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

如何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

发布时间:2023-07-06 20:42:48

①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教学应要从孩子们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特别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能借助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孩子们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的活力。让孩子们体验用有的数学和数学的乐趣与魅力。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是数学学习不在枯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 让孩子们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农村的孩子接触的事物大多与都与数学有联系,那么在孩子们生活的广阔的数学空间里,教师要善于利用好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写家里日常生活中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数学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又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
我们每个人都有零花钱很多时候自己都去小卖部买零食和文具,买这些东西需要多少钱?应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这些问题都是基本的数学知识,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引入场景中去开动脑筋,这样教学结果会事半功倍。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教学时空手讲得再好也不如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好。
三、设置生活化的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精心设计作业,使作业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按比例分配》教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王老师家3口人、刘老师家2口人合租一套面积100平方米的房子,其中客厅20平方米、卫生间5平方米公用。房间面积王老师家35平方米;刘老师家房间面积40平方米。如果月租金1500元,怎样分配才比较合理?课后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有的说:“应该平均分。”有的说:“家庭人数不同,不应该平均分,应该按人数的多少来分配”有的说“应该按住房面积多少来分配”等等,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使大多数同学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又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
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
这样的作业,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教学选择发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切合实际找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析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只有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② 浅谈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呢?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教材中生活化情境就比较多。如: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单元采用的情景图就是学生所熟知的“数铅笔”;第六单元“购物”呈现给学生的是文具商店货架;三年级“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则出示了许多美丽的剪纸……,教学情景图的作用体现在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不知不觉中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抽象的数学贴近生活,让多彩的生活为数学服务。创设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维的欲望。例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可以创设玩扑克牌游戏,每人找出1-10的牌,同桌合作每人任抽一张牌,再把两张牌上的数合起来,然后,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数字加减运算融入玩扑克牌的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每个人都动手、动口、动脑,个个积极投入其中,这样将每位学生的思维都激活起来。又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原有的教学范例已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把原来的例题改为:下面是开发区中心小学食堂价目表,你中午打算买哪几样菜,算一算,你要花多少钱?学生自然很感兴趣。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轻松的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
二、日常生活问题数学化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上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四年级“求平均数问题”内容时,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题:请同学们回家后到超市去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同一类商品的5种不同价格,看一看哪种牌子的最贵?哪种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他们平均价是多少?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三、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学“前后”时,上课前,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座位在谁前面?在谁后面?然后调换个别同学的位置,让学生再说一说。采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又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因为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因此,我设计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数脉搏、跳绳、拍皮球、晃忽拉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亲身感受、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四、组织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1、在学完“直角”以后,我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2、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3、在学完常见的数量关系之后,我安排“为秋游准备午餐”的作业。让学生先到超市调查有关面包、红肠、蛋糕、巧克力、牛肉干、可乐、矿泉水、茶叶蛋的价格,并制成价目表。要求学生根据调查所得的食品价格帮助

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的做法。
中国论文网 /9/view-6145538.htm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如:教学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第四单元的《平行与相交》时,首先,我预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晓明跟爸爸学桥梁设计。课堂上我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把爸爸设计的漂亮的桥和晓明设计的有问题的桥对比呈现出来,让同学们找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基础上发现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并且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利用生活现象,诱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三、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如在学习平面几何的面积时,我选用学生熟悉或经历的为家庭装修所需多少费用的数学素材,如整套房间的面积是118平方米,主人要求进行基础装修,总装修费用预计在4万元,然后让学生求出每一项装修的明细费用。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居住的房子原来是由几何形体组成的,房间的每一个平面上是学生熟知的图形。教师给出所有房间的带有尺寸的立体、平面图和装修材料的单价,全班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因此学生采用分工协作的方法,每一小组完成一部分工作,最后学生一起求出装修的明细费用。学生在整个数学活动中体会出要求墙面需要多少涂料就是在求四边形的面积;要求做一扇门用多少材料就是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求地面需要买多少块砖或木板,就要根据房间地面的面积和所铺材料的单位面积,算出所铺材料的数量……学生在汇报中,把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一一展现给大家,有的组还在选材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在选材时还可根据装修预计费用和居住的年限,来决定买什么材质的材料等等。学生在充满开放、自主、有序中完成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中生活的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更可喜的是他们体验到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这对形成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四、借助生活实际,强化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第四单元的《平行与相交》后,巩固练习和拓展应用部分我也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你能从教室中找到哪些平行与相交的现象?操场上有平行与相交现象吗?生字中呢?
总之,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我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④ 浅析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凸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学习的生活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在活动中改变自己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出一种能动的、非顺从的、非保守而具主动性的人;二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完整的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应包括学生意志、交往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三是课堂教学应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和新身体验,创造性的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做到学与思、思与行、行与创的统一。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而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如果不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由此下去,学生就必然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因此数学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原本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好多老师只能教给学生公式,让学生死背硬记,而我在教学时,一开课就创设了有趣的乌龟和兔子比赛粉刷墙面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想分出胜负,必须先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于是学生自主地就投入到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当中。
2、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如结合主题图问学生“从这幅图中可以发现那些数学信息?”又如“长短”一课,除了教材中的比铅笔、比手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哪种“资源”进行比较。再如“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相关的问题。
3、数学教学生活化,还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再通过回顾这些问题与结论的可行性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存、取,观察银行利率牌,“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不同?”……学生会有很多的问题,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学习新课,从而找到符合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现实建立联系。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在于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生活情景的创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色彩,使得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完乘法后,我和学生进行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当时我是这样来创设情景的: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游览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游时得带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单价:面包2元;饮料3元;梨子1元;话梅2元;饼干3元;瓜子2元……让同学们用30元去买。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这样既达到传授数学知识的目的,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之效果。
在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气氛
生活化的教学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活泼积极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
1、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课堂上教师要力求改变优等生和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教师可以把提问分成几个层次,较难的题目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般的题目让普通学生回答,容易的题目让能力差的学生回答,也可以让他们把别人的回答重复一遍,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稳中有降自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提高。
2、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新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教师,必然也喜欢这个教师上的课,形成老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教师上的课,我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像主持人一样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有向师性。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差距,教师应越来越多在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的学习伙伴。
3、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上可以不对学生作不必要的限制,学生可以站着听,也可以直接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对待爱插嘴的学生,因为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插嘴,胆小的学生不敢插嘴,不动脑筋的学生无法插嘴,只有上课精神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才会。虽然插嘴有时会打乱课堂秩序,有时还会让你难堪,但毕竟插嘴的学生在思考,与其因扰乱课堂纪律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如顺水推舟,让他当回老师,说不定他会有更新颖的想法,让他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要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驱力。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生活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感觉到身边的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情。同时,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利用游戏、故事,创设生活化情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小狗汪汪过生日”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讲小狗汪汪过生日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又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并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让学生续编故事,同时出示乌龟和兔子再赛一次的场地,随着学生的故事,演示乌龟和兔子比赛的过程,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出新课“周长的认识”,然后以动物运动会的故事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俗话说:“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才能理解。”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使枯燥的计算贴近生活,把课堂设置成玩具超市,给学生平时喜欢的玩具贴上价格标签,让学生从中任意挑选两种自己喜爱的玩具,并算一算共需付多少钱,自然地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蕴含在购买玩具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玩套圈的游戏,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加减计算……这些活动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且搞活了课堂气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媒体营造生活化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6和7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五指歌》的视频动画,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歌中进一步巩固了对1-5的认识。这时教师引出了今天的新内容6和7。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星期日,小方和妈妈到超市去购物,但是小方不认识商标上的数,不知道表示多少钱?你能帮助他吗?接着我出示准备好的一段逛超市的录相,让学生边观看录相边帮助小方说出商标上的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这样学生就自然进入到认识小数的课题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教师应再现生活情景,让所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产生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新课学完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每一章节的知识学完以后,我会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一些类似的问题来解决,完成一定数量的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让学生调查本班学生学习用品的消费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加工数据,然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在一串串的数字中不仅提高了应用能力,还知道了同学们学习用品的种类、消费的金额和哪种学习用品消费最大,认识到同学们对学习用品浪费比较严重,提出要节约使用学习用品。
(五)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实践充分证明,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做”数学,真切感受“数学是来自生活”的。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让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阅读全文

与如何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