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数学中有哪些模型的教学设计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至少需要考虑两个模型:一个是总量模型,一个是路程模型。
总量模型。顾名思义,这种模型讨论的是总量与几个部分量之间的关系,其中部分量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并列关系,因此这种模型的运算要用加法。如果单纯从数学计算的角度考虑,还可以称这个模型为加法模型。这种模型可以具体表示为:
总量 = 部分量 + 部分量。
显然,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解决现实中一类涉及到总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比如,图书室各中类型书的总和是多少,在商店中买几样商品的总花费是多少,等等。进一步,针对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背景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使用这种模型,比如,可以在“部分量”那里讲一些故事,就像问题14中所述说的那样;也可以在总量那里讲一些故事,把加法运算变为减法运算:部分量
= 总量 - 部分量。
路程模型。这种模型讲述的是距离、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如果假设速度是均匀的(或者平均速度),可以得到模型的形式:
距离 = 速度 × 时间。
虽然所说的是路程问题,但这个模型可以适用于一类现实中的问题,比如,还可以解决“总价 = 单价 × 数量”的问题,解决“总数 = 行数 × 列数”的问题,等等。
因为这种模型强调的是乘法,因此单纯从数学角度考虑,还可以称这种模型为乘法模型。显然,在具体使用这类模型的时候,可以在时间那里讲一些故事,比如,甲比乙晚出发多长时间;还可以在速度那里讲一些故事,比如,甲在行程中途改变速度,等等。当然,也可以在距离那里讲一些故事,把乘法变为除法:时间 = 距离 / 速度。
针对具体问题的不同,还可以把总量模型和路程模型结合使用,在结合的过程中,方程就成为了有力的数学工具。通过对模型的构建和理解,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的抽象,数学也不仅仅是逻辑推理的典范,数学所形成的概念、方法和命题还是描述现实世界强有力的工具。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虽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但还有两类模型是可以考虑的,一类是植树模型,一类是工程模型。
植树模型。这类模型的问题背景是:在直线上、或者平面上有规律地挖一些洞(也可以假设有一些洞),在洞中植树。在一般情况下,植树的数量小于洞的数量,这就可以提出两类问题:一类问题是按一定规律在一部分洞中植树,问可以植树多少颗;一类问题是确定植树的颗数,探索植树的规律。可以想象,在现实生活中这类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也是非常有趣、非常有意义的。比如,要在一条道路沿线设立若干个加油站,就可以把道路的里程看做洞。再比如,要在一个区域要设立若干个商业点,就可以把居民住宅区看做洞。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这个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或者环境调查,因为可以设想所要调查的区域有若干个洞,而调查点就是植树。
显然,在平面上设计这类问题要比在直线上困难得多,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背景应当主要是针对直线而不是平面。
工程模型。这类模型的问题背景是:有一个工程,甲工程队和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分别需要A天和B天,考虑两个工程队合作完成这个工程所需要的时间。解决这样的问题,一个简便的方法是假设工程为1,因为有了这个假设就可以确定甲工程队和乙工程队一天分别能完成工程的:1/A和1/B。正因为如此,人们又称这样的问题为归一问题。当然,在具体使用这个模型的时候,可以假设两个工程队合作会提高效率、或者降低效率;也可以假设甲工程队先工作几天之后乙工程队再参加;还可以假设有三个、或者更多的工程队来完成这个工程。这种模型的传统问题还可以是注水问题:有几个水管向一个池子中注水,还可以考虑一边注水一边放水的情况,等等。
可以看到,使用模型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这个想象力主要表现在构建现实背景,想象背景中事物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想象数量关系的各种可能组合。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事实上,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例54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这个例子是针对路程模型的,给出了数量关系和一些坐标图,让学生判断与数量关系有关的坐标图。事实上,还可以反过来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比如先给出坐标图,让学生根据坐标图上的数量关系构建一个关于路程模型的故事。
‘贰’ 小学数学建模怎样进行
东教育》杂志从2010年下半年起,发起了有关“数学建模”的热议,窃以为这对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具有很大意义。既是“热议”,当然越热越好。作为一线教师,俺也想来“议”一下怎样建模。一、细研课本,找出建模的立足点老师们肯定了解“数学建模”,但数学建模究竟要建“么”,可能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如何建模?教学实践中何处有“模”可建?恐怕也不是所有教师都认识得非常清楚的。实际上,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几乎都在从事着“建模”活动,只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罢了。这种自发而非自觉的工作,当然会影响到建模活动的发展和建模教学的价值,这也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教材中,适宜建模或应以建模思想组织教学活动的内容几乎“无处不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教学“满十加”(见人教版一上教材I粗巧页“9加几”例l)的时候,结合情境图呈现了三种方法:①全部点数:1,2,3,…,12,13,一共13盒;②顺次点数:9,10,11,12,13,一共13盒;③凑+加3:先放进l盒凑成10,10+3得13。
‘叁’ 小学阶段的数学模型有哪些
2楼yes
‘肆’ 小学数学的模型思想有哪些
小学数学的模型思想主要有公式模型,算是模型,还有加减法模型
‘伍’ 请举出小学数学哪些内容的学习体现了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当中学习的图形的分类,认识三角形、矩形,圆柱体,圆锥体的这些教学内容体现了模型思想。
‘陆’ 小学阶段的数学模型有哪些
网络搜一搜
‘柒’ 小学中数学思维有哪些
罗博深小学数学青少年数学思维分级课程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捌’ 小学数学有哪些数学模型
几何模型比较多,都是在五六年级高数课程或者思维提升中学习的
比如金字塔模型 蝴蝶模型 什么的
‘玖’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哪些主要的数学模型”活动调查
数学模型是对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概括或近似表述的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公式和理论都是由现实世界的原型抽象出来的。狭义地理解数学模型指那些反映了特定问题或特定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是相应系统中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为一系列的概念系统,算法系统,关系、定律、公理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