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http://qhpx.cersp.com/article/browse/465325.jsp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作者: 刘永来 (小学数学 青海海北小学数学三班 ) 评论数/浏览数: 2 / 2095 发表日期:
2012-11-19 20:10:08
|
合格
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对孩子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培养和开发,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所以作为学校教育中主要学科的数学也必须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通过课题组教师对数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整合和挖掘,结合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和社区开展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实现了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一)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关于德育教育的资源
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年级教材中:
在教学数学第一册几个与第几个时,我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观察小朋有在干什么?学生说:“排着队买冰淇淋。”接下去我再让他们看情境图,问:“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齐声回答说:“小胖插到了队伍中间。”借此机会,我就问学生:“小胖这样做好不好。”学生都说不好。我接去又问:“为什么说他不好。”有的学生说:“这是一种不守纪律的表现。”有的说:“这是自私的表现。”还有的说:“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短短的几句话,让学生懂得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自觉遵守纪律。得到了很好教育效果。
如在教学《6、7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扫除的情境,让学生在数数的同时展开对图上小朋友的讨论,使其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
又如在教学《8、9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教育图片,让学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都是怎样保护环境的,我们平时又应该怎样做?使学生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再如《11到20各数的认识》一课就是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教育的极好情境。
二年级教材中:
如第四册“认识角”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角、动手做角等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角,又感受到角的美,还无形中渗透爱生活、爱公物等的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又如《统计》的活动中,我们这样创设了导入情境:“大象过生日,好多小动物都给他庆祝生日,还带去了鲜花作为礼物。你们看小动物它们的感情真好啊!你能想个好办法让别人看清楚来了什么小动物吗?”
我还适时的插入团结友爱的教育,“过生日”这是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的参与兴趣很高,适时的德育教育也会有良好的效果。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内容,是可以在数学书中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2、用数学史料充实德育材料
在数学发展史上,中国对数学科学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对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大约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着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记载。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大约1500年前,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大约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还用22/7和355/133两个分数表示圆周率,22/7(约等于3.14)称为约率,355/133(约等于3.1415929)称为密率。他求得密率的时间,至少要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的数值早1000年。
我国古代早就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早在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1192-127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系统地应用并发展了“天元术”。
14世纪初,我国数学家朱世杰又创立了“四元术”,这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次飞跃;现代着名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着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
这些材料分散见于数学课程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要通过丰富的数学史料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一代有责任继承和发扬民族的光荣传统。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的数学家,为了世界数学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激起学生不断探究,努力向前的学习动力。
(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
1、在每节数学教学中渗透点滴德育教育
(1)创新数学教学
《认识时间》一课时,教师设计安排一个小故事:明明小朋友的一天时间安排表,让学生讨论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使学生得到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教育。新教材的情境图中,故事丰富多彩,在适当的时候合理利用情境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渗透了思想教育。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但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就能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2)练习多样化
《利息》教学以后,我们设计让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的课外作业。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认识到把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要分类处理好,逐步养成良好的储蓄和不乱花钱的习惯,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又可以提高自理能力。
《百分数的应用》是一堂经典的老课,怎样上出新意,可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进行素材的全新重组,合学生的“胃口”,让他们有探究的欲望。老师在上完新知识后,设计了这样一题综合练习。计算姚明的投篮命中率,题目中告诉学生姚明所投中的个数,投篮总数,求投篮命中率。这是一题比较枯燥的练习,但学生因为喜欢和崇拜姚明,他们对这个问题有着很强的欲望去解决。所以,我发现在日常的课堂中,注入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将更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目的性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应与学校少先队社区假日学校等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实践考察活动,讲一个小小数学家的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以下就是我们学校开展“净化校园、美化坏境”主题活动,实验班学生的小调查:有的学生发现城郊街道两边经常有粪便堆积,影响街道美观,于是开展《城郊街道广泛堆积的粪便怎么办?》的调查,通过访谈、查找资料,写改进方案、散发宣传材料、与街道干部商量给街道“整容”等环节,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让街面上粪便运出,同时在空地上栽花种草,使街道整洁美观。通过活动,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改善城郊街道环境,从小养成了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有的学生发现在收获季节,公路上就会出现许多晾晒稻谷问题,弄得公路上全是谷糠、飞尘,给行人车辆行走带来极大不便,有时还造成交通事故,司机和晾晒者之间吵架、打骂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危害特别大。孩子们就此采访了行人、司机、晾晒者,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寻求解决方案,同时与乡政府取得联系反映情况,散发“公路拒绝晾晒”宣传单,以孩子们的实际行动来影响社会效果很好。
这些小调查活动都是学生们自己观察思考后提出来的,一项项活动虽小,学生们却是一丝不苟的进行的,参与活动的同时,他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调查访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三)数学教师示范导行,进行良好道德素质的教育
教师不论从自身的形象以及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学生一往情深的爱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的具体化。这种师爱一旦让学生体会到,就会“亲其师”,并且“信其道”;教师有了这种爱,在教学中就能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就能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罗森塔尔效应。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格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在学生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德育的示范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多年来,全校数学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不断优化措施,努力全面推进,取得了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