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一年级的数学题怎么交

一年级的数学题怎么交

发布时间:2023-07-11 01:03:06

‘壹’ 一年级数学怎么教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讲应用题小故事: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心智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并且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多去引导学生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应用题改-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指导学生动作操作:一般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通过动脑和动手实现。对此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

三、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及共融的过程。其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具有创造性、能动性和自主性,教材内容则有封闭性和被动性。而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讲枯燥的教材变得生动,在各种有趣、开放且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中充实教学内容。

四、设置差异化学习目标:传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以教材为主,但也总局限在此范围内,单一的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无法在小学数学中得到提升。教师可将目标转向中学,参考中学教学模式,从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中实施分类专题学习,使学生能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注意事项:

首先,从小就得教小孩数数,这个非常重要。然后,等到孩子从1能数到10的时候,可以教他数实物。比如屋子里的凳子,桌子上的苹果、老师给的糖果。然后等孩子回到家,数家里几口人、做了几道菜,到了超市买东西买了几个,只要有机会就让他数,不要显麻烦。只有应用到实物当中,小孩才会对数字有概念。

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先从简单的弄始教给孩子,比如1+1=2,1+2=3,先用实物,比如1+1就可以拿1个苹果加1个苹果,1个苹果加2个苹果,慢慢让孩子对数字加深概念,但是小孩在学校里没有实物,所以就再教用手指来算。

要先教孩子数实物,而不是用手指。先对数字加深概念一定要先用实物让孩子算,再教孩子用手指。不然孩子会依赖手指,而不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

‘贰’ 一年级数学位置题怎么教孩子

把实物放在前后左右让他多多观察和练习,慢慢就开窍了。平时生活中也多引导,让他看前面什么样后面什么样左边什么样右边什么样,持之以恒,多点耐心!

‘叁’ 如何教一年级的孩子读数学题

1.一数一符号的读的习惯。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独立读文字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果有图的话,还要观察图,把图和文字结合起来读。在教学中由我示范读或是把题目抄写在黑板上,在教师的带领下一数一符号地读题。如:教学开始刚接触加减法时,要求学生必须用手指着每一个数,每一个符号地读,做到动手、动口、动眼。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2.一字一句的读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用手指读,字字出声,一字一句的读”。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想想这道题目的要求有哪些,让我们做几件事?是哪几件?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一件一件的完成。如:小明一共有16本书,我借走了9本,小明还剩多少本?在做这道题目之前,我先让每个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找出:题目中已知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么?通过理解条件和问题存在的联系,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解答,培养了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3.抓“关键词”读的习惯。尽管有些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审题时却不能有半点马虎,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如:“把下面的数字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先让学生读题,然后动手把关键的词“从大到小”圈起来,这样就能提醒学生注意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培养了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肆’ 家长怎么能交好一年级数学

你好,直接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来教育孩子,就是最好的方法。

一年级的孩子上的数学课,内容都是很简单的,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慢慢积累基础。

家长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计划,每天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每天教孩子一个概念,同时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帮助孩子养成那种数字概念,时刻不放松。

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数学意识。

如果家长觉得还是做得不到位,不妨和老师联系一下,请老师提供一些方法,看看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才开始学校生活,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千万不要一开始因为孩子的某些失误,就大发雷霆,吓得孩子不知所措,时间一长,导致孩子慢慢失去了学习的愿望,那样对家长来说,反而得不偿失,不可取。

教育孩子是个长期工程,需要的是家长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相信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教好孩子的学习,就没那么困难了。

‘伍’ 一年级数学减法怎么教

一年级数学 减法怎么教?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减法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基础性学习的保障。所以教师应该格外重视小学生的加减法教学,不断改进 教学 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一年级数学减法怎么教,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一年级数学减法怎么教

一、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加减法教学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得小学生从内心萌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环节当中。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如“现在需要对整个羊村的羊进行食物发放。假如懒羊羊有10块糖,美羊羊有8块糖,那么大家想一想谁的糖比较多呢?那么如果懒羊羊给了美羊羊一块糖,现在他们谁的糖更多呢?”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将会更有兴趣进行计算,也可以按照题目要求列出简单的式子:10-8=2,则可以得出懒羊羊的糖比美羊羊的糖多了2块,所以懒羊羊的糖数较多。如果懒羊羊给了美羊羊一块糖,列式为:10-1=9;8+1=9,9=9。所以如果懒羊羊给了美羊羊一块糖,他们两个的糖数就会一样多。这样的探讨与思考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同时也更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加减法的兴趣,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字变得有趣起来。

二、将数学加减法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新课程改革之后,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 教育 与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也绝不例外。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将数学加减法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将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为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比如在生活中,学生与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者交水电费,刷公交卡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学习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有用素材。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并且对这些内容加以利用,学生必然会在潜意识里树立起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将会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不断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三、创设合理的情景帮助学生激发热情

创设适当的情景,也将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计算。因为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所以对于枯燥的数学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而良好的情景创设则可以使得小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教师可以将课堂创设成文具用品店,然后教师自身作为商家,由学生扮演顾客,来到店铺中购买一些文具。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一支钢笔的价钱为10元,一个 笔记本 的价钱为5元,现在你们的手里有20元,请问我应该找回你们多少钱。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掌握较为深入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其不断拓展思路:如果剩下的钱再让你们买其他东西,算数本5角,铅笔1元,橡皮1元,请问可以买哪些东西?或者有几种买法?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让学生思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利用数学加减法进行运算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

2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一、巧举应用,激发兴趣

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越来越强。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由于受教材的篇幅所限,教材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他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重现与还原“教材”的本来面目,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沟通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有效素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当成为新课程观下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用数学”大概就由此得出。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同时青少年对事物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心,这也是开创思维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不断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与灵感,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设置疑问来激发求知欲望,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核中去,从而成为不断催发智能的刺激。如果学生形成一个善疑乐学的学习习惯,那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创造力的潜能。

三、运用多媒体 网络技术 ,激发兴趣

网络的广泛使用,使现代教学媒体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全方位的优化作用,特别是,师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创生出内涵丰富的数学内容,使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与书本。实践证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极强的交互性,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 想象力 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

3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一)学生良好的回答习惯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因此,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会提出一些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增强能力的问题。由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都有急于表现的心理,如果教师不加以强调就会出现混乱的场面,学生会站起来,高举着小手不停地喊:“老师,老师,我来,我来。”对此,笔者会给学生一个标准:坐要端正,举手要举左手;回答问题时要起身站直,用响亮的声音有序地回答问题;没有提问到的同学要安静地倾听同学的回答,如对同学的答案有不同意见,也不能中途打断,要等同学回答完毕后再举手发言。在而后的一段时里,笔者不断强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就培养起了良好的回答问题的习惯,也学会了倾听,懂得了尊重别人。

(二)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很多时候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认真思考而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适当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记住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了吗?”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意义的,也不会带给学生思考,更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题目后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下面的题目吗?请 说说 你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就能用刚学的知识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就会有思考的动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来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学生有了发现,才会产生和同学交流的愿望,产生思考的兴趣。

(三)良好的书写习惯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书写格式不重要,只要解题正确就行。其实书写格式可以看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格式,认真书写。如在做计算题时,笔者要求学生先对作业本版面做好规划,书写时上下左右要对齐,书写要工整等。笔者常教育学生,不管做什么,都要用心认真地对待。尽管教师在学生做题时会经常提醒,但学生仍会出现字不工整、书写格式不规范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和教育,及时让学生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数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容不得一点马虎,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才能培养学生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

4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一、充分估计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大了,意味着传统的预设内容要相应地减少。而“开放”往往带来“无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案的同时,更要注重备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可变性。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多考虑一些。这样能使我们在应对课堂非预期信息时思路相对宽一些,心态相对稳定一些。例如,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执教的《圆的认识》,就是一节典型的动态生成的课。一节课中的三个主要环节,都是先由学生操作,再自行 总结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试画两个圆,要求一个比“我的脸”稍小一些,一个比“我的脸”稍大一些,教师给了学生拥有充分的活动和体验时间。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请几个学生用语言描述怎样才能满足这一条件。学生的语言明显存在个性差异,教师非常善于捕捉学生的想法,及时地作出针对性引导,双方产生积极的互动,最后得出结论“圆规两脚尖之间的长度决定圆的大小”。学生在这个生动活泼的体验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显示出听课者事先无法预料到的动态生成能力。

二、善于倾听学生

学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个体,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突然出现的新颖而奇特的想法,教师要善于倾听。首先教师要有倾听的意识,要时时想到自己是组织者、引导者,舍得放权,舍得让学生说;其次要有倾听的耐心,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轻易否定或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就会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此外要注意倾听的方法,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必要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倾听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通过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反馈信息,而且可以预测师生互动的大致走向,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教学。如笔者在教授两位数加两位数(28+13)时,在学完一般方法后,便提问“还可以怎么算?”鼓励孩子提出其他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个孩子的见解与众不同,但词不达意,小脸涨得通红,意思是“不一定非得从个位算起,也可以从十位算起”。见此情景,笔者及时进行引导“先估算3+8是否满十,够十,就在十位上加十,十位上变为2+1+1=4,个位上见8想3-2=1写1。这样想就不会忘记进位了。”在笔者的帮助下,孩子终于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清楚了。孩子笑了,其他孩子也纷纷伸出大拇指夸奖,大家为该同学释放的潜能而喝彩。

三、发挥教学机智

教师对课堂非预期信息的出现,往往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作进一步思考与分析的时间,既不能立即下结论,也不能不理不睬。这时,教师就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采取“暂缓评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再阐明自己的想法,或者让其他同学先发表意见,为自己的教学处理赢得时间。


一年级数学减法怎么教相关 文章 :

1. 一年级数学学习七大方法

2. 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

3. 一年级数学算术怎么教

4.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5.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6.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7. 一年级数学题怎么教

8.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学方法

9. 一年级怎么学数学

阅读全文

与一年级的数学题怎么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8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2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3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