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迅速的解决数学问题
一、掌握分析
(1)学会认真阅读应用题,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
(2)学会运用动作、图解、画图等方法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学会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分析应用题。通过解析的实践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判断、推理、选择算法。
二、列式计算(1)口头或书面做解题计划;(2)先用分步列式后用综合算式;(3)能根据算式正确、迅速、合理地演算;
(4)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5)根据问题写答数;
(6)自觉进行验算或估算。
三、会复述讲解(1)会把应用题中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2)会根据条件和问题叙述解题计划和列式计算的步骤;(3)会按照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复述选择算法的依据;(4)会正确地读出算式、讲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5)会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叙述推理和列式;
四、会编题
1、自编应用题;(1)根据两个已知数提(或补足)问题;(2)根据一个已知数和问题,补充缺少的已知数;(3)根据实物、图表、线段图或表演动作编应用题;(4)根据故事内容或某一件事实编应用题;(5)根据算式或算法编应用题;(6)根据要求,例如:用36和9编一道或几道不同计算方法应用题;(7)仿照课本上的应用题自编。
2、改编应用题:(1)把某一种简单应用题改编为另一种类型的简单应用题;(2)把几个有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组合成一个复合应用题,或把一个复合应用题改编为几个有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3)把未知数改为已知数,把已知数改为未知数,编成一道或几道逆运算的应用题;(4)把应用题中的某一个已知条件,分解为两个已知条件,使计算增加一步,或把应用题中的某两个已知条件合并为一个已知条件,使计算减少一步。
编题是提高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通过自编应用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学生能正确地编出某一类型的应用题,证明学生对于已学过的数学法则是理解的,并且掌握了这一类型应用题的数学结构及其特点。
上述“四步”虽各有其任务,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分析是基础,列式计算是目的,复述讲解是巩固和反馈,编题是提高。总之为应用题的教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应用题教学实践中抓牢这“四步”,就可以防止学生解答问题时的主观性、表面性,培养学生的客观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四步”的要求的贯彻可以达到:掌握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增强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也是教学应用题的关键,使知识教学与世界观的培养结合起来,而且是一种内在系统的结合。
Ⅱ 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从问题出发。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从理解数学问题开始,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没有正确的解答。所以说要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的基本条件,基本要求,梳理基本脉络,形成基本观点。这就要求学生要特别注重语言的训练,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以实现对题目的充分理解。
第二,从规律出发。数学问题都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发现了规律可以事半功倍,发现不了规律只能一头雾水。如何发现规律?首先要认识规律。数学的规律都是隐藏在各类问题之下的,一般很难发现。这就需要学生日常养成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因为这些规律性认识都是经过老师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耐心讲授出来的。课时要会做笔记,做好笔记,课下做好复习,认识,理解规律,最好能够自主的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第三,从结果出发。所谓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就是指解决数学题目。数学题目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定有一个疑问,有一个答案。为了解答,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问题,即所谓的有的放矢。从结果出发反推问题所在,从结果中发现数学冲突和矛盾,在结果中理清解题思路。
第四,从逻辑关系出发。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质是逻辑关系的理顺,学生需要从题目中找到各种数量,变量,并建立起这些量之间合理的逻辑关系和数学解释。罗辑思维能力提升的方法很多,主要是专项逻辑训练,数字规律认识,图形类型归纳,数形结合问题等等。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抓住变量,还要抓住不变量,通过这些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出题意中的逻辑关系,进而最终求的结果。
Ⅲ 如何学好数学 解决数学问题的5个技巧
1、实践,实践和更多实践。通过阅读和聆听来学习数学是不可能的。要学习数学,你必须卷起袖子,实际上解决一些问题。 练习回答数学问题越多越好。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解决考试之前以多种方式解决问题非常重要。没有逃避这个现实,要想在数学考试中做得好,你需要事先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2、查看错误。当您练习这些问题时,为每个解决方案完成整个过程非常重要。如果您犯了任何错误,您应该检查它们并了解解决问题的技巧会让您失望。了解您如何处理问题以及出错的地方是一种变得更强大并避免将来出现同样错误的好方法。
3、掌握关键概念。不要试图记住这些过程。这会适得其反。从长远来看,重点是理解所涉及的过程和逻辑,这是更好的和有益的。这将有助于您了解将来如何处理此类问题。请记住,数学是一门连续的主题,因此在继续研究基于理解基础知识的其他更复杂的解决方案之前,必须牢固地理解支撑数学主题的关键概念。
4、理解你的怀疑。有时你可能会遇到困难,试图解决部分数学问题并发现难以进入下一阶段。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跳过这个问题并继续下一个问题是很常见的。你应该避免这样做,而是花时间试图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旦掌握了对初始问题的理解,就可以将其作为踏脚石来进入问题的其余部分。记住:数学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掌握。与朋友一起学习是个好主意,在尝试解决复杂问题时,您可以咨询并反省意见。
5、创建一个分心的学习环境。数学是一门需要更多集中的学科。在求解几何,代数或三角学中的复杂方程或问题时,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无干扰区域可能是决定因素!学习音乐可以营造轻松的氛围,激发信息的流动。拥有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营造最大限度的环境。当然,你应该避开Pitbull和Eminem,在这些时代,乐器音乐是最好的。
Ⅳ 数学问题怎么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生活化、趣味化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好”问题。生活化的问题不仅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了,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的感受到了生活化的数学。
三、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优差生
1、鼓励为主,循循善诱。点面结合,变一言堂为全言堂。要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答对了,应加以表扬,也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让他们答完就代替其回答,应坚持微笑提问,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回答,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通盘考虑,以优带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Ⅳ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其基本步骤有哪些
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其步骤如下:
1、审读题意:从读懂文字叙述,理解实际背景入手,概括出问题的数学实质。
2、实际问题数学化(即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数学问题。
3、数学问题标准化,将建好的数学模型转化为一个常规的数学问题。
(5)如何数学问题扩展阅读:
数学模型的基本原则:
1、简化原则
现实世界的原型都是具有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系统,对原型进行一定的简化即抓住主要矛盾,数学模型应比原型简化,数学模型自身也应是“最简单”的。
2、可推导原则
由数学模型的研究可以推导出一些确定的结果,如果建立的数学模型在数学上是不可推导的,得不到确定的可以应用于原型的结果,这个数学模型就是无意义的。
3、反映性原则
数学模型实际上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因此数学模型和现实世界的原型就应有一定的“相似性”,抓住与原型相似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学理论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