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教4岁孩子作数学题
教孩子数学题
首先还是要从思维方式上着手
孩子的形象思维强些
比如教7+8
用火柴棍或者有学具更好
用小棒
数7个
然后再数8个
加起来是多少
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是要有个转化过程的
我教我儿子是这样的
还是以7+8为例
我先让我儿子在心里记住一个大的数
8
然后再伸出7个手指
接着8往下数
数完手指就是得数
慢慢熟练了
就不用手指了
我儿子是2002
12
29
出生的
现在上中班
十以内加减法很熟练了
口算
20以内加减法也很不错
一般10以内加减法就可以了
但是应该熟练掌握
稍好些20以内加减法可以掌握了
Ⅱ 求word技术 给小孩子出数学题
一、word中操作: 1、在第一题与第二题之间用回车插入拆入一定数量的空行。 2、复制这些空行在下面每两题之间复制这些空行。 3、选中全部内容,点菜单栏-格式-分栏-选择三栏-确定。 二、用Excel制作后复制到Word中(在excel中不要画框线): 1、把你word中的计算题全部复制到excel中,结果是一列几百行,平均分为三部分,把后两部分剪切-粘贴到第二、三列。 2、如果只要求打印出来每题之间有足够的答题距离,那么可以直接调整个单元格的行高、列宽,设置单元格的格式为上下靠上、左右居中。把表格复制到word终中就可以了(也可以在Word中调整行高列宽)。
Ⅲ 小学一年级学生不会提数学问题,我该怎么办
能提出正确的数学问题是个很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培养起。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要求,给了我们教师很多训练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平台。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因为学生年龄小,和这种能力常常用于语言的原因而忽视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学生具有正确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对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更好地去理解题意,为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训练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作用如此显而易见,我们教师还能忽视学生正确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吗?
由于我们的忽视,学生口头上可能表达的很好,但是需要文字表达时就会出现下面这些情况:
1 兔子18只,比猴子少多少只?
2 18只和27只共有几只?
3 兔子和猴子共有几只?
4 兔子有18只,猴子有27只?
上述问题或多或少有些错误,我们老师当然不难看出,问题在于对于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有些教师只是觉得帮助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就够了,至于学生的笔误是可以谅解和忽略的,有些老师甚至把这些问题中的某些问题看作是正确的,认为对于表达本来很困难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我的观点则正好相反,正因为是难表达,我们才该去锻炼学生,正因为是一年级学生,我们才不能疏忽这些看得见的错误。老师们都明白,语言表达是可以省略的,一个词一个字在语言环境中都能表达出一个清楚的意思,可是文字表达却缺省这些环境,不写完整就很难让人明白,体现逻辑思维特点的数学问题在书面表达上就更为严谨。教学生说好一句话,正确提出数学问题,我们教师责无旁贷,那么如何教好一年级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正确的数学问题呢?在这里,我留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以此和热爱教育的同仁共同探讨。
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如“18只兔子和27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含有问题信息和问题模式两个构件问题,见图示
18只兔子和27只猴子 一共有多少只?
↓↓ ↓↓
问题中的信息 问题中的加法模式
一个问题至少含有2个以上的数学信息,每条信息都应有信息项目、信息数量及信息单位三个组成部分,在上述题目中,“兔子、猴子”就是这条信息中的信息项目;“18、27”就是信息中的数量;“只”就只是单位了。写好一条信息就得写好信息中的这三个内容,我们教师不难把问题信息中三个组成部分剖析清楚,也等于让学生明白了写好数学信息的关键,学生应该能够接受并逐步掌握。
数学问题中的模式和其他模式一样都是框架的、可及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能提出的问题不外乎有加法模式和减法模式两种,加法模式即:_______和______ 一共有多少?减法模式即:______ 比 _____ 多几?或 ____ 比_____少几?这两种模式架构简单,易于理解,我们教师很容易分析也很能直观实施教学,学生不难掌握。
教学生正确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容易细化教学活动,能够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活动,便于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理解正确提出数学问题的方法应该不成问题。数学知识学生接受了,就有待于巩固,而巩固知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设计训练。我们教师可以分步设计以下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步印证老师传授的知识要点,形成自己特有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根据图示,填填问题信息。
10块 17块 21块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共有多少块?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多多少块?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少多少块?
二、 根据问题中的信息,选择问题模式填上。
1、猴子有27只,兔子有18只____________________ ?
2、猴子有27只,兔子有18只,___________________?
3、猴子有27只,兔子有18只,__________________ ?
三、根据图示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些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34只 28只 12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根据提示修改前述几个错误的问题。
1、兔子18只,比猴子少多少只?(少信息:猴子有几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只和27只共有多少只?(问题信息中少信息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兔子和猴子一共有几只?(问题信息中少信息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兔子有18只,猴子有27只?(没有问题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上述到位的分析讲解和层次性极强的训练手段,我们教师还要倡导积极的数学语言环境,多开展培养学生能力的数学活动,相信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会表现得让我们每个老师都很惊讶!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拿到题目,无从下手,有的停住笔头不动,有的苦思冥想眉头紧锁,有的甚至马上呼喊求救:什么意思啊?怎么做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1、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获取信息的关键是从学会读题开始的。解决问题教学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是从学会读题开始。他们是一张白纸,教师需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一步一步慢慢教,教他们怎么读题,逐渐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一般可从“准备课”起就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而后再逐步训练学生说两句话、三句话。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具体题目引导学生试着将第三句话改说成疑问句,逐步熟悉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中,大部分学生是这样在说图意的:有3个红气球,又拿来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将第三句话改说成“一共有几个气球?”,让学生初步了解要解决“一共有几个气球?”这个问题,就是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低年级学生的问题解决很多是通过图画和对话的情境呈现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策略。在呈现情境图后,要指导学生明确看图的顺序,学会从具体的图画或对话中收集相应的信息。经过不断摸索,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采用“①②③读题法”,“①②”是已知信息,“③”是问题。无论是图画的实际问题,还是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或者纯文字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初步读题后,都先标出“①②③”,从而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2、尝试探索,分析问题
例如:“每条船最多可坐6人,44名学生需租几条船?”常见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计算一下,44÷6=7(条)……2(人),故需租7条船。但这样的教学缺乏对多种问题解决策略的尝试和探索。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
(1)6×7=42(人),7条船可坐42人,多2个人,需租8条船。
(2)6个6个地加,共加7次余2人,需租8条船。
(3)从44里依次去掉6人,去7次后还有2人,需租8条船。
(4)7×6=42人),9×6=54(人),7条船只能安排42人,不够,而9条船太多了,所以8X6=48(人),比较合适的是租8条船。
尝试策略就是多种方法的“试误”过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水平,因此,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让学生采用尝试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3、画图辅助,解决问题
小学低年段学生因年龄的局限,运用会画图辅助的策略,让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这一单元中,要让学生数一数,写出11~20各数。学生可以满“十”先圈一圈,然后再加上剩下的,这样就能保证写出来的数是正确的,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十”和“一”的关系。
再如:“一只蜗牛从5米深的井底向井口爬,它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那么要几天爬到井口呢?”大多数学生是这样想的:蜗牛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就等于一天爬1米,井深5米,那不就是要5天了吗?通过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图,拓展了思路,帮助他们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关键。第一天爬3米滑下2米等于只向上爬1米,第二天同样是这样共爬了2米,第三天再爬3米就直接到了井口不会再滑下去了,所以只需3天就可爬到井口了。用画图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能帮助学生迅速地搜寻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4、亲身实践,提高问题解决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如在教学人教版“认识人民币”知识之后,在教学中,教师腾出一定的时间,创设“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演练中学习“买卖东西”。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拿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帮妈妈购买物品,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除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之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根本所在。
Ⅳ 怎样帮孩子出数学判断题
判断题分三大类: 一,概念判断。考察学生对学过的数学概念是否掌握准确。 二,规律判断。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维的严密性。 三,因果关系判断。也就是相当于填空题前面给出条件,后面的结果对不对。(由于不知您的孩子是几年级,所以没举例。)
Ⅳ 小学数学应用题该怎么怎么给孩子讲啊
小学应用题不应该用高等的数学来讲述
这样他肯定听不懂
主要是运用算数的一些东西来讲
讲的时候要深入浅出
有时候做些适当的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将促于他的理解
主要还是要让他能够理解,特别是这种数学思想.但不一定要是什么高深的,如构造法之类的,讲了他听不懂的.而要让他配卖薯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很容易失分的,这将有利于他以后的学习.,1,最好让他先做一遍,如果做不倒,把答案给他让他自己理解,其实讲多了不好,不利于孩子自己培养思考能力,他实在想不出就稍微点拨下,我一般都是自己想问题的,所以自学能力就强一些了,2,拿书来讲啊,不听打 *** ,2,有些题目是超纲的,培者就随便带过反正也考不到
有些上课讲过的,他还不会的话,说明上课没听
就把上课的主要内容讲一遍问他明白了没,之后再让他做一遍
还不会的话就画图,列等量关系的算式,把他的思路理清,之后再讲解。,2,让孩子自己先做,实在不会则略加提示,让孩子自己思考,慢慢他自己就会有自己的思路了,不同意一楼给答案的观点。,1,画图,画图之后题目的 条件会比较清晰,各数量的 关系也清楚,1,有孩子的家长都已经都是成年人了,只要是上过初中的都会用方程了,而学会方程的人一般就不再使用算术法了,所以学历越高的家长,越不会辅导小学的孩子,往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混和运算的算术题方程化,把孩子弄得云里雾里的找不到头绪。建议:先熟悉孩子的教材,吃透了课本,(这不难),再按照课本的做法辅导孩子。但辅导孩子不是替孩子做题,只不孩子困惑的地方点拨一下即可,更不要替孩子检查作业,看出错误不要指出来,要孩...,0,郁闷,好难啊,我怎么也不会哦 心算都算出来了,5天,(1/30+1/20)(15-x)+1/30x=1,x=5。乙队离开5天,忘了小学配手能不能用方程式解题,0,题意没有读懂,应该加强阅读理解!和他多沟通,陪她一起读一些课外读物。例如心里的锁、鞋里的沙.....之类的书籍。一边读,一边分析,0,
Ⅵ 幼儿园数学题怎么做
幼儿数学学习,主要分六大模块:
1、集合:教孩子学会分类,帮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义,逐步形成关于具体事物的集合概念,这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为孩子数学能力做准备。
2、数:孩子总是先口头数数开始,到结合实物数数。从无意义的数字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认识数字,理解数字,运用数字,最终形成数的概念。
3、量:通过对集合和数的学习,孩子从不精确的集合感知到确切的数量,这是数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过渡,为加减概念打下基础。
4、形:在儿童早期数学启蒙的阶段,除了加减法,还有几何图形的学习。几何在数学中占据很重要的比例,对孩子空间立体思维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5、时:孩子对时钟的认识,可以帮助其形成时间概念,有助于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守时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沟通
6、空:空间思维是指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空间关系,通过想象与视觉化形成新的视觉关系的能力。空间思维对于孩子在学习几何等类型题时能起到有效帮助,对孩子大脑起到开发作用。具备空间思维的孩子能跳出点、线、面的限制,多个角度"立体思考",对其未来社会性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Ⅶ 幼儿园的老师怎么教孩子做数学题的比如8+7之类
教孩子数学题 首先还是要从思维方式上着手 孩子的形象思维强些 比如教7+8 用火柴棍或者有学具更好 用小棒 数7个 然后再数8个 加起来是多少 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是要有个转化过程的 我教我儿子是这样的 还是以7+8为例 我先让我儿子在心里记住一个大的数 8 然后再伸出7个手指 接着8往下数 数完手指就是得数 慢慢熟练了 就不用手指了 我儿子是2002 12 29 出生的 现在上中班 十以内加减法很熟练了 口算 20以内加减法也很不错 一般10以内加减法就可以了 但是应该熟练掌握 稍好些20以内加减法可以掌握了
Ⅷ 如何教孩子用算术做数学题
学习计算分3个关键步骤
第1步动作:孩子学习计算初期,会进行实物拼摆和掰手指,动作熟练后,能迅速摆出加、减的过程。
第2步形象: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孩子按顺序加减。比如手指按顺序加减,可以4+5=9,那5+4呢?多问问孩子为什么,引导他顺着想、倒着想,反复练习,他就会觉得数学多样并不枯燥。
第3步抽象:在按顺序思考的过程中,渐渐换着花样和孩子玩,不用手指用眼睛来解决问题,让孩子有个从形象到抽象转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