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怎么写

数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08-08 10:15:53

① 如何撰写三维目标(转)

一、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xx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二、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2、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体现了谁?(学习者——主体或对象)
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
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
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
3、设定教学目标要注重全面性
注重全面性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各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把三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三个维度互相照应,相互协调,体现高度的整合作用。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只有落实知识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其它目标,在设定数学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体现涉及到的知识点,注意在理解和掌握这些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哪些能力。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数学教学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要把过程与方法目标放在突出的地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在原有学科德育目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数学学习内容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因素和其它德育因素。
4、教学目标的叙述要注重准确性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叙述十分重要,主要是要注重叙述语言的准确性,避免使用“初步理解”、“基本掌握”这类含糊其辞的叙述语,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的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正确体现“四个要素”。一是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等,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如果用“使学生……”“培养学生××能力”一些字眼,那么,行为主体就变成了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首先强调学生的行为主体。值得注意是: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也应有行为,教师的行为一般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下”、“引导下”等词语。二是行为动词:是以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在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中要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明确动词。如,了解层面上常用的有:读、写、会用、认识、说出、识别、了解、辨认、描述等;理解层面上常用有:明确、表示、会画、确定、找出、获得、读懂等;应用层面上常用的有:分类、选择、比较、排列、理解、解释、判断、预测、推断、估计、设计、检验、运用、掌握、处理、推导、证明等。三是行为条件。这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条件或范围等。四是表现程度。这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和用以评价学生表现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确定教学目标,“三维度”是明确的,“四要素”渗透在三维度之中,它们互相交叉,相互依存,二者不可偏废。
5、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注重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设定一般应显现“三个维度”,体现“四个要素”,通过行为动词的使用,形象地、具体地反映出课程理念的变化,使教学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功效就在于指导教学行为,能够具体地指导教学实践。如何让教学目标发挥最大的功效呢?那就是将教学目标设计得细致、具体,也就是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属于课前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预设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目标定得太笼统、太空泛、太模糊,就会失去教学目标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就只能成为一种空洞的摆设,课堂教学就不会取得预期效果。而预设的目标越是具体明晰,指导性也就越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可操作性,与可操作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动词越是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就越强,那些含糊其辞的行为动词就不具有可操作性,一些涵义广泛的行为动词,操作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只有明白无误的行为动词,才会更具有可操作性。

② 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2,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三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了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为科学制定学科教学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指导。而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首要环节,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情况下,保证三维目标设定的清晰性、明确性、可操作性。一、正确理解“三维目标”层次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结果。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定位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然,内容更丰富,要求更高了,它是一种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对三维目标可理解成四个层次:一是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层次。重在解决“是什么、怎么样做”的问题;二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层次。重在解决“运用什么样的思想与方法去做”的问题;三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层次。重在解决“怎么想到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四是数学精神与文化的教学层次。重在促进学生心智、个性、观念、精神等和谐协调的发展。二、要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可以理解为各门学科总的课程目标的框架,它给各门学科制定课程和教学目标提供了一种基本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首要环节,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保证目标设定的全面性、准确性、可操作性1、设定教学目标要注重全面性注重全面性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各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把三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三个维度互相照应,相互协调,体现高度的整合作用。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只有落实知识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其它目标,在设定数学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体现涉及到的知识点,注意在理解和掌握这些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哪些能力。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数学教学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要把过程与方法目标放在突出的地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在原有学科德育目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数学学习内容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因素和其它德育因素。2教学目标的叙述要注重准确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叙述十分重要,主要是要注重叙述语言的准确性,避免使用“初步理解”、“基本掌握”这类含糊其辞的叙述语,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的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正确体现“四个要素”。一是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等,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如果用“使学生……”“培养学生××能力”一些字眼,那么,行为主体就变成了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首先强调学生的行为主体。值得注意是: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也应有行为,教师的行为一般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下”、“引导下”等词语。二是行为动词:是以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在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中要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明确动词。如,了解层面上常用的有:读、写、会用、认识、说出、识别、了解、辨认、描述等;理解层面上常用有:明确、表示、会画、确定、找出、获得、读懂等;应用层面上常用的有:分类、选择、比较、排列、理解、解释、判断、预测、推断、估计、设计、检验、运用、掌握、处理、推导、证明等。三是行为条件。这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条件或范围等。四是表现程度。这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和用以评价学生表现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确定教学目标,“三维度”是明确的,“四要素”渗透在三维度之中,它们互相交叉,相互依存,二者不可偏废。3、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注重可操作性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一般应显现“三个维度”,体现“四个要素”,通过行为动词的使用,形象地、具体地反映出课程理念的变化,使教学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功效就在于指导教学行为,能够具体地指导教学实践。如何让教学目标发挥最大的功效呢?那就是将教学目标设计得细致、具体,也就是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属于课前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预设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目标定得太笼统、太空泛、太模糊,就会失去教学目标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就只能成为一种空洞的摆设,课堂教学就不会取得预期效果。而预设的目标越是具体明晰,指导性也就越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可操作性,与可操作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动词越是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就越强,那些含糊其辞的行为动词就不具有可操作性,一些涵义广泛的行为动词,操作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只有明白无误的行为动词,才会更具有可操作性。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设计中,目标都是学生通过“对话”“操作练习”(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掌握”(表现程度)方法来体现的,学生自己(行为主体)获得知识与技能等,这些简单明了的术语,非常具体明白,有利于实际操作。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蕴含了一定的数学思想,体现了三个维度。这样的目标设计不仅反映了全面性,而且也明确地告诉了学生学习的结果。同时采用了有个性,有区分的行为动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的要求,操作起来十分方便。4、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作为学科课程总目标的三个方面,“三维”目标应该贯串于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各项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想通过一个章节的学习完全达成是不现实的。即使是知识与能力中的某些具体目标,也有一个从识记到理解到运用的过程,也不可能刚学习就能掌握运用。对于大多数教学目标,特别是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达成过程。如“学会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绝不可能在学习两三课时以后就达成,而应该是整个基础教育长期的任务,是终身教育的任务之一。这种上升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经过若干次提升以后,课程的总体目标就趋于达成了。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该融入“三维”目标的理念:但要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同时落实非常具体的“三维”目标,则近乎苛刻。因为“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是互相联系的,很难分清哪一项目标单纯属于哪个维度。我们认为,在制订具体教学目标时,应围绕教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与能力作为外在表现形式,在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同时,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目标的逐步达成。

③ 初中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设计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是用以指导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如何设计好“三维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三维目标”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发现,同一教材内容,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甚至在不同的教学时期所体现的三维目标都是一样的,这就使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有些过于保守,有些过于牵强。毋容置疑, “三维目标” 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制定的,而在课标大方向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忽略了目标设计的灵活性和合理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教学活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三维度模型”:即维度一:教学计划方案评价;维度二:教学指导过程评价;维度三:教学指导效果评价。基于这一课堂评价体系,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也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科学的原理原则,具有科性、知识性,目标的实现过程要与学生的 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顺序相一致。2、 教育性原则:即“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是否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3、合理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要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同时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4、 可行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在国家统一要求基础上考虑了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动场地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5、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三维目标”的确定应贯彻统一原则。不管其按照“阶梯式”还是“螺旋式”都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程,注意情节的过渡和知识体系的统一。6、 现实性原则: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忽略了教育的现实意义就等于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三维目标”的确应反映时代的主旋律,让学生掌握时代信息,把握时代的脉搏,奏出时代的最强音。7、 过程评价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有利于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促进体脑合一, 知行统一;有利于激发雪学生的兴趣和内驱动力,使学生态度认真, 积极主地参与实践活动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整体认知。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生存。8、效果评价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实现后有利于学生集体在知识、能力和情感认识等方面的进步体现,有利于学生个人拓宽知识面,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后的行为表现; 既能体现学生的技能增长, 又能体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既能体现教学活动的直接效果,又能体现学生发展的外显性效果成长的内隐性效果,体现出良好的课堂教学价值。 总之,“三维目标”的设计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个性的需求和个性的优化,教师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要把握好原则与非原则的因素,既要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要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④ 如何实现高中数学的三维目标

对新课程高中数学三维目标,怎样认识,如何表达,如何体现在教学之中,是许多教师迷茫的问题.目标理解不清、定得太概括化,都难以使教学到位,难以实现新的教学理念.
《课标》中新课程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由于数学课标是先行确定的,三维目标就是从其中提练出来的,因此数学对三维目标的表述也不十分规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知识与技能”就与规范提法一致,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即是规范提法的“过程与方法”的具体表述,在“情感与态度”上发展为规范提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对高中数学三维目标的认识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学习后所需要固化的内容.
对于“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教师的理解往往出入很大,如果只理解为教学中学生怎样学的过程和学习方法,这就与教学目标概念矛盾,故“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后所得到的能力和方法.当然,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所要求的内化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内容包括:1.学习策略类,如交流合作、参与探究、把握信息;2.解决问题类,如处理问题、拟定计划;3.抽象或表面化类,把握方法、经历过程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容包括:1.学生自身德育类,如热情乐观、主动进取、乐群合作、自信独立、严谨求实、持之以恒、健康高雅;2.学生对外部的认识类,如热爱祖国、关切社会、尊重多元、好奇求知、珍爱自然、崇尚科学、判断价值.
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在各具体课中的地位或权重应不是恒定的。数学中大多数课应突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用“过程与方法”尽力培养能力和方法,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合理渗透.也就是说,“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在三维目标中是主体,其中“知识与技能”必须在该节课上达成,“过程与方法”中许多内容不是一课之功可以达成,而是应经历多课多次类似的数学活动来实现,通过不同区段时间(不同的课)、频次上的反复、场景的相似再现最终综合达成,因此,一节课的教学不能以全用活动代替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不能使“知识与技能”目标浮于表面,也不能过分强调实际意义不大的活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同目标内容要求的达成,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才能较好的达成,因此单一的一节课只能是进行合理的渗透,而不是硬性应达成的指标.但于对某一学习内容的价值,可能通过一节课会较好的达成.
《课标》的三维目标,是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甚至是小学到初中最后到高中这一过程积累后,必须达成和实现的.
二、教学预案中三维目标的表述方法
于由现行教参,对教学目标一块没有完全按《课标》三维目标的三个分类目标(三个维度)进行分别表述,甚至有的课教参所写的教学目标没有充分体现三维目标或不全面或过于概括化,这就使一线教师对如何写三维目标造成了因惑或不理解.
教学目标的表述,原则上应具有确定性、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目标表述太抽象或太概括化,难使教师在教学中确定怎样教怎样引导学生学,即不知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去达成目标.
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教师一般都是利用“学会”、“掌握”、“理解”等术语来表述,这样过于概括化,制订的目标缺少可操作性,应少用,也就是说,目标要写得更具体、要使目标指向核心内容,如用“举例说明”、“简要说出”等表述目标就更明确具体.
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要表述清学生能得到什么,也要具体化,而不是用“通过”什么“培养”什么这样高度概括的术语表述.“通过”什么的表述,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错误认识后(或认识不贴切)的反映,是把“过程与方法”只理解为教学中学生怎样学的过程和学习方法,而不是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后所得到的能力和方法.
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述,要具有针对性,使之逐步达成,如“理解必要性”、“说出优缺点”等,不能大而空,广而虚、高而弱.
一般地,一句话一个目标式,即一个要求,具体可操作,这样目标就简洁清晰.
下面看教师写三维目标的一个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5夹角的计算,教参要求分3个课时进行教学,但教参没有将三节课的目标分别表述,其三课时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立体几何中直线的夹角,平面间的夹角,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概念,掌握各种夹角的计算方法.在与平面向量的夹角公式的比较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转化的能力.”
对§5夹角的计算第一课时5.1直线间的夹角,教师所表述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直线的夹角、异面直线的夹角的概念;
2.准确把握直线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
3.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间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例题体会求直线间的夹角公式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借助其原理更好地记忆求直线的夹角的公式;
2.通过模仿与练习体验用向量求直线间的夹角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空间向量求解直线间的夹角的优越性;
2.体会用向量求直线间的夹角问题的思路方法和作用,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案例中,“了解两直线的夹角、异面直线的夹角的概念”过于概括化,不利于教学实施,“准确把握直线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不是本课的主要要求,不能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不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范畴,它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通过例题体会求直线间的夹角公式的基本原理”,例题教学是怎样要求学生去揭示直线间的夹角计算原理没有具体反映,不能指导学生将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化,而“记忆求直线的夹角的公式”不是内化内容,不是所学后就得到的能力和方法,同时,本课“过程与方法”也不仅这些,还应有具体的比较、分析、类比等方法需要学生逐步形成;新课程下的学生没有学过用传统方法求直线间的夹角,无法认识和“体会用空间向量求解直线间的夹角的优越性”,而“提高思维品质”空洞无物,作为一节课的目标难以在教学中具体实现.
根据前面我们对三维目标的分析和其表述的论述,将本课教学目标表述如下,可能更确定并更具有可实现性.如: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两直线的夹角、异面直线的夹角的概念;
2.会用空间向量计算直线间的夹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直观图、空间想象及向量运算自主形成计算空间直线间的夹角的方法;
2.比较、分析平面上直线间的夹角与空间中直线间夹角的概念,类比平面向量夹角公式与空间直线间的夹角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说出空间向量在计算直线间的夹角大小的作用;
2.逐渐树立对几何概念与向量运算间进行类比转化的意识.
这样表述,是通过学生举例将对概念的了解具体化,会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用向量求角的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借助直观图、空间想象及向量运算”、“自主形成”、 “比较、分析”概念、“类比”计算方法,操作性实十明显,而利用这些过程“形成方法”则是学习后学生具体的能力和方法,同时也可看到,我们没有要求学生在一课中达成一些高度概括的内容;在数学上,认识向量的作用是其学习的价值所在,是通过学生能否“说出”建立对知识认识的价值观,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等情感态度也是希望在逐渐树立一些具体的意识中进行渗透.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备课和教学中对所教内容的最重要、最整体性认识的反映,教学目标不清晰,不太可能设计出好的教学预案,也上不出一堂好课,在教学中由此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困惑.加强对目标内容的认识和合理表述,使其认识得以实现,这对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益.

⑤ 怎样写小学数学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是如何促进学生发展

我想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谈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发展包括了只是技能、思维与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这些方面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发展。所以三维目标,现在想对这些目标对人的发展做一些解释。

第一 知识与技能的发展。

学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内涵,有所示其他方面发展的载体。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是重要的。知识的发展也包括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对数学认识的发展,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概念和数学观。学生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评估、反思和自我调控等。学生的数学观发展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及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美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的探索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测;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推理是严谨的,结论是明确的,数学的各部份之间是有联系。

第二 思维的发展。

思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让学生能够认识并体验思考的基本方法,如归纳类比猜测与论证等。让学生能根据已有事实进行数学推测和论断,养成“有理有据”的习惯。让学生理解他人的思考方式和推理过程,并能与他人进行沟通。要让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三 能力的发展。

能力的发展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学习的能力和策略的发展,也包括数学能力发展。目前对数学能力的解释并不一致,苏联学者克鲁切斯基的观点还是为大错数人所接受。者克鲁切斯基认为,学习能力的主要成份是(1)使数学材料形式化的能力,即从内容中抽出形式,从具体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中抽象,以及运用形式结构进行运算的能力。(2)概括数学材料的能力,即从不相关的材料中抽出最重要的东西,以及从外表不同的材料中看出共同点的能力。(3)运用数学和其他符号进行运算的能力。(4)连续而有节奏的逻辑推理能力。(5)简化推理过程的能力,即用缩短了的结构进行思维能力。(6)逆转心理过程的能力。(7)思维的灵活性——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向另一种心理运算的能力。(8)数学记忆,主要指对概括内容、形式化结构和逻辑模式的记忆力。(9)形成空间概念的能力。

第四 情感的发展。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发展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1)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主要包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喜爱等。(2)自信心和意志力。主要包括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成功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3)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主要包括探索创新、合作交流与严谨求实的态度及习惯。

⑥ 给出小学数学一节课内容怎样去写三维目标

谓三维目标是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

下面我分三个层次来谈谈个人认识:
一、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要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要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要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要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要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要注意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要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要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要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要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要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充分发挥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以及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总的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学生从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情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据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上周市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展示的7节研究课都注重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尤其注重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但从个别课例来看,也暴露了教材在内容编写上的不合学情以及教师驾驭开放式课堂策略的欠缺.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不同学情灵活地驾驭课堂这将是广大实验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而后举行的互动式评课交流,使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地对7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内容设计、过程实施及方法使用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并针对“数学课上如何把握数学味及故事味”等教学实践中的焦点及困惑问题作了探讨.)

举出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例
你们的口算方法都不错

教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口算时,学生常常会得出多种口算方法,按以往的习惯,在得出各种口算方法后,然后进行比较,再得出最简便的口算方法,即书上的例题,再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这种口算方法.事实上学生在比较过程中,每个人认为的最简便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每个同学的基础及理解程度各有差异,如果硬要把他们的想法都统一起来,似乎太为难学生了,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自我调整,从不成熟到成熟.所以我对他们的方法都表示肯定,并不强调用书上的方法,只要你认为算起来既准确又快的就是好方法.在教口算方法时,我不强调比较,而注重交流,学生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不断地相互学习,促进自我认知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定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着从繁到简的变化.与其当初让老师来否定学生,还不如多给一些时间以实现自我否定,既保护了他们的一份自信,又有利于思维的多向发展.学生不会有比不过别人的担忧,他们会大胆地去想,并大胆地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个性品质吗?


你想得真妙
一次在教学"付钱的方法"时,我问:"要买一本4元5角的书,可以怎样付钱呢?"学生想出了很多种付钱的方法,"哪种付钱的方法最简便呢?"学生很快想到了付的张数最少的方法是最简便的,就是付2张2元、1张5角.突然一人小朋友举手说:我觉得最简单的应该是付1张5元或1张10元."学生们对他出乎意料的回答立刻开始反攻:"那就不正好是4元5角了,""这种方法不可以……",这位学生有点尴尬,我心想这答案虽不是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但他想的也不是没道理,这种想法很现实,生活中常这样付钱,于是我说:"你想得真妙,只要付一张人民币,确实很简单,不过你得学会找钱,否则受骗了怎么办?"得到了老师夸奖,他很高兴,还自信地说出了应找的钱.

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课堂上时有发生,有时甚至还有些不可思议,但千万不可随意否定,要保护学生的这一份积极性,即使有错,也应把它引向正确.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的课堂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正时时刻刻地催促着我们,我们不能再让自己、教材、课堂把学生紧紧地束缚在设计好的圈子中,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真正关心学生,就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热爱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培养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富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⑦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三维目标怎么写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⑧ 幼儿园教案的三维目标怎么写

一、认知:包括对数学、语言、常识、科学、社会的一些知识。

二、技能:

1、数学技能又分成数概念、图形、统计、分类、排序、空间、方位、时间、测量等等。

2、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使用、发展和调适。

三、情感主要涉及一个人的感知和理解、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

(8)数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怎么写扩展阅读:

幼儿园教案中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分成七级:

1、知觉,通过感觉器官觉察客体或关系的过程,借此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它是动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是导致动作的“情景-解释-动作”连锁中基本的一环,具体包括感觉刺激、线索的选择和转化三个方面。

2、定向,为某种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定向三个方面。

3、有指导的反应,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通过教师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判断其操作的适当性,它包括模仿和试误两个方面。

4、机械动作,学生的反应已成为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并不复杂,比如能够给小提琴装上琴弦。

5、复杂的外显行为,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操作的熟练性是以迅速、连贯、精确和轻松为指标,包括消除不确定性和自动化的操作两个方面。

6、适应,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生能改变动作以适应新的具体情境的需要,比如通过改编已知的舞蹈技能形成一套新的舞蹈动作。

7、创新,根据在动作技能领域中形成的理解力、能力和技能,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比如创造一种现代舞蹈。

阅读全文

与数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