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小学数学如何合理运用教材

小学数学如何合理运用教材

发布时间:2023-06-19 00:41:22

⑴ 如何利用好数学教材呢

首先要勤奋,做到这点你就可以及格了,但是要学好数学,方法必须对路。
1.教材中的定理、公式不仅要记住,它们是怎么来的、怎么证明要心中有数。确保一点:这些定理公式不看教材自己也会做。(做到这点,你的基础就不会差了。)
2.练习。做练习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教材中的题目是比较浅的,你必须全都会,这样可以确保你能及格,想要出类拔萃,还要做一些层次较高、有代表性、经典的题目。做完一题,就要把它弄懂,哪怕你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一天去做一个题目,你把它搞透了,也比一天做一百题,结果两天后忘的干干净净强的多。所以:不要以量取胜,质永远比量重要。
3.交流。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要想出类拔萃,这点我推荐你积极去做,不要说害怕错了丢脸,错误的经验也是通往成功的宝贵经验,有些自己琢磨出来的想法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你和别人分享你的智慧的时候,别人得到了好处,你自己也得到锻炼、得到自信,这会激励你往更深层次去研究和体会数学,所以交流其实就是让自己的知识升华。

⑵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充分尊重教材基础上,大胆灵活地处理教材,努力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成为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落实到实处。下面就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点滴做法。
一、突破教材,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的学习不少还是感性认知的比较多,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感兴趣,而数学恰恰与现实联系紧密,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比比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点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激发起学习的欲望,才会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合作、交流。因此突破教材,对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生活化拓展和生成无疑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了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以后,我曾经让学生收集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数据,来切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自然联系。具体点说,就是让学生记录自己家庭每一天吃的、用的等开支情况,然后把统计结果跟老师与同学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所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并且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开支的习惯。在教学中,我还常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设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练习,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在知识和能力的互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比如,我教会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家庭的开销,我在带领学生春游的途中出一些拓展教材的算术题,我可以用多媒体设置一种情境,然后用对话的形式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总之,这些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让学生强化课本知识的做法我是经常努力去做好的。
当然,不能单纯地为了教学内容生活化去生活化,我们更要注重的是旧知与将要学的新知的紧密相连,前后衔接,只有将生活内容与教材有内在联系的结合才是对教材创造性地运用。
二、合作探究,让教学内容动态化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是,教材的知识是静止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往往只能看到它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来展示这一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让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信息。由于数学教学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为解决某些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真正地动起来,思维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中,分享付出智力代价后数学发现的欢乐,去欣赏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美。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使得学习长方体这一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师生一起给长方体“裁衣服”、“穿衣服”。“裁衣”的过程就是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由此,学生理解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其中每两个对应的长方形面积相等。“裁衣”完成后,把这些“衣服”拿下来,量一量,算一算,就得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这种动态化的“裁”“穿”“脱”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兴致盎然,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三、灵活运用,让教学内容弹性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科书是统一的,但是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不一致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有差异的。所以,灵活运用,让教学内容弹性化就显得相当重要。当教材素材、内容相对于所教班级学生来讲不够充分、不利于学生学习时,教师就应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新内容;当教材内容与当地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激发学习的欲望;当教材内容的安排与本班实际的教学进度有前后的时间差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安排和教学实际作适当地调整和变动。这些做法,都体现了在不减少教材内容前提下的弹性化教学。
总之,教材是课程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要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材观和教学模式,树立现代的教材观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教材观过渡到课改后的全新教材观。因此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教材,感悟新教材,领悟新教材,才能把握新教材,才能用好、用实、用新、用活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凸显数学教学的本质。

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灵活处理教材

一、面对不同的学生灵活处理教材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学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教材,只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只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有明显的局限性。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根据灵活地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的进行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如改变课时的教学顺序、结合实际情况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练习或例题、重新组合教材等等。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二、寓生活实际于数学教材中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创设说的条件,巧破教材难点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说的条件,使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把不懂的提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学生能说的不说,学生能提的不提;学生能答的不答。教师应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让给学生。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节课时,介绍到老师和学生使用的三角报的共中一块,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90°的特殊角。一位学生主即提出这样疑问:老师,我手上的这块三角板比你那块要小得多,我认为它的三个角度数应该比30°、60°、90°小,怎么会一样大呢?这个富有探讨性的问题提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通过激烈讨论,他们终于明白了角的大小概念的形成,可见,教师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机会是多么重要啊!它不但使学生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更增添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⑷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材的整合

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因而,对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状况对教材不断充实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学材料选择上,可以从时间与空间考虑,选取一些新的、有联系的内容,在呈现和组织形式上,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一、合理利用例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还得还原于生活,所以例题应该是学生生活的缩影。因此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有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找到例题的原型,再把教材中的例题融入这个原型,进行生活化处理,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易学乐学。

1、替换例题中的现实内容。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范例进行合理的更新,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用新的素材和学生熟知的素材换掉原题中过时、生疏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教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搬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在三年级上册的“千米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城市的路标图,而这个地方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他们很难体会到图中所标的“10千米”和“23千米”大概有多远,因此,我把这个例题更新成我班学生比较熟悉的“学校到继和桥大约有10千米”,“红坪到野马河大约有23千米”,“红坪到松柏大约57千米”。学生基本都去过这些地方,因此在此基础上比较容易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更换原有例题。新教材已经力所能及地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但是每个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并不是教材中的所有范例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有必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更换原有例题,以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比如把城市的生活情境替换为农村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感到格外亲切,就容易唤起山区学生的兴趣。

3、合并简单例题,分解有难度例题。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我们可以把两个或几个例题内容合并在一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新教材有很多比较难的知识,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接受比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消化,此时,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可以把一个例题内容或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散成两个例题或两课时甚至多课时来教学,以便学生能接受和掌握。有些生活中的问题需要三步甚至更多步才能解答的,例如三年级下册面积的综合应用,学生很难找到解题思路,如果把这样的例题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再如二年级的“认识角”一课的容量就相当大,其中“角的比较”是一个难点,要突破难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操作体验,就应该划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比较合适。

二、精心设计课后练习。

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教材,是教师的义务和权利。对于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的练习内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取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真切地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

1、对练习题进行大胆合理的改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乐于思考、真诚交流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我经常将练习题中的人名、地名和情境内容替换成学生所熟知的,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还比如有一些校外调查题目,对于寄宿学生来说很难完成,我就把他改编成能在校内或者在学校附近能够完成的题目。

2、适当补充练习内容。由于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学生间的各种差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不同,所以在学习了一个新的内容后,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地补充一些练习内容,以巩固学生还比较薄弱的知识点。比如让学生正确计算从8:30到9:15经过了多长时间,就要多增加一些对时钟的操作练习,才能保证效果。

3、合理选择练习形式。新教材较旧教材的练习形式又有了新的突破,比较丰富多样,我们除了要利用好教材里的“做一做”、“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练习形式外,还可以把学生身边的事物和活动,甚至是学生中常见的游戏引入练习中,和所学的知识进行结合,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对称图形”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画“2”的对称图形时没有进行左右的调换,画出的还是“2”,我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2”,让两名同学分别站在白纸的正面和反面观察,让其他同学猜测他们看到是什么图案,通过反复交流和验证,学生很容易找到画对称图形的诀窍。这样让学生感觉既轻松有趣,又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优化呈现方式。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知识获得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应深入挖掘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把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研究、发现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教材只是以静态的文本、图画形式反映出来,而数学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因此需要我们采用各种手段来展现其动态变化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比较分数的大小中,学生很难直接比较出“2/2”和“8/8”的大小,如果借助图形演示,学生就比较容易得出“2/2”和“8/8”是相等的。又如在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一内容的学习中,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比较熟知的事物,但都是静态的画面,而实际的“平移和旋转”都是以动态存在的,部分对这些事物不大熟悉的学生可能比较难体会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因此,我把学生生活所熟知的地球仪等物体搬到课堂上,以动态的切实感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理解所学知识。

四、整合教学内容。

对知识的有效整合也是《新课标》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之一,这里的整合不仅包括数学知识本身之间的纵向整合,还包括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整合。

1、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承接。教材把这些知识按难易程度分布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也就是说学生在每个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只是数学知识体系上的某个环节中的某个知识层面。因此,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把它与以往学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适度整合,在唤起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以更好地掌握新知,在学习新之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达到温故而知新。

2、与其他各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新时期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通才,所以我们的任务不只是教好自己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没有一门学科是完全独立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机地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使学生的知识“贯穿纵横”,从而更加全面、和谐地发展。例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就可以与美术知识进行整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建立在教师对现行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之上。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材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教学实践更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学习方式,才能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使教学立足于现有水平,挑战潜在水平,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学内容开发是无尽的。如何使教学为学生服务,这应该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

⑸ 如何活用小学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怎么样学?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数题,而是将许多的生活中运算加到小学的知识中,这样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学数学的成绩加大了难度.那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掌握方法才能学好小学数学?

以上九点是有关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提出相关的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借鉴和参考的价值,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成绩.

⑹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即如何从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认为可把握住这样的原则,在教学中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真正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简单化。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是教学的“血肉”,“活用”的根基。二是“活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便是教材的“活用”,也是教学的“灵魂”。现浅论如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们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本需注意三方面:1、读懂文本编排意图,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提示语。 现行人教课标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授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2、读懂例题的地位作用,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疏理授新知识点。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它能让学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让老师疏理出授新知识点,能让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及构思教学设想。习题的作用及难易,教师要心中有数,弄清习题与例题相配合的基本题、变化题、探索实践题,提高题等的分布情况,正确解读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例如: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中简单的数据分析”中例1的主题图:一家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要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根据该例题教师不难疏理出本节课授新知识点:会看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初步会制作横向条形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及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等,这样有利于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例如:练习十中的习题除了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外,还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样,也就有必要在设计教学流程中始终围绕:学生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些数学问题吗?来展开创造性的教学构思。3、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 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要把握:①通读全册,理解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各年级之间数学知识的衔接。②细读单元,理清知识点,弄清新旧知识联系点,分析数学新旧知识结合点,分析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平衡(旧知)——不平衡(不懂新知)——引发冲突(关键)——交流、合作、探究(课堂效果)——新平衡(学懂新知)。解读本单元的目标,在每节课,每个知识点、每个例题怎样才能得到落实,达到宏观与微观,新知识与旧知识,教学目标与达成构思等的统一。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活用教材” 在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应根据解读文本中获得的自己所需数学教学资源,疏理授新知识点,真正确立起“教什么”,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着手进行构思具体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流程,牢牢把握“怎么教”。设计出简单、实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学流程,真正体现活用教材,也就是说不是直接照本宣科把教材转化为教案,而是在对教材有深刻的解读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大胆取舍、整合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精读活用,设计合作流程。 在活用教材、大胆取舍,构思合作流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预设的一些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分析教材意图、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不宜“照本宣科”沿用这些思路,因为:①教材是一种文本化材料,由于文本条件限制,它并不能完全呈现其丰富、独到的内涵与教学思想,教师应用时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思考,大胆取舍,分析文本所暗含的精髓,进行程序化、动态化改造;②教材设计思路并不一定能够恰当反映课程标准思想,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反思,有必要时,需打破文本禁锢,批判性继承,个性张扬地构思创新设计流程;③教材文本设计中的对象、场景、难度、文字提示、旁注未必适合当时、当地的教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再加工,真正做到“精读文本、活用教材”。例如在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一课来说,教材中安排的是摸棋子的游戏,教材编排中两个盒子里的各种颜色的棋子都直接呈现给了学生,如果按教材编排思路,在游戏前预先告诉学生红棋子、绿棋子的个数及盒装情况,再让学生做摸棋子游戏,这样就使游戏失去了悬念。这时我们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当时、当地及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一些大胆改造,即:把各种颜色棋子换成各种色彩的乒乓球,预先不告诉盒子中装球个数及颜色,然后开展“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活动,这样就能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攻破教学重、难点,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渴望。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观、新理念,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正确到位的解读文本,灵活应变的活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攻破我们的教学重、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数学课堂因解读精辟而变得精彩纷呈。

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新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教学主要材料,也是为学生提供所用的学习材料,它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媒体。我们知道,每所学校、每个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地理位置是不相同的,如果只是照搬教材进行教学,无疑会给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不利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使内容生活化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在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二、让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是:复习铺垫→讲授新知→巩固练习,课型单一,形式单调。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形式多样,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类型变化和形式的多样,使课堂气氛活跃,动静交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单元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自己操作、实践,充分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名称,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自己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在这一单元结束后,还设置了数学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这给了教师和学生一个广阔的教学空间和发展余地,从课外的情况反应来看,教学效果相当好。
三、将知识过程化
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十分详尽,学生往往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荷兰数学家弗赖登达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所学知识过程化,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中,如果是以往的教学,只需要让学生熟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何须费时40分钟去解释呢?但如果是这样,那要在练习中巩固多少遍才能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运用熟练呢?所以说,在现代教学中,更加注重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为什么会有这个面积公式?长即一排可以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宽即可以摆这样的几排,所以才会产生长乘宽的面积公式,并且在全过程中,都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摆一摆,进一步思考得出,这使得学生体验更加深刻,掌握知识更加牢固。
四、把过程网络化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儿,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而八戒却还是莫名其妙。”(学生们都笑了)这时教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情景,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变教师以教为主为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五、令结尾悬念化
在每节课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以后的课涂上点“神秘色彩”,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被3整除的数时,提出疑问:能被9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什么特征呢?又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提出哥德巴赫猜想,让学生感觉其中的奥秘无穷。再如新授小数除以整数,除总结好本课内容外,还可提出:“17.25÷15,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把15缩小100倍,17.25÷15→17.25÷0.15,小数除以小数,又怎样计算呢?”这样留尾既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了孕伏,促使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立新知结构。
总之,教师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

课堂教学是事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使用。新课程标准指出 “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情况来谈一谈我粗浅的观点和看法:一、正确认识 一般认为,在教育活动中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所选择出来的教育内容,作为教学时的材料,就是“教材”。一言以蔽之,就是“使之学习某种内容的材料”。传统观念认为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内容和目的,教学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过程,是“教教科书”;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材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媒介、一种工具、一种源,教学是“用教科书教”。二、研读教材 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专职编写人员和有经验的教师、教研人员等精心编制,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审定通过后再推广到基层学校使用的学术性着作。作为使用者的教师,首先应该尊重教材,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和更换。现在使用的新教材在功能和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有的放失的教学我们首先要分析好教材,只有真正领悟新教材的内涵,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在研读自己使用的教材时可以参考课标和教参书。例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共安排了3个例题,期中例3是“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通过研读教材和教材发现在这里编排这个例题的目的并不是只为了比较大小,而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是: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如果我们没有深入理解其本质,只是片面的认为例3的根本目的就是比较大小,那么在教学时就容易走偏。三、活用教材 “用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教材本身是可变的,它应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选用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使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在教学中,老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引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气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数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⑼ 小学数学教师怎样研读教材、教师用书才有效

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1、明确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课改实验教师,只有首先从客观上整体把握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才能达到高屋建瓴的境界。 2、明确每册教材应该达成的目标。对每册教材的整体架构和主要知识板块,课改实验教师必须做到全面掌握,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时间分配和重点处理上有的放矢,科学合理。 3、明确每个单元应达成的教学目标。对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必须清楚明白,并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 4、明确每节课应达成的教学目标。把每一课、每一幅图中蕴涵的教学因素都发掘出来,要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组织教材,在此基础上再备课。 二、研读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如:每个知识点的主题图是什么意思,例题反映了什么内容,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资源作用。当然,这也不是说教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应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并注意教材体现的几个特点。 1、挖掘教材内涵,为学生提供现实背景 实验教材的编者费了很多心思在现实生活中寻觅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了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资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比一比”中的“小兔盖房”,教材就提供了较完整的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背景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情境,让他们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注意教材体现的数学与**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非常注意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对教材的延伸与拓展。 如“分类”教学,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商店物品的摆放。“认识时间”教学,可以让学生为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这些都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数学知识,又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生活的情景资源。课一开始,我们可以问:“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有许多小朋友来到这儿,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学生开始观察整幅图,回答出有的气球、风车,有的猜谜、套圈。再引导学生观察单一的情境图如习气球。在学生感受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问提出“还有多少个”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来。 这样的数学题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不仅感兴趣,学习热情高,而且可以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需要掌握它。 3、重视教材提供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在“位置”这一知识教学中,可以把书上的电影院的画面放回到实际中来,先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排数以及座位号的排列规律,为下面找位置的实践活动做准备。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后,活动开始,学生每人一张电影票自行进场找座位,允许有困难的学生与同伴交流,这时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如教学“平均分”时,我设计了一个元宵节里自己给家里人分汤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把盆子里的15个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十分高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学习体验,同时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4、注重拓展其他学科资源的联系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升学生的素质。一位教师在教“百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根据“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这三个成语说出百分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一位教师在教“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从字母中、汉字中、国旗中、交通标志中找轴对称图形。这样,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了学科视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得了很好的落实。 新教材真正体现了标准的理念,在编排设计上体现了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资源,为教师留下了较大的改进空间,并提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如何合理运用教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8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3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