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阅读什么是数学

阅读什么是数学

发布时间:2023-06-26 14:02:35

❶ 《什么是数学》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着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什么是数学》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数学》读后感1

由柯朗与罗宾合着的《什么是数学》是一本世界数学名着。初版已过60年,曾有中译本由两家出版社在约20年前出版过。可喜的是,199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又出了增订版,近期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该版的碧者中文译本。

作为20世纪的杰出数学家,柯朗曾在当时的数学圣地———德国格丁根大学师从希尔伯特等数学巨匠。纳粹上台后,他来到美国,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柯朗研究所。关于柯朗,瑞德有一本传记《一位数学家的双城记》在我国翻译出版,里头有柯朗和同时代数学家的许多故事。单单翻翻书中的照片,当时优秀知识分子的集体形象伴随着如雷贯耳的名字跃入眼帘,足以令我们这些后辈学子仰慕不已。有意思的是,格丁根那些令人生畏的数学泰斗们,都写过精彩的数学普及读物,如希尔伯特的《直观几何》、克莱因的《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外尔的《对称》以及柯朗的《什么是数学》。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高屋建瓴、厚积薄发。

阿贝尔曾经说过,要向大师学习,而不是向大师的门徒学习。因为大师们可以引领你快速地进入正道。

《什么是数学》一出版就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爱因斯坦认为,这本书是“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的透彻而清晰的阐述”。外尔和莫尔斯等数学大师也对之赞誉有加。《纽约时报》也肯花版面予以介绍。

单单从书名来看,这本书的内容、体裁有多种选择(选择太宽,有时既是自由也是难题),比方说,这本书既可以写成低幼读物,也可以是大块头的专着(类似闻名遐迩的布尔巴基《数学原本》之类)。柯朗选择的体裁大致就是今天所说的“高级科普”。高级科普的创作难度不在于知识的专深,而在于如何保持作者与广大读者之间必要的亲和力。它既要充分体现作者自身的想法,又要兼顾那些并非专家的读者。这方面失败和成功的例子都很多。而流传几十年而不衰、今天还要请数学科普名家斯图尔特增订这一事实,就已经证明了《什么是数学》注定是一本成功的经典名着。也许将来还会有个斯图尔特2来增订哩!写到这里,笔者在想,论文的价值在于引用率,那么科普着作的生命力是否在于它出修订或增订版呢?也许这是一个不错的指标。

除了体裁,柯朗还要面对另一个难题。20世纪的数学已经发展到了让人望洋兴叹的地步,如何在一本可以带出去郊游时随便翻翻的作品中,把这门异常发达的学科的面貌体现在读者面前呢?柯朗的做法是搜集很多数学上的“珍品”,每个方面的讲述虚慧信并非深不见底,但也不是蜻蜓点水。适当地深入,然后在该结束的时候结束。这种既非盲人摸象、亦非解剖大象的方法,可以让普通读者也能粗略领悟到数学无比精巧的结构之美。这大概也是遵从了希尔伯特所倡导的数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思想。

柯朗为这本书煞有其事地添加了副标题———“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所谓“研究”何以谈起呢?斯图尔特为我们作了揭示。原来,在相差轮对浅显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这样的思想骨架,即数学的学科性。这种学科性并非某些人的自由创造,为抽象而抽象;但也不是完全从实物出发,尽管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途广泛。数学就跟植物学或天文学一样,学科性固有的“节律”促使它向前发展,而我们的职责是履行这种学科性。比如植物学家发现一个新物种、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新的恒星,就要记录下来,不记录才是不称职。如果碰巧这一新物种对人类战胜癌魔具有重大意义,那么这个植物学家保不定会得诺贝尔奖;如果这种植物对于人类没什么用处,植物学家可能顶多在网络全书中简略提及。而一开始就质问这种知识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那就背离了学科固有的原则,乃是彻头彻尾的无知和错误。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价值不大的,什么该淘汰,这应由历史而不是人为决定。希尔伯特尽管谨慎地提出了23个问题,但他也同时警告说,预先去判断一个问题的价值往往是不可能的。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中有一部分之价值在数学发展史上确实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大。庞加莱说过,“要想预见数学的未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它的历史与现状。”《什么是数学》选择了一些有价值的领域,这些领域都是发展成熟的,并且也是引人入胜的。

《什么是数学》的内容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数学的三大版块———代数、几何和分析按章依次加以阐述。作者也注意到不同章节适当的衔接。全书从自然数谈起,然后引申到数论和数系的扩充,直到集合这个最一般的客体。第三章又转入几何作图,并与数域代数联系在一起。接下来的两章,作者从射影几何、非欧几何一直谈到拓扑学。最后三章重点阐述微积分及其应用。

数学或相关学科的重大问题,一直是发展数学理论的源泉和刺激。问题的重要性不在于难易程度,也不在于是否“高等”。通过穿插书中的一个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活生生的数学研究过程。就拿解代数方程来说吧。由于提升了次数,便与几何作图联系起来,最终的发现是丰厚的:一是复数和代数基本定理的提出;二是群论的发明。另一方面,提升方程的元数,则导致矩阵、线性空间的概念,最终与群也有关系。单单一个解方程就搞出那么多名堂!

微积分是一个与代数方程有较大差异的领域,亦始终由一些有趣问题而触发。这些问题更多地来自物理,最着名的是最速降线、三体问题和关于肥皂膜张成极小曲面的普拉托问题;也有纯数学问题,如四色问题。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干的问题,使得数学家将微积分拓展到微分方程、变分法、拓扑学和微分动力系统等重要分支。作者还加入了不少着名的“初等极值问题”,如等周问题、光路三角形、最短网络等。不仅增加了可读性,而且强调了这些历史名题对数学发展不可磨灭的功勋。

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问题和提出新问题,最终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解题本领,而是强化理论武器,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更广的视野。所以数学家不是工程师,整部数学史是数学家找问题,而不是问题找数学家。工程师、医师总希望问题少点好,而数学家恰恰相反。书中对问题背后新概念的把握可谓丝丝入扣,读来经常有得到“提升”的感觉。几个世纪以来,数学家把零零碎碎的问题在根子上寻找统一的努力,无疑树立了人类理性的伟大里程碑。

当然,柯朗没有看到数学的一些激动人心的新进展,如费马大定理、四色问题的证明,以及素数问题、纽结、分形和连续统假设等。这一切都由斯图尔特在第9章“最新进展”中做了精要而出色的介绍。

本书的参考文献也做得相当好,推荐阅读书目肯定花费了作者很多心思。这也是一本好的科普书的特征。

好作品要让读者常读常新。例如《西游记》,比起那些佛教典籍,太容易读懂了,但好玩的故事和浅显的文字背后,其思想上的玄妙实在不是一语、一人可以道破、穷尽的,故而历来评论绵绵不断;即便是普通读者,碰到一些社会现象,与小说中的情节做些类比,也有新的感悟。那么科学着作能否也达到同样的功效呢?至少,《什么是数学》这本书是做到了。

《什么是数学》读后感2

常言道学而不思则罔。一次在某数学论坛闲逛,发现多人在谈论此书,而且评价都非常的高,想想又是和数学有关的,于是一时心血来潮就买了这本书,直到真正阅读此书时,这本书已经在抽屉积尘多时。读了之后才发现收获真的是太多了。

《什么是数学》既是为初学者也是为专家,既是为学生也是为教师,既是为哲学家也是为工程师而写的。它是一本世界着名的数学科普读物。书中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数学珍品,给出了数学世界的一组有趣的、深入浅出的图画,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

I·斯图尔特增写了新的一章,以新的观点阐述了数学的最新进展,叙述了四色定理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等。这些问题是在柯朗与罗宾写书的年代尚未解决,但现在已被解决了的。

爱因斯坦评论说:“《什么是数学》是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的透彻清晰的阐述。”阅读此书让我们明确知道了什么是数学?数学是对思想和方法的研究。而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有时竟演变成了空洞的解题训练。这种训练虽然可以提高形式推导的能力,但却不能导致真正的理解与深入的独立思考。数学研究已出现一种过分专门化和过于强调抽象的趋势,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醒悟到数学教学应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终极目的。阅读《什么是数学》,将对教师、学生和一般受过教育的人有一个建设性的改造,让大家真正理解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科学思考与行动的基础。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绝不是解题训练。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注意的地方。回到我自己的教学,我想若让学生在整体上对数学有了一个认知,会让学生学起来不再觉得数学是那么枯燥和可怕。但若想象本书作者那样高屋建瓴,在课堂上学生生成的问题中,判断出哪些是数学本质的知识,纯熟地处理有关的数学内容,还要取决于我们身为师者的数学底蕴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我们必须醒悟到数学教学应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终极目的,而绝不是解题训练。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注意的地方,这也是我今后努力地方向。

《什么是数学》读后感3

《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是由美国R·柯朗、H·罗宾合着。

在序言里有这样两段话:一是数学对象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什么。数学就艰难地徘徊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它的意义不在于形式的抽象中,也不存在于具体的实物中;对于喜欢数理概念的哲学家,这可能是个问题,但确是数学的巨大力量所在——我们称它为所谓的“非现实的现实性”。数学联结了心灵感知的抽象世界和完全没有生命的真实的物质世界。

二是有意义的数学就像用来讲述有趣故事的报纸杂志,但不像某些报纸杂志,它的故事必须是真实的,最好的数学就应该像文学作品,故事来源于你眼前活生生的生活,这使你把精力与感情投入投于其中。

由这两段话,我就联想到了我们正在研究的“生活课堂”。我们企图让我们的课堂与现实的生活世界相沟通,让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历相融通。这样无疑就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具有生命的底色和生活的发展力。如果我们的数学课仅仅是解题课,仅仅是空洞的演算和推理,它是没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如果脱离了与现实世界的关联,这样的数学只是一门工具,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没有生命力的。

而如何实现这两个关联和融通,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希冀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答案。

文章第五页有这样一段话:幸运的是,创造性的思维不过某些教条的哲学信仰而继续发展着,而如果思维屈从于这种信仰就会阻碍出现建设性的成就。不论对专家来说,还是对普通人来说,唯一能回答什么是数学这个问题的不是哲学,而是数学本身中的活生生的经验。

由此可见,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高度的概括,数学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所进行的归纳和统整。因此而言,生活就是土地,而数学是在这片土地的滋养下开出的一株鲜花,或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数学的发展必须需要现实生活的滋养,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养料。所以说生活就是数学的源头活水,我们的“生活课堂”研究必须要认真地联系生活,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我们的课堂才真正的具有生命力和不断的活力。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什么是数学》读后感4

什么是数学?数学家R、柯和H、罗宾,合写了一本数学科普读物告诉你。无论是数学专业人士,或是想学数学的人都可以阅读这本书。特别对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学数学教师,都是本极好的参考书。全书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纽约时报》评论这本书既为初学者也为专家而写,同时也为学生和教师、哲学家和工程师而写,是一本极为完美的着作。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我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XX中学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很久以前的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我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我,他给我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壮大中国;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创造。当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我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中学毕业时,我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我从中读懂了,数学也有技巧。只要掌握技巧就一定会成功。

翻开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方面有多缺失,感觉自己的数学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甚至连中学所学的也忘的差不多了。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常常都会感觉到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总是不能深入,看不透其本质。《什么是数学》这本书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的专业书籍。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知识点一环扣一环,遵循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凭空跳出一个结论让你接受。里面的知识点还要细细的品,去咀嚼消化,把自己的一桶水壮大,真正悟出什么是数学。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慎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构作、一般性和个别性。这句话,我似乎理解了为什么有的智慧的老师总在说数学的核心就是哲学。我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引导我们的学生要辩证的理解我们所学的知识。比如1/2比1/5大,在单位1不相同的情况,有时1/2也会比1/5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绝不是解题训练。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注意的地方。

❷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指的是什么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体验理解过程。前苏联着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卡通、漫画、童话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对孩子们来说动画的《西游记》比有名演员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更有吸引力。由此可见,创设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提高阅读效果。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创设问题情景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二、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的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效果,也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数学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更是眼、口、手、脑等器官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阅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故事结局已经确定,读后的感想被情节结局所左右,具有被动性。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知识必须反复咀嚼,咬文嚼字,反复思考才会明白,它更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质疑。因此,更具有主动性。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在出示例题“计算1/2 1/3”后有一段启发性文字:它们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学生阅读后,对 “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含义并不理解。为此,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样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增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实现从机械阅读到意义阅读的转化,真正提高阅读效果。

三、认真阅读数学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数学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理解教材,然后师生交流反馈,归纳总结,便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课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教材中概念、定义、性质、公式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严谨性和抽象性;书中例题贴近生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课文中的练习,习题具有广泛性;书中的图画、对话、表格形象生动。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就能把知识融会贯通。通过阅读教材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好途径,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百分数意义”一课,让学生在读教材时思考如下问题:1、例题是比较什么的?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 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3、什么叫百分数?它和分数有何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教材,并把书上重点地方画出来。教师及时点拨,启发诱导,最后指名学生小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的习惯,又教给了学生归纳小节的方法。

四、让阅读丰富多彩,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保证。

组织学生阅读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如教材中“读一读”、“做一做”、“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如第11册教材中介绍祖冲之的生平及中国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去读,兴趣昂然。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学方面的素材,如古今中外着名科学家刻苦学习,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事迹材料。又如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到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再到现代机算机的应用等反映人类在数学方面发展进步的资料。这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阅读材料,都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实现新课标所题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目标。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优美的音乐,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工具进行阅读,这样能为学生提供更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数学信息。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自办墙报、黑板报、学习园地、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阅读材料的收集编辑工作。这些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境中去。

总之,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使学生真正练好数学阅读基本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才符合现代教育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新思想。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

❸ 有人读过《什么是数学》吗以这本书自学数学靠谱吗

这本书,对爱好数学的人来说,是非常好!但是绝对不适合自学。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科普读物,差不多是一本数学史,第一,内容非常多。而且很多是一笔带过。而且我记得似乎没有习题!!!第二,也很难,牵涉到很多大学的知识和思想。个人觉得,这本书,能带给你很多数学的思想,如果你对大学的东西有自学不少,可能读起来相对要轻松些。不然,是比较难的一本书。
不知道你现在的数学水平,所以不好推荐。
私下里推测你应该是高一或者高二,估计高一的可能性大,想参加奥数,不知对不对?

❹ 数学读本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课外数学阅读。数学读本是一本书,数学读本所涵盖的数学阅读不是索引教科书的阅读,也不是单一指数学的阅读能力,而是学生课外数学的阅读,或以中文阅读的形式阅读数学内容,数学课本是固定的知识,而数学读本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阅读数学读本的好处

数学读本的优势在于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能力,而是在阅读数学材料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包括思维、想象、运算,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内的综合能力。数学读本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智慧思考,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品质。

阅读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以数学的眼光透过文字找到背后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读本阅读是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数学思考的有效手段。

数学读本的核心是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课外阅读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

❺ 数学读本是什么书

《数学读本》是一本涉及的数学阅读,不是指数学课本的阅读,也不是单指数学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是指学生的课外数学阅读,或者是以语文阅读的形式呈现的关于数学内容的阅读。

可以当做休闲娱乐小品随便翻翻,有助于排遣工作疲劳、俗事烦恼;可以作为教师参考资料,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

可以作为学生课外读物,有助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即使对于数学修养比较高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数学研究工作者,也会开卷有益。

《数学读本》的特点:

1、选材新颖

从选材角度来看,体现了两方面:一是往前找,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寻根”,注重讲知识的来源;二是往后看,找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可读性强

这套书里包含了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文化介绍,数学历史故事,数学童话故事,数学笑话,数学游戏,经典趣题等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3、感染性强

文章通俗易懂,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娱乐性于一体,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多小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触动孩子的数学神经,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❻ 什么是数学阅读在小学低段怎样进行数学阅读训练

数学是一种语言,不过,这种语言是“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则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可以读一些数学史、数学科普、数学教辅等方面的书籍杂志。

第一部,《古今数学思想》,美国数学家克莱因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本书是我上大学时看过的一本好书,是数学史方面的一部巨着,中译本四卷,共1500页,近120万字,由北大数学系十余位院士、教授花费多年心血译就。这部书从古埃及、巴比伦谈起,直到1930年,对数学的发展做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书中的数学都以数学家的学术讨论和争鸣的形式表达,也很注意把数学放在文化背景之中,还不时穿插数学家的简短生平,很有看头。

第二部,《20世纪数学经纬》,张奠宙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于1930年以后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没有提及。《20世纪数学经纬》的作者张奠宙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着名教授,曾多次采访陈省身、杨振宁,而且他酷爱文学,文笔相当好。全书共70节,为100多位大师立传,往往只是寥寥数笔,大师的形象和成就便跃然纸上,使读者油然而生钦佩之情。“经纬”意味着70节是有独立性的,不是按历史顺序滴水不漏地写,但仍可清楚地看到全书的中心思想,即告诉你什么是好的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像庞加莱、阿蒂亚这样的大师,重在对数学进行整体把握,推动数学理论发展,促进数学内部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比如研究三体问题、费马大定理这样的重大问题,这才是做最好的数学,它需要深邃的直觉和洞察力;而单纯地追求技巧上的高难度,恐怕至多只能算“不坏”的数学;至于人为规定一些概念和公理,它们非常孤立,与主流数学没有直接关系,不能对解决问题提供帮助,那就是在做“坏”的数学。历来凡是极端和人为的做法,都是不长久的。一切归于自然,归于中道,是为大道理。

第三部,《天遇——混沌与稳定性的起源》,迪亚库等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这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林斯顿文库》中的一部,是享誉世界的名着,说来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十多年前,格莱克的《混沌:开创新科学》风靡全球。格莱克是记者,强调对同代人的刻画;而着名科普作家斯图尔特的《上帝掷骰子吗》,则对某些理论和历史做了艺术般的描述。《上帝掷骰子吗》一书实在太精彩了,可《天遇》的作者还不满足,他们要把1970年代兴起的混沌学的渊源从更高层次反映出来。他们紧扣天体力学和动力系统的百年史,一开始主要讲庞加莱,后面是几个大专题,包括着名的KAM理论,闪耀着科尔莫哥洛夫、阿诺德等顶尖大师的智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华人数学家夏志宏,他解决了历时百年的潘勒韦猜想。潘勒韦猜想:给定星体的初始条件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存在非碰撞奇点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星与星之间未发生碰撞便有星跑到无限远去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夏志宏在十多年前构造出了5个天体的例子,那时他还不到30岁,论文几经周折才被承认。书中对此的叙述是非常详尽和令人感慨的。
关于混沌学问题,我还是在上大学期间听北师大原校长、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的讲座时第一次接触过。混沌学的老祖宗,可以说是科学巨擘庞加莱对三体问题的研究,这项了不起的工作在1900年左右就完成了。由于那时崇尚数学的公理化、结构化,即使作为最后一位横跨几门学科的庞加莱也未恰如其分地评价。到1960年代初,数学家与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等甚至被指责“快分道扬镳”了。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理学家提出了“混沌”,数学家也对非线性问题越来越感兴趣。人们终于认识到:庞加莱及其继承者的工作是20世纪数学的主流。

第四,数学科普我推荐的是张景中院士的“数学小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院士数学讲座专辑”包括《数学家的眼光》、《帮你学数学》、《新概念几何》3种。《数学家的眼光》尤其受到称道。全书共有5章,内容包括:温故知新,正反辉映,巧思妙解,青出于蓝,偏题正做。书中讲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密率、鸡兔同笼、不动点等数学问题,或者温故知新,或者巧思妙解,把简单的问题上升为有深度的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又化解为容易理解的简单问题,令读者从中体会到数学家的思维方式,领悟数学的奇妙与美感。《帮你学数学》包括80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每个故事都生动有趣;《新概念几何》全书共分2章,内容包括:平面几何解题新思路,平面三角解题新思路。

张景中院士的另两本书也可称为数学科普中的佳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与哲学》和《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其中《数学与哲学》共有11章,内容包括:“万物皆数”观点的破灭与再生,哪种几何才是真的,变量、无穷小、量的鬼魂,自然数有多少,罗素悖论引起的轩然大波,数是什么,是真的但不能证明,数学与结构,命决定还是意志自由,举例子能证明几何定理吗,数学与哲学随想等。而《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则是由张景中院士和曹培生教授共同编写。内容包括:珍贵的遗产,沉重的负担、国王向欧几里得提出的请求、要什么样的几何教材、抓信面积,开门见册、平面几何的另一条新路、面积方法在课外、微积分大门的高门槛、漏掉了的基本定理、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等。这些科普读物都是中学师生学习数学不可多得的好书。

第五,高考复习方面的教辅用书:《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数学》由高考专家审定,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乔家瑞主编。这里有对考纲的全面解读,是最新考纲的全真展示,凝聚了每一位考生必须熟悉的高考信息。其中的规律方法,是许多一线教师的秘笈,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是高考总复习不可或缺书。第六,推荐一本数学杂志:《数学通报》《数学通报》由中国数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合办,创刊时名为《数学杂志》,1936年8月1日在上海正式出版,是我国第一份全国性的数学普及刊物。曾几度停刊、更名,1979年7月复刊至今。

《数学通报》以“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为宗旨,主要任务是帮助中等学校数学教师提高数学水平、教学水平,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发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或创造性的数学教育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深入浅出地介绍数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讨论教学中的问题,交流教学经验,反映国内外数学教育的进展和动向,通俗介绍数学新分支、新思想、新方法。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坚持订阅,受益匪浅。

阅读全文

与阅读什么是数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8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3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