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结晶,它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带来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要想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必须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主动、自觉地获取新知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那么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语言引趣
数学教师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七年级学生刚学到“一元一次方程组”这个新的内容时,感到抽象难学,为了消除这一心理障碍,在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可先列举一个引题:“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兔共22只,它们的脚共有58只,鸡和兔各有几只?”这个引题别致风趣,学生顿时兴趣勃发,急切地表露出对结果的渴求。
又如在讲四种命题的关系时,例举原命题“山羊有胡”(真),逆命题“有胡的是山羊”(假),从这生动有趣的逆命题中,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原命题和逆命题不是等价关系。优美的语言、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
二、以图培趣
有特色的图形能促进注意力的集中和刺激思维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直线概念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一直延仲到黑板边缘。学生颇感惊讶,纷纷问老师:画这么长做什么?老师做出直线继续向前延伸的手势,接着讲:“这直线笔直伸向前方,穿过教室的墙,一直伸问天空、宇宙……”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兴趣倍增,深刻地理解了直线的概念。
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教师先用三四分钟时间,利用放缩尺画一个小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我们的数学老师不是图画老师,怎能用这么简单的工具画出这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画?”老师抓住学生这个兴奋点、注意力集中,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后平时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对本章内容发生了兴趣,还动手做起了放缩尺。
三、设问激趣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求证:顺次边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顺题深入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①顺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②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③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④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⑤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⑥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这样逐步精心设问,使学生思维逐渐活跃,思路豁然开阔,心情愉悦地掌握了知识,并从中找出了规律。
四、以美促趣
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严谨形式的真善美的事物,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数学的表象包含着诸多美学特征。
例如:天上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给人以对称、均衡的形象之美;还有直线给人以明快、爽直之美;勾股数给人以奇妙的数据之美;几何证明展现了思维的逻辑之美。数学的内涵则闪烁着迷人的智慧之光,数学先贤的睿智是令人叹服的。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并艺术地表现出数学美的特点。如植物叶子的形状、动物皮毛的花纹、地球的外形、国徽上的几何图案、建筑物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不再感到数学的枯燥乏味。
五、动手找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丰富有趣、可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而且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思考,能够体现数学发现的过程。
如在学习“图形初步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火车模型,制作一个五角星。剪开织带制作莫比乌斯带,放上一只蚂蚁看它的爬行路线;用剪刀沿织带中线剪开莫比乌斯带你又能得到什么?将这个实验再做下去又有什么发现?通过让学生画图、折叠、粘合得到不同的模型,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有趣的图形,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规律提趣
数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走进丰富的数学生活世界,才能寻求数学的真谛。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
例如:6×7=42,66×67=4422,666×667=444222,6666×6667=44442222,……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概括,用具体数值发现规律,用字母来表示规律,用符号运算验证规律。在这样的探索规律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实践证明,将兴趣运用于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边议论、边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活泼、自然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将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最终获得系统化的数学知识,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贰’ 如何让高中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减负增效,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价值和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效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往往来自于良好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的“满堂灌”、“题海战术”等,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如何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引言课的导入功能。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导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听讲、去探究。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中一些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生动、易懂的知识,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三、重视师生情感受的培养,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学业落后,考试不及格,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
如何改变学生这种对学习数学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呢?法国着名教育家第斯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板书展示,教师再即时激励。如果能个别辅导,融情于教学中,学生的感触就会更加深刻了。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就更具有持久性、深入性和主动性。有时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就表明了情感教育的激励功能对数学教育有不可忽视的功效,师生情感的良好培养,内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意志。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应观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勇于冒险不怕失败的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问、踊跃参与。教学上引导学生去发现、类比、猜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激发强烈的创新动机,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并不时地用错误的陷阱,解题过程的繁简强烈反差等办法往往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创新,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学习不要满足于书本上的现成答案,更不要迷信老师。要敢于对老师的教学提出挑战,老师的解答只是一种借鉴、参考而已,更不是什么圣旨。每个学生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成为主宰自己思想的主人。
五、以数学特有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高中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非对数学的重要性有多少认识,而是觉得数学很深奥、很美,几何证明很神,数学运算很有趣。每当解决一道难题,心中的喜悦便会油燃而生。不言而喻,学数学应遵循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数学美的熏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优异的学习效果。数学是一门很美的艺术。每当遇到精僻的解法,一种数学的美感便会自然产生。而数学之美来源于数学思想与实际道理的有机结合,但它又高于生活。数学美包括有:简洁美、对称美、多样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逻辑美、数学内容美等。所以,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有必要将数学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育的熏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中学生尤为突出,美是数学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将教材中美育因素融化在教案之中,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使学生领略到数学中特有的美的风采,激发学生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欲望。
六、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将会给人注入新的活力,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由浅显的问题入手,摸索学生心理底限,增加数学解析的条条通道,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感到高兴和骄傲,即使学生偶尔回答还不够准确,解答还不完善,教师也不应有丝毫的责备,而应去发现他们的亮点,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而以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在学校里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这方面的动机,把动机转向他们感兴趣的其它事情上去。总而言之,适当的成功或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但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学中学会知识,达到高中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
‘叁’ 如何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当代中学生大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任务,大都在老师、家长的强制下学习,使得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从而也造成了家长、学生、老师的烦恼。尤其对于数学学习,这种现象更加突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了,他们才能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体来讲,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兴趣的成因及特点
兴趣有其特点:一是兴趣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种事物反复接触和了解,随着有关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对某事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诱发和培养的。二是兴趣具有指向性。任何一种兴趣都是针对一定事件或活动,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人们对他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驰神往,积极地把注意指向并集中于该种活动。兴趣的指向性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三是兴趣具有情绪性。在许多心理学教材和工具书中给兴趣下定义时都指出兴趣带有情绪性。生活实践也表明,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勃勃的情绪状态;一个人做没有兴趣的工作时总觉得是在做苦差事。四是兴趣具有动力性。兴趣的动力作用可以概括为:1.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2.为未来活动做准备。五是兴趣具有衍生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是在旧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事物之间往往相互联系,所以从旧有的兴趣中往往会产生出新的兴趣。六是兴趣具有稳定性。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的持续时间而言,按兴趣维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持久兴趣与短暂兴趣。直观兴趣是一种短暂兴趣,数学内容的有趣性和实用性、数学美感引起的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则是持久兴趣。
二、认真分析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原因
1.数学基础较差。
良好的数学基础对进一步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据笔者调查得知:有83%的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数学学习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基础当然重要。学数学如同盖楼房一样,强调扎扎实实的根基,特别是一步一个脚印。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或者一些意志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失去信心,难以坚持下去,自然也就慢慢地失去兴趣了。
2.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一部分学生只有在上数学课时或考试前才去学习数学,很少利用课外时间去学数学,完成作业的情况较差。这也说明有少数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去学习数学的,缺乏自身的主动性,典型的“要我学”,而非“我要学”。
3.学生认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失去了求知的渴望,视学习为负担。
4.缺乏自信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中学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心理负担。如:有的学生抱怨课程多,作业量大,学习压力大。
三、掌握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和措施
1.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应用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感悟数学的普遍性。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应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发表和交流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3.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要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一切不明白的问题挑战,树立提问题的意识和勇气,给学生创设机会,培养自主探求、积极思考、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良好学习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也不仅仅是为了训练思维,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兴趣。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它是保证学生能够悉心学习的动力源泉,当然,也是为未来铺垫美好道路的必需。
‘肆’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形象、生动地演示两个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理解这五种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人们熟悉的一种天文现象“日环食”来演示说明。观看由多媒体制作的日环食全过程,使学生有感性认识,体会两个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理解这几种位置关系之间动态的联系。学生再用课前准备的两个不等圆纸片做相对运动,画出运动过程中两圆位置关系的不同状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开始新课学习,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这种导入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斥责等,都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从而会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笔者曾对九年级学生作过调查,其中一项是:你对原来的数学老师怎么看?结果发现大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对原来的教师充满挚爱和尊敬,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对原来的教师有厌恶、抱怨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弱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用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和理解的鼓励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用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体验和理解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氛围中去参与探索、发现、获得知识。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开始,初中代数用字母表示数,从特殊到一般,提高了抽象性,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平面几何证明逻辑性强,难度大。作为数学教师,应用心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在讲“幂的知识”时,笔者拿了一张只有0.01mm厚的白纸对学生说:“这张白纸经过对折28次之后的厚度有多少?有我们的教学楼这么高吗?” 停顿片刻后说:“要超过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m!”学生惊讶,教师乘势指出“学习了幂之后,我们可算出其厚度为约26844m。” 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部2003年4月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活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其中启发式教学法的显着特点是让学生在“动”中进行学习,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例如: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实验,通过量、剪、折、画来探索几何命题。在解题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启发式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立足于学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把学生带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伍’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兴趣
1. 突出数学美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美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家维纳说过:“数学实质上是艺术的一种”。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数学,你就发现,数学原来是很美的。对称、和谐美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它给人一种圆满而匀称的美感与享受。在高中数学中有波浪滚滚的正弦曲线,欲达而不能的渐进线,翩翩起舞的蝴蝶定理,它们在和谐中动静结合,富有诗情。从自然数到整数,从有理数到实数,数系的每一次的扩充,一次又一次矛盾的冲突与解决,都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和谐。初等数学中的对称、和谐美最典型的例子要算黄金分割数0.618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了。
2. 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们常对学生说要树立自信心,其实是很空的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成功的体验,说再多也是无用。正如学生做数学题,做了十道题全错了,有的根本就不懂题意,天天如此,试想,学生的数学学习还能谈得上什么兴趣和自信。但是,如果我们把题目变得简单些,使他由原来的一个题也不会做,逐渐能做出一个两个,由易到难,慢慢引导、鼓励使他能把老师布置的题目全做对了,这时他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会感到“我能行”,不用我们再多说,他对数学的信心就已经有了。这种“我能行”的感觉是来自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体验是学生在由易到难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的。一件事情成功了,能够增长做另一件事情的信心;数学学习搞好了,也能增强学习别的科目的信心。因此,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保护好他已有的自信心,是教好学的关键。
3. 优化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一直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新课标新教材为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启发”,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要求。例如,在讲授“对数”时,用了以下的例子:一张纸的厚度只有0.08毫米,而把它对折(用实物进行初步演示)50次后,请问这时叠纸的厚度有多少?有的学生说4毫米(误用0.08×50得出),有的说有教学楼的高度那么厚,有的说有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那么高,有的说有喜玛拉雅山那么高……教师都一一加以否定,并告知远不止我们想象的这些高,到底有多厚要等我们把“对数”学完了就可以算出来了。于是学生们带着急于得出问题答案的心情开始了“对数”的学习。如此的“诱学”方法应用在其他的章节,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编排,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的、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即"临界点"),才能带着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成功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必将被进一步地激发起来,成为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只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的魅力,从所谓的枯燥无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到其乐无穷的数学境地。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保持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陆’ 怎样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怎样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入新课内容新颖、方法多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有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他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学生兴趣盎然、自然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二、明确教学目的,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导入新课后,下一步就要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且清楚此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现实生活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引起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
急于了解探究的心理,这样就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
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时,如图,小明不慎把三角形
模具打碎为三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
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如果可以,应该带哪块去?为什
么?学生看着特别的好奇,我就抓住这份好奇心,让学生猜想能
不能配一块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启发他们想办法来解决这个
问题,这样班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结组,,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不仅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还能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引导学生寻求数学中的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和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有兴趣,然后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六、设计练习,继续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的设计,除了要求巩固本节的所学内容之外,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也要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既要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又要考虑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开展“男生女生PK”“勇攀高峰”等等带有游戏性,又带有挑战意味的练习。这样就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七、做好课堂小结,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节好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例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通过例题教学,学生观察自己总结出: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精炼、语调的变换、字体的优美、板书的合理、知识的丰富等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