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班优秀绘本数学教案
【绘本中心思想】
《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故事是以人身体的数学现象为中心展开的,绘本的中心思想是: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许多标准化单位都源于人体,我们的身体具有数学价值,数学离我们很近。
【融入的数学元素】
绘本融人的数学元素主要是自然测量。大班孩子会欣赏自己的身体,而欣赏时最关注的往往是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如“会动”等等。这本绘本的加入,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身体除了可以做许多动作之外,还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从而拓展孩子们欣赏自己身体的思路。
另外,沿着大班幼儿自然测量经验发展的轨迹,利用此绘本我们可以继续发展两个方面的测量经验:一是拓展自然测量的工具,即:除了小棒,人的身体、绳子、椅子等也都可以是测量工具;二是梳理自然测量“自然物——工具”的内在关系,如:量具长度越大、量数越小等等。
【活动目标】 学习用手(蚱)及脚(脚印)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体验身体真有用。
【活动准备】 大书,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人(价值点:引起孩子对身体的关注,激发参与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大书,这本大书的名字叫作《我家漂亮的尺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重点提问:
1、欢欢怎么会感觉衣服变短了、鞋子变小了呢?
2、长高了有哪些好处?
重点提升:长高了真好,很多原来不能做的事情现在都能做了。
二、试试手尺(价值点:初步迁移正确的测量方法,引发孩子用手柞量的兴趣)
1、质疑提升,引出长度单位“柞”的概念。
重点提问:
(1)妈妈的手是怎么做尺子的?
(2)什么是“拃”?
重点提升: 把手伸直,从大拇指的尖尖头量到小指尖尖头这么长的距离叫“拃”。
2、共同讨论,迁移正确测量方法,尝试体验。
重点提问:
(1)看看妈妈用她的手尺量了哪些地方?她是怎么量的?
(2)你也来试试看,你是怎么量的`?
重点提升:
(1)-只手这么量:手伸直一柞,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再来,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柞。
(2)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现在小手还能做量一量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柞”。
三、试试脚印尺(价值点:继续迁移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引发孩子用脚印测量的兴趣)
1、观察画面,推测脚印的量法。
重点提问:脚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
2、尝试体验,迁移运用。
重点提升: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原来我们身上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四、做做教室里测量时的漂亮尺子(价值点:帮助孩子进一步体验身体的手和脚真有用,初步了解自然测量时要思考工具的适合度)
1、操作要求:用手柞和脚印来量一量班级里的东西。
2、幼儿自主操作和体验,教师巡回观察。
3、分享体验结果。
预设重点提升:手和脚都能做尺子,在测量的时候,要想想哪种方法更合适。
五、故事延伸(价值点:延续幼儿的测量兴趣,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
我们的身上就只有这两把尺子吗?我们的书还没有看完,后面还有好多页,漂亮的尺子也不止这两把。老师把书放在教室里,喜欢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几把尺子?
【活动反思】
1、活动选材必须紧贴主题,紧贴幼儿习得测量经验的发展轨迹,紧贴绘本本身所要传递的东西。
本次活动,我们预期幼儿能够获得的经验是“有学习用手(柞)及脚(脚印)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体验身体真有用”。而《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绘本很长,内容涉及比较多,在自然测量工具上,涉及了手柞量、脚印测量、步子测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一下子将内容拓展给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对孩子来说,要完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分析了这几种测量工具,觉得用手柞量和脚印测量比较适合目前刚开始拓展测量工具时期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而且胳膊“庹”量和“抱”量也属于用手来做自然测量的工具,用步子测量跟用脚印一样,属于用脚来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考虑到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体验到自己的手、脚都能做尺子,真有用;难点不宜过多,所以,本次活动只选用了绘本的前半部分(手柞和脚印),将后半部分(步子、胳膊“庹”量和“抱”量)让孩子自己看书去发现,再进行拓展。
2、环节设计要富有动感,本次活动中间隔牲地让孩子们去操作去体验,使大班的测量活动摆脱沉闷,变得宽松有趣。
3、活动材料最好现成熟悉,本次活动幼儿操作的空间和材料都是活动室中较为熟悉的,使大班孩子更有作为小主人的归属感。
4、本次活动之后,需要有一段低结构活动时间让孩子继续积累经验。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把书阅读完,尝试用书中的测量工具实施测量;也可以投放不同的测量物和不同的测量工具。一方面让幼儿继续体验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另一方面旨在让幼儿能体会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去测量不同的物体时会有方便或不方便的区别。
附故事内容:
呀,我的衬衫袖子短了,裤子也穿不进去了,鞋子变小了,衣服也变短了吗?不对不对,是因为我长高了,你知道我长高了多少吗?个子是这么高!到爸爸的肚脐了。现在即不放搁板架我也能够到门铃了。手这么大了!“嗯?还差很远呢,我什么时候可以像妈妈长得那么高?”
妈妈说不给我做衬衫,而准备给我做个连衣裙。要做连衣裙的话,需要毛线和织针,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尺子,妈妈不用尺子,而是用让我痒痒的“妈妈手尺”来量。看!张开胳膊,挺直腰板,一柞,两柞,三柞,用妈妈的“手尺”,测量从我的腰开始到膝盖的长度,量胳膊的长度,哈,量量胸围。这样才能做出个合身的连衣裙。我的尺寸量完了,都是用妈的“手尺”量的。真希望妈妈快点把我的连衣裙做出来。以前姥姥也是这样给妈妈做衣服的。妈妈是向姥姥学的。哇,正好合身。像用尺子量的一样,妈妈的手是随时可以用的便利的子。我的手也可以像妈妈那样吗?一拃,两拃,三拃,用我的拃来量量东西。嗯?用拃来量衣柜太费力了。那再用脚来量量吧,左脚右脚按顺序放上去,一个脚印,两个脚印,三个脚印……我家沙发的长度是10个脚印,我的房间到玄关是12个脚印。
B. 幼儿园老师怎样给孩子上一节绘本课
绘本作为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种方式,已经在一些发达城市的幼儿园流行开来。很多父母也开始通过绘本对孩子进行教育启蒙。绘本是通过将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让孩子在漫画的乐园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在国内绘本教育的起步比较慢,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宣传,早教机构应主动参与进来。 在国内绘本教育的起步比较慢,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宣传,早教机构应主动参与进来。绘本是文字和图画的结合体,但它却不是简单的“文字+图画”,而是以 “文字x图画”的模式存在的。文字使图画更加具体,图画让文字更加生动,二者相辅相成,打开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之门,为他们娓娓道来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绘本的内容大多都很简单,十几幅插画,寥寥数句,一个故事便结束了,留给孩子们的是大块大块的想象空间。可是,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独自去体会绘本中那虚实之间的微妙情感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需要老师的相机引导。一个生动的故事带给他们的震撼和思考,可能比生硬的说教要管用的多。可是如何才能上好一节绘本阅读课呢?通过今天的这次讲座我总结了三点。 一.绘本教学的定位。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绘本阅读的兴趣,而不是单纯的喜欢听故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高孩子们绘本阅读的能动性。 二.了解绘本,熟悉绘本,对于所讲绘本要做充分的资料搜集,以方面对内容的深入挖掘。 三.教师停留在故事表面,要深入挖掘绘本内容的每一个重要细节,这样,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才是一个丰满,生动的故事,有利于教师对孩子们的阅读引导。 老师可以针对宝宝的年龄特征进行有效提问,思考如何做好围绕目标而设问。尝试运用开放性、发散性提问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语言思维,调动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孩子的及时回应做得不好,如,不论孩子回答的好与不好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不能一带而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按部就搬,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更好地让语言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对待幼儿的精彩回答有的老师时回应不够,缺乏对孩子的关注。 ①教师生成问题的能力。 ②教师应如何回应幼儿的回答,也就是幼儿思考回答后,教师如何倾听、判断并给予回应或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使提问抓住重点,形成一个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让语言教育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近两年,我国有一些儿童文学研究专家认识到绘本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开始致力于绘本的推荐与绘本阅读的推广,本学期我们龙湾区也尝试着对孩子进行绘本的导读。我们是把绘本阅读作为开展幼儿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进行研究,提倡快乐阅读,即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借助绘本,在综合性游戏式的活动中,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培养乐于观察、乐于动手、乐于学习的情感。 既然绘本对孩子的的生长发育有很多帮助,我们就要让更多父母了解到绘本教育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捷的地区。孩子的起步阶段教育与孩子一生的成就有很大的关联,哪个父母也不想孩子比别家的孩子差劲。所以,当你有小宝宝了,就可以开始准备绘本,进行早教了。
C. 如何上数学绘本课数学家阿汤的烦恼
你好,要上好数学绘本课,数学家阿汤曾经痛苦烦恼过。因为阿汤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很差的,他思考了很久,终于找到突破的方法。他总结出阿汤数学学习法,这是唯一适合他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
D. 绘本课怎么上
绘本课怎么上如下:
1、作品的选择,考虑贴近幼儿生活的孩子感兴趣的题材。
2、制作PPT,配上恰到好处的背景声音,渲染情绪。 创设具有良好渣伍视听效果的阅读情境,有利于幼儿获得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
绘本教学的内容:
绘本是用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图画与少量简易的文字交织的形式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幼儿读本。绘本近年来由于其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需要发展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用好绘本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有升歼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情感和阅读经验,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绘本的使用、购买都存在着较多的不科学性。
如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选择绘本时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差异重视不够,有的教师不够关注幼儿对绘本内容的兴趣和认知需要,有的教师在使用绘本时创造性“加工”意识不强,还有的教师将绘本阅读活动看成是“看图说话”,忽略了绘本的真正内涵。
E. 怎么引导一年级孩子阅读数学绘本
如下:
1、要从有趣好玩的绘本故事入手,等孩子爱上阅读后,再选择内容和题材多样化的绘本,扩大孩子的阅读视野。
2、阅读不是目的,把阅读当成一种游戏,就是和宝宝一起说说话,翻翻书,做做身体运动,既是一种情感交流,同时也可以促进宝宝语言发展。
3、刚接触绘本的孩子,不建议家长带着孩子指读,逐个字地点读,从操作上来,会破坏阅读的连续性,影响阅读的快乐。认字不是我们阅读的终极目的,图画书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4、拿到一本绘本时,不妨先和孩子一起阅读,然后再和孩子一起指读。其实从小读绘本的孩子,识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读得多了,字见得多了,慢慢就认识了。
简介
绘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为少,对作者的要求更高:它必须精练,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须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因此,绘本的作者往往对文字仔细推敲,再三锤炼。
更值得一说的是图画,绘本用图画讲故事的方式,把原本属于高雅层次、仅供少数人欣赏的绘画艺术带到了大众面前,尤其是孩子们的面前。这些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手绘,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可以说,好的绘本中每一页图画都堪称艺术精品。
F. 有趣的数学绘本课
昨天晚上听了雷皓老师的《数学绘本:给孩子一双合适的“鞋子”》,一听到绘本故事都觉得跟语文相关,数学的绘本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雷皓老师先讲了一个关于鞋子的故事,巴厘岛绿色学校,让我们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天赋,就像一双双不同尺码的鞋子,都是不同的。
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做好开学的准备呢?小学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学锋御桐习方式都是不同的,喜欢会比学会更加重要!
雷皓老师从讲绘本故事《女巫的神奇罐》开始,简短的说了故事情节,数学的绘本故事既有故事线,也有知识线,数学银坦绘本首先是数学的,其次是故事的。
我们作为一个听众开始听这个故事:一个村庄因为灾难没有吃的了,一位老者说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但是有个老女巫用神奇的罐子帮助大家解决了,有个勇敢的小男孩儿就去找女巫,结果老女巫不在,找了两个小女巫,带回来两个包裹,里面有两个罐子,罐子的颜色不一样,里面的人也不一样,那么效果一样吗?分别放了1个苹果到两个罐子里,绿色罐子出来1个,蓝色罐子出来2个,又分别放了2个苹果进入,结果拆咐看来两个罐子出来的可能不一样,分别放三个苹果……村民把自己家里的食物拿来分别放进两个罐子里,出来跟多很多食物,大家都很开心!结果老女巫来了,十分生气,老女巫拿着蓝色罐子,抓住1朵乌云变2朵,2朵变4朵……就这样变出了满天的乌云,下了一场大雨,村民都很感谢老女巫和小女巫,解救了他们。
雷皓老师讲完了故事的梗概,让我们思考如果自己是老师,应该怎么上这节课?只想其中的一点或者某个环节,有人说倍数,有人说加减法,我在讨论区打了一串问题:如果是你,会把食物投进哪个罐子里?老女巫为什么批评小女巫?老女巫为什么用蓝色的罐子变乌云?被蔡淑棉老师看到了说:一看就是语文老师提的问题。雷皓老师看着讨论区的言论,不断肯定大家的答案。
第三种身份自己是一年级的学生,听老师讲这节课。作为数学老师希望用数学绘本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依据情景,体验:观察——猜测——再观察——验证猜测——总结规律的全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神奇罐子的规律。培养孩子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上课用了三分钟把故事线讲完,现在到了数学线,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罐子一样吗?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什么?罐子上的小人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小人不一样,那么作用一样吗?随意猜测之后,答案对不对呢?验证第一次猜测。如果把3个苹果放进去绿罐子呢?为什么?放进去4个呢?5个呢?数学讲究的是有理有据,一年级对于倍数没有概念,换一种方式,蓝罐子里进去1个1出来几个1?进去1个2出来几个2?进去1个3出来几个3?至少提供三次例子,总结规律。天上的乌云,孩子们翻倍到256片,变出了满天的乌云。
故事讲完了,知识学完了,写绘的时间到了,孩子们创作分享,创作后孩子们把这些当做一个有趣的故事分享,出现错误是成长的契机,帮忙修改,教学的契机转瞬即逝,错误也可以变成精彩。把数学的练习换一种方式,能细微的观察到孩子的很多。
以知识为载体,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一年级如此,二年级如此……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如此,这个板书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知识推理的材料。
数学启蒙的意义何在?首先让孩子觉得有趣在一年级是很重要的;淡化学科的知识概念,不要让孩子觉得数学就是计算、公式、不断的考试,数学是猜想验证,表达规律,比较异同。帮助孩子建立大数学观。
雷皓老师又讲了一个三年级的绘本课程,低段和中段差异很大,老师讲了五进位,十进制可能与十个手指有关,用十进制数一数各种事物,如果一开始人类用一只手来计数,就变成五进制了。到最后会发现几个一堆就是几进制。用两分钟作为创作者自己怎么上课?
如何达成的?老雷皓师开始讲自己是怎么上的?你相信天平两边的数字相等吗?学生带着有趣的设想开始这节课。
十进制的16和五进制的31相等,31读三一,31代表有3个5加1个1,到底怎么区分十进制和五进制呢?把你看看这堆珠子变没有变?无论是五进制还是十进制计数,这堆珠子都没有变。以此类推,再做一题,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两个数字相等吗?
有时候一个问题在你看起来不可能,不要急着放弃,换一个角度思考去思考,说不定就可能了。达到了人文目标。
自己摆一摆,用十进制怎么摆,换成五进制呢?数学课有时需要深入的追问,如果将来学了八进制呢?二进制呢?深入了解进制问题,几个一堆就是几进制。通过画图,再次加强。生活中有其他的进制,古代用二进制做八卦,电脑上用的是二进制,十二进制是时钟。
你会发现低段和中段的数学绘本不同,体会数学的魅力。作为听众,作为创作者,作为学生,如何使用数学绘本?数学绘本不等于数学绘本课,我们要做用绘本的人,而不是被绘本所限,以绘本为载体,创造性地将各类元素有机地整个在一起。从一课走向课程,读绘本,画绘本,分享绘本,演绘本。
绘本虽好,但不是全部。学人终是成己,一开始模仿,学习别人,不断尝试,最终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若想当好老师,最重要的还是了解孩子。
G. 如何选择与运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作为教师,首先要用心去挖掘数学绘本中蕴涵的丰富教学资源,不断进行探究,通过将“故事”
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挖掘其数学教育资源创设数学活动。如绘本《好饿的小蛇》,这个故事讲述了小蛇饿了找东西吃的有趣过程。利用孩子猜测小蛇吃了什么的过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绘本中所隐含的观察、想象、归类等数学内容,不仅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各种形状的食物、玩具、生活用品的外形特征”等等,还延伸到“帮兔妈妈整理超市”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借故事载体创设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同一物品归类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数问题。
H. 上好绘本课七大步骤
第一步我们要带领孩子把绘本的画面、封面、封底都观察一遍,绘本上的主要内容都集中在画面上,所以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去察和发现画面上的细节。
I. 如何有效利用数学绘本 开展数学教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幼儿园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绘本,是一种用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读本,它是通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表现形式。绘本数学在幼儿园教学就是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孩子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比较、推理来理解数学抽象的概念,并应用于生活,最终获得感性的、具体的数学经验。如何在绘本数学活动中发挥绘本的有效价值?如何让孩子从熟读绘本情节,挖掘数学教学资源,品味绘本精髓,并运用于生活实践?本学期我们课题组以绘本为主线,采用一些经典绘本数学活动的教学实践尝试,充分挖掘绘本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借助绘本使孩子从中听到故事、看到图画,体会到深刻的哲理和巧妙的思维方式,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更有效的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
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又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从以下几点去挖掘绘本在数学教育中的几点做法。
一、深入挖掘绘本所蕴含的数学元素
作为教师,首先要用心去挖掘数学绘本中蕴涵的丰富教学资源,不断进行探究,通过将“故事” 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挖掘其数学教育资源创设数学活动。如绘本《好饿的小蛇》,这个故事讲述了小蛇饿了找东西吃的有趣过程。利用孩子猜测小蛇吃了什么的过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绘本中所隐含的观察、想象、归类等数学内容,不仅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各种形状的食物、玩具、生活用品的外形特征”等等,还延伸到“帮兔妈妈整理超市”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借故事载体创设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同一物品归类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数问题。
二、选择适合的绘本,挖掘潜在数学资源
绘本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对幼儿来说,是认识周围世界的一个窗口。每一本优秀的绘本都蕴含了许多的教学资源,如经典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不仅描写了毛毛虫从卵到幼虫到蛹(或茧)到成虫的整个蜕变过程,还有毛毛虫吃食物的习性与特征;另外还包含时间的概念,让孩子们知道一个星期有多少天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绘本中蕴涵的丰富教学资源,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不断探究并进行相应的拓展、设计活动,才能使绘本充分发挥其多元化的教育价值。
三、利用重复的画面,加深孩子的印象
在小班短短的二十分钟时间内,想让孩子记住每一页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审视绘本后要深入分析选择画面,有效针对重点和难点讲解。画面尽可能主题鲜明,既保留主要数学元素,又要保证绘本故事的完整性。如在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活动前,审视绘本后,我们发现不适合小班,但有几幅会面简单情节又最适合小班孩子,于是通过多媒体软件我们把故事画面中同时出现的画面照下来根据小班的目标因材施教。对完成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 围绕数目标,科学设计绘本引发有效提问
在以往的绘本教学中,幼儿看完绘本后,老师总是会问幼儿这样一些问题: 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的提问固然对幼儿记忆故事有一定的作用,但太表面化、模式化,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探索如何“围绕本次活动的数目标,科学的设计绘本所引发的有效提问”。如在绘本《图形饼干》教学活动中,围绕“各种形状的饼干”以递进式的主线贯穿进行提问设计。如阿姨口袋里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的?最后个别操作前提示幼儿:想一想把什么形状的饼干分给谁,为什么?形式多样、层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在表述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表达。
五、 精心安排与绘本所相融的教具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必不可少的教师演示和幼儿操作的教学材料的配合。在我们进行的绘本数学活动中发现,教师的教具准备,突显出了与绘本文本的美相配的特点,要真真切切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如在绘本数学《好饿的小蛇》活动中,老师通过绘本情节创设了一个活动场景。孩子必须根据小蛇的帽子来给小蛇相应形状的食物。不对就进入不了食物王国门。让幼儿通过模拟的情境,一一对应地找到相同形状的食物,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学习、探究、验证,让孩子们在这样的场景中进行二维分类学习。整个活动生动有趣,孩子们在边玩绘本边学数学,享受着成功与喜悦。用绘本故事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幼儿容易掌 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孩子在这类活动中也有游戏般的体 验,自然而然地就会自主参与,主动建构,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 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在轻松中达到一 定的预定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绘本数学研究,让我们清晰的看到:绘本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 最初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都蕴藏在美妙的故事中, 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优美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将抽象的数理知识蕴涵在其 中,让孩子们轻松地获得知识。绘本在数学活动中运用,不仅能让我们深刻地感 受到了绘本的魅力,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也为 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绘本,让数学活动更生动, 有趣。但同时也让我们感悟不足:绘本数学教学没有更恰当的与当前主题相结合, 如能和当前主题中的数学相融相应就会更贴切;在当前在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 下,我们教师只注意绘本对于幼儿的显性价值,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审美层次的 熏陶。今后我们将更大力度钻研主题下的绘本数学,更注重对孩子心灵的构建。
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不仅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而且还为教师提高数学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更为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数学教学活动因绘本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