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学生如何学数学
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尽快从小学的计算过渡到初中的方法来。初中的课程理论的部分很多,抽象的地方也很多,比如说函数就是很难的部分,各种各样的性质很多(最可恨的是好多都不让直接用)但是你首先要明白它为什么有那些性质,才能去根据性质解决问题。
再比如说,几何的全等三角形里面开始的时候有很多人都找不到全等的条件,假如只是把它放在一个小部分中看的话当然很难解决问题了,但是假如你把它和附近的图形联系起来就很好找了。实在不行的时候你甚至可以蒙一下,再看看条件够不够。做题熟练了之后就好了。
后来中间的比较松散的阶段,要抓紧时间把自己第一阶段的知识漏洞填补一下。有没有什么不熟练的提要多看看,还有就是除了考试以外的时候,有什么自己一眼看去就不会的题,也多费神想一想,说不定可以在哪里找到突破口。考试的时候你可以暂时跳过这道题,因为这样会让你老是心神不定的,但是考完之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有没有落下的题,否则容易得不偿失,最好不要空题(因为一般你如果有一点点蒙对了老师还是会给你一点分的,但是不写是绝对没分的)。
到比较忙碌的时候,不光要多找找做题的规律,好好地记住各种性质,定理,还要多归纳和总结。每次考完试之后都应该好好看看自己错在哪里,试着再做一遍,看看能不能做对。这样吸取教训,就能进步的比较快。
可能我说的还不全面,但是至少这样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部分会比较平稳地渡过。要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学习。不要忘记多和老师沟通沟通自己不懂的地方——老师是绝对不会不高兴学生来问题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好好体会数学的特别之处,珍惜每一次的解题机会,好好地享受解决题目之后心里的满足,习惯数学,接受数学,喜欢数学。
2. 中学生如何学数学
这是个 很正常的事情 曾经我也出现你这样的问题 原因1 你上课时可能觉得老师将的你都明白 于是上课总是一知半解 叫做不踏实原因2 做的题太少 一个题目 自己看了下 觉得知道方法 以为自己做的起 于是随便放过去 其实自己 是没有底的
只要努力 不自傲的上课 认真的听 为什么老师会这么讲 还要对方法总结 多做题 一定会有提高的
3. 小学生应该怎样学数学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呢?我再三思考,回想了这么多年来自己学习和一些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总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发现拥有自己学习方法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并且成绩也很好。所以要想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才能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一、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做,就会想方设法把它做好。学习的乐趣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学,为了弄清一个数学概念长时间埋头阅读和思考;为了解答一道数学习题而废寝忘食。这首先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学习和研究感兴趣,很难想象,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题就头痛的人能够学好数学,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被称为科学的皇后,它是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必的工具。可以说,没有数学,也就不可能学好其他学科;其次必须有钻研的精神,有非学好不可的韧劲,在深入钻研的过程中,就可以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取成功的喜悦。长久下去,自然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出学好数学的高度自觉性和积极性。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学好数学,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首先,要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老师和父母。因此,上课要专心、积极思考并勇于发言。其次,回家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地把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再把明天要学的内容做一下预习,这样,学起来会轻松,理解得更加深刻些。
三、上课前要预习即将学习的新知。
当前,有些学生没有注意养成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
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帮助你成功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现在大多数学生学习是被动接受式学习,即课前不翻课本,不了解新知点滴,凭课上有限的时间听老师讲解来达到完全理解和掌握新数学知识,其效果不可能十分理想。这样做不仅其知识内涵难以切入到一定的深度,而且其知识外延也难以拓展到应有的广度。所以我们最好都要在课前进行必要的新知预习。
预习新知时,可先通读课堂主题全部,再仔细研究内容例题,争取达到弄懂例题反映的知识类型、知识类型需要的基础知识,例题体现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解题规律;如果搞不懂,就要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有条件的话,请教他人把问题解决;或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在积极参与老师教学引导的课堂学习、理解活动中使问题得以解决。而对于在预习中已经明白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 比较一下自己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切入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看谁的切入更巧妙、理解更到位,以便在以后的预习中进行适当的调节。
四、上课时要主动、灵活的思考问题。
1、培养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学习、课后辅导及完成作业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上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2、培养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学习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趣”中逐步形成。
3、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学习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主动思考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透彻理解,而且能够沟通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也能为继续深入的学习创立良好的基础。主动思考就是在明确条件问题的前提下不仅思考主要问题,也思考与之相关联的相邻问题。灵活思考就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不是只想到一种方法;而是积极地寻求另外的方法,甚至把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所有方法都想到,然后从中选取最为简捷的方法解决问题。经过长期这样的锻炼,你就形成了敏捷的思考速度和较强的思维组织应变能力,你也就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平时坚持主动、灵活地思考问题,不仅节省了做题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主动思考是灵活思考的基础,灵活思考是主动思考的发展结果。同学们平时要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灵活的思考能力不是一侃而僦的,是要经过长期锻炼才能形成的。
五、要善于发现规律。
规律性措施,是指在对某一知识理解,熟知之后,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利用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用深思维就能快捷识别和掌握做此类题的方法即所谓熟能生巧的那些巧方法。例如: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需要确定单位“1”,而“是”“占”相当于“比”等字后面的事物通常都是单位“1”,那么利用“是”“占”“比”等字寻找单位“1”就比较快捷。此类应用题还有一个规律,即单位“1”是已知的就是乘法题,单位“1”是未知的就是除法题,利用寻找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来确定乘除法也比较简便快捷。
六、课后要反思总结。要学会概括和积累。及时总结解题规律,特别是积累一些经典和特殊的题目。这样既可以学得轻松,又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课后反思总结实际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复习。通过课后反思总结,不仅回顾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能够将学过的知识“纵成串、横成线,织成网络连一片”。
怎样反思总结呢?一个章节的新知学过之后,我们可以合上课本,用自己的思路把学过的内容在脑子里按顺序细细地“过滤”一遍:本章有几节?每节是什么内容?每个内容分哪几部分?每一部分的知识重点有几个?概念有哪些?规律要点是什么?哪个地方易出错、什么地方出过错?出错原因是啥?答题时需要注意什么?每一方面都分析整理出来,并且看是否都理解清楚。也可以把学过的数学知识按照:章节主题(树干)、内容重点(枝条)、概念要点、方法规律(树叶)、容易出错需要注意的问题(花、果)的层次整理成形象的“知识树”,贴到你经常可以看到的墙上。一有时间就从树根复习到树叶。如果做到了这样的反思总结,并且学完一个章节也能及时地再复习前面整理复习过的每一个章节,可以说你已经系统的掌握了学过的数学知识。既然你已经系统的掌握了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又挖掘了知识的内涵、拓展了知识的外延,还养成了主动、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你也就能够有把握地预测你未来的理想数学成绩啦。
4. 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多总结规律,做一些样题。首要任务是背熟定理定律只有背熟定理定律才有根据解题。然后是融汇贯通,知道各个定理是如何推出来的,能够解决一些什么样的问题。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定理解决。给你举一个例子。证明(1/2)平方+(1/3)平方+(1/4)平方一直加到(1/n)平方小于1.你要做到看到这道题就知道用缩放法证明,怎样用呢,你注意到左面是平方的形式,也就是自己乘以自己,那么,可以和自己乘以前面一个数联系起来,就是1*1/2,1/2*1/3等等等,为什么要这么联想呢,因为题目的和不好求,而后面的这个式子和好求。为什么好求呢,你可以把后面的拆分,变成1-1/2+1/2-1/3等等的形式,你会惊奇的发现后面的式子和1联系起来了!
你要问我,我怎么知道怎么用这些,答案是,做题做多了,总结多了,定理定律熟悉了。自然数学就不是难事了。
5.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如何学数学
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怎样学好小学数学的五大技巧
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如: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天修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教师启发学生,提问:“修完它的20%用5天,还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3)5×(1-20%)÷20%=20(天)。如果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比例知识解答?学生又会想出:(6)20%∶(1-20%)=5∶X(设剩下的用X天修完)。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怎样学好小学数学的五大技巧
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着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如学习“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时,认真观察量角器,问自己:“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你可能会说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如“V”时,你可能会想到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6. 小学生如何学数学
小学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题目,关键是要把哪些基础知识记住,要多做一些题目,多做各种类型的题目,也是一个孰能生巧的事情~
7. 小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1、转变为完成任务而做题的思想,把精力用于自主研究上,可以多看例题,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顺藤摸瓜,挖掘出问题的根源。一遍不行两边两边不行三遍。
2、能动手的就操作一下,因为人类知识的形成直观经验最重要,别人说的不如自己试试印象深刻。然后做一个明了的总结。
3、对于几何问题,重要的是关注性质定理是怎么得来的,像上面说的该动手的最好试试,对一些关键词弄懂意思。将有异同点的问题摘记在一起做好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别。
4、对代数问题,除了上面3说的外,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目的还是为了直观好理解。特别是函数问题,不等式,方程。
5、对于应用题还是要知道生活中存在什么数量关系,比如什么是工作效率,你一顿饭吃了5个包子,那么你的每顿吃饭效率就是5个,如果你5顿吃了一个包子,那么你的吃饭效率就是1除以5等于每顿0.2个。
6、如果方便上网,可以下载一些学习课件(教师用的)看看课件每一步的引导也能学会。
难题都是在简单的基础上叠加起来的,就上航天火箭身上有无数个细小的零件组成是一样的。
8. 中学生怎么学好数学
1.确认数学在学习中的地位
1.1在学科中的地位 从小学到大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每个学习阶段它都是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从数学学习提升锻炼思维能力;一方面在应试中也是分值比重大的一门学科。曾给学生做过这样的比喻,“数学是学习所有学科的润剂”。强调基础性的作用,要求思想认识要到位,做好我要学习的准备。
1.2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这样一种心理准备-学好数学是向更高学段进发的必经之路。缺少数学成绩的支撑,在升学中是困难重重的,更多的是失之交臂。强调学生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2.学习中主要遇到的问题
2.1数学学习时先入为主的怕难思想问题 学习就像火车应在轨道上一样才能高速行驶,但是现实中大多数学生第一影响数学很难。心里上不接受,甚至是不愿接受这门学科。问题就在没有入“轨道”,没有解决思想问题。所谓战略藐视,战术重视。
2.2良好养成习惯培养缺失的问题 当下城市、农村均面临家庭养成教育监督教育的盲区,老师对作业结果的落实比重大,而家庭中主要承担的是过程监督落实,恰恰这一部分忙碌的社会让我们忽略了许多。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重要的,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才能做好。
2.3数学学习中实际训练少的问题 数学学习关键在于不断的训练,自主探索,在适量的训练中感知知识,融会知识,在初中学习中课程量增多,时间分配不均容易出现照顾不周的情况,不刻意分配给学习数学的时间,缺少训练,做好数学很难。
3.解决问题的几个办法
3.1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心理准备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远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心。每天一个小目标,落实好一个个小目标实现大目标。作为学生,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会控制自己的人是可怕的,告诉自己该做什么,想做什么,先做好该做的,再去做想做的。
3.2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勤奋努力,坚持每天消化完当天所学知识,做饭学习上不欠账。首先,学习时交流运用的过程,一定不要吝啬与他人交流学习经验,学习心得;其次,勤运用,善运用,乐运用,会运用。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才能掌握正本领。
3.3适量训练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 第一,相信课本每一道例题、练习题、作业题都是最经典的原型题,当你通过大量的做题,你就会发现所有的题型都是从课本衍生出的,坚持经典才能举一反三,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种意思。第二,坚持天天有训练,练必认真,练必勤奋,练必以恒。
最后,学习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你想做到就是快乐的事,不想做那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愿正在学习的你们珍惜时间,不负青春,持之以恒,勇往直前,只要你达到了我要学的境界,一切学习的困难都是虚妄。
9. 中学生应该如何学数学
对于每一门课程来说,首先你要做到我为什么去学.不要盲目的去学,那样是不行的.不但,不会让你学到知识,反而会让你自己对这门课程反感.
再次,你要对所学的课程要感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兴趣你才能更好地去学好.
最后,你要记住,要相信自己,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样才能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