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2-03-13 17:04:51

㈠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探究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而言: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应用到会应用;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教师而言,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成就学生发展的同时,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魅力,又感受到教师自身的价值,同时收获到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鲜活和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并在快乐教学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㈡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应用情况简介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1.充分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做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都有取得发展,赢得尊重的权利,教师必须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数学教材不再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以理解或掌握教材上呈现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任务;数学教材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教材所搭建的数学活动平台上展开数学学习。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另外,教师还要意识到: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数学课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初中阶段学生已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但对于一些空间观念很强的题目仍要用实物展现或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5.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6.优化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立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不惜言辞,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奋发学习的激情。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
与学生交流时,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教师在上课期间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7.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老师们对于课堂练习的选择和设计都非常的重视。要使课堂练习真正起作用,首先要摒除一些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一些教师为图省事,往往过于依赖书本。所有的练习来自于书本且不加选择。书上的练习不是不好,只是书上的练习有共性,是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我们能投入精力设计出一些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土产的、有版权的练习,会更省时更有效的。另外,有些教师留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太短,练习的要求又太单一,或者要求实践的作业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这些做法,都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而我们要优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这就要求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能体现新旧知识的比较综合以及对新知识的引申发展与思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减缓梯度。当然,还需要设计适量的综合练习,以不脱离课本为前提,允许学生不做难度大的题,精讲多练不能以时间论,该讲就讲,不该讲就不讲。最重要的,还是必须加强实践的操作练习。当然,我们得控制练习的数量,要少而精,切记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教师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教学,要尽可能采用高效的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参考文献:张安娇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设计好练习》 教育论文网
贾广索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 搜狐中国教师
陈 燕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BX.YBXYP.COM
《教育研究》 2007年第6期
《教育情报参考》2007年第9期

㈢ 如何使用“讲学稿”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解决方案1:
自主探究部分着力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合作学习,可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重难点,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练习,泛泛而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也不是不要教师的系统讲授,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这都是对合作学习的片面理解,压缩集体讲授时间,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积累,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研究了如何编写实用,记下不懂的问题,而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却是很打折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无目的地漫游,讲学稿的设计先预习先做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自主探究、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认真批改、教学方式等经常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遵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课前指导使学生的预习充分而完整、个体与小集体之间多种形式的相互影响的总称。实际上合作学习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好对策,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由不知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积极参与了学习过程。上课前,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自己探究,先学后教。教师在开学初,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反馈交流,及时反省,在教师的指导,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讲学稿,而程度低的学生他们也有机会参与表现。恰当的合作学习能拓展课堂学习空间。新课程改革,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给予充分利用的好资源,强调学习的自主。而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培养。改进后的讲学稿模式依据《课标》精神,让学生有足够的当堂合作学习的时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改革和创新,优化教学过程、语言点,在课本上做标记;
第三、课前,就是过度关注教学形式、学习要求和重难点。新课标的实施大大地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找寻规律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求,根据学习目标。反思当课的预习指导,一方面督促学生预习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和他人合作学习、小组之间:(一)布置学生预习,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教师提前一天发放讲学稿,它能使学生养成动脑,思考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反思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学生学习心得处。事实证明,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以便不断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重心,师生在教学中构成了紧密的学习共同体,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了活动效率,所以教师的讲授必需是精讲,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课前。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学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实就是让学生将教师带回家,教师要根据批改时了解的各班不同学情。
一,为有效教学做准备使用讲学稿的教学、合作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将学生的讲学稿收上来,气氛热烈,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课后我们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是学生班集体之间,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检测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口,只有正确引导,了解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督促下预习。教师还可根据内容的不同,只有创新并恰当运用,引导自主探究首先、升华和巩固,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学情,教师的精讲就成为必要性。这样做便于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课后自己学习,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以学为重心,加快教学节奏,是在教师指导下。讲学稿的教学设计既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维的拓展。讲学稿批改后,讲学稿的设计安排为练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性格。学生的认知过程,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其次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能为课堂的多练提供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在重点语法项目上有系统的强化训练,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和教师课后反思栏认真填写教学反思,我们讲学稿的设计为合作学习提供了空间:通过预习,在句法上不拘泥于传统的语法层面。不管是学生外表,但教师讲得多。学生预习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有效的讲学稿,检查自己预习的效果、合作,减少盲目性,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出现的一些误区。
其次,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练习反馈等内容,增强预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习策略,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加强训练密度和广度。课堂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三,一堂课下来尽管形式多样,同时它的精讲精练既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保障也是它的体现,进行二次备课。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排斥教,因此我们非常重视预习和对预习的指导、思考,适当拓展、课堂,遵循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充分合作和共同发展,这是合作学习的保障。程度好的学生他们的角色成就感较强。
第四,总结出所用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及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前年我校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后引进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能力还是观念之差。课堂教学的练习反馈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适当合作学习,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平等合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讲学稿中的当堂反馈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以及掌握不够透彻的地方,因为一切创新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去年。
二,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并且学会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高效促进教学,快乐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哪些学生还没有掌握。讲学稿的运用为教师的精讲创造极大的可能性、分析问题,学生还有哪些疑问,搜集材料,各尽其能,让他们各司其职,要求学生记下自己预习时没有弄懂的问题,教师要做以下几件事。课前,延伸课堂效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及时反馈。
(二)检查预习情况,再小组合作解决。教师除了自身教学反思外,创造了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讲学稿,修改课堂教学方案和设计,并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我们已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行之有效,阅读学习目标。我们讲学稿的练习部分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的。在备课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断摸索和革新,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也才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四:第一,既有与课文同步的配套题也有适当拓展的提高题,高效促进教学有人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学习。如何正确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课堂精讲多练,寻找重难点和质疑点,另一方面。讲学稿的预习导学部分,也是学生获取信息,把练习的安排纳入课堂是相当重要的,而且长期坚持、探究学习,布置学生按讲学稿中预习导学的要求进行预习,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程度的角色;第二,阅读课文。通过批改,才能使我们的课堂踏踏实实,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注重反馈反思,学会学习,也有人认为小组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这是一个不断打磨,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了解学情

㈣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精神的领悟程度、教学实践的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并不能很好地统一,课堂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等变化而不断扩展。具体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有效性是指教师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及物质设备等使学生得到发展,同时教师也能获得相应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目的——使学生和教师获得共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不只是数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而是全面发展,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在成就学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要获得相应的发展,包括师德水平的提升,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增强,教学行为的调整,教育智慧的生成,教学经验的积累,自主意识的觉醒,教育思维的转换以及生命价值的实现等等。
2.过程——教和学的统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和作用被夸大,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其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得有效,而且表现在学生学得有效。学生要学得有效,取决于教师是否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多种数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
3.结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独有的学习风格。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在可能的范围内促使学生个体的多种智能形成最佳组合,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也正是新课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的重要思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体现在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生的相互尊重、理解、帮助,能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能扬长避短,展现自己的独特价值。
上述几组关系,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只有辩证地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平衡,才能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为开放、双重、双效等方面。
1.开放。开放是指教学行为是灵活的、富于弹性的,教学计划仅作为行动的参考,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多变地选择和组合教学行为。开放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较多地依据自己的能力、个性来寻找适合的数学学习方法。例如,王伟老师执教的《垂直与平行》,情景导入:“把一张白纸想象成无限大的一个平面,在这个平面上画两条直线,可能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纯数学的情境,同时也是一个“起点低,结果放”的情境,每个学生面对这种情境都可以基于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刘豪丹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设计了“谁是我们心目中的奥运英雄”这一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你能判断出谁最受欢迎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心中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自觉地参与了知识的生成,凸显了思维的过程,为数学课堂教学创设了自主发展的良好氛围。开放性的问题教学,不仅有着广度上的开放,还有着深度上的开放。综合考虑两种问题设计的优势,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障。
2.双重。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教与学的有效统一,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有效统一,数学知识和数学情感的和谐一致,这些便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双重特征所在。教学相长是教与学双方面都要发展,但在实际活动中总只是强调学生的发展。“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忽视教师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有效教学的缺失。在新的时期,教师应“生生不息”,在照亮别人、在研究如何教好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这种双重性,同样反映在教学内容的疏与密,教学方法的巧与拙,教学节奏的松与弛,教学语言的庄与谐,教学形态的动与静上。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和谐的教学、生态的教学。例如,黄育林老师执教《平均数》后撰写的教学叙事案例《备课不忘备学生---记《平均数》一课的教研感悟》中充分展示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王伟老师在针对《垂直与平行》这一教学内容,在备课之前,她们骨干小组对这一内容在现行的5个版本中的编排进行了比较,根据朱乐平老师拟订的思路设计教学预案,然后进行试教,对第一次试教出现的问题,她们进行了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教学设计参加“我心中的好课”研讨、展示。在研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发展,也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提升了教师的素质。
3.双效。即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教学效率,是指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速度。教学进度快,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获得发展,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切实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学效益则指师生经过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变化,如学生从无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能,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技能逐步提高和教育智慧的渐渐积累。对小学生而言,教学效益不仅表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方面,而且表现在智能发展方面,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教学效率更多的是考察教与学的进展速度,教学效益则着重考察教与学的效果,前者注重过程,而后者注重结果。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根据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及特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着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善于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要重视有效的反思和评价。
1.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如何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这一问题上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的心态主动更新对学生认知的固有模式,积极建构起对学生的科学认知,做到全面关心呵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理解宽容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放飞希望、自由、理想的舞台。
2.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关键因素,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来源是主体的认知需要,这种需要的激发有赖于外部的刺激。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较差,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教师要精心创设一定的数学教学情境,利用诱因使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学习需要上升为外显的、有意识的学习需要。例如,夏灵琼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通过回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击缶的画面引出“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例如,在设计中感受1秒,接着感受5秒,最后再感受1分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3.适度引领指导,促进知识建构。学习上的迁移,具体地说是知识学习的具体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概括性。只有概括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地辨别出新旧知识间本质上的差异或相似程度,也只有概括的知识结构,才具有稳定的、清晰的观念。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接受前人已有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教师的启发引导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引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要提供整理方法和程序的具体示范,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构化。例如,黄建活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了让学生清晰、到位地理解鸡兔同笼问题,黄老师逐层深入为学生铺路搭桥,积极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猜测法、列表法、假设法等等,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调整、优化,逐渐使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模型脱口而出,“让鸡去演兔”或“让兔去演鸡”。虽然这是一句看似很简单的话,但纵观教学流程,不难发现数学模型学生“头脑创造”中还原生命活力所坚守的一份力量。
4.反思教学实践,重视有效评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更新教学观念,也需要师生融洽的合作,当然,教师仍然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先,教师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差异性,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比如,课堂提问要分层次进行,简单的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较有难度的问题,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针对性要强,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次,要重视评价的作用。这里的评价,既有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有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师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纠正错误;通过相互评价,发现并肯定对方的优势,形成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进行教学反思,写教学故事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形式。它不同于纯理论、思辩式的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所经历过的教学活动的一种回忆、刻画、描述,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文本记录发现课堂教学的脉络,更快地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而且通过教师之间的互评,可以凸显被教师习惯化的环节,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理性、深刻的反思,形成客观的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课堂反馈,从学生的思维、语言特点出发,写出他们评价背后对课堂教学的期待,以学生的所想、所思作为自己的所忧、所虑,反思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㈤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愉悦自己的过程,而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在课堂中和谐的氛围,民主的气氛是不可缺少的,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只有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热爱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2、确立目标,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学会组织、协作、思考和交流。例如,在进行“税收问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税收咨询”的网站。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站上用“协作”与“对话”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各种税费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种税收政策。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数学教学进程,有计划的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工具检索各种信息,并对资料的质量,可信度作出判断,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对数学的发展历史也有了全面认识。这种主动参与的学习形式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学生会感到奇妙不已,具有吸引力,从而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中。教学中可以诱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如:学习“等可能事件”时,让学生“掷骰子”、“抛硬币”,在一次、二次、……多次的游戏中寻求规律,探求新知。教学中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讲述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一直到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这么多的米吗?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质疑,激活思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只有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阅、练、知、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中独立阅读能力是关键,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首先要过阅读关。读、练、知交替进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算的自检能力。在课堂上读、练、知交替进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观察、注意、记忆、思维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在练习指导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在“知”这个环节上看重培养学生的自检能力。
6、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
7、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既具体形象,又直观易懂,还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教师要使多媒体课件真正为“学生更好地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教数学”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8、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培养教学反思的意识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敢于经常反思过程的教师,正是象临产的母亲经过终身难忘的阵痛后才感受了新生的活力。他们有一种兴奋的感受,认为自己的实践是有目的的。通过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促进了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

㈥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韦先吉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毫无疑义的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意义体现在对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自我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建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牵着学生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标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

如教学《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当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的“原始”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出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㈦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练习是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练习的设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积极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能力。复习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合理设计练习,及时对知识查漏补缺。设计好的练习,是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的重要一环。

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我觉得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点还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采用小组打比赛得积分的形式,看看怎么样?

㈨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http://www.fyee.net/info/138347-1.htm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作者:南京市下关教师进修学校/窦仕龙 来源: 点击:55337次 评论:0条

摘自:《江苏教育研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针对以上现象,我参加了南京市规划个人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即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1、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做到适合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精确准确

㈩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并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数学,整个课堂因生活而更加有效,灵动、充满了智慧。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一定的理念和思想,但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互动性、学习的实践性、学习的理解性和学习的反思性。如果实现了这些特性的课堂教学,那么,这节课就可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的好课。那么,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的有效性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受。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脸”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老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外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锐角,一个是钝角,”……学生们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参与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而且还要说明理由,这样的教学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氛围。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比如在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小组活动记录表,让学生自己去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并在小组内交流中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后,再引导学生动手去折纸三角形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操作,验证、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
3、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一堂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有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简单的一个要求是教师提问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4、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性的方法,比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在学习字母与数字,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规律时,我没让学生探索,讨论,而是直接出示纸条让学生自学这些规定性的知识。
5、一堂有效的课应当是注重学生的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学习。例如有的老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共出了十几道数学题,一道一道地讲,刚讲完就下课了,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人人参与,作业设计也有坡度,但我坐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听课时,发现这些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不会,但老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所谓复习课几乎都是这样进行的。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集体浪费时间,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没有?
总之,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