课堂教学目的得以落实的;③教学目的是评价教学成效的依据;④教学目的为学生明确学习要求提供依据,每一堂课如果教学目的含糊,就很难引起学生对教学的注意和兴趣,更谈不上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制定教学目的时应该注意关于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教育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的教育目的,以及非智力因素、个性培养的发展目的。这三个角度就有机地、整体地进行筹划,而不能有所偏废。在某一堂课的教学中可能强调几个侧面,但是从整章、整个课程看应该是整体目的最优。另外还要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出发制定教学目的,并用简练的语言把教学目的概括出来。四、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把教材加工成课堂上便于师生双边活动的程序材料。这里的材料不局限于一本教材,还有教学参考书、指导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补充适当材料,围绕教学目的引经据典、广征博引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能。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实际上同时考虑了教学方法。一般说来,任何一堂课都不会采用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用教学方法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即使内容相同、学生相同、教学条件相同,也可选用不同的方法,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根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将教学方法分为四种类型。1、讲授法讲授法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导致教学上的“满堂灌”,在应用讲授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讲授的内容要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要把握内容的逻辑结构,抓住重点和关键。(2)讲授时,应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认知过程。(3)讲授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即善于设疑和解疑。(4)讲授语言要准确、精炼、清晰、生动,深入浅出,快慢适度。2、讨论研究法讨论研究法的模式一般是:(1)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2)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整理分析思路与解答方案(3)学生分小组或大组讨论研究,交流思维成果,对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解答方案,就正误、繁简及构思的优劣进行争辨和探讨(4)教师对解答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和总结,对学生的积极思维,从量上加以鼓励,从质上加以评价讨论研究法能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信息交流,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气氛。讨论研究法的不足是,讨论的内容面小,不利于能力的全面训练和提高。如果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讨论问题或流于形式或钻牛角尖,达不到讨论研究的目的。此外,讨论研究法时间花费较多。3、自学法自学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其一般模式是:(1)教师提出问题,布置内容,列出提纲,引导自学(2)学生阅读内容,进行操练,从中发现问题(3)教师巡视,了解和掌握学生自学的进度和疑难所在,从学生各自的基础出发,进行个别指导(4)教师就深刻理解内容、突出关键、解决难点、小结规律方面进行精讲(5)学生运用知识,在较高层次水平上操练自学法的不足是,基础差的学生较难适应,缺乏智力的相互激励,学习气氛较为沉闷。4、发现法发现法的一般模式是:(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的要求,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2)对所提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选择各种解答问题的方案(3)协助学生证明假设,如有不同观点,可展开讨论,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已忣和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论据和论证(4)教师对争论和证明作总结,得出共同的结论,及时反馈巩固,使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如何选择或确定良好的教学方法,必须考虑下列三种主要因素: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除了这三个主要因素外,教师自身条件和教学物质条件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
‘捌’ 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
一、要深入了解本班学情.
学生使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上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实际情况,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真正吃透学生,深入分析学生的基础,全面了解学生面前的素质发展状况.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一样.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怎样让学生自主的学会知识,还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考虑如何设计练习题,不仅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还要有层次性,能够照顾到全班学生.尤其重要的是还要想到这节课那些同学学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好在课上作重点地辅导、点拨.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把课上的好,上得实,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全班学生的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人的教学风格等特殊性实现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要,才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吃透教材,科学地确定好教学目标.
四、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有很多人认为数学单调和枯燥,只要我们在数学中遵循数学的学科特点,从孩子们现实生活出发,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选择、采用教学方法就行.采用的方法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兴趣,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使学生展示自我,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热情等等,这些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备好一节课,必须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合理科学的确定探究目标,灵活安排教学结构,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宽数学知识领域,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魅力.
‘玖’ 浅谈如何备好小学数学课
一、要备好教材 1、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4、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好备教学程序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 2、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 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数学的思维来自问题。所以,在备课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惑的问题,微妙的问题,疑难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3、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几年来,许多老师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小学数学的在教学目的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为重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革,一改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4、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的两根强有力的支柱。数学基础知识立在明处而数学思想方法则藏在暗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抓一根丢一根。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用两根支柱的思想支配,理清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体系。尤其要把数学思想方法像数学知识一样,归纳到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分析中去,弄清每一章节主要体现什么数学思想和运用什么数学方法。并深刻挖掘这些思想方法所起的功能和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教学过程教给学生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等等,都体现某种数学思想,并受其指导。如果忽视这些过程就意味着失去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三、要备好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总之,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改进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运用数学方法的水平,才能备出适合自己教学的高质量的课。
‘拾’ 如何备好小学生数学课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运用。
"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它是由知识演变为能力,进而发展成为素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不以一章一节内容为划分区域的全面综合的过程。
由此可见,要想备好数学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系统了解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系统了解",并非让老师掰着手指数出某章、某节是何内容,而是要老师认真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主要是指: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国内外初、高等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数学在其他边缘学科、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运用情况、未来发展态势等等。
认真探讨内在联系可知道: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使用同一版本)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老师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仔细关注能力要求 "可持续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须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老师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让学生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检查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大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备好数学课的前提条件。
二、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合理安排、优化重组(内容)有道是:"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因为各地文化底蕴有厚有薄、教学质量有高有低,教材的大范围统一,则意味着其针对性的减弱,所以课本内容只能作为讲课的主要参考依据,而非唯一标准。从教育的最终目的来看,学生要学的是知识体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何种版本的教材。因而,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
以人为本、按需分配(对象)孟子这样认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习的过程,是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更新与扩容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动的、无法他代的艰苦的心理历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愉快教育、适度紧张(心理)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参见《论语》)。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方法)数学以其特有的"严密性"而着称,而这种严密意味着其逻辑体系的"不可拆分性"。这一"密不可分"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联通性与有序性。任何"一劳永逸"、"一步登天"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只有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才能循序渐进。这个"势"往往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知识结构(同一科目的不同阶段、不同科目的同一阶段、不同科目的不同阶段)、认知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等;"导"的方法则有:点拨、启发、暗示、互动、表扬、纠正等等。
三、"形散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有限的篇幅与不漏的"天网" 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每一篇教案都应成为一张无边的"天网"。尽管从内容、形式上来看,教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从知识、能力、技巧、乃至品质等方面来看,她应是一张无所不在的天网。绝不能让任何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消失于教案的"盲点"之中。要想将这张"网"织好、用好,教师的"修为"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师应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预见、应急能力等等。
数学美与"作秀" "枯燥"是数学公认的特点,有"数学烦、物理难、化学玩"之说。或许数学有时真的有点"烦",但"烦"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数学的精彩"。这种精彩之所以不是经常为绝大多数人所感知,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数学的某个方面的某些素养不够所致。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时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罢了。如何才能将数学美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每一位学子?"作秀"!精美的包装与适度的展现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要能使学生"入局","布局"--备课很重要。
数学模型与实际运用 "数学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题模式。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已有知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能尽快地拥有尽可能多的知识、技巧与能力,做好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准备。
形散与神不散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结构的差异以及难易程度的区别等等,同是数学这门学科,在备课时,教案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上也应有所变化:或突出性质、或强调图形、或标注符号、或分析思路,各具形态,不一而足。有时一段画龙点睛的文字、一个出神入化的图形、一组不同寻常的公式、一条始料未及的思路均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教案。这种提法也许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事实上,教案的风采往往在她内在的"神韵",而不在其"形式"。如果老师把目光仅仅放在"形"上,则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错误,得"形而下"的苦果。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