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 怎样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第一,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求知欲,积极性就会提高,思维也就更活跃。教师如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更有利于促进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来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心理,让其产生共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不断探索。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之前选用引例:“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馍,大和尚一个吃仨,小和尚仨吃一个,正好吃完,问有几个大和尚几个小和尚?因为学生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方程,由于例子本身的幽默性、学生本身的好奇心将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寻求解法上,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重要地是加深了他们对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的印象以及学好每一个小概念的意义的认识。这样以来学生就更有兴趣来学习这节课,初中生具有极大的创造能力的潜质,只是这种潜质需要不断地激励才能迸发出来。
第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创造思维能力。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黑板(一般为长方形),让学生算一算它的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就能解决问题。接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根据初中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心理,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就能根据前面的知识做出如下猜测:1、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2、长边和它的高的积。3、短边和它的高的积等。这时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去想象、去探索。
‘贰’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思维
一、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靠说,而且靠我们在平时教学生活中的做。也就是说,数学思维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一点一点地“悟”出来. 虽说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行整理学习中的感触,但是,我们也要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首先,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课堂往往是压抑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的主导是教师。 但是,现在我们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让课堂的气氛“活”起来. 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区别非常大。被动学习虽说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学生的兴 趣与参与性已经被磨光了,学生很可能会对数学产生厌恶。主动学习则完全不一样,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能够保证学生对数学的长期热情。
二、一题多解,训练学生数学思维
每次讲完一个解法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 : “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了吗?”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能训练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敢于质疑,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思维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要考虑拓展学生的思路,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推导公式之类的作业,让学生能在拓展思路的同时掌握知识;每单元结束的时候,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让学生系统的对学习过的单元做一次复习; 最后,要定时的进行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让学生真正地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思维.
作业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开拓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 教师要利用好作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逻辑推理,学会建立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