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分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
当代初中生大多时间都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教育呢?这需要学生、父母、老师三者的共同努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越来越跟不上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教师: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毫无新意,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能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
2.学生:初中生,虽不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贪玩好耍,但是他们并未完全脱离孩子贪玩的天性。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制力不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强。
3.家长: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在社会,社会节奏加快,父母肩上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大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忙于赚钱,往往对孩子的关心也只限于物质方面的给予,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便有所忽略。
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1.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建树,必须掌握充足的科学技术知识。如今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信息化、科技化的电子产品,要想操作这些高科技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知识技能了。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必要性,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的去了解学习他。
有很多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是觉得数学知识像大道理般抽象难懂,初中知识再生活中一般都很难运用得到,因此,觉得初中数学无用,从而也无法对它产生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慢慢培养学生的兴趣。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喜好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有着浓郁的兴趣,反之亦然。
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一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成心底里接受之间,喜欢自己,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也相应的会被学生所喜欢,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爱好。
4.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老师的教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时适当的点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
5.尝试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抽象的数学公式是学生难以记忆的,但如果能抓住公式的特点,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提示公式的内涵,不仅能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而且对公式的记忆的记忆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6.从知识的作用上理解记忆。数学中有的知识,其内容本身就提示了它的作用。如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相等两个角,这条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如果能真正理解其作用,就无须死记硬背,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即可。
7.猜测能力的培养。猜测建立在基础上,是学习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属主动性思维。学生解数学题,往往是从猜测开始的,即用“猜测——验算——再猜测”的方法。
8.探索能力的培养。在给定的条件下,把问题加以改造、延伸,让学生进行探索,从中获取新知识,开拓解题视野。
9.辨异或辨错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平时解题过程中由于概念模糊、知识遗忘、考虑不全、粗心大意等出现的错误,促使其大脑对信息进行积极的筛选。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即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注意激励学生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创造机会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热情,从而不断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Ⅱ 小学数学一堂课合理的时间分配应怎么做
小学数学计算口算是必备技能,所以每节课前用3-5分钟练习口算,8-15分钟学生自学(主要是阅读新课内容,一开始他们是没有预习能力的,你要领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0分钟左右精讲精练(巡视课堂发现问题,突出问题精讲,其实就是解决重难点),反馈训练,总结。
Ⅲ 数学教师如何最有效安排课堂40分钟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高效课堂是一种全的新教育理念,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以最少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如果课堂容量大,课业多,那绝对不是高效;如果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得以提升,这也不能称为是高效,那么到底如何能做到高效呢?如何才能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呢?
一、课前周密安排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最关键环节之一。一堂成功的课除了教师专业素养高,语言有感染力,声情并茂这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充分准备。
1.教师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要详细备课。备大纲,一定要认真钻研,分析本节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大纲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感情方面的要求。备教材,准备好你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对教辅的运用,以及课外的相关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当然学生也就不能有效地学习,所以课外知识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备教法,教学方法很多,如讲授法、朗读法、讲练结合法、合作探究法,使用哪种方法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教学方法。
2.学生准备。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迫在眉睫,学生课前准备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前准备做得好,可以使学生及时进入听课状态,并使前后知识连贯起来,否则将严重影响课堂效率,甚至造成教师的教与学严重分裂,学生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做好预习工作,包括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积累作家常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等。
二、课中学生为主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老师也经常“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挂在嘴上,不是口号,要付诸行动。课堂一定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要搞一堂言,就算你的语言再精彩。课堂要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得出有自己个性的结果,而不是教师强制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思想。通过这几年来的实践,我总结一下我的基本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互帮互助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课堂前10分钟,派一名代表,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这一环节中也经常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提前要求小组把问题进行筛选融合。
课堂20~2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迅速组织整理,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活动。学生提出的对于突破重难点有重要作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先由学生进行回答,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然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最后课堂5~10分钟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本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写作思路如何,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有何主要特色,你有何启发等都要迅速整理,以便老师查看。当然,由于时间的限制,可能学生的总结不是很全面,这也在所难免。
三、课后“零作业”
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比如,《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我只布置了一道题: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这篇课文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总之,高效课堂的核心是高效,无论采用何模式,采用何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得到知识,提升能力。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等待我们去实践,去开发。
Ⅳ 我第一次教一年级,本来教学经验就不够,有点措手不急啊,一节数学课40分钟大概怎么分配比较合
认真研究教案,根据教案仔细分配课堂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这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会逐渐产生怨学情绪。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非浅。在此我就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谈谈浅见。
一、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让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形象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直观教学,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说明问题,能帮助理解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小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象思维占主体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为了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三、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才能激发学生高昂持久的兴趣。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了活动,经历了建构知识的过程,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获得的知识较深刻;同时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兴趣浓厚。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设计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给每组学生提供6个长方形硬纸板,让每一组学生糊一个长方体纸盒。学生在挑选纸板糊纸盒的时候,就会体验到只有相对的两个长方体硬纸板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才能糊成长方体纸盒,从而对长方体面的特征产生感性认识。第二次,让学生利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在插框架的过程中,体验到只有把12根木条分成3组,在相同方向上有4根长短相等的木条才能插成长方体框架。从而对长方体棱的特征产生了感性认识。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提炼,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手脑达到有机的结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数支配,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学生才愿意学,主动学。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听成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可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以此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0的加减法”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一天,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过了一会儿,小猫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小猫跑去捉蝴蝶,追了一会儿,没有捉到,小猫又跑回来,接着钓鱼。刚坐下来,它又发现了一只蜻蜓,于是,它又去捉蜻蜓,结果蜻蜓又飞走了,小猫只好又跑回来钓鱼。这时妈妈已经钓了3条鱼,可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小猫非常伤心,妈妈告诉小猫以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也做不好。小猫不再伤心了,又继续钓起鱼来。可是天色已晚,妈妈只好领着小猫回家了。小朋友们,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什么数表示呢?谁能算一算,小猫和妈妈一共钓到了几条鱼?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学会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2、采用表扬、激励的机制。
教学中,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信任,理解和认可,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鼓励、肯定,这种欲望正是他们参与学习的内驱力,这时老师积极的评价表扬对调动学生的情感有着重要作用。老师要抓住时机多表扬学生,给学生一个佩服、满意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点头,一句由衷的赞美&
你观察得真仔细”,一声真诚的劝告:“做题可要细心,不要被它糊弄哟!”都会使学生久久不忘,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积极投入学习中。出了语言表扬,采用奖小红花,奖五角星等形式,可以极大鼓舞学生,使他们有信心,有意志去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从而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开展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在竞赛的条件下比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夺红旗比赛”,“开火车比赛”,“开谁算得又对又快”,“谁最细心”等,形式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分小组比赛,男生与女生比赛,后进生与优生比赛等等,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热情就会更高。
4、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复习“小数的减法”时,可让学生做“争当模范营业员”的游戏,教师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举着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卡,让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五次后评出模范营业员,这样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巩固知识
当一节课的最佳时间过去,学生感受到疲劳、注意力比较分散时,要善于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形式要多样,如:小竞赛、游戏等。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还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做表内除法练习时,根据孩子们纯真、善良、乐于助人的特点,创设情景说:“邮电局的叔叔阿姨为了能够帮助人们互通信息、沟通感情,每人要按地址分很多的信,小朋友谁愿意来帮助他们呢?这时同学们都积极地来参与,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孩子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当然在做练习时还要注意分层训练,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我们教师切忌课堂“无味”而高压学生,应尽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要让孩子们热爱数学,就必须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孩子们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转化为努力学习,从而达到轻松愉快、乐于学习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
预祝早日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