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发布时间:2023-08-19 03:33:37

A.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创设情境是一种发现问题的心理取向。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如:教学“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境:“同学们喜欢小鸟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我接着说:“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5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2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开拓发散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探索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也就是答案不唯一。既然答案不唯一,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如:我在教学“商店有15个白皮球和22个红皮球,卖出12个,还剩下多少个球?”时,学生在弄清题意之后,就纷纷列式计算:15+22=37(个),37-12=25(个)。按常理,这道应用题已经解答出来,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我又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个个都进入思考当中,抓住这个机会,我马上启发,引导他们从问题入手,进行讨论,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另一种解答方法。学生积极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问题中没有告诉我们是卖出哪一种球,我们可以想成他把白皮球先卖出去,所以就可以这样列式:15-12=3(个),3+22=25(个)。”这位同学刚回答完,我还来不及表扬他,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回答:“还可以想成把红皮球先卖出去,列式是:22-12=10(个),10+15=25(个)。”我马上给予了表扬。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
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B.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获得新知识的本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一、有意识地创设环境,使学生想创造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想去创造。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这样的环境。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探索的开始是创造意识的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二)、要创设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如果教师能恰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探索新知的欲望,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创造、想探索。在教学中我常常在新课引入时用游戏,故事,图片,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特征时,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见到自行车、汽车轮都是圆的?能不能是方的或椭圆的?我利用教具设计了以下环节:(1)操作。如果车轮是方的,用两块方形硬纸板代替车轮,在每块纸板对角线相交出(轴心)穿过一根粉笔,一手拿粉笔,一手将纸板沿黑板的一条直线滚动,这时粉笔下出现的是一条起伏很大的波浪线。如果用椭圆代替车轮,同样演示,黑板上会划下一条怎样的线?用圆形纸板呢?(2)比较。用圆形车轮好还是方形或椭圆形车轮好?理由是什么?学生认为圆形车轮平稳,不会颠簸,因为,轴心到地面的长度不会忽长忽短。那么圆形的车轮为什么平稳?同学们通过相互质疑、实验、,回答是因为圆形的轴到地面的长度不会变。通过认真的设计问题,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数学,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期盼获得新知的欲望,使他们想用自己的思考来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知识。

(三)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乐思方有思泉涌“。在教学中我用教学魅力去吸引每个学生,而不是批评,强制他们被动学习,使他们由衷的喜欢上数学课,使他们感到无拘无束,能够畅所欲言,这样他们的创造火花不断闪现,时时流露。

二、教学中巧妙构思,精心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敢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的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地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提出问题。问题要能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富有趣味,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要结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由浅入深,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思考,代替学生解答问题,要让问题带着学生去创造。要充分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自己操作,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去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愉悦和探索新问题的渴求,敢去创造,勇于创造。

在讲《圆的周长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中、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时,我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办法。我进一步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一周,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具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吗?又一次激启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

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印象深入。科学而深刻的提出问题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根据学生自己主观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能力,在这些范畴之内所形成的方法、设想等,就是学生的创造。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正是创造的道路。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同学们充分体验着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对于创造就会越来越无所畏惧,越来越喜欢创造。

三、正确引导,使学生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培养其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精神的科学态度,就是促进学生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能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知识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能和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

(二)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操作能力开始。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和探究的意识。比如,把一个长方形硬纸分成15个小正方形,可图:试把它们剪成3份,每份有5个小正方形。再把它们折成3个没有盖的正方体纸盒。学生发挥想象,剪、折一次不成功,再来一次,几经挫折,终于成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为创造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五是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的条件同样对结论而言不充分,结论未完或未知,从而它含多种结果,具有一定神秘色彩,这种题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探索、创新能力。如:(8-□)×□=8,首先要确定□内的数应是比8小的自然数,第二个□内的数应是8的约数。进而得到解答:第二个□填8、4、2、1对应的第一个□可填7、6、4、0.上述探索过程也可相反,先获得具体解,再反思悟出两个□的取数规律,以确定答案。

四、有成绩,及时鼓励,使学生爱创造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在学中营造氛围、激励成功,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是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激励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被监管者向着奖励的方向努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准备性参与、理解性参与、巩固性参与、变式性参与、发展性参与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要及时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进行肯定,甚至对学生的努力进行肯定,保护和激励同学们的创造欲望,体验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阅读全文

与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0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2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