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数学主要学的什么内容
初一:代数加减乘除,几何:平行线,角相等的证明,简单统计
初二:代数:平方,开根,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几何: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证明,简单概率
初三:二次函数,相似证明,圆,几何回顾,计算概率,估计,众数;平均数.标准差.方差.极差的计算,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初三数学是最重要的)
高中我不知道
Ⅱ 从初中数学完美过渡到高中数学,要掌握好哪些数学思维
一、观察与比较从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到高中一年,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开始加深拓宽。所以初中毕业,走进高中第一年,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观察初、高中数学概念、知识点、还有知识体系全不全。知识有哪些增加?哪些知识开始拓深拓宽?观察之后就要学会比较,哪些知识变深入,哪些知识变难。在观察和比较中,把碎片化的知识连成面。让数学成为你的兴趣点。依靠自己的自主学习,把完善知识系统这件事理顺完。
二、分析与推理
数学世界,逻辑思维严谨,奇妙而无捷径可循。所有的数学计算和推理都是有章可循。学会分析知识之间内部联系,在不断分析过程中,在进行综合整理。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未知知识。这种推理思维,帮助孩子们通过推理,找到解题的思维模式。用数学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这种不断分析,不断综合,不断推理,把初、高中数学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已经学会的数学知识,成为你继续数学知识的地基。然后把新增加的知识点学会。一步一个脚印,知识环环相依,顺利地过渡到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更多相关知识也可关注下北京新东方的高中数学课程。
Ⅲ 初高中数学到底“衔接”什么新生需掌握的八个知识点
怎么学初中数学是很多的学生都在烦恼的问题,一般到了初中之后学习的方式就需要有一些改变了,那么,怎样学初中数学?我们来看看学习数学的四多!
知识点
1、多看
这是指认真的阅读书籍,很多的学生都不会认真的看书,还有一些孩子们不知道应该怎样看,这是他们分数低的原因之一,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预习
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预习课文的适合需要准备纸、笔,将书籍当中重要的内容以及难点和需要思索的问题几下,对于书籍当中的公式、定理等等可以自行了解一些,这样有助于理解,还可以使我们在上课的适合更加认真听课.
②阅读
预习会使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可能会存在一些疑问,但是我们在预习当中所标记的内容通过老师的讲述、阅读,我们可以完全的了解数学当中的难点.
③复习
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解决使我们更清晰的记忆老师所讲的内容,加深理解,以便于可以灵活的运用,当然在下课做复习题之前需要再次深读书本的内容之后在写作业,当学完一个单元的适合需要进行总结,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
二、多想
这主要是说要自己养成思考的习惯,自己思考问题是必须要有的能力,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所有的难点解决,并且有利于提升自己.
三、多做
这点是指练习题,要想数学有一定的提升,就需要多做练习,做题就是为了完全消化学到的知识,以便于能够完全的应用,然后在做题的过程当中思考,可以使各种公式等等更加灵活的使用出来.
知识点
四、多问
这是指在预习或者做题的时候遇到难点的话要提出疑问,这是学生进步必须要有的,一般疑问多的学生才可以学得更加好,在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如果难点还是没有解决,可以像同学、老师进行询问,这样才可以攻克这些难点.
以上这四点就是怎样学初中数学的重点,如果完全熟悉这四点,相信你的分数会有一定的提升.
以上就是怎样学初中数学的内容,如果你在学习数学当中也有同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来改善,这样可以使自身养成更好的习惯.
四、多问
这是指在预习或者做题的时候遇到难点的话要提出疑问,这是学生进步必须要有的,一般疑问多的学生才可以学得更加好,在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如果难点还是没有解决,可以像同学、老师进行询问,这样才可以攻克这些难点.
以上这四点就是怎样学初中数学的重点,如果完全熟悉这四点,相信你的分数会有一定的提升.
以上就是怎样学初中数学的内容,如果你在学习数学当中也有同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来改善,这样可以使自身养成更好的习惯.
Ⅳ 初.中.高 等数学内容
初等:初等数学研究常量。
中等:严格说来,没有这个说法。因为初等数学之外的都是高数。也有将中学较深入的代数、几何以及简单的集合论逻辑称为中等数学,作为小学初中的初等数学与本科阶段的高等数学的过渡。
高等:又称微积分,研究变量。
高数主要是以下几个部分:
一、函数 极限 连续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四、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五、多元函数微分学
六、多元函数积分学
七、无穷级数
八、常微分方程
高中数学:
数学1
第1章 集合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2子集、全集、补集
1.3交集、并集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简单性质
映射的概念
2.2指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指数函数
2.3对数函数
对数
对数函数
2.4幂函数
2.5函数与方程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2.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数学2
第3章 立体几何初步
3.1空间几何体
棱柱、棱锥和棱台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直观图画法
空间图形的展开图
柱、锥、台、球的体积
3.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面的基本性质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第4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4.1直线与方程
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方程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铅侍
两条直线的交点
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4.2圆与方程
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数学3
第5章 算法初步
5.1算法的意义
5.2流程图
5.3基本算法语句
5.4算法案例
第6章 统计
6.1抽样方法
6.2总体分布的估计
6.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6.4线性回归方程
第7章 概率
7.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7.2古典概型
7.3几何概型
7.4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数学4
第8章 三角函数
8.1任意角、弧度
8.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8.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9章 平面向量
9.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9.2向量的线性运算
9.3向量的坐标表示
9.4向量的数量积
9.5向量的应用
第10章 三角恒等变换
10.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10.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10.3几个三角恒等式
数学5
第11章 解三角形
11.1正弦定理
11.2余弦定理
1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12章 数列
12.1等差数列
12.2等比数列
12.3数列的进一步认识
第13章 不等式
13.1不等关系
13.2一元二次不等式
1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3.4基本不等式
选修系列1
1-1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
2.2椭圆
2.3双曲线
2.4抛物线
2.5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3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导数的概念
3.2导数的运算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第1章 统计案例
1.1假设检验
1.2独立性检验
1.3线性回归分析
1.4聚类分析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公理化思想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第4章 框图
4.1流程图
5.2结构图
选修系列2
2-1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2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
2.缺搏2椭伏激祥圆
2.3双曲线
2.4抛物线
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2.6曲线与方程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2空间向量的应用
2-2
第1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导数的概念
1.2导数的运算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5定积分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
2.4公理化思想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6.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2-3
第1章 计数原理
1.1两个基本原理
1.2排列
1.3组合
1.4计数应用题
1.5二项式定理
第2章 概率
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2.2超几何分布
2.3独立性
2.4二项分布
2.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6正态分布
第3章 统计案例
3.1假设检验
3.2独立性检验
3.3线性回归分析
4.4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